《天火之谜》教学设计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rles80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火之谜》一文主要讲述了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为了揭开雷暴的秘密,冒着生命危险在雷电交加的天气里进行“风筝实验”的故事,赞扬了富兰克林勇于实验、大胆探索的科学研究态度。
  经过深入解读文本,笔者抓住“钥匙”这个“点”,层层突破重点段,设计上勇于打破常规,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
  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复述课文。
  2.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体会富兰克林揭开雷暴秘密的艰难,体悟富兰克林大胆实验、勇于探索的科研精神。
  【教学过程】
  一、抓“天火”,了解前知
  1.生板书“天火之谜”,师画出“天火”。
  2.让学生谈谈对天火有哪些了解。(“雷神”“雷暴”“上帝的怒火”)
  3.(播放“雷电”的声音)你听到了什么?感觉如何?
  4.(指名读课文第1自然段)哪句话概括了本自然段的意思?用文中的句子说一说。
  师小结:在概括段意时,如果有一个句子能够总说本段的意思,它就可以直接作为本段的段意。
  二、由“谜”入手,认识“雷电”
  1.师圈出“谜”,让学生用它组词(谜语、谜底、猜谜……)
  2.“天火之谜”到底是什么呢?(生迅速在课本上画出来)
  出示句子:……雷暴就是人们熟知的放电现象……(理解“无稽之谈”指的是什么)
  训练:用“不是……而是……”将两个短句连接起来。
  释疑:录像展示科学上的解释。
  三、“钥匙”引发,激发质疑
  1.抽查朗读其他段落的情况。
  2.听写并正音“钥匙”。(一生在黑板上画出一把钥匙的样子)
  3.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4.根据“富兰克林、钥匙、天火之谜”三个词语,你想提什么问题呢?
  四、小组交流,分享收获
  1.观点:我认为他拥有
  的钥匙。
  2.读句子,抓关键词语,谈体会。
  3.感情朗读。
  五、小组展示,教师提升
  1.感知语言,品味语言。
  (1)“富兰克林用手指靠近铜钥匙,‘啪’的一声,骤然闪现一道蓝色的火花。”抓住“靠近”“铜钥匙”“啪”“骤然”体会富兰克林勇于实验、为科学勇于献身的精神。
  (2)“一片乌云掠过风筝上方,富兰克林发现麻绳上的纤维‘怒发冲冠’般地竖了起来。”
  比较训练:
  他惊奇地发现麻绳上的纤维“怒发冲冠”般地竖了起来。
  他惊奇地發现麻绳上的纤维竖了起来。
  (体会“怒发冲冠” 的本义和形象生动的特点)
  (3)提升:从“风筝实验”你体会到他身上还有什么特点?
  从材料的准备上,看出他拥有“做事周密”的钥匙。
  师小结:正因为他拥有这样的钥匙,所以,他欣喜若狂地喊道:“成功了!成功了!我捉住‘天电’了!”
  2.感情朗读,重温情境。
  播放《命运交响曲》,一名学生有感情朗读,其他学生闭眼再次找寻身临其境的感觉。体悟富兰克林那伟大的品格,为复述做准备。
  3.积累词语,训练复述。
  (1)学生圈出本段中积累的词语。
  (2)教师幻灯出示四字词语和表示他动作的词语。
  (3)把这些词语连起来,训练复述,同时教给学生方法。
  六、课内外结合,体会其他品质
  从课内外的文字中,你认为他还拥有哪些钥匙?
  七、评价人物,激发感情
  1.补充材料:逝世时,2万多人送行,哀悼一个月,墓碑上写着“印刷工 富兰克林”。
  2.齐读三遍,读出一遍又一遍不同的味道。
  一把小小的“钥匙”使整个教学浑然一体,让整个课堂熠熠生辉!
  (作者单位:山东淄博市博山区特殊教育中心学校)
  责任编辑 张 艳
其他文献
主题性群文阅读教学的研究立足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在主题性群文阅读中关注学生习作视角的多样化结合,有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教师可以遵循在常态中找非常态、在偶然中找必然、在对比中发现闪光点等,选择有探讨价值的习作视角组织教学,培养学生习作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  温儒敏教授强调要解决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现象,最管用、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读书,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和习惯。新时期教学应该在
在“学为中心”的背景下,阅读教学提倡要以适当的方式引导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和热情。处于低年级的学生对身边的环境充满了好奇,好玩也是天性使然,因此在教学中开展适当的游戏,能使学生充满快乐。所以在教学中融入部分游戏元素,营造具有趣味性的学习氛围,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发展他们的个性,从而有效促进他们阅读素养的提升。  一、借助趣味游戏,深化语言积累  语言知识的积累非一朝一夕之事,若让学生每天
写景抒情类文本作为小学语文教材中重要的内容之一,在进入中年级之后就开始大量出现,这一类文本借助对景物特点的描绘抒发作者情感,展现景物特质,不仅要求学生能够通过语言欣赏美景,陶冶情操,还要能够从表达视角积累写景抒情的策略。但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没有能够从学生学情和文体特点入手,合理制订课堂教学的目标,导致教学效益不佳。笔者结合《荷花》一文的教学谈谈写景抒情类文本在目标制订时的常见误区及对应策略。  
情境教学法顾名思义就是为了对教材内容产生深刻理解,教师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创设的具有情绪色彩的学习情境,让学生能在其中体验知识的形成,从而发展其心理机能。这是英国应用语言学家在20世纪50年代所创设的教学方法。  学生在开始接触生字学习和普通话学习时,首先就需要借助拼音这一语文工具。但是一年级学生常会在认知抽象的拼音字母时感到有难度,加上教师采取的反复读背的方式,势必会导致学生丧失兴趣。针对拼音教学,
我清楚地记得,那是一个星期三,我正在办公室批改作业,一个学生跑进来慌张地说道:“王老师,你快去看看,黄小青又在教室里发疯了。”我立马来到教室,只见教室里一片狼藉:此时的小青像一头发怒的雄狮,双拳紧握,心中的怒火正熊熊燃烧,上课教师正忙于疏散其他脸色吓得铁青的学生。我急忙上前拉住小青,说道:“小青,有什么事出来和王老师说吧。”可是,小青竟然咆哮着喊出“滚”,我惊愕了—— 一名小学五年级的学生竟然敢用
口语交际是听话、说话能力在实际交往中的应用,是现代公民必备的能力。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的培养,以使学生可以流畅地进行人际交流。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经过一年的磨砺,无论是思想上还是语言行动上,较以往都有了很大的改变。那么,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怎样才能使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逐步得到提升呢?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  一、依纲扣本,用教材教  编者对教材中每单元安排的口语交际
小古文是指篇幅比较短小的文言文,以其不朽的魅力流传了下来,成为我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随着统编本教材的使用,小古文开始进入小学生的视野。教材中所选的小古文浅显易懂、有情有趣。小古文群文阅读是指在较短的时间里让学生阅读较多的小古文,在扩大知识面的同时发展思维,提高阅读效率,提升语文素养。课标在总目标中要求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在课标的召
身处信息时代,学生的思维更易被激活,知识面也比以往任何时期更广。一些教师认为查资料总有好处,便让学生频繁地查资料,但有很多学生并不太善于查资料。我们布置学生查资料时要结合实际,既要考虑教材的实际、课堂的实际,也要顾及学生的实际,使材料真正发挥作用。我觉得应关注如下的问题:  一、查有价值的资料  “查”是为“用”服务的。有用的资料才查,用处不大的资料要少查,甚至不查。如《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用
“小古文”是指适合学生阅读的小文言文,具有篇幅短、浅显易懂、故事趣味性强等特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有很大部分是通过文言文形式传承下来的,而小古文就是其中的一种文化载体,它的内容丰富而生动。学生阅读小古文有助于提高综合素养,感悟中国古典文化之美。但在现实教学中,小古文并不特别受学生欢迎,在学生眼中,古文就像是一个老者,既严肃无趣,又晦涩难懂,且古文中的生僻字更易让学生产生理解上的困难。因此,教师应
《搭石》是统编本五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语言清新,画面优美。作者刘章是来自河北农村的乡土诗人。《搭石》一文向读者介绍了中国乡村的美好景色以及人性的纯粹。这篇文章之所以多次被选入教材,就在于文中的许多地方都能使我们感受到“美”,这种“美”有看得见的自然美,也有看不见的心灵美。  一、摆搭石——勤快自律  在《搭石》一文中,作者描写的第一幅画面是“秋凉之后摆搭石”,但作者的着墨并不多,只有两句话。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