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怎样创设中学美术课堂的教学意境

来源 :俪人·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itlic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术教育的人文性决定了美术学科属于独特的情意行为,当前,美术教育中情意性的加强已是美术教育发展的趋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强化自主学习的兴趣,提高审美能力,对推进课程改革的进程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下面试从五个方面分析教师运用情意性策略优化美术课堂教学。
  1 创设意境,激情导学
  创设意境,激情导学,是应用情意性优化美术课堂教学最常用的策略。通常,在这种美好的情趣和教学氛围中,促进学生的情感与外部世界相应融合,感知教师提供的真实形象,初步弄懂美术教学内容所表达的本来意思,借助形象产生丰富生动的联想;同时也促进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教材相接,了解美术材料和实际生活的联系,了解间接知识和真实生活的联系,将自己原有的生命体验和新鲜材料相结合,产生一种新的体验。如此促进师生之间的心灵沟通,以材料为中介,在一种美好的情趣和氛围中产生交流和对话的欲望,享受表达和聆听的喜悦。师生在这和谐融洽的情境中相互了解、相互信任、相互愉悦,同时步入一个知识的广阔天空,达到美术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2 引导感悟,主动求知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对学习内容(物)及其所隐含的意义(神)心领神会。学生只有在学习过程中实现神与物的有效对接,才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习。而情意性策略的积极介入,则是达成这一学习目标的关键所在。在美术设计课的教学中,这种矛盾往往就是学生发展的动力。教师的启发,调动了学生的思维,学生以往积累的知识经验,以一种适合其认知的方式重新组合并呈现出来,形成某种新的结构,学生的求知兴趣在把握世界中得以发挥。其次是渗透在想像中的领悟。即学生运用原有的生活经验和心理背景,对学习内容引起相关的联想、想像深化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教师可提示学生,根据自己的想像去寻找“我最喜欢的学习乐园应该是怎样的环境”,对新校园作理想的构思。
  3 触动心灵,自由驰骋
  这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与教学内容或情境的自由交往与自然融合,是学生在对所学知识和情境感知的基础上,情感和想像的相互渗透与契合。教学是认知活动,更是情意活动,因此利用各种手段和方法使教学内容更为生动和形象,让学生以自己具备的情趣与品位,在与其交流的过程中,达到情感的激动、情趣的激活和品位的提升。材料的多样化为美术课堂教学改革带来了契机,不断发现及变化的材料同样使师生精神振奋不已,是从外在的诱因人手,引发学生内在因素的激发,非常很巧妙地应用了情意性策略。美术教学中通过学生心灵与教材或情境的情感联系,通过情意感知和想像的相互渗透,通过想像和已有材料或经验的自由交往,教学所提供的材料就能逐渐融入学生心灵,成为学生心灵起飞的载体。在激发学生情意行为的情况下,自由的创造和创造的自由,让学生心灵升腾起自由的快感。
  4 注重体验,感受境界
  是指学生与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产生共鸣,多向的协调互动,学习美术完全成为情意性行为。由此导致学生的精神从教学本身超脱出来,达到超越自我,超越自然,步入物我两忘的境界。
  应用情意性策略优化课堂教学,体现在另一方面,就是师生在美术教学活动的互动和对话中,通过感悟和想像,进而被教学过程中展示的材料和情境深深地感动和吸引,美术学习自然成为一种快乐的情意行为。这就是说,应用情意性策略优化美术课堂教学,要求师生同时转化角色,淡化传统师道尊严,双方以教学内容和具体情境为中介,在一种融洽的气氛中实现信息的交换、情感的交流和人格的认同。
  5 自我建构,提升素质
  在注重体验,感受境界的基础上,师生充分发挥审美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审美体验的能动性,教学内容和情境中的审美内涵被发掘、释放出来。从感官知觉的悦耳悦目,到对教材内容蕴涵的领悟、品味,上升到对教材内容渗透出来的外部世界必然性的感悟和对人生、对生命意义、对世界观的整体把握,实现了知识的自我建构。例如《中国结》,教师在演示编制中国结的过程中,娓娓动听地讲述中国结的来历,与学生一同体验在丝丝缕缕的穿插缠绕中编就的中国结。尽管没有金银古玉的流光溢彩与华贵逼人,却向人们诉说着一种古老而纯洁的情怀,传递着一份心情,一份温馨。此刻,学生在积累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超越认识的局限,深人体会认识过程中释放出来的理趣;此刻学生在认识他人的同时对自我进行反思,超越自我局限,真正领悟心灵碰撞过程中闪现出来的情趣和理趣,实现了本质意义上的知识的自我构建,提升了素质。这是应用情意性策略把教学过程推向最高境界,是学生在与教学呈现的外部世界的相互作用中,对永恒的人类实践活动和人的生命存在意义的瞬间体验和愉悦,是教学中师生双方心灵的碰撞中,对自我、他人、人类充满自信的自我实现的愉悦。此刻,学生在积累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超越认识的局限,深人体会认识过程中释放出来的理趣;此刻,学生已经超越教师传授的局限,充分享受师生交往过程中情感交流的情趣;此刻,学生在认识他人的同时对自我进行审视认识,超越他人认识的局限和自我局限,真正领悟心灵碰撞过程中智慧提升的乐趣。
  总之,应用情意性策略优化美术课堂教学,为广大美术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新的思路。教师在实施过程中首先转变成自己的教育观念;其次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采用各种教学手段,营造一个让学生充分表现自己,发挥才智,培养综合能力的开放性的、自主性的、合作性的、多元化的学习环境,熟悉他们自己的文化和世界多元文化中丰富的艺术性,使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健康地发展,并且以饱满的热情和丰富的想像力面对人生。
其他文献
在现阶段,我国教育正处于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全面转轨的时期,一些常规科目的性质、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等,都在发生着革命性的变化。我们新兴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不必再重复传统学科的这些过程,而应当直接在信息技术课中实施素质教育。以计算机应用技术为主要教学内容的信息技术课,我们要培养的目标:一是面对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是要让学生感受到技术的更新,意识到需要不断地更新
【摘要】高职院校人口密集,钱财物等相对集中,学生素质参差不齐、抵御外界诱惑的能力较弱等,使高职院校的学生尤其是女大学生面临更多的安全威胁。在当前的形势下,只有充分了解高职女大学生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才能确保女大学生人身财产安全。  【关键词】高职 女大学生 安全 教育  近年来,女大学生受害事件常有报道。仅2014年,重庆、四川、山东、湖北、江苏、河南、陕西、浙江等全国各地均被曝出现女性失联事
【摘要】本文简要分析了学生不喜欢学英语的原因,并提出激发学生兴趣对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文中,从教师和学生两大方面入手说明如何激发中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关键词】教师;学生;英语学习;激发;兴趣       面对当今社会,许多大学生找工作困难,上学无用论在农村中学盛行,造成了大多数中学生厌学。尤其是在英语教学上,学生学起来感到枯燥,教
【摘要】新课程的数学教学要求教师不是学生学习的主宰,而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引导者,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究,自我发展,实现综合素养的提升,从而为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数学教学 学生主体 教师引导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要改变传统单纯授业、解惑的角色,实现新的教学定位。《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