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改不仅是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更是教育理念的变革。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信任的态度放手学生自主学习,给学生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体验成功的愉快,但不要对学生的错误视而不见。教师还要明确课程标准;学赛结合,合理激趣;方法指津,精选练习,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新课改 激趣 方法指津
新课改不仅是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更是教育理念的变革。因此,要推动课改工作,首先要帮助广大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使教师们从思想观念上认同新课改,跟进新课改的理念,然后才会自觉、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育改革实践中来。
一、宽容有度,缺点指出
我们在课堂教学上大力推行生本教育,要求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善于在课堂教学中捕捉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允许学生在犯错误之后去改正自己的错误,不打消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提出不同见解。但是把课堂还给学生,并不意味着放纵和迁就。对于学生明显的错误,教师一定要给予明确的判断,及时指正,做到爱而有方,严而有度。对于一些知识性错误,我们要及时纠正,让学生明确正误,培养学生在学习上的严谨精神。如果学生出现知识性错误,而教师不及时加以纠正,学生会认为自己的知识是正确的,教师便成了误人子弟的角色。如果是有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偏激言论,更不可等闲视之,教师要担当起“传道”的责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事业观。教师要鼓励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他们多角度、多侧面分析问题的能力,对于有意扰乱课堂秩序,目无尊长的学生,要严厉批评指正,如果放任自流,老师的威信会大打折扣,如果处理优柔寡断,会打乱课堂教学进度,不利于课堂教学的开展。
二、明确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进行教学的指挥棒。只有认真学习,深刻领悟,才能目的明确,方法得当,重难点合理操作,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学习了《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对语言技能的界定,我们就明白了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听和读是理解的技能,说和写是表达的技能。这四种技能在语言学习和交际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学习了《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对文化意识的界定,我们便明确了在英语教学中,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有利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利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有利于培养世界意识,有利于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学赛结合,合理激趣
1.把竞赛引入课堂。让学生在竞赛中学习是一条成功的教学经验,已经被教师和学生广泛认可的一种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能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表现欲望,把自己最精彩的一面展示给老师和同学,在生动的展示中,体现课堂教学的新颖,也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突破,事半功倍。学赛结合让英语水平高的学生起到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他们严谨认真的精神和扎实过硬的基本功,得到了师生的一致认可,或语言表达生动,或口语表达准确流利清晰,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积极主动思考,教学效果明显。
2.教学内容情节化。每篇文章的故事情节是不同的,故事情节的构建纯属艺术创作,它体现的应是作者情感的流露。而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用说话的方式将故事讲出来也需要艺术性,随着情节布局的结构,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读懂作者的心声,欣赏情节的艺术化组合,并给学生讲解其中的知识点,让学生在听故事的轻松愉快氛围中学到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3.教学方法的多变。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已经过时且不被学生接受。一个合格优秀的教师不会固定在一种教学方法上,而是随着教学对象的不同、教学环境的改变、教学内容的变化及教学目标的升迁而演变出无数的新的教学方法,从而吸引学生学习英语的注意力,使学生学得轻松自如,生动活泼,真正起到减负增效的目的,带来不同凡响的教学效果。
四、方法指津,精选练习
在学习过程,一直有这样一个观点:“方法比知识更重要”。懂得学习的方法、途径要比获得知识的本身更为重要。古人也说:“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以渔。”因为知识无边无际,而且是在不断更新变动的,有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就变得尤为重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从小抓起,提高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这样将来在进入社会的时候将会有更强的适应能力。教师要关注教材课程设置的密度,明确本年级的教学目标,研究课后练习的意图和操作要点,作业设计和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将课堂上的训练延续到课后作业,顺理成章地读写结合,发展思维,培养能力,力求达到课内教学,课后作业,相辅相成,双管齐下。例如,低年级训练重点应以“语音、词汇、语法”为主。中高年级应在加强语音、词汇、语法学习的基础上,加强“功能和话题”两方面的学习,找准教材的扩点,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可在简略处展开,在省略处补充,把概括处写具体,找延伸处续编,把暗含的意思明朗化,可点评处评价,该积累处摘抄等,体现用教材教、用教材练的意图。作业设计应该反复比较、筛选,选择出最能体现设计目的、最适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作业或练习,力求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关键词:新课改 激趣 方法指津
新课改不仅是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更是教育理念的变革。因此,要推动课改工作,首先要帮助广大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使教师们从思想观念上认同新课改,跟进新课改的理念,然后才会自觉、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育改革实践中来。
一、宽容有度,缺点指出
我们在课堂教学上大力推行生本教育,要求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善于在课堂教学中捕捉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允许学生在犯错误之后去改正自己的错误,不打消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提出不同见解。但是把课堂还给学生,并不意味着放纵和迁就。对于学生明显的错误,教师一定要给予明确的判断,及时指正,做到爱而有方,严而有度。对于一些知识性错误,我们要及时纠正,让学生明确正误,培养学生在学习上的严谨精神。如果学生出现知识性错误,而教师不及时加以纠正,学生会认为自己的知识是正确的,教师便成了误人子弟的角色。如果是有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偏激言论,更不可等闲视之,教师要担当起“传道”的责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事业观。教师要鼓励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他们多角度、多侧面分析问题的能力,对于有意扰乱课堂秩序,目无尊长的学生,要严厉批评指正,如果放任自流,老师的威信会大打折扣,如果处理优柔寡断,会打乱课堂教学进度,不利于课堂教学的开展。
二、明确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进行教学的指挥棒。只有认真学习,深刻领悟,才能目的明确,方法得当,重难点合理操作,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学习了《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对语言技能的界定,我们就明白了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听和读是理解的技能,说和写是表达的技能。这四种技能在语言学习和交际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学习了《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对文化意识的界定,我们便明确了在英语教学中,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有利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利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有利于培养世界意识,有利于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学赛结合,合理激趣
1.把竞赛引入课堂。让学生在竞赛中学习是一条成功的教学经验,已经被教师和学生广泛认可的一种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能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表现欲望,把自己最精彩的一面展示给老师和同学,在生动的展示中,体现课堂教学的新颖,也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突破,事半功倍。学赛结合让英语水平高的学生起到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他们严谨认真的精神和扎实过硬的基本功,得到了师生的一致认可,或语言表达生动,或口语表达准确流利清晰,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积极主动思考,教学效果明显。
2.教学内容情节化。每篇文章的故事情节是不同的,故事情节的构建纯属艺术创作,它体现的应是作者情感的流露。而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用说话的方式将故事讲出来也需要艺术性,随着情节布局的结构,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读懂作者的心声,欣赏情节的艺术化组合,并给学生讲解其中的知识点,让学生在听故事的轻松愉快氛围中学到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3.教学方法的多变。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已经过时且不被学生接受。一个合格优秀的教师不会固定在一种教学方法上,而是随着教学对象的不同、教学环境的改变、教学内容的变化及教学目标的升迁而演变出无数的新的教学方法,从而吸引学生学习英语的注意力,使学生学得轻松自如,生动活泼,真正起到减负增效的目的,带来不同凡响的教学效果。
四、方法指津,精选练习
在学习过程,一直有这样一个观点:“方法比知识更重要”。懂得学习的方法、途径要比获得知识的本身更为重要。古人也说:“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以渔。”因为知识无边无际,而且是在不断更新变动的,有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就变得尤为重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从小抓起,提高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这样将来在进入社会的时候将会有更强的适应能力。教师要关注教材课程设置的密度,明确本年级的教学目标,研究课后练习的意图和操作要点,作业设计和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将课堂上的训练延续到课后作业,顺理成章地读写结合,发展思维,培养能力,力求达到课内教学,课后作业,相辅相成,双管齐下。例如,低年级训练重点应以“语音、词汇、语法”为主。中高年级应在加强语音、词汇、语法学习的基础上,加强“功能和话题”两方面的学习,找准教材的扩点,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可在简略处展开,在省略处补充,把概括处写具体,找延伸处续编,把暗含的意思明朗化,可点评处评价,该积累处摘抄等,体现用教材教、用教材练的意图。作业设计应该反复比较、筛选,选择出最能体现设计目的、最适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作业或练习,力求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