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加强农村小学数学课堂互动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加强互动教学,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可以从“营造融洽教学氛围优化互动环境、创设有效教学情境激发互动热情、开展合作探究学习提高互动实效、实施教学评价策略促进互动交流”四个方面着手。
【关键词】农村小学;互动教学;课堂效率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教师发挥着组织引导作用,而学生则是学习的主体。但在实际教学中,农村小学部分数学教师的教学模式陈旧,仍然进行着教师讲、学生听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互动教学存在“形式化、缺少深层次互动”现象。
加强农村小学数学课堂互动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一是互动教学适合小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点。小学生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心强,表现欲旺,喜欢跟别人合作交流。加强互动教学能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全过程,调动其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二是互动教学能促进学生获取新知、掌握知识。在互动教学过程中,学生要动脑思考问题,还要动口说、动手做,这就需要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学习互动,从而促使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加强农村小学数学课堂互动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可以从以下四方面策略着手。
一、营造融洽教学氛围,优化互动环境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与互动。这就意味着教学过程需要全员参与、平等对话、合作交流。加强课堂互动教学首先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营造融洽的教学氛围,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心境,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尊重学生的思想差异,尊重他们对教材、对习题的理解,鼓励他们大胆交流,勇于实践。在课堂上,教师的教态要自然亲切,要注意运用语言艺术使学生产生学习热情。如运用商量性、激励性的语言:“你们说好不好、大家同意吗、你真聪明、你真棒、好极了、你进步得很快、请你帮帮老师、你来说说看、有不同意见吗”等。
二、创设有效教学情境,激发互动热情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心理学研究也表明,恰当的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吸引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积极主动地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年龄心理特点,创设生动活泼、有利于自主学习、合作探索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多种多样,如故事情境、活动图画情境、问题情境、生活情境、游戏情境、设置悬念等。
例如,在学习“小数的性质“时,我布置了课前作业,让学生了解各种商品的价格。然后,在课堂上我有选择地记录了一些价格,如18.40元、50.25元、4.80元、9.08元、302.00元等。接着,我提出了三个问题:
1.商品的标价为什么都是两位小数?
2.像18.40元、4.08元、4.80元、302.00元这些标价,如果去掉小数部分的“0”,它们的价格有变化吗?
3.在这些标价中,去掉哪些“0”而价格不变呢?
又如在学习“元、角、分的认识”时,我创设了商场售货生活情境,准备好签字笔、文具盒、小玩具、体育用品等物品,让学生扮演营业员、顾客进行买卖活动。通过亲身实践,学生逐步加深了对人民币的认知,获得了成功体验。
三、开展合作探究学习,提高互动实效
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动手实践、讨论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新课程强调,数学学习应当是一个探索发现的过程,小学生学习数学应当是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而互动教学包括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其主要特征就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通过互动交流产生思维碰撞的火花。实践证明,开展合作探究学习,能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最大程度参与数学学习,增强其互动交流、团结协作和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在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时,让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怎样计算12-9。各小组通过思考和尝试探索,得出了多种算法:
①算法一:用小棒进行直观计算,将12根小棒一根一根地减,减去9根,得出12-9=3;
②算法二:12=10 2,先10-9=1,再2 1=3;
③算法三:12-2=10,10-7=3;
④算法四:9 (
【关键词】农村小学;互动教学;课堂效率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教师发挥着组织引导作用,而学生则是学习的主体。但在实际教学中,农村小学部分数学教师的教学模式陈旧,仍然进行着教师讲、学生听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互动教学存在“形式化、缺少深层次互动”现象。
加强农村小学数学课堂互动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一是互动教学适合小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点。小学生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心强,表现欲旺,喜欢跟别人合作交流。加强互动教学能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全过程,调动其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二是互动教学能促进学生获取新知、掌握知识。在互动教学过程中,学生要动脑思考问题,还要动口说、动手做,这就需要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学习互动,从而促使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加强农村小学数学课堂互动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可以从以下四方面策略着手。
一、营造融洽教学氛围,优化互动环境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与互动。这就意味着教学过程需要全员参与、平等对话、合作交流。加强课堂互动教学首先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营造融洽的教学氛围,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心境,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尊重学生的思想差异,尊重他们对教材、对习题的理解,鼓励他们大胆交流,勇于实践。在课堂上,教师的教态要自然亲切,要注意运用语言艺术使学生产生学习热情。如运用商量性、激励性的语言:“你们说好不好、大家同意吗、你真聪明、你真棒、好极了、你进步得很快、请你帮帮老师、你来说说看、有不同意见吗”等。
二、创设有效教学情境,激发互动热情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心理学研究也表明,恰当的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吸引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积极主动地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年龄心理特点,创设生动活泼、有利于自主学习、合作探索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多种多样,如故事情境、活动图画情境、问题情境、生活情境、游戏情境、设置悬念等。
例如,在学习“小数的性质“时,我布置了课前作业,让学生了解各种商品的价格。然后,在课堂上我有选择地记录了一些价格,如18.40元、50.25元、4.80元、9.08元、302.00元等。接着,我提出了三个问题:
1.商品的标价为什么都是两位小数?
2.像18.40元、4.08元、4.80元、302.00元这些标价,如果去掉小数部分的“0”,它们的价格有变化吗?
3.在这些标价中,去掉哪些“0”而价格不变呢?
又如在学习“元、角、分的认识”时,我创设了商场售货生活情境,准备好签字笔、文具盒、小玩具、体育用品等物品,让学生扮演营业员、顾客进行买卖活动。通过亲身实践,学生逐步加深了对人民币的认知,获得了成功体验。
三、开展合作探究学习,提高互动实效
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动手实践、讨论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新课程强调,数学学习应当是一个探索发现的过程,小学生学习数学应当是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而互动教学包括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其主要特征就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通过互动交流产生思维碰撞的火花。实践证明,开展合作探究学习,能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最大程度参与数学学习,增强其互动交流、团结协作和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在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时,让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怎样计算12-9。各小组通过思考和尝试探索,得出了多种算法:
①算法一:用小棒进行直观计算,将12根小棒一根一根地减,减去9根,得出12-9=3;
②算法二:12=10 2,先10-9=1,再2 1=3;
③算法三:12-2=10,10-7=3;
④算法四: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