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gui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许多高中文科学生觉得学好地理很难,学生一致推举人教版必修1第一、二章和区域地理分析等部分。为什么许多学生会学不好这些内容呢。经过十几年的高中地理教学,本人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症结在于学生缺乏良好的地理思维能力。
  一、地理思维及类型
  地理思维是指人脑对地理事物和现象所进行的由表及里的本质属性的概括。地理思维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学生调整自身学习习惯,独立自主地学习地理,提高自己的地理应用能力。在深刻理解人地关系、认识当前环境问题中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地理思维的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1)空间思维。人教版必修1第一、二章,空间思维不仅是平面化的,而且是三维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调动一切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的地理思维。(2)横向思维。是对于不同事物的相互比较的思维过程,能够帮助学生更准确地把握地理事物的特征。(3)纵向思维。指对于同一事物发生、发展的前因后果的思维过程,有助于对知识整体性、系统性的把握。(4)聚合思维。即把问题所提供的各种信息综合起来,得出一个正确的结论。例如做选择题。(5)发散思维。即沿着各种不同的方向去思考,探索解决问题的新途径。例如:“如何治理水土流失?”这一思维过程即属发散思维。(6)逆向思维。上述各种思维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都呈现出一种互动、互补的关系,称为思维的逆向性。
  二、地理思维能力培养途径
  1.培养读图能力
  地理教材中不仅仅像其他学科的教材一样有文字说明,而且还有大量的地图、示意图、统计图、景观图等。地图是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是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学生能够读懂地图,就可以在地图中掌握地理事象的分布,可以自主的发现问题,可以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深刻的认识地理事象与空间的联系,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如《区域地理》的复习,学生必须对地形、地势、气候、河流等基本地理知识、技能的掌握,设置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去观察,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为学生顺利地进行思维活动提供了思维素材,并将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知识,形成认识上质的飞跃。
  2.灵活运用比较法
  地理事物之间除了存在大量的相似性外,也存在着许多差异性。地理事物的差异性是多种多样的。运用比较方法能起到由此及彼,触类旁通的作用。如2010年福建高考题37(1),我们对尼日尔河、亚马孙河、长江、田纳西比河等河流的水文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比较,可以得知影响河流水量大小的主要因素是气候(降水、蒸发量),支流汇入,河流下渗等。如冷锋和暖锋,气旋和反气旋比较。再如学习等温线、等深线、等降水量线、等压线、等盐度线、等潜水位线等等值线的知识时,将它们与等高线相对比,就可以很容易地解决区分这些概念。
  3.运用综合分析法
  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环境是一个地理综合体,又是各个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辩证统一。在理解某一地区地理特征的形成或某一地理事象特点的成因时,都应该用综合分析的方法进行思维。如2010年福建高考题37(4)根据古马里帝国所处的地理环境,分析其兴盛的可能原因,既要从自然地理条件进行分析,又要从人文地理条件进行分析。分析时不仅要注意各要素分别产生的影响,还要注意这些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这些要素产生的共同影响。
  4.理论联系实际法
  利用日常生活、生产中事物构建思维素材,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由丰富的表象上升到理性认识,使课本上学到的知识在社会实践中找到答案。在联系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能激起自己的思维灵感。2010-9-19台风“凡亚比”的形成和影响等问题,可联系气旋等有关知识进行分析理解并培养和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5.运用推理法
  推理有归纳推理、演绎推理、类比推理三种。归纳推理是根据几个个别判断推知一般判断。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1月0℃等温线和800毫米等降水线通过的地方,是亚热带湿润区和暖温带半湿润区的分界线,又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以及水田耕作区同旱地耕作区的界线等。根据这几个个别判断,经过归纳推理,从而得出秦岭——淮河是我国南北方的重要地理分界线这个一般判断。演绎推理是根据一般判断推知个别判断,所谓“举一反三”就是从一般推知个别。根据工业布局的一般原理,为国家某个工业建设项目的布局选择最合理的方案,就是按照演绎推理的规律来为国家经济决策提供理论依据。类比推理是根据两种属性相近的地理事物,推知它们可能还有别的相近属性的思维形式,“触类旁通”就是类比推理。例如上图可用于水资源短缺、黄河断流、沼泽的成因、干旱、洪涝灾害、盐渍(碱)化、盐场成因等自然原因的分析。
  三、教师在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中的作用
  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因此,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新颖、独特,并具有挑战性,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如我国北方水资源缺乏,教学中教师借助北方的井越挖越深的漫画,请学生谈谈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样的问题不可能有统一标准的答案,但能很好地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习惯,教师要给以正确地引导。教师通过语言传递的信息尽量是一种程序性知识(为什么),减少陈述性知识(是什么)的描述。让学生有足够的思考时间,并有表述自己见解的机会。通过这种途径,我们也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探究过程,适度对教学活动做出相应的调整。
  学生记忆地理信息的过程,就是一个信息的编码贮存的过程,编码越有序,贮存越畅通和有效;另外,当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层次和结构时,则很难遗忘,并且对新知识就具有了一定的同化和吸收作用。依据这些理论,信息传递中的“序”是相当关键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输出信息时,应层层展开,层层递进,做到有条有理,层次分明。针对学生思维发展的阶段和内涵,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地理教学避免僵硬的套路、呆板的表述,对学生地理思维的形成与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
  2.《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沈德立主编(1999年6月);
  3.《中学地理教学法》曹琦主编。
其他文献
目的:术后谵妄(postoperative delirium,POD)是一种急性意识状态改变,表现为精神错乱、焦虑、人格的改变以及记忆受损的急性脑功能障碍综合征,以老年人发病者较多,通常发生于术
近年种子包衣作为作物物化栽培的重要手段已在我国一些主要农作物种子上推广应用。进行种子包衣,种衣剂的选用是关键。种衣剂是一类根据作物或其它植物种子、种苗的生理特性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和高尔基体蛋白73(GP73)单独和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PHC)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进行检测180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臧克家昏黄的灯光下,你像一个绣花女,全神贯注、小心翼翼地把几张旧报纸叠来折去,不时放在鞋窝里比划着,直到满意了,才轻松地舒了
倒行逆施原指“做事违反常理”,医学界认为倒行逆施可增进人体的健康。笔者认为,在教育改革之风盛行之际,“倒行逆施”亦可有效促进教育机体的健康成长。  在长期的思维实践中,每个人都常会不自觉地形成自己所惯用的格式化的思考模式,即当面临问题的时候,人们常用一种固定了的思路和习惯去考虑问题,这便是思维定势。它阻碍着思维的开放性与灵活性,造成了思维的僵化与呆板。传统教育中存在的这种状况与教育创新已经不相适应
摘要语文教育与创造力的培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一方面在于学生最早接触的教育是母语教育,另一方面在于语言表达能力与创造力同步发展。在创造力缺乏的今天如何通过语文教育提高学生的创造力,笔者总结了三点:多看一点、多说一点、多问一点。创造源于积累,有积累才会有发展,因此要重视语文教育在创造力培养方面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语文教育;语文教科书;创造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H319  应试教育逐渐将孩子们培养
人文精神是当前学术领域探讨的重要话题,各个学科都十分关注它。人们今天如此推崇人文精神,是中国社会转型期市场经济和高科技两大洪流猛烈冲击的必然结果。一方面,市场经济
目的:根据患儿的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及盖泽尔发育量表的随访结果,分析生后首次振幅整合脑电图(amplitude integrated electroencephalography,aEEG)监测结果、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MRI)检查及血清学检测结果对足月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后新生儿惊厥(n
学位
独特的语言风格和修辞手法是英国现代著名作家劳伦斯作品中的重要特征,本文从特色词汇的运用、象征性语言、比喻修辞手法的语言等几个方面对劳伦斯作品的语言特色进行探讨。
研究了1-MCP处理对西兰花冷藏保鲜品质的影响。1-MCP处理浓度为1.5、2.5μL/L,冷藏期间每隔10d取样测定西兰花理化指标及营养成分。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1-MCP处理对于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