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新校区

来源 :大学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nd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您好,麻烦您报一下预约号?”
  “45号。”
  “好的,请上车。”
  “谢谢。”
  下午四点,去往化大新校区的校车准时从校本部南门出发。根据师生乘车需求,校车实行预约制,预约成功后,凭预约号上车。如果有临时决定乘坐校车的同学,需要等预约的同学都上车后,如有临时没来的同学,便可刷卡上车,车费单程12元/人。
  校车出发后,一路向北,直奔位于昌平区南口镇的新校区。下午四点,临近下班高峰期,路上偶尔堵车。夹在城市建筑之间,车窗望去,满眼是高架桥和小汽车。好在校车车况很好,上了京藏高速后,一路疾驰。城市里的喧嚣被远远落在后面,赶去新校区上课的老师可以在车上短暂休息。
  约40分钟后,校车从京藏高速驶出,进入南涧路,瞬间,远处层峦叠嶂、高低起伏的山峰映入眼帘,使人心胸开阔,放佛多看一眼,都是对心灵的慰藉和洗刷。
  校车飞速行驶着,远山中还伴着薄薄的雾气,映衬着下午的斜阳,带给人美好的向往。
  大学的名字开始出现。
  曾几何时,位于昌平的沙河高教园区中聚集出现了很多高校的新校区,如中财、北航、北师大、矿大及外交学院等。现如今,在沙河高教园区以北20公里处的南口镇,又一批高校新校区出现了,他们或是正在规划建设,或是已经投入使用,或是二期工程在建。
  最先路过的是中国政法大学的昌平校区,后又在南涧路的丁地路口看见了北京化工大學昌平新校区和北京大学昌平新校区的路标指示牌,在进入北化大新校区之前校车还经过了北京警察学校。此外,清华大学的昌平科研基地也于2017年末开始动工建设。
  校车突然一个转弯,一片现代化的教学楼群出现在左前方。校车停在门口,等待新校区大门的徐徐打开。下午四点五十二分,校车驶入新校区的大门。
  新校区里空气清新、视野开阔,风景如画、错落有致,远处的玉屏山与近处的现代化红砖建筑完美同框。
  “师傅,校车上山吗?”
  “上山。”
  记者在校内第二站停靠站下了车。校车进门后在教学楼停靠第一次,第二站停在食堂附近,下一站要去往山上的青年教师公寓。记者站在下车地点向北望去,不远处的山上就是校车的下一个停靠站。
  化大新校区于2017年9月一期工程竣工,投入使用,当时记者曾来校做过一次采访。时隔一年半,记者再次走进北化大的新校区,第一感觉就是,新校区犹如盘过的星月菩提,开始有了光泽。
  为什么这么说?新校区刚投入使用时,建筑的砖角看上去略显锋利,教室里的新书桌还有些磨衣服,食堂的大门推起来还略显滞涩,现在,一切都很润泽,新校区的美被同学们一次次定格。
  校车的第二个停靠站其实刚好是一个分界点,往北是正在建设中的二期工程和青年教师公寓,往南则是学生公寓和教学楼群。
  下午五点,正赶上学生下课,看见浩浩荡荡的学生大军从远处一座巨大的教学楼中涌出,经过湖畔、湖心亭和湖边小路与我前进的方向迎面而来,他们正去往食堂。
  我顺着同学们走过来的小路,和他们相向而行,继续南下,时而途径步梯,时而沿坡而下,经过了学生宿舍——樱花苑和风雨体育场,逐渐接近新校区里的巨大教学楼。
  这座巨型教学楼可容纳上千人同时上课,在高空俯视呈清晰、巨大的“工”字型,这样的设计充分体现化大工科院校的典型特色,彰显学校构建“大化工”教育品牌的发展理念。
  绕过湖心亭,记者又来到了图书馆。
  化大新校区里的图书馆因其外形如“一摞错落摆放的书”而受到普遍赞赏,并且有望冲击“鲁班奖”。图书馆的施工要求极为严格,“一个螺丝钉都不能错”。远远望去,图书馆四周如“山”一般的台阶与外形如“书”般的设计,确实给人进步的力量和攀登的启示。是带着这样的深刻寓意,图书馆的形象还出现在了北京化工大学2018年本科生的录取通知书上。
  在灯光的点缀下,新校区的夜景也是美不胜收。
  这些美都被同学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从2018年学校组织的“首届昌平新校区摄影大赛”获奖作品中便可见一斑。
  在征集到的近3000幅校园风光类及纪实类作品中,静谧湖畔、雕梁画柱、晴空万里、闲云潭影、云海远山、星海樱花等精彩瞬间都没有逃过同学们的法眼,可以说,他们与新校区建设者们一起丰富了新校区的美丽图画,和谐育人环境跃然纸上。
  据悉,第二届昌平校区“我爱北化 我爱新校区”主题摄影大赛已于今年3月中旬正式启动,相比第一届大赛,本次摄影比赛增加了“祝福祖国 北化有我”专项赛的评比,北化学子胸怀天下,用北化人的视角展示祖国的壮美山河和伟大成就,献礼祖国70华诞。
  摄影是一个人看世界的角度。新校区里的摄影大赛是师生与新校区亲密接触并发现美的过程。
  (图片由北京化工大学党委宣传部提供。)
其他文献
琴房  你走进房子  听见音乐声  停住脚步屏住呼吸  关上房门  把刚买来的日用杂物慢慢放在地上  深怕购物袋发出沙沙的摩擦声  你站定闭上眼  屏蔽了周遭的一切杂音  好像它们原本就不存在  在那间屋子里  只有琴声弹琴人音乐  经过你的思绪  渗透进你的内心  并深深地驻留其间  很难想象  如果那时不是这样的情境  或这样的情境不是发生在那时  你进屋时没有听到琴声  他的双手没有敲击琴键
劣马逐  最后我陷入预知的自我重复  出浴时对着疲遢的镜子喋喋不休:  月亮正被抢夺意象的诗人套牢  羽毛、轻纱,它们传达出的纯美足以乱真  东塘,众多的水鸟和女子错过了施救和自保  林海中只剩些四脚着地的蠢物:文人骚客  至时因为羞愧,没有人造墨沥纸  因为一了百了得以达真的便捷,先哲们自焚  俯以察之,大街上劣马相逐多么灵快  亲愛的人类,他们真是活得像真人一样  干葫芦  才气会抹去全部劣行
1985年就读于山东艺术学院油画系  1987年考入解放军艺术学院国画系,得到何海霞、黄胄、刘大为等艺术名师的亲授指导  1989年中国画《日月星辰》入选第七届全国美展  1990年向亚运会捐赠巨幅鹰作《九雄图》,引起强烈反响,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相继做了报道  1991年与画友同仁举办《老区风情画展》  1992年中国画《峥嵘岁月》参加全国美展  1994年中国画《土枪土炮》获第八届
人的一生该如何度过?有一段话我们都非常熟悉。  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在他的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说:  “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一个人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  这句话读来让人心潮起伏,也给了正在人生旅途中的大学生们一种方向感和确定感。  不过,有一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思考,  到底怎样才算是虚度年华,怎样才算是碌碌无为?目标清晰却仍然懊悔  小苏刚进大学就给自己
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市虹桥商务区国家会展中心举行,会展中心俗称“四叶草”,分3层,包括13个小展厅以及3个大展厅,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建筑单体和会展综合体,总建筑面积147万平方米。  如何让参观者在这么大且构造复杂的场馆里逛进博会,不迷路,不走冤枉路?关键是展馆内外的引导标识。  东华大学发挥其设计学科优势,由机械工程学院陆金生教授领衔的师生团队,对四叶草原有标识系统进行优化和提高,改善参
一部电影,一本书,甚至一个节日,一件衣服,都能让我们了解一个国家的文化和那里人的内心情感。“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 “一带一路”不仅是经贸之路,也是文明交流互鉴之路,是民心沟通之路。“一带一路”是双向的,众多的留学生来到中国,了解了中国的发展和文化,而我们,也需要走进它沿线地方文化的深处。不少大学已经开展了了解“一带一路”沿线地方文化的项目,比如同济大学的“命运共同体国家视野中的中
白暨豚  只有深情的人望断秋水  只有憧憬童话的心知道你是扬子江的美人鱼  小时候你  親近过我们  看见你裸泳天真的嬉戏 曼妙的  ……幻影  如同邻家小妹——沉江的小妹  白茫茫白茫茫的波涛中 没留半句话  ……无影无踪  十年?几十年了  一想到永世难逢  人  如同失帆的桅杆  江水痉挛着翻滚……  洗墙工  你的生活总在高处……悬着  很悬 比任何人你都憎恨  城市的污迹  你不会表演
本科毕业后,我来到梦寐以求的北大天文系攻读天体物理学博士学位,作为一个天文爱好者,这时候的我已经不再满足于肉眼观察天体了,而是想把我所看到的用照片记录下来。  天文摄影的门槛不低,不仅器材烧钱,还需要掌握很多图像处理方面的技术,比如要拍出一张高质量的深空天体(如星系、星团或者星云)作品,需要有好一些的摄影装备,价格不菲的天文望远镜,以及一些辅助器材,如赤道仪等。另外,还需要拍摄者掌握必要的后期工具
山脊上的雨滴  雾从黄昏开始层层  覆盖往事 山峦一步步走远  深夜的雨滴在玻璃板上  在头顶  响彻我的内心  山的黝黑变成天空的皮肤  最细致的轮廓线  不仅消失  灯光也已熄灭  我像挂在山峦上的一滴黑雨  背靠一面临时的墙  狗在汪汪地叫  雨水从山峦的头上滑下  我不知道这个山里的天空  明天早晨有  怎样的忧伤灿烂  岭上  喧响在溶化  这个山岭属于四溢的油菜花  当它的呼吸和一扇门
我的心里空荡荡  我心里空荡荡  田野空荡荡,夕阳空荡荡  鸟的呜叫空荡荡  书架空荡荡  屋子里空荡荡,外面,竹子和芦苇  也空荡荡  突然,有个风似的少年  一脚踹门进来  从水缸里舀起一瓢  响亮的水  咕咚咕咚的声音里,我认出了  我自己  旧货  窗外一阵吵嚷,是一个收旧货的  一边敲着铁皮罐,一边吆喝  每天早晨  我都会被这吆喝声吵醒  旧货有卖吗,旧货有卖吗,旧冰箱、旧彩电、旧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