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生的作文能力

来源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科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longzhanyuye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师感到十分棘手的课题,也是小学生不愿意完成的功课。那么,如何有效提高小学生的写作兴趣,以致提高作文能力呢?笔者谈几点如下看法。
  一、积累语言,写好一句话,树立学生写作信心
  句子是构成作文最基本的单位,如果一个学生连一句话都写不好,那他怎么能写好整篇作文?因此,我认为作文首先要抓好的一个细节,就是让每一个学生“写好一句话”。其次,引导学生积累词汇,让学生在写作时能做到有词可写,有话可达,以此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在教学中,鼓励学生把课内外读物中自己感兴趣的词句抄下来,并且背诵一些自己喜欢的片段,使学生在背诵时感悟到语言文字的优美,激发他们的读书兴趣。
  二、创设情境,写好一个片段,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能写好一句话,就能写好一个片段。作文教学之前,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情境氛围,激发学生投入到情境之中;在习作之前,都要征求学生的意见,根据不同的素材选定所要写的内容,并要求学生尽最大能力写好片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作文之前,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写作情境。如,预先布置学生去参观某一特定的场景、事物,或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或在作文过程中配以优美的音乐,或为学生创造出一个丰富生动的故事情节等,使作文回归到有趣、好玩的活动中。让学生走进生活,感受生活;有了激情,有了感受,才会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三、示范批改,引导学生学会修改作文
  批改作文是提高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应该让学生参与到作文的批改当中来。学生的作文之所以称之为习作,就是要在练习中创作。何为练习,即在语文的训练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习作批改本身就是最好的训练。创作可以从两方面考量:一为原创,二为再创。在小学阶段的习作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模仿是儿童的天性。所以,模仿在习作训练中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在作文教学中,首先是学生自我修改。即学生把自己的作文通读几遍后,看它是否顺口,以发现错漏之处,并自己进行修改,以此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其次,儿童的语言习惯与成人还是有一段距离的,我们语文教师不能把自己的语言习惯强加于学生。因此,学生互批互改就显得十分必要。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有效形式,让学生用自己的视角品评自己的习作。第三,老师的点评引导非常重要。所以,在批改作文时我总是用自己风趣幽默又具有针对性的语言,在保护学生习作热情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写作冲动与欲望,把习作训练当作自己展示风采的舞台,让学生爱上写作,爱上作文评改。
  四、自主实践,指导学生学会鉴赏作文
  让学生学会批改习作是一个较为艰难的过程,可以分为两方面训练:一方面是习作的自我评改;一方面为同学间的互相评改。习作的自我评改较同学间互相评改更为难一些。所以,要在学生拥有一定的鉴赏品评能力的时候,才可以让学生自评或互评。笔者认为,在四年级可以开展此方面的训练。首先,中年段的语文教学任务关注了语文综合能力的训练,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语文知识,并且有了一定的鉴赏能力,此时开展作文评改水到渠成。其次,这一阶段正是学生习惯的养成阶段,在这里加强习作评改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写作与评改习惯,可谓一举数得。我在自主实践的活动中,先安排学生互相评改习作。因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总会先发现别人身上的缺点,总会对别人的毛病加以评论。小学生更是如此,挑别人作文的毛病特别起劲。所以,往往一节课下来同学们争得面红耳赤,不可开交。此时老师对学生心理的正确引导就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如何端正心态,如何让自己的作文精彩起来,学生会深深地思索。这时老师只要轻描淡写地提醒一下:为什么有的同学作文会获得大家的一致好评?请这位同学说说自己的经验……就会一石激起千层浪。这样,作文的自评自改就在学生的心里扎下了根:要想不被别人说的一文不名,就要提高自己的习作水平,写完作文要先自己品评,反复修改才可以誊写在作文本上。
  总之,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尤其是作文自改能力,方法各異,形式多样。只有这样,学生的写作能力才能不断进步,作文质量才能不断提高。
其他文献
一、立足现实,激趣表达  学生刚入学的启蒙阶段,就要涉及到说话、写话,这是作文起步、开局的关键所在。每一次练笔写话我都不做太多限制,让孩子敞开自己的心扉自由表达,这是培养写话兴趣的第一步。步入三年级,学生的学习生活又涉及了一个内容——作文,这就更要求教师要有一双慧眼,善于及时捕捉学生生活中的亮点,引导学生把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说出来、写出来,能写多少就写多少,教师再给予适当的点拨和
小学音乐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创造能力等音乐素养,使学生喜欢音乐、懂得音樂、欣赏音乐、表现音乐,从而实现美育以致素质教育的目标。  一、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中最好的老师。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音乐课必须运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创造出快乐轻松的教学环境,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
罗曼·罗兰说过:“要散布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这就要求教师应拥有一颗热爱学生的心,拥有塑造美的灵魂的强烈渴望。适时发现学生的优势和特长,特别是应当摆脱狭隘的能力和性格的评价,以便发现学生的优点、思想的困扰,宠辱不惊,才真正播撒阳光到学生心里。  ——的确,有了一颗滚烫的热爱学生的心,教育才能开始。  一年二班上第一节品德与生活课,我和同学都很愉快,面对一双双明眸,我感到很幸运,让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