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C反应蛋白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预后中的意义

来源 :肿瘤研究与临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nan88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预后中的意义。

方法

回顾性分析初诊DLBCL患者106例,患者平均年龄55.32岁,治疗前检测血清CRP水平,同时完善相关检查以明确肿瘤分期及修订的国际预后指数(R-IPI)评分。中位随访62个月,观察血清CRP与总生存(OS)、无事件生存(EFS)的关系。

结果

106例DLBCL患者按Ann Arbor分期,Ⅰ期患者血清CRP平均水平为(9.49±2.73)mg/L,Ⅱ期为(14.96±2.60)mg/L,Ⅲ期为(22.03±3.39)mg/L,Ⅳ期为(28.96±4.56)mg/L,各分期患者CRP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RP水平与肿瘤分期、R-IPI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833、0.344,均P=0.000),与年龄、性别无相关性(r值分别为-0.118、0.085,均P>0.05)。CRP≤19.0 mg/L患者较>19.0 mg/L患者有更好的EFS和OS(均P<0.05)。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Cox回归模型显示患者年龄大、R-IPI评分高及CRP水平高是OS的独立预后不良因素(均P< 0.05)。

结论

对于DLBCL患者,初诊时血清CRP水平高不仅提示肿瘤负荷重,也是判断预后的指标之一。

其他文献
目的为了更加直观地观察腺病毒(Adenovirus, Ad)与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本研究拟构建一株经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标记(pIX)蛋白的5型重组腺病毒(Ad5-IXGFP)。方法我们将GFP基因构建至腺病毒穿梭质粒pShuttle中IX基因3'端,通过与骨架质粒pAdeasy-1在E.coli BJ5183细菌内的同源重组,获得了重组腺病毒
目的初步探讨广西地区鼻咽癌患者、血清VCA/IgA阳性高危人群及血清VCA/IgA阴性健康人群EB病毒LMP2特异性细胞免疫状态的差异。方法选择广西苍梧地区经血清学筛查VCA/IgA阳性高危人群志愿者60例,对照为血清VCA/IgA筛查阴性的健康志愿者20例,同时选取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经病理确诊鼻咽癌患者134例,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采用酶联免疫斑点法(ELISPOT)检测外周血
目的评估两种等温扩增方法在二代测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NGS)病毒鉴定中的应用,为利用二代测序进行病毒鉴定提供参考。方法选取了两份病原已知的重症肺炎病人咽拭子,分别采用单引物等温扩增(Single primer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SPIA)和多重置换等温扩增(Multiple displacement amplification
目的在乳腺癌中检测人乳头瘤病毒和小鼠乳腺肿瘤病毒的存在,期望能为乳腺癌的基因治疗提供可能的靶点。方法取76例乳腺癌石蜡组织,应用PCR和巢式PCR方法检测组织中HPV L1、HPV16E6、HPV16E7、HPV18E6和HPV18E7, MMTV的env基因序列,并进行了测序分析。结果在76份样本中,HPV L1阳性7例(9.21%),且测序后均为HPV18基因型;HPV16 E6和HPV16E
目的建立甲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A virus, IAV)和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 SP)协同感染小鼠模型,在该模型中初步探索自噬和凋亡的发生情况。方法将IAV和SP以不同顺序感染Balb/c小鼠,观察其体重变化和死亡率,检测其肺部IAV和SP滴度、病理改变情况,建立IAV~SP协同感染动物模型。使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自噬特征蛋白LC3及凋亡特征蛋白C
目的探讨微波消融联合无水乙醇+碘化油化学消融治疗肺部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1年6月至2014年9月原发或复发性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及肺转移癌患者56例,共64个病灶,肿瘤直径>3 cm,在局部麻醉或静脉复合麻醉下行CT引导下微波消融联合无水乙醇+碘化油化学消融治疗,1、3、6、9、12个月分别行增强CT检查,评价疗效,观察术后并发症。结果56例患者均完成治疗,手术时间5~20 min
端粒和端粒酶共同维持染色体的结构和功能稳定,研究发现它们与人类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端粒是真核生物染色体末端的脱氧核糖核酸,维持染色体的完整;端粒酶是一种特异的核蛋白结构,可延长端粒并维持端粒稳定,与细胞的无限增殖和癌变直接相关;人端粒酶反转录酶(hTERT)既是端粒酶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端粒酶的限速亚单位,直接决定端粒酶的活性。进一步研究端粒、端粒酶及hTERT的结构、功能及相互作用,有助于
目的探讨S100A4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蛋白在Ⅰ型子宫内膜样癌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65例Ⅰ型子宫内膜样癌及40例子宫平滑肌瘤患者正常子宫内膜组织的石蜡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S100A4和HIF-1α的表达情况。结果S100A4蛋白在Ⅰ型子宫内膜样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7.7 %(31/65),正常组织为0(0/40),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目的探讨口服替吉奥联合高频热疗、灌注化疗治疗晚期胃癌合并腹腔积液的临床疗效及患者不良反应。方法52例晚期胃癌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5例给予顺铂60 mg/m2+5-氟尿嘧啶600 mg/m2+白细胞介素2 300万U腹腔灌注化疗;替吉奥40 mg口服,2次/d,第1天至第14天;21 d为1个周期,连续应用2~3个周期;腹腔灌注化疗后30 min进行高频热疗,2次/周×3周。对照组27例
目的研究乳腺实性乳头状癌(SPC)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免疫表型特点,并对其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伴或不伴浸润SP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表型特点。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进行检测,角蛋白(CK)、肌上皮标志、神经内分泌标志、增殖标志Ki-67和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HER2等。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HER2基因并随诊患者。结果31例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