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法律基础课是每所高校必开的一门基础课程,通过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法律基础知识,使之懂法,并用至于日常生活。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要达到其教学目的,满足当代大学生的需求,达到预期课堂教学效果,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讲学生听已经过时,开展实践教学,实施案例教学法已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流,其主要环节是案例的选择,环境氛围的创造以及情景再现。
关键词:高职院校;案例教学法;法律基础课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才的需求,人才的培养更注重全面性发展。高职院校学生的法律知识匮乏,已成为当代高职大学生人才培養的重症,解决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观念问题,已成为重中之重,成为高职教育的重点。提高当代大学生法律知识,并使之提高法律意识,这要从高职院校法律基础课谈起,在法律基础课教学中要把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例分析,案例研究、讨论,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巩固法律知识,抬高教学效果,并从中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观念。在这里所提到的案例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法律基础课的知识点设置教学目标,利用案例,通过对案例的分析、研究、讨论,引导学生掌握法律知识的要点,把案例与法律知识相结合,已达到课堂知识的学习,并使之应用于实践,使教学效果更为突出。本文是在法律基础课教学当中贯穿案例,使学生在教学中避开枯燥、单调的知识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其心得与大家共勉。
一、传统教学方法所存的不足之处
传统教学法在我国教学中根深蒂固,其主要特点就是教师讲学生听,以教授为主,学生都是被动的听讲、记笔记,其教学法所存在的不足之处如下:
(一)理论与实践相脱离
法律基础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法律基础知识并利用法律知识保护自己、武装自己,使之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而不是法盲。传统教学只是一味的教授知识,脱离实际,学生一旦在生活中遇到法律问题很茫然,所学法律知识与实践相脱离,因此,在法理基础教学中要引入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讨论,并掌握法律基础知识,并能应用于实践当中来,并为之服务,所用。
(二)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传统教学法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教师是课堂的主宰,学生只是被动的学习、接受知识,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很难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因此,在教学当中也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案例分析法是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教师是案例、情景的设置者,问题的提出者,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案例分析当中来,并为之设置问题、讨论、分析、总结等,把所学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思维,使之应用于社会实践,告别“法盲”。
二、案例分析法在教学当中的作用
(一)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研究,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只有全身心投入到所设置的案例、环境当中来才能够更为深入的学习,通过某一角色的分析,让学生更为深刻的把握知识点,使学生对法律基础知识的学生更为主动、积极。
(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让学生学习知识、掌握知识的关键,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那就要让学生深入到案例当中,成为案例分析的一个角色,激发学生积极的思考,提高学习兴趣。
(三)注重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授的知识为了最终付诸于实践,因此,提高实践能力是教学的重中之重。案例教学法,通过案例分析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实现“实践-理论-实践”,最终理论付诸于实践,理论来源于实践并为实践服务,并使其在实践中得以验证。从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有利于培养当代大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当代大学生步入社会并能适应社会一直以来是高校培养大学生的一道难题。通过案例分析,让每位学生成为情景案例的一部分,在案例中充当一定的社会角色,通过角色扮演提高当代大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为当代大学生毕业步入社会奠定基石,同时通过角色扮演使学生更了解理想与现实的区别,以避免学生步入社会不适应或落差过大。因此,案例分析法有利于当代大学生适应社会,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总之,高职院校法律基础课的重要性是不可替代的,如何搞好高职院校法律基础课教学,重在课堂,要搞好课堂教学就要不断的创新,敢于新的尝试,打破常规。传统教学方法已无法满足当代大学生的需求、时代的需求,在新的时代里,提高大家的法律意识,成为守纪懂法的公民就要从搞好法律教学,告别旧的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重理论轻实践。为实现高校法律基础课程目标,敢于创新,把案例分析法纳入到法律基础教学当中来,为法律基础课教学服务。在此为了提高法律基础课教学效果,案例分析法推荐给大家,与大家共同学习,为高校法律基础可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新媒体环境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改革创新发展研讨会暨教学展示观摩活动[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9(01):129.
[2]许惠芬.“问题切入、价值导引”的探究式学习研究——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J].嘉兴学院学报,2018,30(04):137-141.
[3]张露濛.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依托提升大学生的法律素养[J].法制博览,2018(16):239-240.
[4]欧阳永忠,冯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伦理性探析[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8(02):85-89.
[5]张勇.大学生法律基础课教学改革与实践[J].经贸实践,2017(22):354+356.
作者简介:楚卫党,石家庄城市经济职业学院。
关键词:高职院校;案例教学法;法律基础课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才的需求,人才的培养更注重全面性发展。高职院校学生的法律知识匮乏,已成为当代高职大学生人才培養的重症,解决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观念问题,已成为重中之重,成为高职教育的重点。提高当代大学生法律知识,并使之提高法律意识,这要从高职院校法律基础课谈起,在法律基础课教学中要把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例分析,案例研究、讨论,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巩固法律知识,抬高教学效果,并从中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观念。在这里所提到的案例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法律基础课的知识点设置教学目标,利用案例,通过对案例的分析、研究、讨论,引导学生掌握法律知识的要点,把案例与法律知识相结合,已达到课堂知识的学习,并使之应用于实践,使教学效果更为突出。本文是在法律基础课教学当中贯穿案例,使学生在教学中避开枯燥、单调的知识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其心得与大家共勉。
一、传统教学方法所存的不足之处
传统教学法在我国教学中根深蒂固,其主要特点就是教师讲学生听,以教授为主,学生都是被动的听讲、记笔记,其教学法所存在的不足之处如下:
(一)理论与实践相脱离
法律基础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法律基础知识并利用法律知识保护自己、武装自己,使之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而不是法盲。传统教学只是一味的教授知识,脱离实际,学生一旦在生活中遇到法律问题很茫然,所学法律知识与实践相脱离,因此,在法理基础教学中要引入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讨论,并掌握法律基础知识,并能应用于实践当中来,并为之服务,所用。
(二)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传统教学法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教师是课堂的主宰,学生只是被动的学习、接受知识,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很难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因此,在教学当中也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案例分析法是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教师是案例、情景的设置者,问题的提出者,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案例分析当中来,并为之设置问题、讨论、分析、总结等,把所学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思维,使之应用于社会实践,告别“法盲”。
二、案例分析法在教学当中的作用
(一)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研究,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只有全身心投入到所设置的案例、环境当中来才能够更为深入的学习,通过某一角色的分析,让学生更为深刻的把握知识点,使学生对法律基础知识的学生更为主动、积极。
(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让学生学习知识、掌握知识的关键,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那就要让学生深入到案例当中,成为案例分析的一个角色,激发学生积极的思考,提高学习兴趣。
(三)注重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授的知识为了最终付诸于实践,因此,提高实践能力是教学的重中之重。案例教学法,通过案例分析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实现“实践-理论-实践”,最终理论付诸于实践,理论来源于实践并为实践服务,并使其在实践中得以验证。从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有利于培养当代大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当代大学生步入社会并能适应社会一直以来是高校培养大学生的一道难题。通过案例分析,让每位学生成为情景案例的一部分,在案例中充当一定的社会角色,通过角色扮演提高当代大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为当代大学生毕业步入社会奠定基石,同时通过角色扮演使学生更了解理想与现实的区别,以避免学生步入社会不适应或落差过大。因此,案例分析法有利于当代大学生适应社会,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总之,高职院校法律基础课的重要性是不可替代的,如何搞好高职院校法律基础课教学,重在课堂,要搞好课堂教学就要不断的创新,敢于新的尝试,打破常规。传统教学方法已无法满足当代大学生的需求、时代的需求,在新的时代里,提高大家的法律意识,成为守纪懂法的公民就要从搞好法律教学,告别旧的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重理论轻实践。为实现高校法律基础课程目标,敢于创新,把案例分析法纳入到法律基础教学当中来,为法律基础课教学服务。在此为了提高法律基础课教学效果,案例分析法推荐给大家,与大家共同学习,为高校法律基础可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新媒体环境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改革创新发展研讨会暨教学展示观摩活动[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9(01):129.
[2]许惠芬.“问题切入、价值导引”的探究式学习研究——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J].嘉兴学院学报,2018,30(04):137-141.
[3]张露濛.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依托提升大学生的法律素养[J].法制博览,2018(16):239-240.
[4]欧阳永忠,冯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伦理性探析[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8(02):85-89.
[5]张勇.大学生法律基础课教学改革与实践[J].经贸实践,2017(22):354+356.
作者简介:楚卫党,石家庄城市经济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