栀子全基因组SSR标记开发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来源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linfeng9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揭示栀子基因组的SSR分布规律,开发SSR标记引物,探究不同栀子居群间的遗传差异。方法 利用MISA软件对栀子全基因组序列进行SSR位点搜索分析,Primer 3.0软件设计SSR引物,然后对引物进行有效性和多态性检测,并利用筛选到的多态性引物对6个居群的57份栀子材料开展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 栀子基因组共鉴定到232 880个SSR位点,每2.3 kb有1个SSR位点,其中83.02%的SSR位点分布于基因间区域,外显子区域SSR位点最少,单核苷酸为栀子的优势重复基序,占总SSR的64.60%。从设计的SSR引物中挑选80对进行PCR扩增,85%的引物能够扩增成功。利用筛选出的9对高多态性SSR引物,对6个栀子居群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共检测到64条扩增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62条,居群总遗传多样性(Ht)为0.246,居群内遗传多样性(Hs)为0.210,Nei’s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146,基因流(Nm)为2.923。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地理位置相邻的重庆、贵州、四川居群聚为一类,福建、浙江、江西居群聚为另一类。结论 基于全基因组序列开发栀子SSR标记是一种高效的途径,可用于栀子的分类鉴定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其他文献
时空差序问题,是现代民族国家建构无法回避的关键问题和重大威胁。学界缺乏对此问题的系统阐述。长时态传统国家建构及现代民族国家建构共生作用下的时空差序问题,具有持久性、复杂性和多变性等显著特征,包括但不限于“民族—国家的认同差序”“族裔—公民的身份差序”“传统—现代的衔接差序”等三种典型表现形态,为此民族国家应及时进行形态重构和政策调整。时空差序问题的历时性和再生性,决定其难以被彻底解决,关键要找准历
黍稷是起源于我国的古老作物之一,抗逆性强且遗传多样性丰富,EST-SSR已成为植物遗传多样性分析以及指纹图谱和遗传图谱构建的重要工具。选取来自黑龙江、陕西、内蒙古、青海、波兰以及印度共6个不同地理区域的黍稷为试验材料,以前期黄黍稷(00005272)与镇原大黍稷转录测序结果选取114个EST-SSR三碱基重复标记,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筛选具有多态性的引物,利用PowerMarker 3.25和P
学位
西方的民族建构先后经历了“臣民共同体”和“国民共同体”阶段,这为认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提供了一种国际视野,有助于在中西比较中明晰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丰富内涵。与西方民族相比,中华民族共同体国民属性的形成过程呈现出独特的历史脉络和内在逻辑。近代中国的“国民”概念起初具有指称全体中国人的集体内涵,此后转化为描述权利义务关系的个体身份概念。抗日战争爆发后,日益觉醒的国民逐渐以“中华民族”为符号和载体聚合为一个整
基于对我国步道建设政策背景的研读及相关概念的认知,以尤溪国有林场森林游步道景观工程实践为例,阐述了森林游步道规划建设中对于生态优先、整体协调、以人为本这三大设计原则的呼应,同时从游步道的宽度、坡度、色彩及相应配套设置的角度细述了步道专项打造方法,旨在为今后森林游步道的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
以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为菌种发酵玉米须制备多糖,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优化其发酵工艺条件,并考察玉米须多糖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玉米须最佳发酵工艺为:接种量8%、发酵温度26℃、发酵时间7 d。此优化条件下多糖的含量为13.12 mg/L。玉米须多糖的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其具有糖类物质的特征吸收峰,对羟基自由基(·OH)和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