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课程数字化学习平台的建设构想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ly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之本是人才培养,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是课程建设.近年来,国家课程建设深化“立德树人”的教育思想,以国家一流课程建设为主要举措,把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与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融入其中,强化课程的本土文化意识,拓展课程思政的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现代小学语文教学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强调在语文教学中借助板块式教学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语文学科知识点。为此,小学语文教师要融入单元整合的思维,以一篇课文带动整个单元学习,在单元教学内容中有针对性地锻炼学生的语文能力,合理设计教学环节,促进学生整体感知语文知识,优化学生的语文学习体验,最终强化语文教学效果。
《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一文指出:“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作为基础学科,我们应该发挥语文学科育人优势,将劳动教育有机融入高中语文教学,让劳动教育与语文教育相互渗透,最终实现劳动育人与语文育人的双赢.
期刊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语文学科本质和功能认识的加深,语文教学正在经历一次转向.这种转向以统编教材的出现为明显标志,表现为语文的学习内容、培养目标、教学方法和学习形式的社会化,它从过去的偏向文学文本阅读而走向社会公众文本的阅读,这些社会公众文本除文学作品外,新闻、通讯、报告文学、社论、政论、科普读物等文本的阅读量明显加大,内容涉及政治学、哲学、历史学、思想史、科学等诸多领域,这种多文体、多领域的公众文本阅读,更符合生活阅读的真实情境,更符合公众阅读的真实状态,因此,我将其称之为语文教学社会学意义的转向.在这种语
期刊
一rn《散步》作为多次入选的“经典课文”,一线教师对《散步》的研究讨论从未间断.值得注意的是,与一般课文总是被全面审视(包括内容蕴含、思想主题、艺术手法、美感特质、版本源流等各方面)的命运不同,关于《散步》讨论却大多数聚焦于文章的主题,或围绕着主题展开.1993年第一次入选初中语文教科书后,1994年贺晓溪《一曲尊老爱幼的颂歌——赏析》[J]一文,标题即明确“尊老爱幼”是《散步》的主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