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科技进步的日新月异,各学科不断交叉融合,科学传播、技术转移和产业化的速度越来越快,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发挥了更加明显的推动性作用。作为科技交流的重要媒介,学术期刊在学术传播和交流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传统的纸质期刊受审稿、编辑等出版环节所限,从投稿至见刊的发表周期一般需要3~8 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许多首创性的论文在真正公开发表时往往不再是最新的创新成果,已经失去了“首发”的意义,这显然是科技探索进程中的遗憾,与当今时代发展的要求相违背。因此,提高论文发表速度、缩短科研成果公布的时间成为学术期刊亟待解决的难题。
何为优先数字出版
随着网络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出版服务进一步加强。为了解决论文发表时间严重滞后的问题,促进最新科研成果的交流,优先数字出版应运而生。
优先数字出版又叫On-line First,是指通过数字传播媒介先于印刷版出版之前出版数字版定稿,其特点是快速出版和优先出版。优先数字出版是期刊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好地研究优先数字出版的现状,这里借鉴国际上影响因子较高的科技期刊的经验与做法。经过数据统计并查看ISI Web of Knowledge,列出2010年国际上影响因子排名前20位的期刊优先数字出版情况(见下页表所示)。
从图表可以看出,影响因子排名最前的20种期刊中19 种已经采用了优先数字出版,包括《Cell》《Science》《Nature》等权威期刊。可见,优先数字出版已逐渐被国际学术期刊界所认可。国际上著名学术期刊和数据库出版商都采用了优先数字出版,其中比较有影响的数字优先出版形式如《Nature》的“Advance Online Publication”、《Science》的“Express”等。
我国学术期刊优先数字出版的特点
近年来,我国学术期刊的优先数字出版逐步建立并发展成熟。有一些英文学术期刊与国外出版商联合实现了优先数字出版。特别是在新闻出版总署的大力支持下,中国知网于2010年10月正式启动“学术期刊优先数字出版平台”,开辟了中国学术期刊数字出版的新纪元。目前,与中国知网开展优先数字出版合作的期刊已近千家,形成了规模庞大的学术期刊优先数字出版群。总体来说,我国学术期刊优先数字出版呈现以下特点。
论文从投稿到发表的周期大为缩短。在实施优先数字出版中,作者投稿被确定采用后经编辑加工定稿,就可直接将文章以数字出版形式优先发表,缩短发表周期最少在一个月以上。
快速、全方位的传播渠道。目前,学术期刊优先数字出版系统提供的数字出版通道有各期刊的互联网、手机出版平台、期刊总库、学术文献总库的网络版与光盘版等。论文一经优先出版便通过这些数字通道及时发布出去,这样就省去了传统期刊发行所需时间,使读者能够在第一时间阅读到最新的文献。
出版形式灵活。优先数字出版不仅提供整期定稿出版,还可以单篇定稿形式出版。编辑部可以把创新性强的成果性文章拿出来,经过单篇编校定稿,不按期刊的排版格式、卷期号、页码等形式,而采用优先数字出版尽快发表,以满足科技创新文章的时效性要求。
传播范围广,检索便捷。优先数字出版具有数字化传播功能,可借助互联网广泛传播。专业的数字出版平台使读者可通过各种检索方式从海量的专业文献库中便捷地查找到所需内容。期刊编辑也可对所发布信息的搜索和下载情况进行分析,更好地把握读者的需求,从而调整组稿策划活动,使出版和传播更有针对性。
表 2010 年影响因子前20位的期刊优先数字出版情况
优先数字出版的实施
我国学术期刊优先数字出版的实施主要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
渠道的建立与推广。学术期刊优先数字出版的目的在于服务于作者与读者,所以一定要在作者与读者中加大对优先数字出版的宣传,引起大家的重视。既要注意吸收作者高质量的稿件,又要让更多的读者了解优先数字出版,从而进行点击、下载和引用,这样才能真正提升优先出版文献的传播效力。渠道的建立与推广有以下两点值得注意:一是学术期刊可以在自办网站、杂志封面等方面对优先数字出版的内容进行介绍和说明;二是加强对编辑部内部的培训,使期刊编辑熟悉并掌握优先数字出版的有关知识与操作方法,成为优先出版的身体力行者和传播者。优先数字出版平台应与期刊编辑部加强合作,共同努力,加大宣传力度,使优先数字出版真正为大家所知晓。
版权保护。网络技术的发展使论文的复制与传播变得极为容易,因此,在数字出版中版权保护是个难题,这在优先数字出版中更要引起大家的重视。学术期刊的数字版权保护问题可以通过授权予以解决。实施优先数字出版的期刊单位首先要与作者签订版权许可或转让合同,然后再与网络数据库出版商签订数字化版权许可或转让合同,授权网站将其内容数字化并上网,以供读者付费下载。这样就使得作者、编辑部与数据库出版商三者各自的利益与权限得到法律层面的保证,从而合理保护版权。
统一文献标识。因为优先数字出版与正式出版有个时间差,同一篇文献内容不同版本间可能有所出入,那么该如何标识文献呢?国际上通用的方法是采用统一文献标识。每篇文章都分配有唯一的数字目标标识(DOI),该标识在优先数字出版中一经产生,在其后的正式出版或文献引用中都将保留和使用,永久不变,以便查询。
论文质量的保证。数字出版的优势在于速度,但在快速发表的同时,不能降低对稿件质量的要求,内容为王的宗旨不能改变。从审稿到校对都要严把质量关,不能让质量粗糙的论文出现在数字出版里。为了保证优先数字出版的论文保持较高的质量,除了强调编辑的责任意识外,还需要编辑部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优先出版稿件编校质量体系,以适应新的出版模式。
国内广大期刊工作者对优先数字出版的发展还存在着一些疑惑,如优先数字出版的发表时间早于纸质期刊,会削弱纸质期刊的订户数;在知网平台下的优先数字出版按目前模式发展下去,担心期刊编辑部只是扮演了数据加工流水线上的操作工角色,失去了本身的出版意义。
尽管对优先数字出版存在一些顾虑,但不可否认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今天,纸质期刊向数字期刊发展是大势所趋。优先数字出版将成为纸质期刊向数字期刊发展的平衡点,它弥补了纸质刊物论文出版滞后、时间过长的缺点,满足了不同类型读者的需求。
对优先数字出版的展望
目前,我国优先数字出版还不够成熟,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国外优先数字出版发展较早,他们的出版、信息技术以及大型数据库运营商的操作经验都较先进,值得吸收借鉴。国内期刊界应积极探索一些新方法、新思路,如优先数字出版系统与实用性强的采编系统、在线投稿审稿系统直接相连,形成一个完整的数字出版系统以提高编辑出版效率,为实现真正的数字化出版作一些有益的探索与努力。
可以预见,优先数字出版作为一个特殊的过渡阶段,终将走向真正的数字出版。通过优先数字出版积累文献数字传播的技术经验,引入多媒体,引入新的设计理念,使优先数字出版不断改进完善。尤其是出版的论文不再限于文字、表格等传统表达方式,动态影像、录音等传播形式也同样可以上传与阅读,这不仅解决了发表速度问题,还将增强文章的可读性。这就要求期刊出版人大胆探索,在克服困难的基础上,明确自身定位和发展目标,完成期刊的数字化转型,并借助数字化发展和网络传播更好地提升学术期刊的竞争力。
作者单位 《化学试剂》编辑部
何为优先数字出版
随着网络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出版服务进一步加强。为了解决论文发表时间严重滞后的问题,促进最新科研成果的交流,优先数字出版应运而生。
优先数字出版又叫On-line First,是指通过数字传播媒介先于印刷版出版之前出版数字版定稿,其特点是快速出版和优先出版。优先数字出版是期刊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好地研究优先数字出版的现状,这里借鉴国际上影响因子较高的科技期刊的经验与做法。经过数据统计并查看ISI Web of Knowledge,列出2010年国际上影响因子排名前20位的期刊优先数字出版情况(见下页表所示)。
从图表可以看出,影响因子排名最前的20种期刊中19 种已经采用了优先数字出版,包括《Cell》《Science》《Nature》等权威期刊。可见,优先数字出版已逐渐被国际学术期刊界所认可。国际上著名学术期刊和数据库出版商都采用了优先数字出版,其中比较有影响的数字优先出版形式如《Nature》的“Advance Online Publication”、《Science》的“Express”等。
我国学术期刊优先数字出版的特点
近年来,我国学术期刊的优先数字出版逐步建立并发展成熟。有一些英文学术期刊与国外出版商联合实现了优先数字出版。特别是在新闻出版总署的大力支持下,中国知网于2010年10月正式启动“学术期刊优先数字出版平台”,开辟了中国学术期刊数字出版的新纪元。目前,与中国知网开展优先数字出版合作的期刊已近千家,形成了规模庞大的学术期刊优先数字出版群。总体来说,我国学术期刊优先数字出版呈现以下特点。
论文从投稿到发表的周期大为缩短。在实施优先数字出版中,作者投稿被确定采用后经编辑加工定稿,就可直接将文章以数字出版形式优先发表,缩短发表周期最少在一个月以上。
快速、全方位的传播渠道。目前,学术期刊优先数字出版系统提供的数字出版通道有各期刊的互联网、手机出版平台、期刊总库、学术文献总库的网络版与光盘版等。论文一经优先出版便通过这些数字通道及时发布出去,这样就省去了传统期刊发行所需时间,使读者能够在第一时间阅读到最新的文献。
出版形式灵活。优先数字出版不仅提供整期定稿出版,还可以单篇定稿形式出版。编辑部可以把创新性强的成果性文章拿出来,经过单篇编校定稿,不按期刊的排版格式、卷期号、页码等形式,而采用优先数字出版尽快发表,以满足科技创新文章的时效性要求。
传播范围广,检索便捷。优先数字出版具有数字化传播功能,可借助互联网广泛传播。专业的数字出版平台使读者可通过各种检索方式从海量的专业文献库中便捷地查找到所需内容。期刊编辑也可对所发布信息的搜索和下载情况进行分析,更好地把握读者的需求,从而调整组稿策划活动,使出版和传播更有针对性。
表 2010 年影响因子前20位的期刊优先数字出版情况
优先数字出版的实施
我国学术期刊优先数字出版的实施主要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
渠道的建立与推广。学术期刊优先数字出版的目的在于服务于作者与读者,所以一定要在作者与读者中加大对优先数字出版的宣传,引起大家的重视。既要注意吸收作者高质量的稿件,又要让更多的读者了解优先数字出版,从而进行点击、下载和引用,这样才能真正提升优先出版文献的传播效力。渠道的建立与推广有以下两点值得注意:一是学术期刊可以在自办网站、杂志封面等方面对优先数字出版的内容进行介绍和说明;二是加强对编辑部内部的培训,使期刊编辑熟悉并掌握优先数字出版的有关知识与操作方法,成为优先出版的身体力行者和传播者。优先数字出版平台应与期刊编辑部加强合作,共同努力,加大宣传力度,使优先数字出版真正为大家所知晓。
版权保护。网络技术的发展使论文的复制与传播变得极为容易,因此,在数字出版中版权保护是个难题,这在优先数字出版中更要引起大家的重视。学术期刊的数字版权保护问题可以通过授权予以解决。实施优先数字出版的期刊单位首先要与作者签订版权许可或转让合同,然后再与网络数据库出版商签订数字化版权许可或转让合同,授权网站将其内容数字化并上网,以供读者付费下载。这样就使得作者、编辑部与数据库出版商三者各自的利益与权限得到法律层面的保证,从而合理保护版权。
统一文献标识。因为优先数字出版与正式出版有个时间差,同一篇文献内容不同版本间可能有所出入,那么该如何标识文献呢?国际上通用的方法是采用统一文献标识。每篇文章都分配有唯一的数字目标标识(DOI),该标识在优先数字出版中一经产生,在其后的正式出版或文献引用中都将保留和使用,永久不变,以便查询。
论文质量的保证。数字出版的优势在于速度,但在快速发表的同时,不能降低对稿件质量的要求,内容为王的宗旨不能改变。从审稿到校对都要严把质量关,不能让质量粗糙的论文出现在数字出版里。为了保证优先数字出版的论文保持较高的质量,除了强调编辑的责任意识外,还需要编辑部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优先出版稿件编校质量体系,以适应新的出版模式。
国内广大期刊工作者对优先数字出版的发展还存在着一些疑惑,如优先数字出版的发表时间早于纸质期刊,会削弱纸质期刊的订户数;在知网平台下的优先数字出版按目前模式发展下去,担心期刊编辑部只是扮演了数据加工流水线上的操作工角色,失去了本身的出版意义。
尽管对优先数字出版存在一些顾虑,但不可否认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今天,纸质期刊向数字期刊发展是大势所趋。优先数字出版将成为纸质期刊向数字期刊发展的平衡点,它弥补了纸质刊物论文出版滞后、时间过长的缺点,满足了不同类型读者的需求。
对优先数字出版的展望
目前,我国优先数字出版还不够成熟,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国外优先数字出版发展较早,他们的出版、信息技术以及大型数据库运营商的操作经验都较先进,值得吸收借鉴。国内期刊界应积极探索一些新方法、新思路,如优先数字出版系统与实用性强的采编系统、在线投稿审稿系统直接相连,形成一个完整的数字出版系统以提高编辑出版效率,为实现真正的数字化出版作一些有益的探索与努力。
可以预见,优先数字出版作为一个特殊的过渡阶段,终将走向真正的数字出版。通过优先数字出版积累文献数字传播的技术经验,引入多媒体,引入新的设计理念,使优先数字出版不断改进完善。尤其是出版的论文不再限于文字、表格等传统表达方式,动态影像、录音等传播形式也同样可以上传与阅读,这不仅解决了发表速度问题,还将增强文章的可读性。这就要求期刊出版人大胆探索,在克服困难的基础上,明确自身定位和发展目标,完成期刊的数字化转型,并借助数字化发展和网络传播更好地提升学术期刊的竞争力。
作者单位 《化学试剂》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