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理分科的调查与思考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meif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背景
  2009年2月,《北京晨报》报道,教育部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大问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其中《高中取消文理分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成为网上热议的话题,普通民众和专家纷纷献言,有赞成取消分科的,也有说有待商榷的,一时众说纷纭,难有定论。
  二、分科的古往今来
  20世纪末叶以来,高中文理分科教育在全国普遍实行,这种教学模式的出现,可以说有着深刻的文化渊源,并且是特定时期特定的社会因素影响所致。
  在我国文化传承过程中,很早便形成了人才培养、人才成长的模式,荀子可谓是这一思维模式的最早最权威的解释者。荀子认为应该“术业有专攻”,这种模式信奉“专一不二”、“积累”,虽然作为一种思维模式有其合理性,但容易让人认为“专攻”必定成才。新中国成立后,为了缩短人才培养周期,压缩时间,以求速成,中国借鉴了原苏联的人才培养模式,1954年高考科目分为文理两类;“文化大革命”十年间,高考中断;1977年10月12日,国务院发布实施《关于一九七七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强调“快出人才,早出成果”,为分类选拔人才,“考试分文理二类”。可以肯定地说,国家高考按文理分科考试录取,必然导致中学教育者想方设法迎合高考,实行文理分科施教。
  在中国中学分科教育如火如荼之时,国外中学并不都像中国这样开展分科教育。比如美国,在美国高中上课,类似中国的大学,没有固定的教室,学生根据自己选的课程到不同的教室上课。我国在实行了较长时间的文理分科教育模式后,社会、经济建设形势发生了变化,慢慢暴露出一些人才培养方面的弊端,分与不分的争议最终摆到了我们面前。
  三、分与不分的艰难抉择
  (一)主张分科的理由
  1.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擅长的科目学习,“术业有专攻”,学有所长,建立自信,享受成功。陈景润是数学天才,在数学领域没有几人能望其项背,但他在高中时却很讨厌文科,他之所以成为数学家,与他心无二用,一心扑在数学上不无关系。如果当初逼着陈景润恶补弱科,均衡发展,则他恐怕难有此后在其领域的成就。
  2.减轻学习负担
  面对高考,对大部分学生来说,精力是有限的。分科可以减少学习内容,学生可以安排更充分的时间在高考科目上,虽然说这有些功利化,但确实圆了一部分人的大学梦。一旦取消分科,九门功课科科都要努力,门门都要兼顾,难免精力分散,力不从心的人将不是少数,这样全面发展到头来会不会造成全面平庸?
  (二)主张取消分科的理由
  1.造成学生片面发展
  目前,很多专家、学者反对分科,普遍认为分科让学理科的学生不再学习政、史、地,使理科生知识面偏窄,缺乏人文素养;文科生不学理、化、生,对自然科学知识陌生,导致科学思维与科学精神缺乏。文理分科阻碍了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2.与高中基础教育脱节
  高中是一个基础教育阶段,也是基础教育的最高阶段,这是人生道路上最关键的时刻,这个时期需要拓宽视野,夯实基础,提升综合素质。高中课程的设计就是考虑到中学生所需要的这些基础,其培养的高中毕业生应该具有广泛的适应性、较强的可塑性和发展的多样性,而文理分科将高中生划分为理科生和文科生,各自主攻“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与高中生所处的教育阶段——基础教育的基础性相冲突,易造成高中毕业生进入大学继续深造时,由于基础知识结构的不完整,所能选择的专业面相对狭窄,而且某一专业知识并不一定可以享用一生。时代的变化需要我们终身学习,学习更新更多的知识,过早地把自己的知识局限在某个狭窄的领域,怎能适应未来?
  四、问卷调查分析(54人参与)
  1.文理分科的时候。你根据什么作出选择
  A.兴趣(44%)B.成绩(40%)C.老师意见(1.8%)D.父母意见(3.7%)
  分析:大部分学生根据兴趣和成绩,而这两者之间多数又是相辅相成的,因为感兴趣,所以投入多,成绩会相对好一些,成绩较好的科目会使人产生成就感,激发更高的学习热情,进一步提高成绩。
  2.分科减轻负担吗?
  A.是(81%)B.不是(19%)
  分析:少学三门课感觉关注的东西少了,轻松了。但有几个学生敢说学习不累人?
  3.分科利于培养专门人才吗?
  A.是(81%)B.不是(19%)
  分析:多数人认为术业专攻利于培养专门人才。
  4.分科影响个人全面发展吗?
  A.是(53%)B.不是(47%)
  分析:一半以上的学生认识到分科会导致知识结构的欠缺。
  5.分科好还是不分科好?
  A.分好(65%)B.不分好(35%)
  分析:多数学生习惯了分科,担心不分科自己应付不了。
  五、结论
  此次调查结果如下:分与不分各有利弊,这似乎成了一个没有定论的话题,全面生倾向取消分科或无所谓,专长生倾向分科。不论分与不分,学生都应该尽可能全面提升自己的素养,多学知识总是好的。在当前仍处于分课的教学体制下,我们应以积极心态面对选择,适应分科,为自己的人生作一个尽可能长远的规划。每个人的情况不同,扬长避短未尝不是好办法,仔细权衡,一旦决定就要有坚持下去的决心。在高中阶段更重要的是培养学习意愿和学习能力,从高校某专业毕业的学生不一定工作与专业对口,也可能会多次转换职业,终身学习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情况。
  六、关于文理分科的思考
  我认为现阶段文理分科加剧了应试教育下的学习难度,为了过高考这座独木桥,很多知识被深度挖掘,偏难的知识扼杀了不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满足学生需要和兴趣出发的基础教育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生活能力和创造能力。因此,中学文理分科可以取消,但步子不能太快,得有一个适应期,取消分科也不代表文理并重,学生学习可以有所倾向和选择,通过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积累学分的方法允许学生显现文理不同的爱好。当然,高考政策才是中学教育的指挥棒,中学课程设置的变化必须配套相应的高考制度改革和相应的评价制度改革,否则就是一纸空谈。湖南省率先在这方面开始尝试,我们拭目以待,无论成功或失败,都可为中学课程设置改革提供经验。
其他文献
摘 要: 德育就是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活动。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生物教学当然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发挥学科教学的特点,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是生物学科教学责无旁贷的责任和义务。因此,我们应该在生物教学中更好地渗透德育教育。  关键词: 生物教学 德育教育 爱国教育    21世纪被认为是生物科学的世纪,生物科学将因其领头学科地位的确立而
摘 要: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改革,新课程标准已深入人心,初中阶段的各学科都在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生物老师应该怎样更科学、更合理地选择教学方法实施素质教育,已成为教师面临的新问题。生物教学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有特点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采取合作、自主探究的教学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多角度深入,培养学生的能力;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学习生物学的乐趣,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摘 要: 在大学生就业难和基层人才紧缺双重矛盾的并存之下,引导和鼓励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是党政部门和高校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事关中国社会的协调发展与和谐稳定,是解决毕业生就业结构性矛盾的重要途径。本文就大学毕业生基层就业现状及大学生不愿到基层就业的原因作出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大学毕业生 基层就业 原因 对策    大学生是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最宝贵的人力资本,因此大学生
摘 要: 针对艺术设计院校课程设置、教师及学生的特点和教学秘书工作的现状,本文从科学管理、和谐管理、创新管理等方面提出完善教学秘书工作、提高教学管理成效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 艺术设计院校 教学秘书 工作特点 完善策略    “教学工作是一所高校的核心,教学管理是保证教学工作正常运行的重要环节,教务秘书是教学管理环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体现了教学管理的质量与效果”。[1]艺术设计院校独特的专业
摘 要: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中之重,它担负着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之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重任。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育人的新途径、新方法,有利于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育人的新成效。  关键词: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意义 现状 加强途径    一、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  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关系到学生的
摘 要: 从国内开设的主持与播音专业课程的现状看,尚没有形成适应社会发展的教学体系。本文对主持与播音艺术专业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体系作了阐述,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意在抛砖引玉。  关键词: 播音与主持专业 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体系    随着市场经济的变化和电视事业的迅速发展与冲击,广播电台、电视台在办台观念、用人机制、经营理念等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广播、电视一线的改革直接影响着教学,我们急需
硒缺乏可引起人和多种动物发病,世界许多国家都有发生,危害极为严重。家禽缺硒常表现为渗出性素质、胰脏萎缩、肌肉营养性病变等。胰腺是雏鸡硒缺乏时最先受影响、最敏感的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