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本可谓是数码产品的购物天堂了。大的如银座、新宿、秋叶原,小的如各地的旅游小店等等。日本的各大品牌都不甘示弱,充斥在每一个空间,稍具规模的店铺,几乎都有齐备的产品,供人们任意挑选,各类产品令人目不暇给。面对眼花缭乱的产品,如果没有明确的方向,真令人束手无策。所以建议,到日本购买相机之前,最好有一个比较明确的目标,这样就不至于有大海捞针的感觉了。
广阔的挑选余地
在日本令人痛快的是,每个产品,哪怕是那些价格很高的产品,都会有不止一个的样机摆放在柜台上供你随心所欲地试用,买不买都不必在乎。不像在国内,想看一个产品,售货员要打开锁着的柜子,小心翼翼地取出,让你带上手套,搞得你不买就不敢看,看了不买又怕遭一顿白眼。当然,价格和国内比,老产品和国内差距不大,新发布的产品、高档产品还是比国内低5%至10%。不过在日本购买的好处在于,一是挑选的余地大一些,如奥林巴斯E-P1就有不同的几种颜色供你选择,甚至可在现场挑选你喜欢的颜色蒙皮贴上;再就是附件齐全,不同的镜头、各种款式的皮套等等一应俱全,任意选购,不至于缺这少那的,留下遗憾。所以在东京购相机,我觉得应该感受一下选购各种各样附件的乐趣。
崇尚徕卡
对于徕卡迷来讲,东京更是一个天堂。任何一个稍具规模的相机店,都会有徕卡专柜。当然,追求“百年有型”的徕卡并不靠那些花花哨哨的东西吸引顾客,徕卡专柜的产品并不多,主打产品仍是M8、M7、MEP、DLUX-4、R系列等传统产品以及各种纪念相机。不过,徕卡近年来在M系列镜头的开发上似乎是下了大工夫,不同焦距段的镜头让人赏心悦目。
徕卡专柜的再一个特点是附件齐全,徕卡看来在这方面也极具想象力。精美的取景器、遮光罩、闪光灯、测光表、UV镜、相机包等等应有尽有,给人的感觉更像一个工艺品专柜。为DLUX-4设计的棕褐色皮套亦让人过目不忘,爱不释手。只不过件件宝贝价格吓人。正值M9发布之时,居然没现货,所有徕卡专柜都打着接受预订的广告,价格在74万元左右(约合人民币5.2万元)。
执着于传统文化
到东京之前,以为日本应该是“数码王国”了。到了才发现这个看法是大错特错的。在日本,除了特殊场合的专业摄影记者,几乎看不到脖子上挂个又傻又笨的佳能“马克”、尼康“弟三”之类的日本人,如果有,那一般是国人无疑。我就亲眼看到几个同胞在极不合适的场合挂着这类照相机晃来晃去。
没想到的是,传统胶片和胶片相机在这里仍大行其道。在各大相机店,胶片相机仍有一席之地。富士与福伦达推出的富士670折叠式120相机都在显要位置摆放。在一些较大的相机店,各种品牌、各种功能的胶卷可谓琳琅满目。富士、柯达、伊尔福,黑白、彩色、反转、负片,从APS、135到8×10等等应有尽有。每一个便利店、旅游点,胶卷和各种一次性胶片相机仍很畅销,且价格不低。禄来的24张装一次性胶片相机,标价1680日元,折算下来,一张底片不算冲洗费平均也要5元人民币了。
在公园里,可以看到很多学生手里拿的是一次性相机。我问日本朋友,他说,设计制造的那么多新鲜玩意儿,主要是出口啦,日本人很少追捧。所以常常看到很多年轻人使用一些反潮流的器材,如双反,胶片旁轴等。看到许多日本人开的小排量汽车,我开始相信他们的观点了。我们很多人如此“烧器材”,是被日本的高科技引到“邪路”上去了,该清醒清醒了。
广阔的挑选余地
在日本令人痛快的是,每个产品,哪怕是那些价格很高的产品,都会有不止一个的样机摆放在柜台上供你随心所欲地试用,买不买都不必在乎。不像在国内,想看一个产品,售货员要打开锁着的柜子,小心翼翼地取出,让你带上手套,搞得你不买就不敢看,看了不买又怕遭一顿白眼。当然,价格和国内比,老产品和国内差距不大,新发布的产品、高档产品还是比国内低5%至10%。不过在日本购买的好处在于,一是挑选的余地大一些,如奥林巴斯E-P1就有不同的几种颜色供你选择,甚至可在现场挑选你喜欢的颜色蒙皮贴上;再就是附件齐全,不同的镜头、各种款式的皮套等等一应俱全,任意选购,不至于缺这少那的,留下遗憾。所以在东京购相机,我觉得应该感受一下选购各种各样附件的乐趣。
崇尚徕卡
对于徕卡迷来讲,东京更是一个天堂。任何一个稍具规模的相机店,都会有徕卡专柜。当然,追求“百年有型”的徕卡并不靠那些花花哨哨的东西吸引顾客,徕卡专柜的产品并不多,主打产品仍是M8、M7、MEP、DLUX-4、R系列等传统产品以及各种纪念相机。不过,徕卡近年来在M系列镜头的开发上似乎是下了大工夫,不同焦距段的镜头让人赏心悦目。
徕卡专柜的再一个特点是附件齐全,徕卡看来在这方面也极具想象力。精美的取景器、遮光罩、闪光灯、测光表、UV镜、相机包等等应有尽有,给人的感觉更像一个工艺品专柜。为DLUX-4设计的棕褐色皮套亦让人过目不忘,爱不释手。只不过件件宝贝价格吓人。正值M9发布之时,居然没现货,所有徕卡专柜都打着接受预订的广告,价格在74万元左右(约合人民币5.2万元)。
执着于传统文化
到东京之前,以为日本应该是“数码王国”了。到了才发现这个看法是大错特错的。在日本,除了特殊场合的专业摄影记者,几乎看不到脖子上挂个又傻又笨的佳能“马克”、尼康“弟三”之类的日本人,如果有,那一般是国人无疑。我就亲眼看到几个同胞在极不合适的场合挂着这类照相机晃来晃去。
没想到的是,传统胶片和胶片相机在这里仍大行其道。在各大相机店,胶片相机仍有一席之地。富士与福伦达推出的富士670折叠式120相机都在显要位置摆放。在一些较大的相机店,各种品牌、各种功能的胶卷可谓琳琅满目。富士、柯达、伊尔福,黑白、彩色、反转、负片,从APS、135到8×10等等应有尽有。每一个便利店、旅游点,胶卷和各种一次性胶片相机仍很畅销,且价格不低。禄来的24张装一次性胶片相机,标价1680日元,折算下来,一张底片不算冲洗费平均也要5元人民币了。
在公园里,可以看到很多学生手里拿的是一次性相机。我问日本朋友,他说,设计制造的那么多新鲜玩意儿,主要是出口啦,日本人很少追捧。所以常常看到很多年轻人使用一些反潮流的器材,如双反,胶片旁轴等。看到许多日本人开的小排量汽车,我开始相信他们的观点了。我们很多人如此“烧器材”,是被日本的高科技引到“邪路”上去了,该清醒清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