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亚太海上联合军演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o19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借在亚太地区频繁进行军事演习,积极开展军演外交,以此抬升美国与有关国家的关系,进一步扩大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事、政治影响力;通过军事演习安抚其盟友,充分显示其兑现维护西太平洋稳定承诺的能力与决心,威慑任何可能挑战美国地位与利益的潜在对手。
  
  “天安”号沉没了,但由此产生的漩涡久久不散。不久前,美国和韩国即宣布将在黄海进行联合军演,还有消息说,美国计划派遣核动力航母“乔治·华盛顿”号参演。本来,军演时间定在6月末到7月初,但后来一推再推。美韩声称这次军演是针对朝鲜半岛局势,但是由于演习地点在紧邻中国的黄海海域,所以此次尚在计划中的军演已引起了中国朝野舆论的特别关注。
  西太平洋地区,对美国来说已成为一个越来越重要的战略和作战区域。美国防务界不少人私下认为需要动用大量海军的下一场战争“应该发生在太平洋,特别是西太平洋地区”。为此,在我国周边海域乃至整个西太平洋区域,美国每年都要与亚洲多个国家进行大规模的多边海上军事联合演习。
  
  亚太地区的综合性联合军演
  
  “金色眼镜蛇”: 2010年2月1日~11日,代号为“金色眼镜蛇”的东南亚地区最大规模联合军事演习在泰国中部罗勇府乌塔堡海军机场展开。来自美国、泰国、印度尼西亚、日本、韩国和新加坡六个国家的陆军、海军、海军陆战队、空军约1.4万人参加。演习的主要内容是进行联合维和及人道和救灾应变行动。其中韩国系首次派军人参加军演。此外,中国、文莱、智利、德国、老挝和新西兰等国派观察员观摩了这次军演。
  “金色眼镜蛇”联合军演原先只是美泰双边军事演习,1982年首次举行,此后每年举行一次,今年已是第29次。在2000年新加坡正式参加后变为地区性的多边联合军事演习,此后,日本、印度尼西亚、韩国陆续加入,演习规模不断扩大。
  “卡拉特”演习:2010年5月3日,在文莱斯里巴加湾,一支由1600名美军组成的特混编队与文莱海军编队举行仪式,宣布第16次美国—文莱“卡拉特”演习正式开始,这也标志着美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卡拉特—2010”系列联合军演正式开始。文莱是美军“卡拉特—2010”系列演习的第一站,此后这支美军特混编队将陆续与菲律宾、泰国、印尼、新加坡、马来西亚、柬埔寨和孟加拉国举行双边军演。
  “卡拉特”演习,即“海上战备与合作训练”演习,是美国与东南亚国家之间的年度双边系列军事演习,1995年首次举行,迄今已举行了16次。每年的6、7月份,美军会专门组建一支特混编队赴东南亚地区,依次与东南亚国家举行联合演习,美军与每个国家的演习时间约10天左右,总共要历时数月。主要演习科目有预警、扫布雷、海上侦察与反侦察、反潜作战、水面作战、海上搜救与救援、海上巡逻、舰队防空、舰队编队航行、实弹射击、两栖登陆与抗登陆、特种作战、城市作战、反海盗、反空袭、后勤支援、通信管制、电子战、战场救护以及人道主义救援等。演习目的旨在提高美军与东南亚国家军队之间的联合作战能力,维持美在该地区的军事存在。
  “环太平洋”联合军演:2010年6月23日,来自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智利、哥伦比亚、法国、印度尼西亚、日本、马来西亚、荷兰、秘鲁、韩国、新加坡和泰国共14个国家的海军舰艇云集美国夏威夷珍珠港,2010年度的多国“环太平洋”联合军演就此拉开了帷幕。有34艘战舰、五艘潜艇、上百架飞机和两万多人参加此次军演,军演将持续到8月1日。美国派出了海陆空各种精锐装备,如“里根”号核动力航母、“好人理查德”号两栖攻击舰、“自由”号濒海战斗舰、三艘核潜艇以及其他八艘军舰等。
  此次演习的方案设计主管、太平洋论坛战略预计研究中心的卡尔·贝克尔在夏威夷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次演习设置的科目很多,除了各种海上作战科目外,还包括发生地震等灾难时的人道主义救援、打击海盗等非常规作战项目。
  “环太平洋”联合军演始于1971年,1974年起改为每两年举行一次,今年已经是第22次。演习时间通常选在每年5月至7月,演习长达一个半月至两个月,是目前太平洋地区最大规模的海上联合演习。该演习是美国和盟国海上实力的展示,目的在于提高美国及其盟国的海上协同作战能力,以确保海上重要交通线的安全与太平洋地区的稳定。
  “马拉巴尔”:2009年4月29日至5月3日,美国、印度以及日本的海上力量在日本冲绳以东海域举行了代号为“马拉巴尔09”的大规模海上联合军事演习。演习的主题是反潜和反舰作战。演习中,美军出动了其最先进的攻击型“海狼”级核潜艇,还包括第七舰队旗舰“蓝岭”号指挥舰、“菲茨杰拉德”号和“查菲”号导弹驱逐舰以及P-3C海上巡逻机和SH-60型直升机。印度海军则派出了由“孟买”号导弹驱逐舰、“蓝威尔”号导弹驱逐舰、“坎嘉尔”号导弹护卫舰与“乔迪”号综合补给舰组成的特遣舰队参加。而日本海上自卫队派出了最先进的两艘驱逐舰参演。
  “马拉巴尔”演习起源于1992年开始的美国和印度海军年度双边军演,之所以称为“马拉巴尔”,是因为最初举行这一系列演习的海域为印度西海岸城市马拉巴尔附近海域。目前,经过多年的发展,演习项目已从最初的海上救援、联合反恐等,逐渐向联合作战方向发展。从美印双边海军演习变成了多边联合军演,新加坡、澳大利亚、日本等国的军队陆续参加军演。演习的海域也不断变化、扩展,从最初的马拉巴尔附近海域扩展到孟买海域,又从阿拉伯海西北部水域扩展到日本冲绳以东海域。此外,演习的规模、参演设备也在不断升级。该演习的主要科目有紧急出动、舰舰对抗、海上补给、海上通信、舰机协同、反潜作战、舰载直升机作战、海上救援、通信管制以及电子战等,旨在通过演练相互熟悉对方的海上作战程序,提高海上快速反应能力和技术战术水平。“马拉巴尔”演习已呈现机制化的趋势,美、印、日等国未来可能将更加频繁地举行此类演习。
  
  剑指何方
  
  除上述大规模的多边联合军演外,美国每年还与日本、韩国、菲律宾、泰国、澳大利亚等盟国频繁进行双边军事演习,如与日本举行的利刃、联合反潜、对抗北、北方机动、山鹰联军指挥所、海军年度演习等,与韩国举行的阿尔索伊、乙支·焦点透镜、鹞鹰演习,与菲律宾进行的“肩并肩”演习,与澳大利亚举行的“护身军刀”演习等。美国还要单独举行大量的军事演习,如“千年挑战”、“夏季脉动”、“联合海空”等。
  美军频频在西太平洋举行这些军事演习,其剑指何方?又暗示着什么呢?
  美国密集地在亚太地区举办大规模的军事演习,其意图不外乎通过提高部队的实战能力,以及与盟国之间联合作战的能力,达到威吓其他国家战略扩张的目的。毋庸置疑,因应美国所认为的中国的崛起和对其所构成的威胁与挑战是美国频繁举行军演的目的之一。
  冷战虽然结束,但为了延续所谓的“美国治下的和平”,美国需要用军事演习来强化与亚太传统盟国的军事联系,美国与韩国、日本、澳大利亚、菲律宾、泰国等举行的演习都属于此类,这些演习往往具有浓厚的国家间对抗的色彩。例如,美韩之间的“乙支·焦点透镜”双边联合军演,目的是检验美韩两军在朝鲜半岛发生突发事件并导致全面战争情况下的反应能力,矛头明显指向朝鲜。
  反恐及亚太地区非传统安全问题的突出,也促使美国与亚太国家不断开展联合军演。例如,9.11事件后,美国提出了旨在打击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海上走私的“防扩散安全倡议”。此后,美国与“倡议”缔约国在太平洋上举行了多次海上拦截演习,演练使用战舰和战机截击可能运输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舰船,以及演练参加国共享情报等科目。
  美国借在亚太地区频繁进行军事演习,积极开展军演外交,以此抬升美国与有关国家的关系,进一步扩大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事、政治影响力,充分显示其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存在和地区安全主导权,并通过军事演习安抚其盟友,显示美国兑现其维护西太平洋稳定承诺的能力与决心,威慑任何可能挑战美国地位与利益的潜在对手。这也就是美国在西太平洋频频进行联合军演的最重要的目的吧!
其他文献
提起冷战,人们很容易首先想到那些外交事件、战争危机以及冷战中的“热战”。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美国,外交迎研究通常都是在“国际”层面上看待冷战,视之为敌对双方在战略和政策上的斗法争胜,主要内容是领导人和宵员对对方的政策行为做出反应的、往还互动的决策活动。但是,冷战的政策和战略本身不只是面向外部事态,还有其面向“国内”的方面和层面。冷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参与国的国内制度和结构,同时其进程和后果也受到国内
美国舆论一度将“中国制造”有意刻画为低值、廉价甚至是“假冒伪劣”的代名词;“美国制造”则是金字招牌,是“高精尖”的代名词,是“梦幻”的再现。然而,金融危机充分显示,美国不仅能制造世界顶级的“大规模核子杀伤武器”,也能制造“大规模金融杀伤武器”。透视美国金融危机,再联系国际石油、粮食等大宗商品价格危机,不难做出结论,美国是道地的国际金融动荡的制造者,“美国制造”的神话正在破灭。    “美国制造”制
如何解读国际体系中民族国家所面临的安全威胁是国际关系学科自成立以来的主要使命。传统的现实主义等理论学派对国际社会“无政府状态”的界定、对“国家理性”的假设,以及对“国家利益”概念的提炼,一度构建了高度简约、解释力很强的国际政治科学。然而,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越来越多的国家把经济发展、社会安定等问题摆在国家议题的中心位置,金融危机、恐怖主义、环境污染、能源短缺、国际互联网信息安全等非军事性
日色曚昽    李兆忠  中国社科院文学所  副研究员    凌叔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负有盛名的女作家,由于文学创作上的成就,其“日本通”的一面几为遮蔽。中国现代史上精通日本的人,如周作人、戴季陶、郭沫若、郁达夫等,几乎都是男性。在这种背景下,凌叔华不能不显得很“另类”,然而,作为一名女性知识精英,她笔下的日本景观却有一种男性日本通们无法企及的神韵。  凌叔华对日本温婉而犀利的眼光在短篇小说《异国
2月初,达赖又到欧洲“旅行”了四天,去了意大利的罗马和威尼斯,德国的巴登一巴登,带着一系列的奖项:罗马荣誉市民奖、威尼斯荣誉市民奖以及“德国媒体,奖”。聚光灯下的达赖喇嘛。一如既往地身披猩红色长袍,双手合十,脸上微笑温和、轻松、亲和力十足,非常讨人喜欢。难怪在德国著名媒体和民调机构所做的民调中,达赖的影响力和地位始终名列前茅。甚至连当今教皇都自叹弗如。须知有70%的德国人都是天主教徒,当今教皇本笃
豆角乾坤    大人物在东南亚系列    翟 崑zhaikun@yahoo.com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东南亚  及大洋洲研究室主任    让我们从辜鸿铭说起:  “文化怪杰”辜鸿铭是1857年出生在马来西亚的华人,家境相当好他母亲西洋人,因而辜鸿铭有一双蓝眼睛他青年时代在英国拿了博士学位,精通西学,继承了英国浪漫主义精神,1880年返回老家槟榔屿,被派往新加坡海峡殖民地政府任职1883年,他
国民党近年来频走背字,连老天都出来捣乱,不久前一场“八八水灾”把“行政院长”刘兆玄赶下了台。正当绿营信心满满要在即将打响的五都选战中再接再厉时,一场台风却将最有胜算的绿营悍将高雄市长陈菊呛得喘不过气来。    天灾还是“人祸”?    凡亚比台风造成高雄市大面积淹水,灾民损失惨重。  照理说受灾最重的应该是地势低洼的出海口地区,但高雄的重灾区反而是爱河中上游地区,“淹上不淹下,淹高不淹低”的怪现象
1月18日,周五的清晨,英国首相布朗踏着今年北京的第一场雪走下舷梯。尽管伦敦机场的一场事故延误了他的起飞时间,但对于中国,他的这次访问并未迟到。  作为中国奥运年到访的首位欧盟国家领导人,一贯行事低调的布朗,此次中国之行却异常高调地推销了一把英国。在这位曾长时间担任财政大臣的首相眼里,对华关系正成为英国的“繁荣之源”。  2008年1月12日,英冠赛场。中国球员郑智独进两球,为查尔顿队赢得了近六场
【连续两年的“日色曚昽”,已于08年底收官。“假洋鬼子时代”从另一个独特角度揭示中国与外部世界的互动。】    李兆忠  中国社科院文学所  副研究员    一提起“假洋鬼子”,人们就会联想起《阿Q正传》里那个手持文明棍、两腿笔直、装腔作势的钱大少爷。此“雅号”具体产生于何时已难考证,估计是清末废除科举、海外留学风骤兴之后,其直接的对应者是留学生、买办、西崽之类。自从鲁迅借阿Q的嘴骂出这四个字,这
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同时,纪念中美建交30周年的各种活动也在中美双方展开  1978年12月15日,历时36天的中央工作会议闭幕这次会议被认为是为随即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了充分准备  次日(16日)上午10时(华盛顿时间15日晚9时),时任中共中央主席国务院总理华国锋,与时任美国总统卡特,同时分别在北京和华盛顿宣布,中美两国决定从1979年1月1日起正式建交    两天后(18日),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