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成的诗

来源 :诗歌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ja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腊溪沟河的水位
  水位升起来了
  河面确实宽了许多像大海深不可测
  儿时大群黄牛水牛啃的野草
  跟水藻一同沉没在水里
  种油菜和麦子的沙土坡
  只能跟树林相接
  河对岸的旧粮站脱落了白色的皮
  载客的乌篷船跟摆渡的老人
  也告别了鹅卵石广坝
  那些大大小小 形状不一的鹅卵石
  静静地躺在水底跟一艘硕大的钢板船
  日夜较着劲
  我怀念着原本浅浅的小河 鱼 小船
  日夜相守孕育了好几代人
  两岸的渡客背篓 簸箕
  三包白糖两把挂面一瓶高梁白酒
  坐在小船两边摇摇晃晃
  你来我往
  如今修了个大电站
  两岸也有了固定等客的码头
  河确实成了大河
  有好多铁船启动着发动机电鱼机
  轰隆隆在河里跑了好久跑了好远
  它们喷着乌黑的浓烟叫嚣着
  几个大大的网箱随着击起的浪
  把鱼儿都摇昏了头吐着白沫
  聪明的人们使用这些现代工具
  让原本平静的小河热闹了好多
  但远处的大山一直眉头紧锁
  似乎在等一场不祥的灾难
  坐回悬崖边的土地
  父母开垦过悬崖边的一小块地
  种过油菜、红薯、土豆,虽然贫瘠
  但哺育过我的童年
  当狂风肆虐这里
  我贴着背后的山墙
  目视对面山崖的田野
  抓紧两把土
  任它呼呼作响
  后来啊
  农税的免去
  父亲让我们亲手种下的那些松树、柏树
  它们都已长大
  此刻
  我蹲在茅草丛中
  它们为我抵挡悬崖边的恐惧
  感受着它们摇动的血脉
  正如
  我说过
  孩子
  我们已经烙上了土一样的颜色
  坚守着
  慢慢成长
  一张照片
  分不清这是定格哪里的一张照片
  只看得出是午夜
  没太多人留意这时候的月亮
  城市里的灯明亮得更像一片海
  只有那悬挂着的
  一点特别的光
  讓人更能分清
  苍天和大地
  其实说不出哪里是黑夜
  正如不知道怎样进入一个人的梦境
  至少
  我们知晓还留给自己一道缝隙
  可以原谅迟到的远归
  混浊往往也就在这个时候兴起
  相见
  我不顾及是否急切
  辗转让我错过好几趟车次
  无心留意沿途的风景
  正巧
  是车穿过隧洞时
  那满山的荔枝花
  像春季撒下的雪一样
  更像走进婚礼的教堂
  就那么驻足的停留
  离开时
  留给我的是
  飞机的轰鸣
  吴晓成,男,1986年生,四川巴中市人,热爱生活,热爱诗歌,敬重汉语写作,厚街作协理事、厚街现代诗社秘书长,现居于厚街。
其他文献
我是浙江大学建筑学专业2015级的本科生孙源。由浙江大学出版的《建筑美术》一书收录了我在大学二年级的美术作品和三年级的设计课作品。  《建筑美术》由浙江大学建筑系副教授傅东黎所著,书中详细介绍了建筑美术基础、建筑风景写生、水彩与淡彩、快速表现、配景和美术作品鉴赏等九章内容,是建筑学及绘画爱好者的参考书籍之一。  手绘对于建筑师而言是非常重要的表达设计方式之一。本作品运用针管笔,取景伦敦的标志性建筑
尽管很早就读过李发模的诗,而且也非常喜欢他的诗,但是现在读到他的近作《安静的俯身》,我还是被深深地震撼了。  李发模是1979年以长诗《呼声》而崛起中国诗坛的老诗人。从这些年他不断有大量作品中感知,他仍然诗思涌沸,诗情不了,不是“一个退了休的老汉”(李发模自诩)。众所周知,在全球化时代,我们周围的一切皆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经济、政治、文化、环境等,也包括我们自身的诗歌。缘此,我们可以看出,中国诗歌有
看剧  感觉总是步步晚  我们的后见之明来自  被抽空大气层的星星  当我们拉开帷幕  上一个世纪那些小面积对峙  怀疑者们的河山  都草草了事  有一種鸟会应答多种噪音  和自己对话  不死,是极度庸俗的  墓地汹涌的人海  空缺成为一个新的地标  然而我们最多也  只能睁大眼睛,凝视  瘴气漫过舞台,灯光敲打灌木  鸟儿继续模仿人的语病  和防盗警笛  小小剧场居然有宇宙气象  看剧的人不知道
2019年在未来城校区树立的地质工作者雕像1987年在南望山校区修建的地质工作者雕像1956年,毕业生在北京树立的地质工作者雕像(地大校史馆提供)  走进地大南望山校区的主校门,一眼看到矗立在图书馆门前的一尊地质工作者雕像,他身穿工作服,肩背地质包,腰挎罗盘,手拿铁锤,头顶蓝天,足登?岩,眼光深邃。一届又一届的毕业生从他面前出发走向祖国各地,他是学校最具标志性的风景。他是谁?这要从现在已不存在的一
在三峡  在三峡  平的湖,激不起新的句子  太陈旧,跟不上持续更新的日子  峡谷,怀抱着江的身体  起伏的山峦,站立的塔柏  无边无际的  只有清風和黑夜  但是乡愁被拦腰截断  从痛苦的闸门中  流放、倾泻  在我经过的时候  峡谷会在乎我的什么呢  我又会给峡谷带来什么呢  难道不该省视我的渺小吗  忏悔的,原罪的  这片土地上的深重苦难  我无法代替赎罪  我的上帝  被强暴后的世界  被
在我很小的时候,爷爷就去世了,但我对他感觉很亲切很熟悉,因为奶奶经常给我讲爷爷的故事,他是我们家的榜样。爷爷(前排右一)参加延吉市劳模大会1961年,部队对爷爷获得的优秀成绩进行表彰  爷爷在共和国成立前出生于一个贫困的东北小乡村(现吉林省吉林市永吉县),作为朝鲜流民的遗孤与哥哥一同生活。1960年,初中毕业的爷爷应征入伍,他在新兵连里拿了新训团军事科目全科第一,很快被选调到抗美援朝战争的英雄部队
鸟记  是麻雀还是灰颈斑鸠  往傍晚的空气塞送银器  作为孤独学博士  它们的嗓音里还有烟叶、地图  柠檬水。再加上虚拟的青峰  我和一群鸟暗中对峙  以暮光和趣味追踪它们  有时笔直 有时弯曲  我探究作为飞行者的黑夜  如何在白昼消失前完成应有的浇筑  我幻想自己如鸟铺满地面  甚至,降落优美于起飞  我亦有过这样的前传:  飞行之伟大媲美死亡  的确,在活着的暗淡之中  我曾像一滴鸟鸣那样流
赏雪  五百年前或许下过这样的大雪  可惜我出生太晚,无缘目睹  五百年后大约还会下这样的大雪  那时我已安居在无雪的天堂  开心的是2018伊始  相遇了一场最美的大雪  雪神喝退万物,滤去杂色  只余纯白世界  不,还有汨汩河水亲吻大朵落雪  呼呼北风卷起大片雪花  一只鸟儿和飞雪共舞  更有八九雅人赏雪寻诗  身披雪衣,脚踏万丈深雪  在银河般阔大的沂河淌奔跑跳跃  吟唱白雪一样的诗歌  一
2013年,由于对鲁迅以及北岛等中国当代诗人的出色翻译,顾彬(Wolfgang Kubin)被授予德国最高翻译奖约翰一海因里希一沃斯奖。他在授奖致辞《翻译的幸与不幸》中赞同莫言的英译者葛浩文的一个说法:“翻译,即幸存”(Er ubersetze,umzu uberleben)。对顾彬而言,翻译,既是一种自我的幸存,也是语言的幸存。那么,翻译就是一种生命的发展,是译者生命的发展,也是语言生命的发展,
淮河作为中国最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一直都在我的身体里,在我的血液里,在我的内心里。淮河是我写作的母题。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在写淮河,写淮河的水,写淮河两岸的作物,写淮河上空的气候,写淮河下的煤矿,写淮河流域的风土人情,写淮河滋养草木的独特意味。  诗从来就不是远方,淮河对于我,是与生俱来的,与我的诗、我的所有文字异形同体。我相信一位大师说过的话,要刻画一个艺术形象,必须久久地凝望它。从记事开始,淮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