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坚日前在四川仪陇召开的搞好扶贫开发会议上说:今天上午发言的人很多,会议开得长了,现在午饭的时间已经过去将近一个小时。正好我们可以重温一下饥饿的感觉。大家想一想,如果今天不只是晚吃一会儿饭,而是不让大家吃这顿饭,甚至是一天不吃饭,大家会是什么感觉?这些年我们已经淡忘了饥饿的感觉。可是在很多城里人营养过剩的时候,我们不要忘记还有2365万人的年人均纯收入在685元以下,温饱问题还没有解决呢。(4月4日《人民日报》报道、4月5日《东南早报》)
扶贫会议、“饥饿感”,两个因果元素连在一起,让笔者很有感慨。扶贫是为了解决“饥饿感”,而体验“饥饿感”能反过来提升扶贫质量。刘坚提醒我们,社会太需要“扶贫饥饿感”了,以至于因为营养过剩、饱食无忧,丢掉了很多财富良心和社会本能。
缺乏“饥饿感”,人们会被饱暖富足、生活贵族包围,会被温软香玉、肉池酒林簇拥,会被觥筹交错、花天酒地陶醉。据报道,2004年,中国公款吃喝在2000亿元以上。物质“营养过剩”容易导致精神“营养缺失”,更多关注自我财富增值,而淡忘社会需要和财富反哺;更多关注生活奢侈、穷奢极欲,淡忘“路有饥寒人”的财富本质;在财富方向上居高临下、官气十足,对弱势群体盛气凌人、为富不仁。最典型的就是扶贫款项被扶贫局长贪污腐败,中饱私囊;富翁们常是“纳税侏儒”,慈善捐助微不足道;更有甚者,还有百万富翁老板购买“下岗证”偷税漏税,对弱势群体求助视而不见等。
缺乏“饥饿感”,社会、道德会被自私冷酷包围,被幸灾乐祸、见死不救簇拥,被“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道德沦丧笼罩。在远离贫困和寒冷的季节,人们不易体会到真正的寒冷。过多关注眼前功利,而不愿考虑未来需要;过多关注个体私欲,而淡忘扶贫济困、乐善好施的社会规则;过多关注投机专营、不择手段,而淡忘了遵纪守法——个别地方黑恶势力猖狂、传统价值观边缘化就是印证!
缺乏“饥饿感”,会被“权力优越感崇拜”,被独断专行和我行我素代替,被领导意志和富翁思维代替,不知道穷人的实际状况,不理解他们的真正需要。想到那些用“钢琴演奏会”给农民文化解困,想到送方便面、矿泉水为灾区解困,让接收者感到别扭。河南省省长李成玉批评道:要知道,一瓶矿泉水的钱,老百姓可以买两斤粮!救灾工作中的这种“阔少爷”作风,实在应该刹住了。要务求实效,把宝贵的资金用在群众最需要的地方。
电视里有“花钱买罪受”的故事,现实生活中毕竟太少。长久缺乏“饥饿感”,“关心弱势群体”的社会秩序、社会良心和正义道德会受到冷落,成为另类。而当这种冷漠一旦成为社会认同和流行病,会从本原上加剧社会道德沦丧,吃亏的还是我们自己。
有了“饥饿感”,多些“换位思考”,将贫困的枯燥数字变成无情事实,将无所谓的理性思维转化成令人心酸的感性升华,优越别忘了饥寒,富足别忘了救助,为官别忘了民需,这种“心入”能真正震撼扶贫麻木思维,警钟长鸣,为需要救助的人送上真善美和社会良性秩序。
图:陆华 编辑:韩铁马
扶贫会议、“饥饿感”,两个因果元素连在一起,让笔者很有感慨。扶贫是为了解决“饥饿感”,而体验“饥饿感”能反过来提升扶贫质量。刘坚提醒我们,社会太需要“扶贫饥饿感”了,以至于因为营养过剩、饱食无忧,丢掉了很多财富良心和社会本能。
缺乏“饥饿感”,人们会被饱暖富足、生活贵族包围,会被温软香玉、肉池酒林簇拥,会被觥筹交错、花天酒地陶醉。据报道,2004年,中国公款吃喝在2000亿元以上。物质“营养过剩”容易导致精神“营养缺失”,更多关注自我财富增值,而淡忘社会需要和财富反哺;更多关注生活奢侈、穷奢极欲,淡忘“路有饥寒人”的财富本质;在财富方向上居高临下、官气十足,对弱势群体盛气凌人、为富不仁。最典型的就是扶贫款项被扶贫局长贪污腐败,中饱私囊;富翁们常是“纳税侏儒”,慈善捐助微不足道;更有甚者,还有百万富翁老板购买“下岗证”偷税漏税,对弱势群体求助视而不见等。
缺乏“饥饿感”,社会、道德会被自私冷酷包围,被幸灾乐祸、见死不救簇拥,被“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道德沦丧笼罩。在远离贫困和寒冷的季节,人们不易体会到真正的寒冷。过多关注眼前功利,而不愿考虑未来需要;过多关注个体私欲,而淡忘扶贫济困、乐善好施的社会规则;过多关注投机专营、不择手段,而淡忘了遵纪守法——个别地方黑恶势力猖狂、传统价值观边缘化就是印证!
缺乏“饥饿感”,会被“权力优越感崇拜”,被独断专行和我行我素代替,被领导意志和富翁思维代替,不知道穷人的实际状况,不理解他们的真正需要。想到那些用“钢琴演奏会”给农民文化解困,想到送方便面、矿泉水为灾区解困,让接收者感到别扭。河南省省长李成玉批评道:要知道,一瓶矿泉水的钱,老百姓可以买两斤粮!救灾工作中的这种“阔少爷”作风,实在应该刹住了。要务求实效,把宝贵的资金用在群众最需要的地方。
电视里有“花钱买罪受”的故事,现实生活中毕竟太少。长久缺乏“饥饿感”,“关心弱势群体”的社会秩序、社会良心和正义道德会受到冷落,成为另类。而当这种冷漠一旦成为社会认同和流行病,会从本原上加剧社会道德沦丧,吃亏的还是我们自己。
有了“饥饿感”,多些“换位思考”,将贫困的枯燥数字变成无情事实,将无所谓的理性思维转化成令人心酸的感性升华,优越别忘了饥寒,富足别忘了救助,为官别忘了民需,这种“心入”能真正震撼扶贫麻木思维,警钟长鸣,为需要救助的人送上真善美和社会良性秩序。
图:陆华 编辑:韩铁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