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类电视节目的融媒化传播

来源 :中国电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no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融媒化传播格局下,文化类电视节目必须适应变局,突破“中心化”传播特点、改变“程式化”播出流程、打破“链条式”收视惯性,从文化内容输出的贴近性、文化内涵呈现的多样性、文化传统传播的宽泛性等方面进行创新.创新文化类电视节目的融媒化发展路径,与国家政策导向和大众审美需求形成优势合力,借助信息技术进行多元化联动和多维化探索,为弘扬优秀文化、筑牢文化自信发挥积极作用.
其他文献
随着网络综艺的快速发展,地方台综艺节目面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这种竞争不是单方面、单要素的,而是涉及从内容到机制、理念,从与受众和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到传播活动进化等各个层次和方面.面对激烈的竞争,地方台综艺节目应有针对性地消除障碍和阻力,用既有优势的发挥、潜在优势的挖掘加大创新力度,增加与网综的比较优势,不断拓展自己的发展空间.
当下文博类电视节目呈现出一种糅合代际文化差异的情感溢出与涨破效应.其情感溢出功能,折射出不同代际的情感结构和意识形态在文化生产与艺术消费领域中相互接合、相互证成的复调底色.通过结构性适配与情境性接合,文博类电视节目最终将“想象的共同体”落实于平凡具象的日常生活文化实践当中.
在媒介融合背景下,IP网剧内容样态呈现出基于用户体验的内容消费与生产、基于IP连接的内容触达与接受以及基于多终端互动的跨媒介参与等特征.媒介技术、媒介终端的有机结合,使IP网剧内容生产大规模面向用户开放,形成以用户为中心、以优质内容为基础、以多元终端为平台、以IP“故事世界”为核心、以深度体验为延伸的开放、共享、智能、交互的系统,促进了内容相关体、用户创作相关体、媒介终端相关体间有效交互.
电视剧《绝密使命》是一部首次解密“中央红色交通线”的革命历史剧.该剧改变了革命历史剧以重大历史事件、革命领袖伟人为核心的创作方式,而是在党中央撤离上海与红军长征这两个重大事件之间寻找素材,聚焦于鲜为人知的红色交通线,塑造了一批伟大而又平凡的英雄人物.
最近,以女性为主要表现对象的电视剧日渐增多,女性形象可谓绚丽多姿.本文以近年来热播剧中的女性形象为例,在女性主体性自我建设方面做一些探讨,并以几位女性主人公为研究对象,试图从生态视角剖析其在自我求索的道路上所呈现的生命意义和价值.
电视剧《中流击水》以“寻路”为主题,全景式展现了建党前后十年间,中国共产党从无到有的历史过程.该剧以历史主线事件为核心,穿插生活化的细节;以情感化与年轻化为手段,对重要历史人物进行立体化、青春化塑造;追求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相统一,并通过比喻、象征的手法进行了意象性表达.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时代性、地域性、文化性、具身性.因生活方式的变迁,非遗失去了很多生存传承的环境,正在逐渐消失或活力不足.数字化生存语境下的非遗,因电视媒体的传播与主流引领、短视频的具身传播与民众参与、数字图文的精英传播与话语构建,各方力量形成合力,媒体互通、信息共融、资源共享,使非遗成为IP资源,产生链接效应与发散效应.就此,非遗的传承与发扬必将历久弥新,获得强大的生命力.
近年来我国文化消费市场扩容提质,剧场艺术通过媒体转介闯入大众视野,电视艺术亦不断“入侵”剧场艺术空间,寻求更多角度、现代化的融合创新之路.本文试析剧场艺术对综艺节目内容生产的独特贡献和所面临的现实困境,并提出拓宽新内容大众化的实践路径,为催生更多综艺节目新形态、实现更广泛的有效传播提供参考和借鉴.
将短视频微内容与剧集故事性相结合的网络微短剧于2020年迎来了一轮平台规模化发展热潮,成为网络视听节目的正式类别之一.从目前的发展现状看,面临着属性未明、内容品质不高、商业模式不成熟等多重问题的网络微短剧还难以真正称为新的内容风口,但其在提供创作者主体性表达空间、应对平台困境及满足用户视听消费需求方面显现出了相应价值.
目前国内的剧本杀游戏成为年轻人社交娱乐的方式之一,无论是线下的剧本杀游戏还是线上手游App都呈现井喷式的发展.剧本杀的火爆与近年来悬疑剧和悬疑综艺的热播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三者在叙事方式上均呈现出了游戏化的特征.本文将大众传播的游戏化理论和叙事学相结合,对悬疑综艺、悬疑剧和剧本杀的游戏化情节设计与叙事策略进行探究.与此同时,也将对三者之间展开的跨媒体叙事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