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近字的字理解析之“各”与“名”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tasy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各【gè】甲 金 篆
  会意字。从夂,从口。“夂”是“止”字的倒写,俗称折文头。甲骨文写如“”,是朝下的脚趾形;下部的“口”表示家门口(古人穴居,亦可视为洞口),会意为人回到居住之所,走进家门。本义是回到。“出”的甲骨文写如“”,上面的“”是朝上的脚趾形,隶变后写成“屮”(“止”的变形),下“凵”(kǎn)也是表示所居的家或洞穴,意为脚走出家门,“出”()与“各”()一出一进,表义相反。“各”现代的基本字义是指一定范围里的所有个体,略相当于每个、各自,词语如:各司其职、各奔前程、各抒己见、各行其是、各具特色。教学中可引导学生想象这样的情景:远古时代生产力低下,人们日出而作,一起围猎或刀耕火种;日落而归,晚上回来了,自然是各进各的家门或洞口。因此“各”即是每个、各自的意思。“夂”(三画)与“攵”(四画)极易混淆,教学中可提示学生,在“放、收、教、攻”中的“攵”读音为pū,是“攴”字的变形,俗称“反文旁”,表示手持器物;而“夂”读音为zhǐ,与脚的行走有关,如:“复”从夂,与脚反复进出行走有关;“夏”从夂,古文字像华夏民族先祖魁伟的人形,“夂”就是他的脚趾;“处”从夂,本义是指人脚的止息;“麦”从夂,古人认为麦子是上天所赐,是从天上走下来的一种神物,故从夂。
  顺口溜识记:
  折文是脚往家走,
  各回各的家門口;
  折文(夂)反文(攵)要分清,
  一是脚来一是手。
  名【míng】甲 金 篆
  会意字。从夕,从口。《说文》:“名,自命也。从口,从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见,故以口自名。”“夕”的古文字像小半个月亮形(),以此表示夜晚,黑夜里相互看不清面目,相遇时须张“口”问来者是谁,此时就要自我通报姓名,不能用“我”来应答对方。教学时,可引读《弟子规》中的“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的句子来加深对“名”形义的认识。由姓名又引申指名分、名义、名号、名望、出名等,词语如:名正言顺、出师无名、名副其实、赫赫有名、名胜古迹、名家大师。还引申为说出、评说、称说出某种状态等,词语如:莫名其妙、不可名状。“名”还可引申指占有,如“一文不名”,此成语源自《史记·佞幸列传》,说西汉时一个叫邓通的奴才深得汉文帝宠爱,皇帝赏赐他一座铜山,还允许他铸钱流通,所铸的钱名叫“邓通钱”。汉文帝死后汉景帝即位,景帝极其厌恶他,不但免其职位,还收回铜山,罚没家产。当年“邓通钱,布天下”,现在连币值最小的“一文”也不允许再以其名铸造了,这自然是一文钱也不再占有了。邓通此后穷困潦倒,最终“寄死人家”。后以“一文不名”表示极端的贫穷。“一文不名”也可说为“一钱不名”。
  顺口溜识记:
  夜黑见人辨不清,
  张口便问来人谁;
  姓甚名谁须告知,
  否则误认来了贼。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学院)
  责任编辑 郝 帅
其他文献
教学目标:  1. 正确认读声母d、t、n、l,读准音,认清形,能正确书写。  2. 正确拼读d、t、n、l和单韵母ɑ、e、i、u、ü组成的音节。  3. 借助拼音,正确认读“马路、泥土”两个词语。正确朗读儿歌《轻轻跳》。  4. 认识“马、土、不”3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游戏激趣  “听音取卡片”游戏:教师读一个带声调的单韵母,学生举起相应的小卡片,看谁又快又准确。(课件依次出
教学《小英雄雨来》阅读分享课,所有的同学都被雨来的机智勇敢、不畏强敌的品格所折服。  忽然,“机灵鬼”杨宏毅举手提问:“老师,汉奸和特务为什么都很丑陋?难道只有面目丑陋的人当汉奸和特务吗?”他的提问惹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  学生哄笑之际,我把这个问题工工整整地写在黑板上。当他们看到我严肃的表情时,立刻安静下来。  “同學们,请找一找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有关汉奸事件及对他们的外貌的描写。”  学生立刻忙
“隹”不是常用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中属于第三级。但它的构字能力却很强,在课标所列的3500个常用字中,构字约50个。師生们掌握“隹”的形音义和构字方式,有助于提高识字效率。  一、“隹”的形音义  1.“隹”的四横是翎毛  隹,音zhuī,金文写作“”,像鸟形,字形突出了鸟头、尖喙和翅膀。小学生常将“隹”与“住”“佳”等形近字搞混。他们如果理解了金文“隹”的四横是鸟的翎毛,就容易认清和写对楷体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单韵母i、u、ü和声母y、w,读准音,认清形,能正确书写。  2.正确认读整体认读音节yi、wu、yu,知道y和ü在一起组成音节时ü上两点要省略的拼写规则。  3.正确认读i、u、ü、yi、wu、yu的四声。  教学过程:  活动一:在儿歌情境中认读与书写i、u、ü、y、w  1.小朋友,欢迎来到奇妙的拼音王国!今天,我们将继续汉语拼音的快乐学习之旅,认识三位新的单韵母朋
统编本教材采用“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双线组元的编排结构,重建了语文目标的序列,加强了语言文字运用。那么,统编本教材对语用的凸显,在教学中如何落实呢?广东刘艳老师执教  的《我是一只小虫子》做了很好的  阐释。  一、目标定位凸显语用  本单元以“童心”为主题,编排了《彩色的梦》《枫树上的喜鹊》《沙滩上的童话》《我是一只小虫子》四篇课文。四篇课文都是以第一人称来写的,充满了丰富的想象。本单元的教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词语意思。  2.品味课文中写得准确形象的语言,并展开想象,感受作者观察的细致。  3.能说出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感受作者连续的观察。  4.学写观察记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设疑,激情导趣  1.通过预习,你对爬山虎有了哪些了解?  2.像丝瓜、葡萄这样的攀援植物是靠搭架子往上生长的,爬山虎也是攀援植物,它是靠什么往上生长的呢?(
文本解读  《夜色》是一首儿歌,采用第一人称,写“我”从前胆子很小很小,很怕黑。后来“我”和爸爸出去散步,发现夜晚也像白天一样美好,从此不再怕黑了。儿歌分两个小节。整篇文章语言生动活泼,通俗易懂,充满童趣。  怕黑的天性使儿童看不到夜的美丽,阻挡了儿童探索的视野。夜晚的星空是怎样璀璨,夜晚的花草是怎样微笑,夜晚的大地又是怎样唱着无声的歌。柯岩的《夜色》正是捕捉到儿童怕黑的心理,以打动儿童心扉的文字
教学目标:  1.创设“戏迷”的趣味情境,并通过学习了解京剧,感受京剧艺术之美。  2.借助语言文字,结合阅读经历、生活体验等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1.结合课前关于“京剧”的问卷调查,用饼状统计图出示其中两题:你了解京剧吗?你对京剧的印象?学生分享答题体会及从图表中获得的信息。  2.交流后出示资料,说说京剧爱好者的不同称呼。  京剧爱好者分为不同层次:喜爱京剧
朱光潜先生是我国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翻译家和教育家。他一生著译宏富,如《文艺心理学》《悲剧心理学》《谈美》《诗论》《谈文学》《克罗齐哲学述评》《西方美学史》《美学批判论文集》《谈美书简》等等,产生了巨大的学术影响。  朱先生的研究推动了中国美学以更加系统化、逻辑化的现代学科的形态向前发展。1983年,朱先生在访问香港中文大学答记者问时对自己的学术道路作了这样的评价:“我是移西方美学之花,接中国
不久前,我在山东威海参加了一场《小学生小散文100课》的小读者见面会。见面会不仅有小学生的经典美文朗诵展示、阅读体会交流,还有几位同学的仿写作文展示。其中有个女孩的作文模仿杨朔的《泰山画卷》,描绘出威海当地的山水美景,其构思独特,文辞清雅,语言极富诗意与灵性,再加上她声情并茂的朗读,获得了在场师生热烈的掌声。  交流互动时,有个小男孩举手提问:“林老师,我怎样才能写得跟她一样好?为什么我读了那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