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安全教育学校体系的建构与实践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Q19874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化解和防范国家安全风险,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稳定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目标,把4月15日确定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将国家安全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2018年4月9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的实施意见》,自此国家安全教育正式进入中小学校。然而,一些学校在国家安全教育上存在形式单一、渠道狭窄、师资力量不足、覆盖面偏低、参与度不够等问题。维护国家安全最根本的力量是人民。青少年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也是宣传和保障国家安全的未来中坚力量。加强青少年国家安全教育就是为国家安全能力建设积蓄力量,意义重大。学校要对国家安全教育进行顶层设计、整体建构,营造国家安全教育的浓厚氛围,形成国家安全教育的合力,丰富国家安全教育的课程资源,优化国家安全教育的途径,努力增强国家安全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
  一、基础:爱国主义教育
  国家安全教育的关键在于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高于一切”的安全观,始终做到爱国的深厚情感、理性认识和实际行动相一致,随时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成为坚定的爱国主义者。没有深厚的爱国情怀和坚定的国家认同,就没有国家安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因此,爱国主义教育是国家安全教育的基础和前提。是否培育了青少年的国家认同和爱国情怀是评判国家安全教育是否有效的标准。国家安全教育要与爱国主义教育融为一体,通过对青少年进行历史教育、国情教育、时事教育等,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等,从而培养和增进其国家归属感、报国责任感、兴国使命感。
  2019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指出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引导学生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培养爱国情、砥砺强国志、实践报国行是厚植广大青少年学子爱国主义情怀的具体表征。爱国情是强国志和报国行的情感基础,强国志是爱国情和报国行的价值诠释,报国行是爱国情和强国志的实践表达,三者之间存在深刻的内涵逻辑。
  二、目标: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当教育迈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特别是处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转型期,教育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国家安全教育的实践旨趣和价值追求是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安全保障和发展基石,确保国家长治久安和人民安居乐业。
  对广大青少年开展国家安全教育,唤醒他们的忧患意识和报国情怀,激发和培养他们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心和能力,本身就是“为党育人,為国育才”的具体体现和必然要求。培育时代新人充分体现在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核心素养的培育上狠下功夫,使得广大青少年能看清国家安全形势,愿意担当国家安全责任,也能够维护国家安全。
  三、渠道:以课堂教学渗透为主,以国家安全教育专门课程为辅
  国家安全具有涉及面广、联动性强等特点,特别是进入新时代,国家安全的内涵与外延日益丰富,而内外因素日益复杂多变,这造成国家安全教育具有较强的专业性。2018年,教育部把国家安全学作为一级学科来建设,开设国家安全教育专门课程就有了学科依据,这有助于科学严谨地推进国家安全教育。囿于师资、课时、教材等诸多局限,国家安全课程主要在部分大学开展,而鲜有中小学有这个意识和能力。
  从国家课程角度,学校没有开设专门的国家安全教育课程,主要是在部编版教材《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增设了“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章节,按照“国家安全的重要性—我国国家安全面临的新形势—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维护国家安全”的设计思路,设置了“认识总体国家安全观”和“维护国家安全”两个议题。在义务教育阶段,对初中生开展国家安全教育,符合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和国家安全意识的思想状态是适合且必要的。
  从地方课程角度,江苏省在全省范围内实施国家安全教育课程,以总体国家安全观宣传、教育为核心,以认识国家安全、认清我国面临的国家安全形势、理解和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自觉履行和维护国家安全法定义务观、做自信的国家安全卫士五个维度设计课程目标,组织和编写课程内容,进行课程试教与实施。江苏省国家安全教育课程走进全省中小学校,由一般性主题教育活动走向课程化实施路径,统一设置课程内容和标准,编写规范教材,实属不易,做出有益的尝试,也开了一个好头。
  从校本课程角度,鲜有中小学校开发和开展国家安全教育校本课程,这值得我们重视和警醒。当然,这并不完全说明中小学校不重视国家安全教育,而是学校更多地把注意力放在课堂教学渗透这个主渠道。教育部在《关于加强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把国家安全教育覆盖国民教育各个学段,融入教育教学活动各层面,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由此来看,国家安全教育本身具有很强的融入性,这也应该是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追求的方向。然而,大部分学科教师缺乏国家安全教育的意识和能力,误以为是思想政治课的任务,或者认为与考试无关而置之不理,造成各学科课程所蕴含的国家安全教育资源未被挖掘利用。这就要求教师准确理解和把握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涵与表现,深挖、宣扬和彰显本学科知识所蕴含的国家安全教育素材和意蕴,促进国家安全教育的常态化和潜在化。例如,信息技术与国家网络安全、生物与国家生态安全、语文与国家文化安全、物理与国家科技安全等。为此,学校要加大对教师的引导和培训,将国家安全教育内容精细化和具体化,预设并落实到教学目标之中,有机、自然地融入教学全过程。
  四、阵地:以国家安全教育主题活动为主,多渠道开展
  青少年好奇心和自我意识强,又有一定的逆反心理,排斥单纯说教,喜欢在活动中体验和感悟。因此,学校需要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体悟和感受,提高国家安全的辨别力和防御力:第一,开展主题明确的国家安全教育活动,如军训、国际形势报告、纪念抗美援朝战争胜利活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活动、一二·九纪念活动、国家安全主题报告会等,以唤醒和激发青少年的爱国热情,增强国防意识。第二,利用青少年感兴趣的时事和热点话题进行顺势教育,如由华为和中兴被打压等事件谈科技安全,由美国将中国中央电视台等五家驻美媒体机构作为外国使团列管而进行政治打压来谈舆论安全,由网上入侵和网络窃密事件来谈网络安全等。第三,用好主题班会和班级文化展台等,潜移默化地开展国家安全教育,如设计国家安全专题黑板报、开展致敬英雄主题班会、张贴英烈画像和名言警句、将国家安全列入研究性学习课题等。   当然,我们不能因为青少年思想认识水平有限而不敢开展国家安全主题教育活动。在立德树人思想指导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卓有成效,加上国家日益强大的现实,使得当代广大青少年具有深厚而浓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国家认同和文化自信。爱国、报国、兴国、卫国已成为主流价值观。广大青少年是愿意聽国家安全这样的深刻话题,这为宣讲国家安全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另外,在互联网时代,自媒体高度发达,信息良莠不齐,因此,学校必须向广大青少年亮明旗帜,唱响主旋律。学生需要听、愿意听、能听懂,这就要求学校理直气壮地讲、有理有据地讲、科学合理地讲、大张旗鼓地讲。开展国家安全主题宣讲活动,可以是学校领导和教师借用升旗仪式讲话、国防教育活动等进行宣讲引导,也可以是专家学者、科技人才、英雄模范、军队教官等进行专题报告。为了更好地进行国家安全教育,学校可以借助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手段,将国家安全的相关素材以纪录片、TED演讲、微电影、微视频等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
  五、抓手:五育并举,发展素质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对国家安全的定义是国家政权、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其他重大利益相对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内外威胁的状态,以及保障持续安全状态的能力。因此,国家安全教育要指向培养青少年保障和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广大青少年从价值观培养层面看处于拔节孕穗期,需要加强国家安全意识和情感的培养;从素养培养层面看处于积累和发展的“关键期”,需要加强综合素养的培育。广大青少年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素养高低将决定未来国家安全是否可靠和稳定。国家安全教育关键在于把核心技术和大国重器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中,有效解决“卡脖子”问题,因此,培养有报国情怀又有卫国和强国能力的时代新人尤为重要。
  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思想指导下,国家安全教育要落脚于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可靠的、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为此,学校要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五育并举,积极发展素质教育。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新时代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必然要求。学校要“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灵魂和指引,把立德树人内化和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各个领域和环节之中,做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根据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根本目标,学校教育要克服“唯分数”“唯升学”的功利主义误区,立足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长远发展,落实五育并举,防止疏德、偏智、弱体、抑美、缺劳的问题,做到德育铸魂、智育固本、体育强身、美育育心、劳动立人。“五育”不仅是“并举”,还要打破隔离和疏远而走向“融合”,协同发力,相互促进。在此基础上,“五育”还要在“质”上下功夫,引导教师由“知识传递”的学科教学转向“人的培育”的学科教育,从而把学生的学业成绩提升建立在综合素养培养的基础之上,培育和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祖国富强和安全培养有用之才、栋梁之材。
  六、力量:以校为主,多元整合
  国家安全教育要充分发挥协同育人的力量。学校要主动作为,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协同育人体系,拓展青少年国家安全教育的实施场域、师资力量、教育资源等。
  第一,学校要整合校内力量。教师即课程,教师的身上蕴含着丰富的课程资源,其价值立场、德性修养、思维方式、知识水平、生活教育等都对学生潜移默化地起着熏陶和示范作用。更何况,教师通过学科教学或班级管理等直接承担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还可以根据任教学科、个人特长等开设国家安全教育类的选修课,其素养和教学水平直接决定学生的能力和素养。因此,学校要加大力度提升教师的师德师风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第二,学校要整合社会力量。“社会即学校”,学校是小的社会,社会是大的学校,学校在发挥为社会培养人才的功能的同时,也要充分调动和整合社会的教育资源和力量。例如,开设研学课程,组织和引导学生参观历史遗迹、红色教育基地、烈士陵园、科技馆、高科技企业、部队营房、国防生产或科研单位等,实地感悟和感受国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第三,学校要整合家庭力量。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良好的家风家训、家庭氛围等有利于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奠定坚实的成长基础。因此,学校要通过家委会、家长学校、家长会等渠道,引导和帮助家长提高自身素养和家庭教育能力,强化家长“教育合伙人”意识,充分发挥协同育人作用,形成国家安全教育合力。
  总之,国家安全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基石、动力和保障,国家安全教育关乎国家稳定、社会和谐和人民幸福。中小学校要构建好国家安全教育体系,优化国家安全教育的路径,积极、主动、能动、有效地开展国家安全教育,让广大青少年成为国家安全的宣传者、推动者、参与者和捍卫者,以点带面,以小带大,推动全社会形成维护国家安全的强大力量和厚实屏障。
  参考文献
  [1] 吴玉军.教材中的国家安全教育—统编教材《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设计思路及教学建议[J].基础教育课程,2018(13):12-16.
  [2] 王小叶.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课程实践及启思—以江苏省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课程为例[J].基础教育课程,2018(13):17-23.
  [3] 马乔恩,吴玉军.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下的青少年国家安全教育[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9(11):4-8.
  (作者系成都七中副校长、成都七中实验学校校长)
  责任编辑:李莎
  lis@zgjzz.cn
其他文献
【摘 要】中小学在线教学情境中,基于对学生和在线平台的充分了解,教师具有生成在线教学敏感力的必要与可能,而教师在线教学敏感力具有一体性、多维性、生成性等特点,是信息化时代中小学教师队伍必备的重要品质与能力。通过激活教师的主体自觉意识、提升教师的专业综合素质、破解教师教学的传统束缚等路径,中小学教师的在线教学敏感力可以被激发,进而助力其在线教学实践,推动教育信息化时代中的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  【关
当下,“篆刻进校园”十分重要和必要,它有利于提高学生识篆用篆能力,有利于增加学生对印章知识的了解,还可以学习一些玉石文化.但活动进行过程中也有缺憾,受学生年龄因素、师
为推进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研究,将项目化学习引入语文课堂之中,在进行整本书阅读的项目化学习中落实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在研究中发现,明确核心知识是进行项目的第一步,以此设置驱动性问题是进行项目的关键一步;开展项目化的小组学习活动是进行项目的有效形式;项目成果的展示与评价是进行项目的总结反馈。这可以推动学生在整本书阅读中培养合作意识、发展核心素养,也为教师进行丰富多样的教学实践提供理论参考。
进入新时代,面对霸权主义、恐怖主义、经济风险、环境危机、核威胁等一系列传统安全及非传统安全威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于2014年4月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思想,提出包括传统安全、非传统安全以及新型安全在内的总体国家安全框架;201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规定,国家安全教育须纳入国民教育体系;2020年,《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指导纲要》明确国家安全教育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目标任务、知识
期刊
本研究以北京市海淀区和通州区1320份居民家庭水—能消费行为调查问卷为样本,采用参数估算方法,核算了家庭洗澡、做饭、清洁、制冷供暖四类主要水—能消费行为的人均用水量、用电量、用气量和碳排放量,运用统计检验识别了不同人群的主要消费行为、碳排放特征,利用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不同人群的各种消费行为碳排放量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北京市居民家庭水—能耦合行为相关的人均用水量为26.9 m3/a、电耗为254.1 k W·h/a、燃气消耗量为27.8 m3/a,分别约占家
为了探究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数学学习拖延与数学学业成就的关系,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对某地区350名五年级学生进行集体施测。研究表明,数学学习兴趣、数学学习拖延与数学学业成就两两显著相关;数学学习拖延在数学学习兴趣和数学学业成就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基于来自J省各级各类中学1880份针对高中生的问卷调研数据,从高中生的生涯意识、对生涯的了解度、对生涯教育的内容及形式的期望等角度,分析了高中生涯教育的现状,得出了高中
已有的一些欺凌事件表明,欺凌现场的第三者“旁观者”行为的积极与否对于欺凌进程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其行为选择受到“旁观者效应”、道德推脱、共情水平、自我效能感以及当事人关系等因素影响。对此,实现旁观者消极介入行为的转化,应从根源上优化学生的品德结构,并夯实学生介入能力,增强学生介入意愿以及消除学生介入顾虑。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要深刻认识新时代的新特征、新要求,特别是当今世界正经历新一轮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性、系统性、复杂性的风险日益聚集,不确定、不稳定、不可见的因素明显增多。“风险”与“机遇”相伴相生,“发展”与“安全”相辅相成。我国面临对外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对内维护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双重压力。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尤为重要。加强国家安全教
期刊
生态现代化是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理念,其核心是以低碳技术创新来减少原材料投入和能源消耗,进而实现兼融现代化与环境保护的“有质量的”经济。该理念虽受到各国的普遍接受,但发达国家主张以市场为导向来刺激技术创新,发展中国家倡议以社会为导向来监管技术创新,导致出现“经济—技术相适应”与“社会—技术相适应”的两种生态现代化理念。通过梳理分析联合国关于低碳技术创新谈判进程的三个阶段,可以看出两种理念的对立严重掣肘了低碳技术创新谈判的进程。对此,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可以凭借经济韧性优势以及国内国际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