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制度、企业社会责任行为与组织绩效关系研究

来源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dmas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企业伦理常常以其特殊价值和难以模仿性,而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但是,不少企业却没有相应的伦理制度和具体规范,其伦理行为仅为即兴之举。而一些较成熟的企业,则将企业伦理制度化,并在企业内部稳步推行。那么,企业伦理制度化与否,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效果,进而又对组织的绩效是否会产生影响上的差异呢?本文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探讨和验证伦理制度对组织绩效的影响效应,并引入企业社会责任行为作为中介变量,构建了伦理制度、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和组织绩效三者之间的研究模型。以企业中高层管理者为调查对象,通过167份有效数据分析发现,伦理制度对组织绩效并未产生直接正向影响,但伦理制度对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对组织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并且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在伦理制度与组织绩效关系之间起中介作用。因此,企业的发展和伦理道德建设应该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企业必须通过对各个利益相关者的伦理管理,才能带来整个组织绩效的提升。
  关键词 伦理制度;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组织绩效;利益相关者
  中图分类号 C9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104(2013)09-0143-06
  本文作者在调查中曾经发现,有一些企业老板为加入“狮子会”等慈善组织,动辄捐款几十乃至上百万元,但却不愿为员工购买基本的“五险一金”,履行社会责任常常成为老板们的即兴之举。另有一些企业,在组织文化策划中,明确地写上了企业要对员工负责,对社会负责,对环境负责等等,但是却没有相应的伦理制度和伦理规范。这些现象表明,相当一部分企业,对于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等议题,并非一无所知,而是缺乏长久的规划和制度化的安排,履行社会责任在企业经营过程中仅仅是偶然事件、即兴之举,或者其社会责任理念与行为是分离的。那么,企业伦理制度化与否,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效果是否会产生差异?制度化的企业伦理又能否为组织提供持久的动力呢?我们发现,当前学者们对企业伦理的研究,更多侧重于理念、规范和宏观对策领域,而较少涉及伦理的制度层面和相应的影响路径。基于上述现实问题和理论局限,本研究拟展开相应研究,以厘清伦理制度、企业社会责任行为与组织绩效之间的关系和影响路径。
  1 文献综述和研究假设
  1.1 伦理制度与组织绩效的关系
  有学者指出,卓越伦理以其有价值、稀缺性和难以模仿性,成为可持续竞争优势的一个来源[1]。企业伦理是其它企业难以模仿的核心竞争力,能够提升企业的公众形象,带来整个人力资源管理能力的提升,使企业实现道德和经济的双赢,因此企业的伦理道德逐渐成为企业生产实践管理运作和投资的资本[2]。王小锡认为伦理道德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是能够将之投入到生产过程中并且进一步创造出财富的能力[3]。佩因强调建立在合乎情理的伦理准则基础之上的企业价值体系能为企业带来多项收益,企业伦理是高绩效的基石[4]
  Verschoor研究发现,在年报中公布伦理规范的企业其财务绩效明显高于未报告其伦理规范的企业[5]。Gregory等人研究发现企业对伦理重要性的认知程度与组织的绩效成果是显著相关的[6]。Weaver等人指出企业的伦理道德实践能够很好反映企业的社会绩效[7],组织的伦理行为也会影响员工的公平感知[8]。Hunt通过研究伦理制度与企业伦理价值的关系,发现伦理制度会影响到员工的组织承诺和员工工作满意度,伦理制度能够更加全面以及值得信任的话,那么往往企业更可能公平对待员工[9]。对此,Vitell通过实证研究证实伦理制度对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团队合作精神以及组织承诺产生显著影响[10]。总结近年来一些代表性学者的观点,发现伦理制度对企业的经营绩效会产生一定影响,这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相应的理论基础。但是到目前为止,关于伦理制度与组织绩效的研究多数侧重规范性研究,较少文献实证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本文将重点探讨伦理制度对组织绩效的影响和作用机制。
  1.2 企业社会责任行为与组织绩效的关系
  企业社会责任行为与组织绩效的关系研究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随着学者对两者之间关系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已从单纯的理论争论逐步转向了更具有说服力的实证研究领域。李纪明统计国外1972年至2009年关于企业社会责任与组织绩效的实证研究文献,结果表明接近一半的研究是支持企业社会责任与组织绩效正相关的理论,而只有8篇研究表明负相关关系,20篇研究结果没有得出明确结论[11]。张剑总结国外90年代以来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财务绩效之间关系的主要国外文献,结果为正相关的文献为18篇,负相关的为3篇,不相关或者无固定关系的为7篇[12]。本文统计了09年到10年的20篇实证研究,其中16篇研究结果显示企业社会责任与组织绩效呈正相关,4篇研究没有得出结论或者认为不相关。本研究认为样本的规模和内在构成也在一定程度上对研究结论造成影响。
  1.3 伦理制度与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关系
  Frederick等人指出,企业的社会分析和伦理选择对于企业整体发展具有重大贡献,在伦理决策的过程中采用一定的伦理分析工具能够帮助企业做出更有效的决策,同时也为履行对各利益相关者的社会责任提供更坚实的理论基础[13]。Lussier认为社会责任是为所有关系人创造一个双赢情况的自觉及努力,而遵循企业伦理的企业行为也常是善尽社会责任的表现,所以二者存在着某种程度的因果关系[14]。王凤生和蔡丰隆研究发现企业的关怀与企业伦理行为存在相关性,企业伦理行为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和响应社会需求也存在高度相关[15]。佘溪水通过对台湾企业调查研究证实,企业通过建立明确的道德标准与行为准则,可以提升企业的社会责任感,进而它们愿意更积极履行对各个利益相关者的责任[16]。制度因素是促使或改变企业社会责任活动的重要影响因素[17] 。通过不同学者的实证分析结果可以看出,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受到企业伦理管理的影响。伦理制度是企业伦理管理的体现,企业的伦理制度必然影响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   (2)伦理制度对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影响。由全模型检验可知,伦理制度对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正向影响是显著的。这说明企业伦理制度建设愈完善,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才能更加彰显,这与佘溪水的研究结果一致。目前,企业社会责任行为一般由企业领导者引发,具有一定的随意性,但是通过伦理制度的建设可推动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落实,使后者更具有长期性、稳定性。企业在伦理制度管理中,通过道德领导及决策,将伦理理念贯
  彻到日常的管理活动中,企业整体的道德意识和伦理认知水平得到很大提升,那么必将促进全体员工积极履行和监督企业对各个利益相关者的社会责任行为,而且能有效规避企业的非伦理道德决策及行为的发生。
  (3)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对组织绩效的影响。由全模型检验可知,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对组织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企业社会责任行为与组织绩效的两个维度均显著正相关,这一研究结果与田虹等人的研究结论是一致的,即企业社会责任行为越好,组织绩效越高,反之亦然。从实际情况分析,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确会对组织绩效产生显著的正面影响,但是,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对组织绩效的影响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对企业短期绩效的影响有一定的滞后性。如果企业能够通过伦理制度的建设,使企业社会责任行为更加规范化和制度化,保持其履行的长期性,那么对组织绩效即可形成长期而持续的影响。
  (4)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在伦理制度与组织绩效关系之间起中介作用。由全模型检验得知,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在企业伦理制度与组织绩效的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企业伦理制度对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影响是直接,而对组织绩效的影响是间接的,需要通过企业社会责任行为这一中介。这一结论证明“伦理制度—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组织绩效”一路经的成立,同时也验证了Sean、佘溪水的研究。因此,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应该充分认识到企业的伦理制度的建设与完善,企业的发展和伦理道德建设应该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企业必须通过对各个利益相关者的伦理管理才能带来整个组织绩效的提升,即伦理制度对组织绩效的影响作用需要依靠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表现才能发挥,企业的伦理制度建设要求企业的管理者必须充分重视企业对各个利益相关者的企业社会行为。
  4.2 管理建议
  (1)企业应加强伦理制度的建设。根据本文的上述研究,我们发现,在伦理制度、企业社会责任行为与组织绩效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中,伦理制度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对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并进而对组织绩效均产生着显著影响,而并非仅仅是一些可有可无的摆设。一家企业若经过伦理精神的塑造,必然对企业产生重要影响,特别是中高层管理人员,他们心目中会有一定的道德底线。如若能够将伦理精神制度化、规范化,使相关伦理精神在企业运营中得到切实地执行,各级员工的行为均可依据相关的伦理条款,做到有章可依,有据可循,那么企业制定战略方案和项目策划,开展流程管理或客户服务时,行为将会更加规范,不会轻易逾越社会伦理的要求。这最终对于企业的绩效和长期发展,将产生长期和持续的正向影响。
  孔子曰:“礼以行义,义以生利,利以平民,政之大节也。”(《左传》)遵守伦理制度以行道义,履行道义则可带来利益,进而可以安定百姓,这是为政管理的重要法度。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亦为同样道理,遵守礼义道德和社会责任,最终将有利于企业的绩效和持续发展。因此,伦理建设和经济诉求是相辅相成,不可偏废的,企业应树立义利统一、诚信为本的经营理念。正所谓君子爱财,应取之有道;相反,惟股东利益最大化的观点,已为越来越多的学者和经营管理者所摒弃。
  (2)伦理制度只有落实到对多个利益相关者的社会责任,方可最终提升组织绩效。根据上述实证数据可知,伦理制度对组织绩效并未产生直接显著影响,而是要借助企业社会责任行为这一重要中介,才能最终带来组织绩效的提升。因此,企业在构建伦理制度时应具体明确,特别是要落实到对多个利益相关者的责任,落实到具体的行为,如为员工购买法定保险,满足基本的福利,为消费者开展良好的售后服务,保护环境,不排放污染物等。这说明,仅有精神和制度是不够的,还力行践履。惟如此,员工、消费者和社区等利益相关者才可能与企业进行良性互动,互利合作,并最终推动组织绩效的提升。
  (编辑:刘呈庆)
  参考文献
  [1]周祖成. 基于卓越伦理的竞争优势[J].南开管理评论,2002,(2):59-63.
  [2]张秋惠,孙鑫.组织伦理对工作满意度影响的实证研究[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0, (5):97-100.
  [3]王小锡.21世纪经济全球化趋势下的伦理学使命[J].道德与文明,1999,(3):22-23.
  [4]林恩·夏普·佩因. 领导、伦理与组织信誉案例:战略的观点[M].韩经纶,王永贵,杨永恒,译.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180-181.
  [5]Verschoor C C. A Study of the Link Between a Corporation’s Financial Performance and Its Commitment to Ethics [J]. 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 1998,17(13): 1509-1516.
  [6]Gregory J K, Drozdenko R G. Relationships among Perceived Organizational Core Values,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Ethics, and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 Outcomes: An Empirical Stud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rofessionals [J].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2010,92(3): 341-359.   [7]Weaver G R, Trevino L K, Philip L C. Integrated and Decoupled Corporate Social Performance: Management Commitments, External Pressures, and Corporate Ethics Practices [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1999, 42(5):539-552.
  [8]Trevino L K. Weaver G R. Organizational Justice and Ethics Program ‘Followthrough’: Influences on Employees’ Harmful and Helpful Behavior [J].Business Ethics Quarterly, 2001, 11(4):651-671.
  [9]Hunt S N, Vitell S J. A General Theory of Marketing Ethics [J].Journal of Macromarketing, 1986, (8):5-16.
  [10]Singhapakdi A, Vitell S J. System of Ethics and Its Consequences: A Survey of Marketing Professionals [J].Journal of the Academy Marketing Science, 2007, 35:284-294.
  [11]李纪明.资源观视角下企业社会责任与组织绩效研究[D]. 浙江:浙江工商大学,2009.
  [12]张剑.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相关性研究综述[J].经济研究导刊,2009,(22):66-67.
  [13]Frederick B, Gandz J. Good Management: Business Ethics in Action Scarborough [M].Ontario: prenticehall Canada inc., 1991:182-186.
  [14]罗伯特·N·卢西尔.管理学基础:概念、应用与技能提高[M].高俊山,戴淑芬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15]王凤生,蔡丰隆.企业伦理气候、伦理行为与企业社会绩效[J].亚太经济管理评论,2003,(2):103-119.
  [16]佘溪水,纪婉仪,张聪钦.企业伦理与企业社会责任对组织绩效的影响[J].公司治理评论,2010, (2):137-152.
  [17]Brickson S. Organizational Identity Orientation: The Genesis of the Role of the Firm and Distinct Forms of Social Value [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2007, 32(3): 864-888.
  [18]Valentine S, Fleischman G G. Ethics Programs, Perceived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Job Satisfaction [J]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 2008, 77(2): 159-172.
  [19]Brenner S N. Ethic’s programs and their dimensions [J].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1992, (11):391-399.
  [20]Jose A,Thibodeaux M S. Institutionalization of Ethics: The Perspective of Managers [J].Journal of Marketing,1999, 57:53-70 .
  [21]晁罡,袁品,段文,等.企业领导者的社会责任取向、企业社会表现和组织绩效的关系研究[J].管理学报,2008, (3):445-454.
  [22]刘善仕,刘婷婷,刘向阳.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创新能力与组织绩效关系——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例[J].科学学研究,2007,(4): 764-771.
其他文献
收稿日期:2013-03-17  作者简介:彭向刚,教授,博导,主要研究方向为服务型政府和行政执行力。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黑龙江省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动力机制研究”(编号:12C017)。  摘要制定环境保护政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提高环境保护政策的执行力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目前的挑战是: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如何提高农村环境保护政策的执行效能。近年来,中
期刊
摘要 宅基地流转被认为是城乡建设用地资源优化配置和农民财产性收入增加的重要渠道,应以尊重农民意愿为前提。由“农民理性”、“政策激励”、“隐形市场”假设可知,农民宅基地流转取决于在政策和市场等外部环境变化的情况下,其宅基地的资产实现程度和社会保障替代程度之间的“理性”权衡。基于“农户-政策-市场”三维特征视角,利用新疆四地州(市)340户农民的调查数据,采用Probit模型,探讨欠发达地区农民宅基地
期刊
收稿日期:2013-03-01  作者简介:刘传江,博士,教授,博导,主要研究方向为经济与产业可持续发展。  通讯作者:黄桂然,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经济与产业可持续发展。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农民工的代际分化、行为选择与市民化研究”(编号:70973092)资助。    摘要农村劳动力转移对于促进地区经济增长和缩小城乡差距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构建区域竞争力指标体系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
期刊
收稿日期:2012-12-22  作者简介:丁冬,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农村发展。  通讯作者:郑风田,博士,教授,博导,主要研究方向为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完善社会管理与维护社会稳定机制研究”(编号:07&ZD048);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加强农村基础设施与公共事业建设研究”(编号:07BJY08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农民工回乡创业行为的理论及实
期刊
收稿日期:2013-03-24  作者简介:邓玉萍,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外商直接投资与环境污染。  通讯作者:许和连,教授,博导,主要研究方向为外商直接投资、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  基金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优化利用外资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编号:NCET-09-0337)及教育部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奖资助。    摘要本文利用2003-2010年全国278个地级城市统计数据
期刊
作者简介:陈珂,博士,教授,博导,主要研究方向为林业经济理论与政策。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生态彩票视角的生态产品自愿供给方式的创新研究”(编号:71103123)。  摘要 该文在对国家财政、市场化供给生态产品的局限性进行分析基础上,提出了生态彩票促进生态产品供给的可行性,通过对辽宁省沈阳市、抚顺市的260个彩民进行调查,获取有效问卷212份,并基于彩民调查数据,运用Logist
期刊
摘要水资源适应性管理理论和气候变化对策研究都将脆弱性分析作为对策研究的一部分,并认为适应对策应该具有改善系统脆弱性的能力;然而目前的水资源对策研究中主要关注适应对策实施的经济、环境等影响,而关于适应对策实施导致的区域系统脆弱性变化的分析较为缺乏。本文认为在研究水资源适应对策时,应该综合考虑对策实施引发的经济、社会等具体影响和区域脆弱性的变化,将适应对策改善系统脆弱性的能力纳入对策分析和评价的标准之
期刊
作者简介:付波航,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发展经济学、国际经济学。  通讯作者:方齐云,博士,教授,博导,主要研究方向为发展经济学、国际经济学。  ① 2010年,美、日、德、英、俄、印度等国同期居民消费率分别为71%、59%、57%、64%、50%、56%。  摘要 伴随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经济增长,我国的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人口年龄结构也在悄然发生变化,然居民消费率却不断下降。文章基于中国29个
期刊
摘要 废旧物资回收和处理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课题,研究中国劳动力市场机会成本不断上升趋势下,废旧物资回收企业与政府行为的双向选择问题,对于规范我国废旧物资回收市场主体行为,指导再生资源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回收企业行为分析,理论上得出随着劳动力成本上升,回收企业会选择放弃废旧物品回收行业而转向其他更高收入行业;政府通过设计相应的激励契约会促使回收企业继续从事废旧物品回收工作。设
期刊
摘要: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已经、正在、未来也将继续深刻地影响人类社会。预估未来极端天气事件致灾危险性对于评估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系统的潜在风险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采用PRECIS模式模拟的气候情景数据,综合考虑降水和蒸发两个因素,选取地表湿润指数为指标,对SRES B2情景下未来(2011-2100)西南地区县域尺度干旱致灾危险性时空格局进行预估。结果表明:相对于现阶段(1981-20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