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力成本上升背景下废旧物资回收企业与政府行为分析

来源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ilu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废旧物资回收和处理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课题,研究中国劳动力市场机会成本不断上升趋势下,废旧物资回收企业与政府行为的双向选择问题,对于规范我国废旧物资回收市场主体行为,指导再生资源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回收企业行为分析,理论上得出随着劳动力成本上升,回收企业会选择放弃废旧物品回收行业而转向其他更高收入行业;政府通过设计相应的激励契约会促使回收企业继续从事废旧物品回收工作。设立基于激励相容理论的数学模型并分析模型结果,最后通过数值算例得到系统参数对回收企业和政府决策的影响。结果表明,劳动力机会成本的上升导致了回收市场的疲软和不景气,该部分机会成本由政府给予补偿后,会达到回收企业和政府的双赢局面;回收数量的增加在为经济提供更多再生资源的同时,也带动了社会环境效益的增加;回收行为的随机性以及回收能力、回收难度等参数对回收努力程度、政府对回收企业的激励因子、双方利益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关键词劳动力成本;回收企业;政府行为;激励契约
  中图分类号F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04(2013)12-0165-06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3.12.025
  随着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需要,废弃物的回收处理变得越来越重要,废弃物回收利用的相关研究也越来越多得被专家和学者所重视。叶文虎将废物再资源化产业定义为第四产业[1-2]。作为一种特殊产业,废旧物资回收承载着人类生产能力异常巨大与自然环境严重破坏的双重压力下的重大使命;而废旧物资回收企业作为废物再资源化产业链的最初始端,其行为对于缓解和解决资源与环境问题起决定性作用。然而,随着社会劳动力成本上升,回收企业经济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因此,会出现回收企业不愿意继续从事废旧物品回收工作而更倾向于转向工资更高的行业工作的行为。“要使废物再利用业能够在现实社会经济生活中成为一个产业, 最根本的就是要有一个能使从事废物再利用的企业、团体或个人得以持续、稳定运行的机制。这种机制是目前市场经济体系的理论、方法和运行准则所不能提供的”[3]。因此,在当前中国发展再生资源产业的初级阶段,政府应当主动承担起该行业发展瓶颈问题的解决,鼓励社会回收二次资源,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同时,政府不断通过一些经济手段和管理策略激励回收企业继续从事回收工作,保障回收行业的生存和引导其发展。总体看来,现有关于该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政策立法[4-5]、奖惩机制[6-9]以及回收模式[10-16]等方面,但这些文献多从制造商和政府的行为关联、或者是回收企业和制造商的行为关联进行讨论,鲜有文献考虑回收企业是否有回收再制造废旧产品的积极性,也鲜有文献深入考虑政府如何通过设计奖惩机制引导回收企业从事废旧物资回收工作的情况。鉴于此,本文以委托——代理理论为基础,考虑在当前劳动力机会成本不断上升的趋势下,政府如何设计相应的契约来激励回收企业提高努力程度,使得回收企业的回收利润不小于其放弃回收行为而转向其他工资更高行业的机会成本的同时,最大化政府效益问题。
  1理论前提
  假设回收企业为政府唯一设定和授权的可在废旧物品市场上进行回收的企业,即回收市场上,只有一个回收企业回收废旧物品。TC为废旧物品回收企业的回收总成本,包括从最终消费者手里回收废旧物品的显性成本p×q(p为回收价格;q为回收数量)、回收企业回收废旧物品的机会成本CJ。TR为回收企业的总收益,p0为回收企业将废旧物品出售给产品制造商的价格,在该模型中,假定p0为恒量。另外,假定回收企业收购的全部废旧物品经分类、拆卸和整理后出售给制造商作为二次生产原料供给的数量为y,有:TR=p0×y。
  图1劳动力成本上升下回收企业成本/收益变动
  Fig.1Cost/benefit changes of the recycler under
  the rising labor costs
  在上图中,当回收企业回收废旧物品处在时刻D点时,回收企业总收益为TR,收购废旧物品显性成本为p×q,机会成本为CJ。此时,回收企业的利润为TR-p×q,机会成本为CJ,在图形中分别表示为AC段、BC段。明显,此时回收企业的利润大于他的劳动机会成本。
  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到D′时刻,回收企业利润A′C′等于机会成本B′D′。也就是说,在回收企业达到D′以前,回收企业有经济利润可图;在D′以后(如图中D″),随着劳动力成本上升,回收企业的机会成本不断增大,使其利润小于机会成本,而导致回收企业不愿意继续从事废旧物品回收工作,而转向其他行业工作。这时,政府为保障废旧物品回收行业的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出台鼓励性政策,如通过对回收企业进行政府补贴等手段,提高总收益,使其利润水平保持在机会成本水平。从图2看出,政府补陈德敏等:劳动力成本上升背景下废旧物资回收企业与政府行为分析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年第12期图2劳动力成本上升下政府对回收企业的成本/收益影响
  Fig.2Government’s influence on the cost/benefit of
  recyclers under the rising labor costs
  贴为EA″,此时,EC″等于B″D″(即净收益等于机会成本)。
  2模型设计
  2.1模型描述
  2.1.1假设条件
  (1)政府和回收企业分别为独立利益主体,且都为理性,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与文献[5]相似,政府为委托人,回收企业为代理人,在模型中我们假定政府为风险中性,回收企业为风险厌恶。
  (2)政府与回收企业两者利益不一致。政府以追求社会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回收企业以谋取最大的经济利益为目标,并且经营利润不小于其劳动力机会成本。   (3)政府对回收企业的努力水平具有非对称信息,该信息只有回收企业自己知道。政府通过与回收企业建立契约来激励回收企业的努力行为,从而实现政府的效益最大化。
  回收企业在该契约下决定自己的努力水平,其回收量为q=αe+θ,其中e为回收企业的努力程度,α为废旧物品回收系数(反映回收企业的回收能力),θ为回收随机因子,假定θ~N(0,σ2),即E(θ)=0,Var(θ)=σ2。
  (4)与大多数文献相似,我们将回收企业的努力成本函数定义为c(e)=me2/2,其中,m为回收难度,为大于零的常数。
  (5)回收企业回收的废旧物资经分类、拆解和整理后,出售给再制造商的可循环利用再生资源数量为y,y=aq=a(αe+θ),其中,a为再生利用系数,由产品设计和回收处理技术决定。
  (6)政府对回收企业的一次补贴为w0,对回收企业的奖励系数(激励因子)为w,w按回收的废旧物资经分类、拆解和整理后的可循环利用再生资源数量y计算。
  2.1.2其他参数符号说明
  r——回收企业的风险规避程度
  fH——回收企业的收益函数
  πH——回收企业确定性等价收入
  πZ——政府效益
  2.1.3政府与回收企业的效益表达
  (1)政府的效益函数
  πZ=(1-W)p0y-w0=(1-w)p0a(αe+θ)-w0(1)
  回收企业回收的废旧物资经分类、拆解和整理后的可循环利用再生资源收益p0y可认为是政府实施激励措施后全社会获得的总效益。
  由于政府为风险中性,所以:
  πZ=(1-w)p0a(αe)-w0(2)
  (2)回收企业的收益函数
  fH=w0+w[p0a(αe+θ)]-[p(αe+θ)+152me2](3)
  由假设(7),回收企业为风险厌恶时,采用ArrowPratt绝对风险规避度来描述回收企业的风险厌恶程度r,r>0.
  根据假设(3),随机因子θ~N(0,σ2),可以得到回收企业效益函数:
  fH~N(w0+wp0aαe-pαe-152me2,(wp0a-p)2σ2)
  记回收企业的效用函数为CARA效用函数(常数风险规避系数函数):u(fH)=-exp(-rfH),则回收企业的效用函数期望值为:
  Eu(fH)=E-exp(-rfH)
  =∫+∞-∞-exp(-rfH)152π(wp0a-p)σ×
  exp-(fH-w0-wp0aαe+pαe+152me2)252(wp0a-p)2σ2 dfH
  =-exp(-r(w0+wp0aαe-pαe-152me2
  -152r(wp0a-p)2σ2))(4)
  由此可得出,风险厌恶者回收企业的期望效用函数Eu(fH)的确定性等价收入为:
  πH=E(fH)-152rVar(fH)
  =(w0+wp0aαe-pαe-152me2)
  -152r(wp0a-p)2σ2(5)
  2.2模型设计
  本文将激励相容理论(Incentive Compatibility Theory)引入政府与回收企业的行为研究中,设定回收企业的激励相容约束和参与约束条件,达到回收企业与政府的双赢结局。
  模型设计如下:
  max5w,w0πZ=(1-w)(p0aαe)-w0(6)
  s.t.max5eπH=w0+(wp0a-p)αe-152me2
  -152r(wp0a-p)2σ2(7)
  πH=w0+(wp0a-p)αe-152me2
  -152r(wp0a-p)2σ2≥CJ(8)
  0≤w≤1
  对约束条件(7),有
  πH5e=(wp0a-p)-me
  2πH5e=-m<0
  由此,约束条件(7)可由下式替代:
  πH5e=(wp0a-p)-me=0
  模型(6)等价于:
  max5w,w0πZ=(1-w)(p0aαe)-w0(9)
  s.t.e=(wp0a-p)a5m(10)
  πH=w0+(wp0a-p)αe-152me2
  -152r(wp0a-p)2σ2≥CJ(11)
  记模型(9)中约束条件(10)、(11)的拉格朗日乘子分别为β、γ,构建拉格朗日函数如下:
  f=(1-w)(p0aαe)-w0+β(wp0a-p)α5m-e
  +γ(w0+(wp0a-p)αe-152me2
  -152r(wp0a-p)2σ2-CJ)(12)
  (12)式的KuhnTucker最优化条件:
  f5w05f5w=-15-p0αe+β05p0a5m
  +λ15p0aαe-rσ2p0a(wp0a-p)=0(13)
  由f5w0=0,得-1+γ=0γ=1>0,所以,约束条件(11)取等号。
  将(10)、(11)两个约束条件代入目标函数(9),有
  max5w,w0πZ=(1-w)p0aα(wp0a-p)α5m-CJ
  +(wp0a-p)2α252m-152r(wp0a-p)2σ2(14)
  对(13)微分,有
  πZ5w=p0aα25m(p+p0a)-2p20a2α2w5m
  +α2p0a5m-rσ2p0a(wp0a-p)(15)
  2πZ5w=-p20a2α25m-rσ2p20a2<0(16)   则令(15)式πZ5w=0,得到使得最优化问题(14)取得最大值的w为:
  w=p0aα2+rσ2mp5p0aα2+rσ2mp0a(17)
  将(17)代入(10),得到回收企业的努力程度为:
  e=α3(p0a-p)5m(α2+mrσ2)(18)
  在此基础上,显然可得回收企业和政府的最大效益分别为:
  πZ=α(p0a-p)5α2+rσ2m2rσ2+α2(α2-rσ2m)52m-CJ(19)
  πH=w0+α252m-152rσ2p0aα2+rσ2mp5p0aα2+rσ2mp0a2(20)
  3模型结果分析与数值算例
  3.1模型结果分析
  3.1.1回收企业的奖励系数(激励因子)w
  通过上一部分模型推导得到政府对回收企业的奖励系数(激励因子)
  w=p0aα2+rσ2mp5p0aα2+rσ2mp0a,可见,只有当p0,则回收定价必须满足p  3.1.2回收企业的努力程度e
  由(18)式看出,α越大,e越大,即回收数量对回收企业努力水平的敏感度α(回收企业的回收能力)越大,回收企业就越容易增加努力程度,力求为整个社会创造出更多的社会福利,激励性契约也就更有效。反之,回收企业的回收能力越弱,政府对回收企业的激励性契约也就越无效。
  3.1.3回收随机因子θ
  回收企业可控制范围之外的影响因素越少(回收随机因子θ越小),也就是σ2的水平越低,企业的废旧物资回收数量越取决于回收企业的努力程度,激励性合约就越容易产生效力。如果随机项对回收量的影响非常大,那么激励性合约往往容易失效。该论证结果由假设条件(3)和(18)式可以得出。
  3.1.4回收企业的机会成本CJ
  由上一部分模型推导过程可知,当约束条件(11)的拉格朗日乘子γ=1时,约束条件(11)取等号,回收企业的经营利润等于其机会成本,即
  πH=w0+(wp0a-p)αe-152me2
  -152r(wp0a-p)2σ2=CJ
  此时,回收企业的机会成本得到了有效补偿,并且通过(19)式发现,该部分补偿由政府承担。
  3.2数值算例
  本节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数值算例,考察回收企业回收行为的随机性以及回收企业回收能力、回收难度和回收价格等参数对回收企业的努力程度、政府对回收企业的激励因子、回收企业和政府利益的影响。取以下基本参数值:α=2,a=0.8,m=0.6,r=0.8,p0=60,p=10,w0=1。给定其他参数不变,依次变化σ、α、m和p的数值,来研究参数变化对整个回收系统的影响,其中各表中的πZ*为含回收企业劳动力机会成本的政府最大化收益。
  由表1可以看出,最优的回收企业的努力程度、政府
  表1主要参数变化对回收系统的影响
  Tab.1Main parameter’s influence on the recovery system
  5主要参数
  Main
  parameters5e*5w*5πH*5πZ*
  (含劳动力
  机会成本)回收不
  确定性的
  影响5σ=0.55122.97150.97754.09654 468.962σ=1.05113.09950.91553.49453 606.921σ=1.5599.73950.83252.74152 581.388σ=2.0585.57950.74352.01551 670.070σ=2.5572.37950.66151.3965982.309回收数量对
  回收企业努
  力因子的敏
  感度的影响5α=1542.78950.74351.3695813.063α=25113.09950.91553.49753 606.921α=35180.37650.96057.04459 356.153α=45245.94150.977512.009517 671.72α=55310.70750.985518.393528 449.010回收难度
  对系统的
  影响5m=0.25365.36050.970510.024513 083.580m=0.45175.93650.94155.07655 942.387m=0.65113.09950.91553.45753 606.921m=0.85109.19550.89152.98452 468.193m=1.05105.56350.86852.20651 804.996回收价格
  变动对系
  统的影响5p=55127.97350.90453.39754 618.557p=105113.09950.91553.45753 606.921p=15598.20850.92653.51752 720.118p=20583.33350.93853.57851 958.328p=25568.45950.94953.64051 321.372p=30553.56850.96053.7025809.309对回收企业的奖励系数(激励因子)、以及回收企业和政府各自的最大收益都随着回收不确定性的增加而降低,也就是说,随着回收不确定性的增加,回收企业会降低他的努力水平进而导致回收数量的减少,相应的,政府会做出对回收企业奖励的减少,整个系统收益下降。   [8]王文宾,达庆利.考虑政府引导的电子类产品逆向供应链奖惩机制设计[J].中国管理科学,2010,18(2):62-67.[Wang Wenbin, Da Qingli. Study on Premium and Penalty Mechanisms for the Electronic Product Reverse Supply Chain Considering the Leading of Government[J].Chinese Journal of Management Science,2010,18(2):62-67.]
  [9]Mitra S, Webster S. Competition in Remanufacturing and the Effects of Government Subsidie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 2008, 111(2):287-298.
  [10]晏妮娜,黄小原.基于第3方逆向物流的闭环供应链模型及应用[J].管理科学学报,2008,11 (4):83-93.[Yan Nina, Huang Xiaoyuan. Models of Closedloop Supply Chain with ThirdParty Reverse Logistics and their Applications[J].Journal of Management Sciences in China ,2008,11 (4):83-93.]
  [11]晏妮娜,强伟,黄小原.基于废钢回收的闭环供应链模型及协调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09,23(1):158-162.[Yan Nina, Qiang Wei, Huang Xiaoyuan. Research on Closedloop Supply Chain Models and Coordination Based on Scrap Steel Recycling[J].Journal of Industrial Engineering/Engineering Management,2009,23(1):158-162.]
  [12]田厚平,刘长贤. 非对称信息下分销渠道中的激励契约设计[J].管理科学学报,2009,12(3):77-82.[Tian Houping, Liu Changxian. Incentive Contract Design in Distribution Channel with a Symmetric Information[J].Journal of Management Sciences in China,2009,12(3):77-82.]
  [13]Aksen D, Aras N, Karaarslan A.G. Design and Analysis of Government Subsidized Collection Systems for Incentive Dependent Return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 2009, 119 (2):308-327.
  [14]Hammond D, Beullens P.Closedloop Supply Chain Network Equilibrium under Legislation[J].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2007,183 (2):895-908.
  [15]代逸生,张清优,张俊毅. 废旧电子产品逆向物流的政府规制分析[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2(6):62-66.[Dai Yisheng, Zhang Qingyou, Zhang Junyi. Analysis of Regulations about Reverse Logistics in Wasted Electronic Products[J].Journal of Jiangs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2008,22(6):62-66.]
  [16]周永圣,汪寿阳.政府监控下的退役产品回收模式[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0,30(4):615-621.[Zhou Yongsheng,Wang Shouyang.Calling back EOL Products under the Supervision of the Government[J].Systems EngineeringTheory & Practice,2010,30(4):615-621.]
其他文献
摘要 资源诅咒现象形成的主要机制是,优良的自然资源禀赋通过降低市场制度效率、扭曲经济正常结构和提升市场信息成本三个渠道降低经济系统的投入-产出效率,最终影响长期经济发展水平。这三个机制顺利实现的前提条件是市场行为支配着资源流动结构,而这一条件在我国仍需要检验,政府主导是我国经济增长中的显著特征,因此资源禀赋影响经济增长的性质需要在考虑政府作用条件下进行解释。地方政府影响经济具有严格的区域性,因此资
期刊
摘要 以甘肃省民乐县马铃薯产业化发展为例,利用2007及2009两年农户调研的面板数据,采用随机前沿函数模型(SFA),测算该区域农户马铃薯生产的技术效率,并在此基础上计算水资源利用效率,采用混合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农户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因素。研究发现农户马铃薯生产过程中两年平均技术效率为66.8%,存在显著的效率损失:其水资源利用效率也仅为29.5%,十分低下。研究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因素发现涉农
期刊
收稿日期:2013-03-17  作者简介:彭向刚,教授,博导,主要研究方向为服务型政府和行政执行力。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黑龙江省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动力机制研究”(编号:12C017)。  摘要制定环境保护政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提高环境保护政策的执行力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目前的挑战是: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如何提高农村环境保护政策的执行效能。近年来,中
期刊
摘要 宅基地流转被认为是城乡建设用地资源优化配置和农民财产性收入增加的重要渠道,应以尊重农民意愿为前提。由“农民理性”、“政策激励”、“隐形市场”假设可知,农民宅基地流转取决于在政策和市场等外部环境变化的情况下,其宅基地的资产实现程度和社会保障替代程度之间的“理性”权衡。基于“农户-政策-市场”三维特征视角,利用新疆四地州(市)340户农民的调查数据,采用Probit模型,探讨欠发达地区农民宅基地
期刊
收稿日期:2013-03-01  作者简介:刘传江,博士,教授,博导,主要研究方向为经济与产业可持续发展。  通讯作者:黄桂然,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经济与产业可持续发展。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农民工的代际分化、行为选择与市民化研究”(编号:70973092)资助。    摘要农村劳动力转移对于促进地区经济增长和缩小城乡差距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构建区域竞争力指标体系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
期刊
收稿日期:2012-12-22  作者简介:丁冬,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农村发展。  通讯作者:郑风田,博士,教授,博导,主要研究方向为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完善社会管理与维护社会稳定机制研究”(编号:07&ZD048);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加强农村基础设施与公共事业建设研究”(编号:07BJY08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农民工回乡创业行为的理论及实
期刊
收稿日期:2013-03-24  作者简介:邓玉萍,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外商直接投资与环境污染。  通讯作者:许和连,教授,博导,主要研究方向为外商直接投资、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  基金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优化利用外资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编号:NCET-09-0337)及教育部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奖资助。    摘要本文利用2003-2010年全国278个地级城市统计数据
期刊
作者简介:陈珂,博士,教授,博导,主要研究方向为林业经济理论与政策。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生态彩票视角的生态产品自愿供给方式的创新研究”(编号:71103123)。  摘要 该文在对国家财政、市场化供给生态产品的局限性进行分析基础上,提出了生态彩票促进生态产品供给的可行性,通过对辽宁省沈阳市、抚顺市的260个彩民进行调查,获取有效问卷212份,并基于彩民调查数据,运用Logist
期刊
摘要水资源适应性管理理论和气候变化对策研究都将脆弱性分析作为对策研究的一部分,并认为适应对策应该具有改善系统脆弱性的能力;然而目前的水资源对策研究中主要关注适应对策实施的经济、环境等影响,而关于适应对策实施导致的区域系统脆弱性变化的分析较为缺乏。本文认为在研究水资源适应对策时,应该综合考虑对策实施引发的经济、社会等具体影响和区域脆弱性的变化,将适应对策改善系统脆弱性的能力纳入对策分析和评价的标准之
期刊
作者简介:付波航,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发展经济学、国际经济学。  通讯作者:方齐云,博士,教授,博导,主要研究方向为发展经济学、国际经济学。  ① 2010年,美、日、德、英、俄、印度等国同期居民消费率分别为71%、59%、57%、64%、50%、56%。  摘要 伴随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经济增长,我国的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人口年龄结构也在悄然发生变化,然居民消费率却不断下降。文章基于中国29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