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段数学课堂上学习习惯的培养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1118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力量,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因此,培养学习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育工作者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关键词: 低段数学课堂教学 学习习惯 培养方法
  在学习中,有的人不能与同学和睦相处;在生活中,有的人不能与周围的人处理好人际关系。深究发现这与他们的不良习惯密不可分。由此可见习惯的重要性,拥有良好的习惯,会让他终身受益;而拥有不良习惯的人,只会让他碌碌无为过一生。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力量,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因此,我认为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育工作者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应该是多方面的,小学低年段数学教学中学习习惯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培养低段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预习,就是学生在课前的自学。有人是这样形容预习的重要性:“预习是决战前的火力侦察”,“预习是摘取金牌前的预赛”。 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实际上是送给学生一把自己开启知识宝库的“金钥匙”。作为教师,我强烈地感到,不仅要让孩子预习,更应该让孩子高质量地预习。这需要教师对预习提出明确要求,提供预习的方法,并要不断强化直到习惯的养成。在这一过程中,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努力培养学生的主体能力。
  如,在教学一年级《认识人民币——简单的计算》一课时,我就在课前让学生和家长一起逛文具店或超市,挑选少量、便宜的物品,要求学生留心观察所买的商品价格,试着算一算总价,并注意观察家长付了多少钱,付的是什么面值的钱。学生在上课时算出5 8=13(角)时,我请他们拿出要付的钱时,孩子们先是发现钱不够(没有13张1角的),紧接着一部分孩子就反应13角就是1元3角,所以只要摆出1张1元和3张1角就可以。询问孩子们,他们第一反应是他们买东西的时候遇到过这种情况。解决这个问题时孩子非常有成就感,课堂教学的难点也得以突破,可谓一举两得。学生经过预习,课堂上教师再适当点拨,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重要的是生活中的购物预习,增强了数学教学的现实性和趣味性,使学生不仅认识到数学课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把生活带进数学,又把数学带进生活,而且培养了学生喜欢数学的情感,调动了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更激发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
  二、培养低段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
  听课是学生学习的中心环节,也是他们掌握“双基”、发展智能的主要途径。应该培养学生以下良好的听课习惯。
  (一)培养学生课前做准备的习惯
  上课前把要用的书、笔记本、练习本及所需文具准备好,课桌上尽可能不要出现其他书本,这是为了避免课堂上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而不能集中注意力听课。鉴于数学课几乎每节之间都存在衔接的特点,还要复习前几节课所学的知识,为学习新知识做铺垫。预习将要学习的内容,对疑难点或弄不懂的地方作标记,以便上课时重点解决。
  (二)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
  倾听是人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认真倾听能发现问题,更能激起思维的火花。认真倾听才能听懂别人的意思,才能扬长避短。
  1.给学生营造听的环境
  (1)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
  教师在课堂语言上要力求儿童化和趣味性,激发学生认真听讲的兴趣。数学教学内容本身比较抽象、枯燥,如果教学语言生涩、呆板,学生学起来就乏味、疲倦,很难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因此,教学语言在精炼、准确的同时,更要生动、活泼,增加形象思维的色彩。如:在教学 “10的书写和组成”时,我课前生动地讲了一个童话故事:0—9这些数字在做排队游戏,9觉得自己最大,它可骄傲了,它傲慢地对其他数字说:“你们都没我大,特别是你——0,你表示什么都没有,最没用,你都不应该在我们的队列里。”0听了可伤心啦,圆圆的眼睛流出了眼泪。这时,1不服气地说:“你别高兴得太早。”只见1走到0的身边,和0想出了一个很好的办法对付9。这时,9没话可说了。故事深深地吸引学生,我适时地提出问题,大家猜一猜,1和0想了什么好办法?顺势引出新的数学思考,此时,学生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言。10的教学内容很自然地引出,同时,从故事中学生感悟到两个数字可以组成一个新的数,数和数之间是有联系的,是可以组合的。这样,不但学生学得容易,而且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2)选择贴近生活的教学内容
  课本是知识的载体,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中介物,它在提供素材的基础上,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扩大了取材范围,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思考空间。因此,课本上就有很多贴近生活的内容,教师只要做到充分利用它。
  如:教解决“比多比少”的问题时,课本21页情境图,课件出示
  师:谁能说一说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生1:小华套中了12个。生2:小雪套中了7个。
  师:谁套中的圈多呢?生3:小华套中的圈多。生4:小雪套中的圈少。
  这个情境一出,学生都很兴奋,生活中他们实践过,因而乐于倾听教师的教学,以至于腾不出时间和精力做与学习无关的事。
  又如:在教学“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时,我让学生猜一猜我的年龄。
  生1:20岁。师:我没有那么年轻。生2:40岁。师:我比你猜的小一些。生3:37岁。师:还要再小一些。学生几乎同时说出35岁。
  在这一小段的教学中,我见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不但倾听老师的声音,还结合同学的语言,经过自己的思考得出结论。这样的听无疑是最有效的倾听。
  (3)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权利
  新教材给予学生极大的自主,为学生展现多种思维,教师要做的就是充分挖掘教材,相信学生。如:在复习时,我写出45,提问“看到这个数你想到什么?”学生想到:①有45个苹果(基数意义);②第45个人(序数意义);③45的组成;④45的前面一个数和后面一个数;⑤45的读写法;⑥45是两位数;⑦45在计数器上的表示;等等。他们还想到关于45的运算,得数是45的加减法,45加减一位数,45加减整十数;以45为基础连续加减找规律的知识;45个苹果,5个或10个装一袋能装满几袋,等等。学生给我带来惊喜,一个45的出现,他们不但找到了简单的知识点,而且自主复习100以内的加减法、找规律等知识,还想到45在生活中的运用等。可见相信学生,给予学生自主,使学生乐于学习,教师便 能坐享渔翁之利。
  2.给学生营造听的氛围
  (1)教师榜样法
  要想让学生学会倾听,教师首先要用真诚的心倾听每一朵花开的声音。教师在课堂内外要特别注意言传身教,要做一个耐心、专心、悉心的倾听者,优秀教师无一例外都是耐心的倾听者。在学生发言时,老师首先应带头专心倾听,无论学生的发言是对还是错,是流畅还是吞吞吐吐,决不在学生发言的时候做其他事,不轻易打断学生发言。教师的“倾听”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同时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更是学生良好的榜样。
  (2)激励评价法
  在教“百数图”观察表格时,
  生1:横着看连续加1。生2:我补充,每行从左往右看连续加1。
  师:你真厉害,他听清了同学的发言,还增加了自己的看法。
  生3:我补充,每行从左往右看连续加1,从右往左看连续减1。
  师:你有一双会听话的耳朵,还善于思考,能完整地表达出排列的规律。
  像这样的激励的话,还有“××同学的想法非常特别,谁听明白了,你能重复一下吗?”;“他说的是什么意思?请你也来说一说”;“他说得很好,谁能接着往下说?”;“从 他 的发言中,你能猜到他是按怎样的顺序观察的吗?”等等。经过这样长期的引导,倾听意识就会扎根在孩子的脑海里,孩子的倾听习惯就会逐步养成。
  三、培养低段学生良好的做作业习惯
  良好的做作业习惯包括:①姿势正确,字迹工整;②作业独立及时完成;③做完检查;④错题及时订正。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因此,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训练,必须持之以恒,像滴水穿石一样,一点一滴,长年累月,使养成教育真正变成学生的内在需要,促使他们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嵇辉.浅析小学生学习与行为习惯养成的策略[J].现代企业教育,2010(24).
其他文献
摘 要: 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是新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要求,也是小学数学教改实验的一个重要方向。在新课程中,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新模式。以前,教师认为做题就是解决问题,新课程强调的是:通过创设真实、复杂、具有挑战性的开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参与探究、思考,让学生解决一系列问题进行学习。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进行解决问题教学?文章就此问题作探讨。  关键词: 数学教学 解决问题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