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预后可因急性继发性神经炎症应答恶化,临床表现为脑水肿和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升高。尽管基础研究显示输注骨髓单核细胞(BMMNC)可下调炎症反应水平,尚无临床研究证实其用于TBI急性期治疗是否有效。本研究采用匹配对照方法评估TBI患儿于损伤后48 h内静点自体BMMNCs能否降低降颅压所需治
【机 构】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预后可因急性继发性神经炎症应答恶化,临床表现为脑水肿和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升高。尽管基础研究显示输注骨髓单核细胞(BMMNC)可下调炎症反应水平,尚无临床研究证实其用于TBI急性期治疗是否有效。本研究采用匹配对照方法评估TBI患儿于损伤后48 h内静点自体BMMNCs能否降低降颅压所需治疗强度。
设计回顾性队列研究,治疗组为一项临床Ⅰ期试验中静点自体BMMNCs治疗的10例患儿,对照组为年龄及病情严重度相匹配的19例患儿。
场所研究所在赫尔曼纪念儿童医院为美国外科医师学院1级儿童创伤中心,该院在2000~2008年为德克萨斯大学休斯顿医学中心的教学医院。
对象复苏后Glasgow评分5~8分的5~14岁患儿。
干预措施治疗组患儿于损伤后48 h内静点自体BMMNC 600万/kg。对照组患儿按相同模式治疗,治疗标准依据我们参照美国神经外科医生协会指南制定的TBI治疗方案。
方法主要指标为用于量化降颅压治疗的儿科治疗强度评分(PILOT)。次要指标包括儿科Logistic脏器功能不全评分(PELOD)及ICP监测时间(替代神经重症监护时间)。
主要结果重复测量混合模型及边缘线性预测法证实治疗后24 h至1周PILOT评分显著降低(P<0.05)。此差异也体现在1周后的PELOD评分上。治疗组ICP监测时间(8.2±1.3) d,对照组(15.6±3.5) d。
结论静点自体BMMNC和降颅压所需治疗强度降低有关,也和脏器损伤严重度及严重TBI后神经重症监护时间有关。基础研究发现自体BMMNC治疗可减弱TBI后早期炎症反应,与本研究相互印证。
其他文献
目的评价酪酸梭菌二联活菌(常乐康)对因感染性疾病住院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ntibiotic-associated diarrhea,AAD)的预防作用,并与布拉氏酵母菌(亿活)的疗效进行比较。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纳入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儿科病房因各种感染性疾病住院,需用抗生素治疗的患儿552例,完成480例。其中试验组又分为2个亚组:常乐康
小儿病毒性脑炎是PICU内常见疾病,是导致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及时、正确的诊断及恰当的经验性和支持治疗是改善预后的重要因素。本文就小儿病毒性脑炎的流行病学、诊断、收治PICU的原因及治疗作一简要阐述。
目的近期研究提示液体潴留可能严重影响危重患儿预后。本研究旨在了解PICU患儿早期液体潴留与呼吸状态及病死率的关系。设计回顾性队列研究。场所一家三级转诊PICU。对象2009年4月1日至2013年3月31日间入住PICU且于48 h内行有创通气的636例0~16岁患儿。方法记录上述患儿的人口统计学资料,诊断,PIM2评分及入PICU 48 h液体潴留百分率(FO%)。FO%为液体总入量与总出量差值(
埃博拉病毒属丝状病毒科埃博拉病毒属,感染人类所致疾病为埃博拉出血热,致死率高。在非洲一些国家流行,传播途径为人-人,方式为直接接触患者的血液或体液,病毒通过破损的皮肤或黏膜感染;不通过空气和水传播。感染的症状有发热、剧烈的头痛、肌肉疼痛、虚弱、疲劳、腹泻、呕吐、腹痛(胃疼)和无法解释的出血(大出血或者渗血)。治疗的方法为对症,疾病的恢复依靠支持疗法和患者的免疫反应,幸存者在恢复期产生埃博拉特异性抗
目的探讨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 type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h-FABP)和脑利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在川崎病患儿中的变化及其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川崎病患儿53例为病例组(合并冠状动脉病变患儿18例,非冠状动脉病变患儿35例),5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对川崎病患儿的
目的探讨枸橼酸咖啡因在改善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2013年10月至2014年9月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96例诊断有原发性呼吸暂停的早产儿入选试验,根据家属有无同意应用枸橼酸咖啡因,予非随机分为治疗组(n=51)和对照组(n=45),治疗组应用枸橼酸咖啡因治疗,对照组予安慰剂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的有效率、并发症等。结果两组患儿的性别、胎龄、出生体重、入院年龄、首次发生呼吸暂停
病毒是儿童、特别是婴幼儿常见致病原,某些病毒进入人体后复制迅速、损伤严重。病毒感染导致的脓毒症,免疫炎症过程复杂,入侵的靶器官不同,临床特点及进展演变差异较大,特异性治疗措施有限,对病毒感染导致的脓毒症应引起高度重视。
目的研究维生素D缺乏与婴幼儿重症肺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重症肺炎并发维生素D缺乏[0]患儿58例,随机分为维生素D治疗组(观察组)和非维生素D治疗组(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同样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维生素D。结果(1)观察组补充维生素D后患儿血清25-(OH)D3明显升高(P<0.01);(2)观察组在止咳、平喘、退热、肺部啰音消退、心力衰竭
目的描述在一家学术型PICU内开展以满足儿童重症监护临床需求为目的的床旁超声培训的具体过程,评价其可行性及对临床诊治的影响。设计回顾性病例研究,描述项目开展过程。场所一家儿童医院的四级非心脏PICU。对象连续入组2012年1月22日至2012年7月22日间行床旁超声检查且由儿童重症监护医生进行解读的患儿。干预措施开展儿童重症监护床旁超声培训,包括2 d的浸入式课程及随后的临床实践和内部质量保障审查
目的探讨小儿脓毒性休克临床救治有效措施及呼吸支持的必要性和方法。方法对2008年6月至2012年6月大连市儿童医院PICU收治小儿脓毒性休克并呼吸困难患者38例,在传统综合抗休克治疗基础上给予呼吸支持,并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重症肺炎患儿21例,非肺炎患儿17例。8例患儿无创CPAP辅助呼吸,30例患儿给予气管插管机械通气,22例患儿出现心力衰竭,18例患儿为急性肺损伤,15例为急性呼吸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