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调动学生兴趣,激发学习情趣。做到找准动情点,讲到动情处,使学生快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关键词】兴趣;动情;激发
兴趣是最好老师,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教学中教师应把着力点放在怎样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上,设下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使开讲一开始就把学生吸引住,让他们轻松进入课文,并快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1.找准动情点。
开讲是一种艺术,它起着从旧知识到新知识的诱导作用,起着诱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乃至激情作用。
(1)背名句,振奋精神。
一开课,让学生站着齐背一两首古诗,三五条名言佳句,一两个散文片断,舒活一下气血,振奋一下精神,如同注入一针兴奋剂。
①学习宋代诗词,高歌“大江东去,浪淘尽”,与豪放词人见面;低吟“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与婉约词人交流。
②学习唐代诗词,齐读“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领悟大诗人李白、杜甫不向恶势力低头、“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怀。吟诵“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欣赏自然景物,体会诗人复杂的内心情感。齐读“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领略边塞风光,体察守边将士忠心报国而又念家思归的矛盾心情。
③学习鲁迅作品,齐读“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了解作者“揭露苦痛,引起疗救注意”的用心。
所选名句既要有启发教育意义,又要注意有针对性。教学记叙文,选一些描写自然美景的佳句,激起对美好生活的回忆,产生一种追求美的欲望。教学议论文,选一些富有哲理的格言,引起学生心理的震动,产生联想,从中悟出一些道理。教学文言文,选一些具有劝勉、告诫意味的警句,引起心灵上的震撼,明确做人、干事业所遵循的原则、规律,确定人生信念。如教学《邹忌讽齐王纳谏》,齐背“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2)编导语,回味陶醉。
一场戏,有好的开局,一节课也应有好的开头。结合课文内容,编写一段或热情洋溢、或令人思考的导语,让学生愉快地走进课文。
①激情澎湃,迷人魂。热情洋溢的话语使人激动,产生一种亢奋,全身心有一种畅通的感觉。教学《汨罗行》,开篇朗诵串连屈原作品的一段话,把学生引进屈原的时代,与大诗人进行情感交流:“端午节,清晨,我们带着粽子,划着龙舟,漫游在湘江上。万波碧清,渔帆点点。我们低吟《九章》,发忧国忧民之思;我们高唱《九歌》,抒豪放旷达之情。忽然,黑云密布,浊浪排空,我高举酒盏伫立船头,空中传来‘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雄浑而悲壮的诗句。这不是诗人的声音吗?先生,你在哪里!我们带着一腔《离骚》之怒火,向《天问》,去《招魂》。”
②轻轻一问,牵人心。通过说理比较设疑引出文中主人公,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使之很快对课文产生兴趣。教学《邹忌讽齐王纳谏》,由下面一段导语引出邹忌:“世界是矛盾的统一体,人生活在矛盾之中,总会有这样那样的困惑,自觉或不自觉地做出一些违背常理的事情,这就需要别人的帮助。怎样对待自己的缺点,对待别人的批评呢?有的人刚愎自用,有的人知错就改。前者后果可悲,让人痛恶,周厉王即为代表;后者事业有成,令人敬佩,廉颇作出了榜样。齐威王属于哪一种人呢?”
③扮演员,乐在其中。实践中,我发现让学生扮演角色,他们热情高涨,跃跃欲试,扮演者揣摩丰富的潜台词,认真诵读,参演者认真倾听,接上台词,观众凝神思考,挑出瑕疵。教学《雷雨》,让男生扮演周朴园、周萍、周冲、鲁大海、鲁贵,女生扮演侍萍、四凤,扮演者基本上进入了角色,特别是侍萍的扮演者,语气时而低沉,时而高昂,不卑不亢,显露了这个人物鲜明独特的个性。学生如同感受了一场家庭情感冲突,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教学宋代词人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我用家乡淮剧中的大悲调唱出来,学生沉浸在一片哀愁、感伤之中,有几个女生流出了辛酸的泪。
2.讲到动情处。
从信息论观点看,教学活动无非是丰富学生的认识信息和情感信息。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列宁全集》第20卷第225页,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利用课文丰富的情感信息源,结合教者独特的生活体验,创造情感教学氛围,能促进学生心怀的情感之核。
(1)讲新闻,调节情绪。
“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我喜欢每天看新闻,一是了解国家大事,二是精选要点作上课调节气氛用。别小看一分钟新闻,作用可大了。在学生思维处于低谷、精力不够集中时,即刻发布。既可让学生耳目一新、轻松一刻,又可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生,这无疑给紧张而又枯燥的高三学生带来一帖兴奋剂,使之精神大振。高三复习进行现代文阅读训练,结合有关内容讲“内昆铁路建成通车”,“距我县直径30公里的阜宁杨集镇发现大油田”,“2005年江苏将建成高速公路2000公里,有10条高速通向周边省市”,学生听后,无不为之激动,对未来生活充满了希望。
(2)编故事,产生联想。
幽默风趣的故事固然引人發笑,而充满生活事理的名人佚事不但引人沉思,更会激起人们的联想。我在江苏省教院读书期间,读了近百本古今中外名人传记,摘抄了100多张卡片,按职业分类编成故事,结合课文讲授,适时讲给学生听。学生从作者片断的生活经历中产生了一种对名人崇拜的敬意,继而内化为学习的兴趣、动力。教学李白、杜甫的诗歌,讲李白、杜甫结伴出游祖国半壁山河的故事。教学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讲东坡勤学、不屈的故事,东坡幼年在母亲指导下,勤奋读书,科考深受欧阳修首肯;从政后,不事权贵,出身贫寒,险遭政敌杀害,赴任地方官,造福于民,深受人民爱戴,学生从中了解了苏东坡积极进取又消极避世的双重性格。教学《故都的秋》,讲郁达夫早年留学日本,婚姻不幸,苏门答腊不幸遇害的故事。
(3)讲体会,感悟人生。
现代中学生受现代思潮影响,人生信念、意志、追求目标与教科书中所宣传的传统道德观念产生了较大的“裂痕”,他们对鲁迅作品中的人物的语言感到费解,对《一碗阳春面》中母女三人合吃一碗面的场面无动于衷,对郁达夫《故都的秋》满眼见到的“冷色”不可思议。“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教者应承担起愈合这个“裂痕”的重任,架起学生理解课文的桥梁。每当学生对课文主旨产生困惑误解时,我适时结合介绍课文写作背景,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受,让学生产生共鸣。
【关键词】兴趣;动情;激发
兴趣是最好老师,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教学中教师应把着力点放在怎样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上,设下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使开讲一开始就把学生吸引住,让他们轻松进入课文,并快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1.找准动情点。
开讲是一种艺术,它起着从旧知识到新知识的诱导作用,起着诱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乃至激情作用。
(1)背名句,振奋精神。
一开课,让学生站着齐背一两首古诗,三五条名言佳句,一两个散文片断,舒活一下气血,振奋一下精神,如同注入一针兴奋剂。
①学习宋代诗词,高歌“大江东去,浪淘尽”,与豪放词人见面;低吟“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与婉约词人交流。
②学习唐代诗词,齐读“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领悟大诗人李白、杜甫不向恶势力低头、“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怀。吟诵“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欣赏自然景物,体会诗人复杂的内心情感。齐读“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领略边塞风光,体察守边将士忠心报国而又念家思归的矛盾心情。
③学习鲁迅作品,齐读“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了解作者“揭露苦痛,引起疗救注意”的用心。
所选名句既要有启发教育意义,又要注意有针对性。教学记叙文,选一些描写自然美景的佳句,激起对美好生活的回忆,产生一种追求美的欲望。教学议论文,选一些富有哲理的格言,引起学生心理的震动,产生联想,从中悟出一些道理。教学文言文,选一些具有劝勉、告诫意味的警句,引起心灵上的震撼,明确做人、干事业所遵循的原则、规律,确定人生信念。如教学《邹忌讽齐王纳谏》,齐背“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2)编导语,回味陶醉。
一场戏,有好的开局,一节课也应有好的开头。结合课文内容,编写一段或热情洋溢、或令人思考的导语,让学生愉快地走进课文。
①激情澎湃,迷人魂。热情洋溢的话语使人激动,产生一种亢奋,全身心有一种畅通的感觉。教学《汨罗行》,开篇朗诵串连屈原作品的一段话,把学生引进屈原的时代,与大诗人进行情感交流:“端午节,清晨,我们带着粽子,划着龙舟,漫游在湘江上。万波碧清,渔帆点点。我们低吟《九章》,发忧国忧民之思;我们高唱《九歌》,抒豪放旷达之情。忽然,黑云密布,浊浪排空,我高举酒盏伫立船头,空中传来‘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雄浑而悲壮的诗句。这不是诗人的声音吗?先生,你在哪里!我们带着一腔《离骚》之怒火,向《天问》,去《招魂》。”
②轻轻一问,牵人心。通过说理比较设疑引出文中主人公,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使之很快对课文产生兴趣。教学《邹忌讽齐王纳谏》,由下面一段导语引出邹忌:“世界是矛盾的统一体,人生活在矛盾之中,总会有这样那样的困惑,自觉或不自觉地做出一些违背常理的事情,这就需要别人的帮助。怎样对待自己的缺点,对待别人的批评呢?有的人刚愎自用,有的人知错就改。前者后果可悲,让人痛恶,周厉王即为代表;后者事业有成,令人敬佩,廉颇作出了榜样。齐威王属于哪一种人呢?”
③扮演员,乐在其中。实践中,我发现让学生扮演角色,他们热情高涨,跃跃欲试,扮演者揣摩丰富的潜台词,认真诵读,参演者认真倾听,接上台词,观众凝神思考,挑出瑕疵。教学《雷雨》,让男生扮演周朴园、周萍、周冲、鲁大海、鲁贵,女生扮演侍萍、四凤,扮演者基本上进入了角色,特别是侍萍的扮演者,语气时而低沉,时而高昂,不卑不亢,显露了这个人物鲜明独特的个性。学生如同感受了一场家庭情感冲突,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教学宋代词人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我用家乡淮剧中的大悲调唱出来,学生沉浸在一片哀愁、感伤之中,有几个女生流出了辛酸的泪。
2.讲到动情处。
从信息论观点看,教学活动无非是丰富学生的认识信息和情感信息。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列宁全集》第20卷第225页,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利用课文丰富的情感信息源,结合教者独特的生活体验,创造情感教学氛围,能促进学生心怀的情感之核。
(1)讲新闻,调节情绪。
“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我喜欢每天看新闻,一是了解国家大事,二是精选要点作上课调节气氛用。别小看一分钟新闻,作用可大了。在学生思维处于低谷、精力不够集中时,即刻发布。既可让学生耳目一新、轻松一刻,又可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生,这无疑给紧张而又枯燥的高三学生带来一帖兴奋剂,使之精神大振。高三复习进行现代文阅读训练,结合有关内容讲“内昆铁路建成通车”,“距我县直径30公里的阜宁杨集镇发现大油田”,“2005年江苏将建成高速公路2000公里,有10条高速通向周边省市”,学生听后,无不为之激动,对未来生活充满了希望。
(2)编故事,产生联想。
幽默风趣的故事固然引人發笑,而充满生活事理的名人佚事不但引人沉思,更会激起人们的联想。我在江苏省教院读书期间,读了近百本古今中外名人传记,摘抄了100多张卡片,按职业分类编成故事,结合课文讲授,适时讲给学生听。学生从作者片断的生活经历中产生了一种对名人崇拜的敬意,继而内化为学习的兴趣、动力。教学李白、杜甫的诗歌,讲李白、杜甫结伴出游祖国半壁山河的故事。教学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讲东坡勤学、不屈的故事,东坡幼年在母亲指导下,勤奋读书,科考深受欧阳修首肯;从政后,不事权贵,出身贫寒,险遭政敌杀害,赴任地方官,造福于民,深受人民爱戴,学生从中了解了苏东坡积极进取又消极避世的双重性格。教学《故都的秋》,讲郁达夫早年留学日本,婚姻不幸,苏门答腊不幸遇害的故事。
(3)讲体会,感悟人生。
现代中学生受现代思潮影响,人生信念、意志、追求目标与教科书中所宣传的传统道德观念产生了较大的“裂痕”,他们对鲁迅作品中的人物的语言感到费解,对《一碗阳春面》中母女三人合吃一碗面的场面无动于衷,对郁达夫《故都的秋》满眼见到的“冷色”不可思议。“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教者应承担起愈合这个“裂痕”的重任,架起学生理解课文的桥梁。每当学生对课文主旨产生困惑误解时,我适时结合介绍课文写作背景,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受,让学生产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