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误诊子宫肌瘤20例分析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ppyyear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20例早孕期子宫回声不均匀误诊为子宫肌瘤病例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以期加深认识,提高超声诊断准确率。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20例为基层医院诊断为早孕合并子宫肌瘤来我院复查患者,年龄21~33岁,平均24.3岁;闭经40~70天,平均47.2天,妊娠前月经量偏多4例,痛经3例,白带增多1例。
  方法:使用仪器为意大利百胜DU6型彩超诊断仪,凸阵探头,频率2~5MHz。患者取仰卧位,做横切、纵切、斜切等多角度扫描,于人工流产后1~3个月复查彩超。
  
  结 果
  20例患者经彩超检查均显示宫腔内早孕妊娠囊,子宫体积增大,子宫肌壁回声不均匀,双侧附件(-)。其中8例子宫内未见明确结节,12例于肌壁间似见结节样中等回声团,形态不规则,边界欠清,无晕环,内部回声欠均匀,CDFI显示无结节内血流增多或周边环状血流。结节位于宫底者6例,位于前壁者3例,位于后壁者3例,均为单发;最大4.1cm×3.6cm×cm。20例患者均终止妊娠,于人工流产后1~3个月复查B超子宫形态大小恢复正常,表面光滑,内部回声均匀,未见子宫肌瘤结节样回声。
  
  讨 论
  早期妊娠时,在内分泌激素(主要是雌激素)的刺激下,子宫肌细胞肥大,并伴有少量肌细胞的增生、结缔组织增生及血管的增多增粗,从而使子宫体积增大[1]。而妊娠中后期,子宫的增大则主要是因为胎儿的生长发育使子宫内压增加所致,因此,在妊娠6~8周时,不论是子宫腔内或子宫腔外妊娠,子宫大小相似[2]
  本组病例中,有5例妊娠前月经量偏多,但追问病史既往均无子宫肌瘤。12例子宫肌壁间似结节样改变与典型子宫肌瘤的声像图特征存在一定差异,特别是CDFI显示无典型子宫肌瘤结节内增多的血流信号或周边环状血流。笔者认为,这可能是由于早孕期雌激素分泌存在个体差异,一些孕妇相对较多,在其作用下子宫产生较多的肌细胞增生、结缔组织增生及血管的增多增粗,超声图像上就可表现为子宫壁回声不均匀,易出现“结节”感。另外由于孕卵于一侧内膜着床并发育,可使对侧的子宫壁显得肥厚,也易出现“球体”感,这样,如果仪器增益调节不当,分辨率不高,就容易出现子宫肌瘤的误诊。终止妊娠后雌激素水平逐渐恢复正常,子宫回声不均也即逐渐消失。
  分析本组病例,造成误诊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①部分超声工作者对早孕期子宫变化的机理不清楚,对其超声图像认识不足。②基层医院仪器相对落后,分辨率差。③没有进行随访观察,以总结经验。因此对于早孕期患者诊断子宫肌瘤时要特别慎重,避免误诊后给患者带来心理上的压力和不必要的麻烦。
  
  参考文献
  1 张志诚.临床产科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42.
  2 王淑贞.实用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103.
其他文献
关键词 腹腔镜 宫腔镜 不孕症 子宫输卵管造影  近年来不孕症的发病率呈显上升趋势,导致不孕的因素复杂,其中女性因素50%,以输卵管因素最为常见,随着腹腔镜、宫腔镜技术在妇科领域的应用与发展,腹腔镜、宫腔镜在诊治女性不孕症中的价值日益提高。传统的检查方法只能了解输卵管腔的通畅情况,对盆腔、宫腔病变有局限,但宫腹腔镜能在直视下明确不孕的原因,同时给于治疗。现将2010年收治不孕症患者74例的腹腔镜、
摘 要 目的:分析宫腔镜诊治子宫内膜息肉临床效果。方法:临床用宫腔镜检查子宫异常出血患者1000例,其中镜下诊断内膜息肉180例,并予治療与随访。结果:宫腔镜诊断子宫内膜息肉180例,病理诊断子宫内膜息肉165例,二者符合率93%。结论:宫腔镜检查使子宫息肉检出率提高,在宫腔镜下诊刮,配合药物治疗,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关键词 宫腔镜 子宫内膜息肉 临床观察   子宫内膜息肉由内膜腺体及间质组成
提出了基于同步采样方法的电导率测量系统的设计方案。系统采用双极性方波作为测量电导率的激励信号,并且实现了其幅度和频率均可调。数据采样采用同步采样方法,将待测电压和
单粒子翻转(SEU)是空间仪器受辐射环境影响而产生的最常见的故障之一,而太阳活动是影响空间仪器所在的空间辐射环境的重要因素,为了分析太阳活动对空间仪器单粒子翻转的影响,
高职院校工学有机结合的办学模式,给高职生职业价值观教育带来机遇和挑战。高职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原则有: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主导性与多样性相结合、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