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分析宫腔镜诊治子宫内膜息肉临床效果。方法:临床用宫腔镜检查子宫异常出血患者1000例,其中镜下诊断内膜息肉180例,并予治療与随访。结果:宫腔镜诊断子宫内膜息肉180例,病理诊断子宫内膜息肉165例,二者符合率93%。结论:宫腔镜检查使子宫息肉检出率提高,在宫腔镜下诊刮,配合药物治疗,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关键词 宫腔镜 子宫内膜息肉 临床观察
子宫内膜息肉由内膜腺体及间质组成,内含小血管,有瘤向宫腔突出,其形态多样,可引起异常子宫出血,可发生任何年龄,是异常子宫出血的常见原因,由于其缺乏典型的症状,临床诊断往往比较困难,经妇科检查和B超均不能确诊,应用宫腔镜技术诊断及治疗子宫内膜息肉,而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7年10月~2011年10月收治异常出血患者1000例,其中宫腔镜检查诊断子宫内膜息肉180例,年龄25~70岁。
诊断标准:宫腔镜下检查,子宫内膜息肉可单发或多发,表面光滑,呈鲜红色,大小不等(直径0.5~3cm),多带有蒂与子宫壁相连,息肉外观呈圆锥形,卵圆形或呈指状突起状,若息肉体积较大,其尖端缺血坏死时,局部可表现为紫红或深红色。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参照《妇科内镜学》。病理学诊断标准参照《妇科病理学》。腹部B超检查参照(用《妇用产科超声诊断》学标准)为标准。
操作方法:采用持续灌流宫腔电切镜,膨宫液5%GS,膨宫液流速100~200ml/分,切割电流功率70~80W,电切60~70W用B超仪全程监护,按照宫腔镜常规操作,较小息肉以活检钳取出,较大息肉在腰麻下电切,取出息肉后,用刮匙刮宫腔1周,息肉及子宫内膜分别送病理检查。
镜检后治疗:术后预防性抗生素口服3天,术后5天内口服孕三烯酮,所有病例按规定时间随访3~6个月,共3次,每个月妇检1次,并复查1次腹部B超,了解阴道流血和子宫内膜恢复情况,术后第3个月复查宫腔镜。
结 果
1000例子宫异常出血,宫腔镜下检查诊断子宫内膜息肉180例,其中多发性142例,单个38例,在宫腔镜下活检和诊刮术并送病检,病理报告子宫内膜息肉165例,符合率93%,有2例病理回报子宫内膜癌,转上级医院,其余随访宫腔镜宫腔形态正常,口服孕三烯酮2.5mg,1周2次,共3个月,门诊随访3~6个月,月经周期及经量恢复正常。
讨 论
宫腔镜是诊断与治疗子宫内膜息肉引起异常出血的首选方法。子宫内膜息肉引起的异常出血与功能性子宫出血一般难以区别,传统的治疗方法是诊刮,因息肉的蒂部为表面光滑的纤维结缔组织,难以刮除,或因盲目的诊刮将息肉刮成碎屑,与子宫内膜碎片混在一起造成病理学的诊断困难,宫腔镜检查可直接清晰观察宫内形态与结构,能准确诊断息肉,本组180例镜下诊断子宫内膜息肉并通过镜检和刮宫,经病检得以确诊165例,镜下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达93%同时所有病例,宫腔镜检查均顺利完成,有2例子宫内膜癌,没有任何并发症,宫腔镜检查,不但安全方便,而且观察直接,定位准确,较彻底地摘除所有病例,对子宫内膜息肉诊断与治疗价值更高。
宫腔镜的优点:宫腔镜诊断子宫内膜息肉准确率高,治疗创伤小,术后恢复快,能够保留子宫及生育的能力,使患者有较好的生活质量,是临床诊断与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首选方法。
参考文献
1 夏思兰.妇科内镜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2 陈忠华.妇科病理学.上海:上海科学出版社,1982.
3 徐善欣.子宫内膜息肉32例临床病理分析.现代妇科学,1999,8(1).
4 郎景和.妇科内镜技术的普及、提高与发展.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0,1.
关键词 宫腔镜 子宫内膜息肉 临床观察
子宫内膜息肉由内膜腺体及间质组成,内含小血管,有瘤向宫腔突出,其形态多样,可引起异常子宫出血,可发生任何年龄,是异常子宫出血的常见原因,由于其缺乏典型的症状,临床诊断往往比较困难,经妇科检查和B超均不能确诊,应用宫腔镜技术诊断及治疗子宫内膜息肉,而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7年10月~2011年10月收治异常出血患者1000例,其中宫腔镜检查诊断子宫内膜息肉180例,年龄25~70岁。
诊断标准:宫腔镜下检查,子宫内膜息肉可单发或多发,表面光滑,呈鲜红色,大小不等(直径0.5~3cm),多带有蒂与子宫壁相连,息肉外观呈圆锥形,卵圆形或呈指状突起状,若息肉体积较大,其尖端缺血坏死时,局部可表现为紫红或深红色。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参照《妇科内镜学》。病理学诊断标准参照《妇科病理学》。腹部B超检查参照(用《妇用产科超声诊断》学标准)为标准。
操作方法:采用持续灌流宫腔电切镜,膨宫液5%GS,膨宫液流速100~200ml/分,切割电流功率70~80W,电切60~70W用B超仪全程监护,按照宫腔镜常规操作,较小息肉以活检钳取出,较大息肉在腰麻下电切,取出息肉后,用刮匙刮宫腔1周,息肉及子宫内膜分别送病理检查。
镜检后治疗:术后预防性抗生素口服3天,术后5天内口服孕三烯酮,所有病例按规定时间随访3~6个月,共3次,每个月妇检1次,并复查1次腹部B超,了解阴道流血和子宫内膜恢复情况,术后第3个月复查宫腔镜。
结 果
1000例子宫异常出血,宫腔镜下检查诊断子宫内膜息肉180例,其中多发性142例,单个38例,在宫腔镜下活检和诊刮术并送病检,病理报告子宫内膜息肉165例,符合率93%,有2例病理回报子宫内膜癌,转上级医院,其余随访宫腔镜宫腔形态正常,口服孕三烯酮2.5mg,1周2次,共3个月,门诊随访3~6个月,月经周期及经量恢复正常。
讨 论
宫腔镜是诊断与治疗子宫内膜息肉引起异常出血的首选方法。子宫内膜息肉引起的异常出血与功能性子宫出血一般难以区别,传统的治疗方法是诊刮,因息肉的蒂部为表面光滑的纤维结缔组织,难以刮除,或因盲目的诊刮将息肉刮成碎屑,与子宫内膜碎片混在一起造成病理学的诊断困难,宫腔镜检查可直接清晰观察宫内形态与结构,能准确诊断息肉,本组180例镜下诊断子宫内膜息肉并通过镜检和刮宫,经病检得以确诊165例,镜下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达93%同时所有病例,宫腔镜检查均顺利完成,有2例子宫内膜癌,没有任何并发症,宫腔镜检查,不但安全方便,而且观察直接,定位准确,较彻底地摘除所有病例,对子宫内膜息肉诊断与治疗价值更高。
宫腔镜的优点:宫腔镜诊断子宫内膜息肉准确率高,治疗创伤小,术后恢复快,能够保留子宫及生育的能力,使患者有较好的生活质量,是临床诊断与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首选方法。
参考文献
1 夏思兰.妇科内镜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2 陈忠华.妇科病理学.上海:上海科学出版社,1982.
3 徐善欣.子宫内膜息肉32例临床病理分析.现代妇科学,1999,8(1).
4 郎景和.妇科内镜技术的普及、提高与发展.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