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法的水泥窑高浓度有机废水脱硝研究

来源 :云南化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ju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了高浓度的有机废水代替氨水作为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法水泥窑烟气脱硝的还原剂.采用连续在线分析、CFD数值模拟等方法考察了多种因素对脱硝效率的影响,并设计了 2种雾化喷枪.结果表明:在温度为1360 K时,脱硝效率最高为37.6%;随着烟气氧含量提高,有机物易被氧气而失去脱硝能力;废水的停留时间不宜小于0.8 s;逆向喷射更有利于废水与烟气的充分混合.
其他文献
Ni基催化剂因积碳失活是甲烷干重整制合成气悬而未决的问题.分别研究了 V(CO2)/V(CH4)、反应温度对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以及对反应后催化剂表面积碳生成种类的影响.催化剂测试表明,反应温度高有利于提高催化剂的转化率和稳定性.积碳分析表明,反应温度(700,800,900和1000℃)和V(CO2)/V(CH4)对催化剂积碳的种类均无显著影响,高V(CO2)/V(CH4)和高反应温度均有利于减少积碳的生成.
以松木粉和聚丙烯作为主要原料,添加不同量的木质素磺酸钠制得聚丙烯基木塑复合材料,考察了不同添加量的木质素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木粉中木质素质量分数提高到13%时,拉伸强度可高达42.5 MPa,弯曲强度可达78.5 MPa,但冲击强度出现了下降;材料的热性能得到了有效提高.经过紫外光加速老化实验之后,随着木粉中木质素质量分数的提高,材料拉伸强度明显下降,表面裂纹增加,木质素会加速材料老化进程.
河钢唐钢200 t转炉干法除尘在国内首次使用分离式烟气/煤气冷却和净化技术(双塔技术)、超大规格电除尘器技术及配套分布式模块控制、模型控制技术程序,煤气净化效果更好,实现了超低排放,粉尘排放浓度降至5~10 mg/m3,为干法除尘发展提供了新方向.
以优化乙醇热回流法提取紫丹参的工艺条件为主要目标.以紫丹参为原料,水溶性成分丹酚酸B和脂溶性成分丹参酮IIA总含量为评价指标,建立HPLC分析方法测定其含量.通过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相结合的方式,探讨了料液比、乙醇浓度、提取时间对紫丹参提取的影响,筛选出最佳工艺.结果表明,紫丹参的最优乙醇热回流法提取工艺为:乙醇为75%、料液比为1∶8(g/mL)的条件下提取120min.此工艺稳定可行,可为紫丹参水溶性及脂溶性成分的提取提供实验依据.
文章在四通道燃烧器的基础上,采用新型燃烧技术开发了五通道燃烧器,优化了燃烧器喷嘴.其主要特点是火焰形状可灵活调整、燃烧稳定、对低热值燃料适应性强、使用寿命长等.五通道燃烧器具有相当强的市场竞争力,可完全替代现有回转窑燃烧器.
文章以国内某公司硅钢厂连续退火机组1号辐射管加热段为研究对象,分析炉内传热机理,建立并开发了辐射管加热段的传热模型.采用生产实际数据对模型进行了验证,以总燃料消耗量最小为目标,得出该炉段长度方向上燃料的最佳分配机制.所得结论为该公司连续退火机组节能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稀土元素在植物中会有明显的分馏现象,研究稀土在土壤-植物体系中的分馏情况对于认识稀土在土壤-植物系统中的迁移分布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以玉米和豌豆两种植物为例,通过改变生长土壤pH、外源稀土含量,研究了玉米和豌豆对稀土元素的分馏作用,并分析了各变量条件下的稀土元素分馏情况.结果表明,稀土在玉米和豌豆及二者生长的土壤中的基本分布模式均为向右倾斜的轻稀土富集模式;玉米根茎叶随土壤中稀土元素浓度升高逐渐偏向对轻稀土的富集,而土壤中则相反;豌豆根茎叶对中等浓度的稀土偏向于重稀土的分馏,低浓度和高浓度稀土偏向于轻稀土
介绍了基于光谱识别的LF氩气底吹自适应控制原理和系统构成,模拟人工视觉操作氩气流量调节过程,采用串级PID控制LF底吹氩气流量,以最低的氩气消耗量获得最佳钢水搅拌效果.
市政污水处理会产生大量的市政污泥.市政污泥既含有丰富的氮、钾等营养物质,又存在重金属、有机物含量超标以及包含各种微生物和病原体等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市政污泥的产量急剧增加,因此市政污泥的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成为当前城市发展中重要的一环.从市政污泥的特征出发,综述了国内外市政污泥的处置现状以及目前常见的市政污泥处理处置手段(市政污泥脱水、卫生填埋处置、土地利用堆肥处置、焚烧处置)的优缺点.总结了我国在市政污泥处置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从源头减量、不同市政污泥针对性处置等方式,以期为市政污泥的高效、经济处置提
塑料制品的处理是当今世界的一个重大挑战.为实现废塑料的高值转化利用,以聚丙烯废塑料进行高温裂解产生的含碳气体为碳源,沉积在硅片上的纳米铁颗粒为催化剂,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了碳纳米管.通过扫描电镜和拉曼光谱对碳纳米管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废塑料可以通过本方法转化为形貌完整、石墨化程度较好的碳纳米管,其直径为50~100 nm,长度为1~6 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