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书包》教学设计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fei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掌握3个新偏旁。
  2.学习按笔顺正确地书写“早”“本”。
  3.学习正确朗读课文。知道学习用品的名称,學着自己整理书包和文具,养成爱护文具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猜谜激趣,导入新课
  1.导语: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神秘的朋友,你们想知道它是谁吗?出示:“大肚皮,知识库,放学具,收书本,天天跟我上学去。”猜猜它是谁?(小书包)
  2.师板书课题,生书空。
  3.教学生字“书、包”。出示“书”“包”的古文字。
  (1)出示“书”的图释。古时候的书和现在的书,中间都有一竖,你知道这一竖代表什么吗?(指名答)它代表一支笔。书原来就是指一只手拿着一支笔在纸上书写。后来人们用“书”字表示装订起来的供人们阅读的书。
  (2)出示“包”的古文字。观察古汉字字形,“包”就像妈妈的大肚皮里面包裹着一个小宝宝。后来就用来泛指装东西的大口袋。如:装钱的袋子就叫——钱包,面皮做成的口袋里面装了肉馅就是——肉包,一个大口袋里面装满了书就是——书包。
  (3)相机学习“包字头”。
  4.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猜谜的形式导入课题,能激发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书”“包”两个生字的教学图文并茂、古今结合,让学生轻松记住汉字并理解它们的意思,音形义相结合。)
  二、学习词语,识记生字
  1.你们的小书包里都装些什么文具呢?
  2.生回答,师相机出示文具的图片贴在黑板上。
  3.老师这里有一些词语卡片,请一位小老师借助词语上的拼音带大家认一认,并把它们贴在相应的图片下面。(提示:“尺子”的“子”读轻声,“本”“笔”读三声,要读饱满、读到位;“转”读四声。)
  4.他(她)贴得对吗?我们一起再读一读、认一认这些字词。
  5.这些文具都是我们学习的好帮手。
  (1)学习“尺子”。
  ①出示字卡“尺”,怎么记住“尺”?
  ②你还知道哪些尺子?
  (2)学习“作业本”。
  ①教学“本”:本义指树木的根,古文的字形是树的根部有一个点,指明这个根部所在。你还知道哪些本子?
  ②教学“作”:教学新偏旁“亻”,“亻”从人字变过来,表示和人有关。你还知道哪些带有“亻”的字?
  ③出示三种本子:数学本、拼音本、写字本。请学生认一认、读一读。师小结:这些本子都可以叫——作业本。
  (3)学习“铅笔”“笔袋”“转笔刀”。
  ①教学“笔”:教学新偏旁“竹字头”。(出示毛笔图)看图,想一想 “笔”为什么上面是“竹字头”,下面是个“毛”?(古时候的毛笔笔杆是用竹子做的,下面用的是动物毛。)你还知道哪些笔呢?
  ②(出示刀的图片)看看图,你能记住“刀”吗?“丿”就像锋利的刀刃。除了图上这样的刀,小朋友也有一种刀,(出示:转笔刀)这种刀怎么用呢?(指名上台演示)笔一圈一圈地转动,我们把这样削铅笔的工具叫作——转笔刀。
  6.让我们看着图,再来读一读这些文具的名字。
  (设计意图:识字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在本环节的教学设计中,教师采用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感官和思维参与到识字中来,并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让学生轻松识字、快乐识字。)
  三、 学习儿歌,以识促读
  这些文具藏进了一首小儿歌里,我们快来读一读吧。
  初读正音:
  1.师范读。小朋友们请认真听,注意停顿。
  2.生自由读儿歌,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儿歌一共有几句话?(4句)请4位小朋友一人读一句,其他小朋友仔细听。
  4.集中学习三个词语。
  (1)出示词卡“课本”:指名读,齐读。你怎么记住“课”字的?看看自己的书包里,都有哪些课本?
  (2)出示词卡“起得早”: 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早”字。早上面是一个“日”,太阳高高地升起,就表示——早晨来了。
  (3)出示词卡“学校”:教学“校”,你怎么记住“校”字?(用换偏旁的方法)
  精读儿歌:
  1.这么多的宝贝在书包里,我们应该怎么爱惜它们呢?(出示:上课静悄悄,下课不乱跑。)
  2.(点红“静悄悄”)“静悄悄”是什么意思?(非常安静,没有声响。)那文具怎么静悄悄呢?(指名说)课堂上不要玩文具,让它们静静地躺着,这就是——静悄悄。谁来读?(读中评议)
  3.(点红“不乱跑”)文具乱跑会跑到哪儿?不乱跑是什么意思?(指名说)我们要养成课上不玩文具,课后及时把文具收拾好的好习惯。
  4.(出示课本第71页图)图上的小朋友是怎么爱惜它们的文具的?自己先读一读,再说给同桌听一听。
  总结:我们朗读了诗歌,还学会了在桌子上摆文具,知道了怎样爱护学习用具。希望大家每天都自己整理书包,爱护自己的小书包,和小书包做好朋友。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儿歌,加强巩固上一个环节认识的汉字,并随文认识更多的生字,以识促读,以读促识,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汉字。在教学中,教师立足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关注培养学生自主识字、合作学习的能力,落实课后习题,将语文学习和实践活动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指导写字
  1.儿歌读完了,我们一起来写字。写字之前先一起动一动,活动活动我们的小手。
  出示配乐儿歌,师示范,带领学生边读边做动作。
  转笔刀,转起来。(左手微微握拳,右手转动。)
  作业本,翻开来。(左右手伸直,掌心向下,再同时向上翻开。)
  小橡皮,来回擦。(左右手五指捏拢,呈空心拳样,掌心向下,再做来回擦的动作。)
  小尺子,拉拉直。(左右手拉成直线,再做左右拉伸动作。)
  小笔袋,包起来。(左右手收回,在胸前做滚动动作。)
  小铅笔,站直了。(左右踏步,最后站正。)
  2.观察“早”“本”两个字。两个字横画比较多,长短有讲究。
  (1)师范写“早”。提示:引导学生观察“早”字在田字格中的大概位置。“日”字的字形略扁,“十”字的横长落在横中线上。
  (2)师范写“本”。提示:先写一个木,第一笔,短横,在横中线的上边;第二笔,垂露竖,在竖中线上;撇捺要舒展,短横藏里面。中竖笔直,撇捺舒展。最后短横,左右不碰。
  (3)生练习书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
  (设计意图:一年级是写字的起步阶段,教师要详细指导字的基本笔画、写字的笔顺规则。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后,仔细领会,模仿笔画运笔,熟练掌握笔顺规则,体会汉字的美蕴含在每一笔每一画之中。)
  (作者单位:江苏南京市天妃宫小学)
  责任编辑 郝 帅
其他文献
在3~6年级的统编本教材每个单元的导语中,教材编者将学生在该单元需要学会的语文知识和能力清晰地罗列了出来。这些语文知识和能力就是语文要素。教材执行主编陈先云老师提出:“所谓语文要素,就是语文训练的基本元素,包括基本方法、基本能力、基本学习内容和学习习惯。”语文要素是统编本教材提出的一个核心概念,从语文课程建设角度看,它是建构语文教材训练体系的基石。从教师教学角度看,它使教师明确了语文课的教学目标和
1958年,贾志敏老师高中毕业后无奈走上讲台,做起代课老师。2018年4月14日,他带病执教人生最后一课《素描作文》。从初登讲台到最后一课,贾老师坚守三尺讲台60载,在小学语文园地风风雨雨耕耘了一辈子,可谓桃李满天下,功德无量。本文试图从生涯发展的角度来梳理贾志敏老师的职业发展阶段,努力揣摩、提炼他每个发展阶段背后所蕴藏的朴素道理,尽力探寻、领悟其小学语文教学的育人之道,希冀贾老师光辉的教育思想能
学生小手高举、大胆发言、思维闪现、妙语连珠的课堂,是我们始终追求的最佳课堂。让学生脑筋动起来的课堂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课堂。学生在课堂上是否积极发言、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是最直观的教学效果反馈。培养学生发言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我们责无旁贷的任务,也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  然而,在我们的日常课堂上,总有一部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不高,经常举手发言的总是集中在个别学生身上。即使
文本解读  《元日》是统编本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古诗三首》中的其中一首。第三单元的主题是“深厚的传统文化,中国的根”,本课教学着重让学生在文本体验中,了解春节习俗,感受中华传统文化,成为有根的中国人。  《元日》这首诗描写新春喜庆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同时寄托了作者执政变法、强国富民的抱负,充满欢快和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诗句中“新”字成了本诗的诗眼,诗人所写春节情景都在叙述“新年新气象”。  教学
推荐语  钱娟老师的课堂清简、实在、灵动,教学风格已初步形成。曾获省首届小学语文优质课教学评比一等奖。她努力向上,勤于笔耕,荣登《小学教学》封面人物,五十多篇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教育专著《简简单单教语文》由语文出版社出版。  近年来,她一直致力于打破学科限制、促进师生共同成长的“影视表达课程”的实践研究。此项研究初见成效,已经被立项为国家级重点课题。  希望她能继续保持自己的行走姿态,坚持不懈
教学目标:  1.通过梳理思维导图,将感悟聚焦到感触最深的一处。  2.通过多元评价和例文支架,发现习作技法,让感悟更具体、生动。  3.在猜一猜、看视频、参与征文等活动过程中,体会习作的乐趣和成就感。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书名猜一猜  最是书香能致远。你们爱看书吗?这些书你看过吗?  1.听音频,猜一猜:《西游记》。  2.看图片,猜一猜:《水浒传》。  3.看文字,猜一猜:
我的志愿——  我有一天长大了,希望做一个拾破烂的人,因为这种职业,不但可以呼吸新鲜的空气,同时又可以大街小巷地游走玩耍,一面工作,一面游戏,自由快乐得如同天上的飞鸟。更重要的是,人们常常不知不觉地将许多还可以利用的好东西当作垃圾丢掉,拾破烂的人最愉快的时刻就是将这些蒙尘的好东西再度发掘出来……  当作家三毛小时候在作文课上大声朗读这段文字时,遭遇了语文老师惊天动地的大声呵斥。“这简直就是乱写嘛!
教学实录  板块一:入  师:同学们好,今天倪老师和大家一起走进儿童电影系列课程。这节课我们一起欣赏微电影《另一只鞋子》。看到题目,你脑子里冒出来的第一个念头是什么呢?  生1:看到这个题目,我想到的是发生了什么事,另一只鞋子怎么了。  生2:我首先想到的是为什么题目是《另一只鞋子》,剩下那一只鞋子怎么了呢。  师:哈哈,你们所想的问题,电影中是否有答案呢?请看——(播放微电影《另一只鞋子》片段一
教材分析  《繁星》是冰心在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是将一些“零碎的思想”收集在一个诗集里。总的来说,它大致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与赞扬;二是对大自然的崇拜与赞颂;三是对人生的感悟和思考。在艺术上,冰心以童心观照一切,诗歌美在清纯,美在朦胧,美在含蓄。教学过程中可以立足反复朗读感悟,通过她的童年回忆,想象画面,品味生活,感悟情感,领略短诗的美。  《短诗三首》被选
阅读力培育的有效途径是什么?无疑是课堂教学。许多经典课例,都十分注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表达、概括、感悟等能力的提高,潛移默化中将阅读力培养导向了课堂教学本身,而且还传递着这样一个信息:小学阅读教学应重在阅读力的培养。现结合苏教版五年级上册《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一课的教学,谈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提取概括、积累赏析、感悟评价、读写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以促进学生阅读力的养成。  一、扣“文眼”,提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