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找寻学习的乐趣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stig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俗话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没有疑问就没有思维,积极的思维往往是由疑问开始的,教师可根据教材的内容,结合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在教学的关键处设置疑问情境,教师创设的情境越新颖,刺激性越强,就越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认知的冲突和探究的欲望。
  【关键词】生活 信息 探究 乐趣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4-0082-01
  一、以生活作蓝本,体验探究乐趣
  俗话说:“生活是最好的教师”,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细致入微的渗透生活观念,积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近生活,并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引入“生活世界”中常见的场景和问题,而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出发点,问题能诱发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对所学内容兴趣盎然。例如在学完《大气压强》后,我是这样设计教学的:先提了一个问题:“你们在打吊针的时候,有什么发现吗?”问题一出,学生们就议论开了,通过了几分钟的讨论、归纳,并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学生们分别总结出了以下几个发现:
  (1)输液瓶口插了两根管子;
  (2)药瓶要吊在高处;
  (3)输液瓶如果挂得太低,或输液瓶里没有了药液,血会倒流;
  (4)药瓶中的药液是匀速滴注的。
  对他们的发现我作了适当的总结和评价,并对此原因表现出了很大的兴趣,学生的探究热情也随之高涨。为了更好地解决这几个问题,我把学生分成了几个小组,先通过组内讨论共同拿出一个最佳的答案,然后进行组与组之间的交流,随着讨论甚至争论的不断展开,他们很快就解决了这样或那样的疑难问题。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们思维活跃,思路开阔,每个人都争着发表自己对问题的看法,整堂课就在学生讨论、探讨中进行着,采用这种教学方式能使学生切实感受到学习的“个人意义和价值”,并从中体验到科学探究给他们带来的无穷乐趣,从而激发起学生探究的活力。
  二、创设信息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俗话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没有疑问就没有思维,积极的思维往往是由疑问开始的,教师可根据教材的内容,结合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在教学的关键处设置疑问情境,教师创设的情境越新颖,刺激性越强,就越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认知的冲突和探究的欲望。
  在教学《摩擦力》内容时,我首先播放一段录像:“一个清洗工坐在一块仅依靠一根绳子吊着的木板上,他正清洗着高楼模墙,并通过松放绳子的一头使自己能自如地移动。”当看完录像后,马上就有学生问到:“为了不使自己掉下来,他是不是要用很大的力来拉住绳子?”没等我开口说话,就有学生反对说“不对。”另一个学生也接着说“我看他的神态动作,不像是要用很大力的样子。”……
  通过同学们七嘴八舌的争论、猜测,大部分同学都有了共识“是不要用很大力气”,但紧跟着又有同学提出了新的疑问“那他为什么不会往下滑呢?”这时的同学们正处在一种“心求通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愤悱”境界,都想跃跃欲试,但也都欲言而不能。趁势我展示了本堂课的课题《摩擦力》。
  三、利用科技信息,激起探究活力
  目前,我国的科技和经济发展速度都很快,许多高新技术如通信技术、现代交通技术、纳米技术等的发展都与物理学密不可分,随着21 世纪的到来,一个崭新的智能化、信息化的高新技术时代已经来到,随着信息量的日益增多,教师不只要教学生知道过去,尤其要教会学生如何去关心探究未来。因此教师在平时除了悉心备课、认真钻研教材外,还应时时注意物理科学的新动向。如在学习“磁现象的应用”时,我先结合磁极间相互作用的原理,向大家介绍上海磁悬浮列车的建成情况,并把它的快速性、安全性向学生作了简单的介绍。当学生听完介绍后对磁悬浮列车很感兴趣,课后他们还不断向我提出问题,这时我灵机一动,没有马上给出他们所想要的答案,而是趁势引导他们,教他们通过哪些方法、通过哪些途径去查阅相关的资料。还做出一个决定,让对此感兴趣的学生利用课余的时间写一篇有关磁悬浮列车的小论文,两个星期后,大部分学生交上了他的作品,我对他们所写的每篇论文都作了肯定,还评出了各种的奖,过后我发觉我的学生对学习物理的兴趣变得更浓了。用这种设置悬念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主动投入到探究性活动中去,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把探究内容由书本知识向社会事件延伸,并把探究活动由外在兴趣转化为学生的内在动力。
  当然当我们在大谈如何利用信息激发学生探究活力的同时,还应该利用好信息让学生在平时教学中潜移默化中形成高尚的道德和优美的品德。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智育不仅要发展学生的能力,而且还在于形成高尚的道德和优美的品德。高尚的道德和优美的品德的形成不是靠教师的说教能完成的,我们应把它跟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利用教学资源、社会事件,抓住一切时机进行教育,让学生通过体验自己去领悟。例如我通过一段资料“据世界自然基金会和联合国环境计划组织联合发表的《2013 年地球生态报告》显示,人类依照目前的速度继续消耗地球资源,那么所有的自然资源会在2075 年前耗光。”的应用,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了好好利用、节约能源的重要性,我从他们脸上看到了担忧,这则信息引出了他们很多的感慨,由此他们发出了发自内心的 “我们应为子孙后代节约能源”的感叹。这种教育方法比纯粹的说教有效得多,他们将忘不了这些数据,这段资料将伴随他们走上社会。总之,在探究活动中我们应该很好地利用信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同时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他们对社会的责任感,并从中获得学习上的独立和探究中的成功感,丰富学生成功的体验,使他们在学习、生活中对自我价值得到认可。
其他文献
一、什么是小学教师的幸福?  幸福,是人类永恒的追求。正如费尔巴哈所言:“一切有生命和爱的生物、一切生存着的和希望生存的生物之最基本的和最原始的活动就是对幸福的追求。”  1.什么是幸福?  不同的人对此常常有不同的看法,如财富、美貌、快乐等;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候也有不同的说法,生病的时候说健康就是幸福,贫穷时说财富就是幸福,孤独的时候说陪伴就是幸福……  亚里士多德把幸福理解为最高的善,并提出“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的应用也随之越来越广泛,计算机在处理运行计算机所产生的有效数据时需要具备一定的信息处理能力,在这期间需要计算机在进行数据转换时做到快捷高效,并且也能有一定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本文将就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在大数据时代的具体情况,对其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一定参考,对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提出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技术;未来发
【摘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把握住学生的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深入研究新课程标准,巧妙地应用教学方法,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效率,适应新课程教学的需要。  【关键词】初中学生 兴趣 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0-0005-01  进入21世纪外语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做为重要交际工具的
【摘要】在素质教育中,美育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在美术教学中提升学生鉴赏能力是美育的重要内容,它可以使学生通过自己的视角去发现美、创造美、享受美。但是缺少良好的鉴赏能力不利于学生美育的培养,尤其是在硬件软件都落后的农村。所以本文将从农村初中美术教学的现状和如何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农村 初中美术教学 审美鉴赏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飞机发动机燃油总管参数测试中,燃油总管流量不均匀度测试是其主要的测试项目。针对测试项目及相应的测试要求给出了试验器的液压控制系统原理图,提出了适用于特定工作环境的液
为了深人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在提高资源利用率、调整产业结构的基础上.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节能减排,大力促进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