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2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11-000-01
摘 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在物质基础得到保障的基础下,人们开始追求身体的健康和更高的生活质量,这其中,体育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人们开始参与体育运动,我国体育人口逐步上升,加之国家发布《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以及不断出台相关体育政策,大众体育得到重视并逐步发展,这其中,自发性体育群体成了大众体育一个重要的组织依托。
关键词 自发性跑团 大众体育 社交媒体 马拉松热
一、我国自发性跑团形成的体育政策背景
1995年6月,国务院颁布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在颁布《纲要》两个月后,全国人大全票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为推进全民健身和维护人们参与体育的权力提供了法律保证,也奠定了大众体育在国内体育事业中的重要地位。2009年国务院批准设立“全民健身日”并颁布《全民健身条例》,以法规的形式,对我国全民健身的目的与任务、全民健身计划、全民健身活动、全民健身保障及相关的法律责任作出明确规定。2011年国务院又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旨在促进全民健身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扩大竞技体育群众基础,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全民族身体素质、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和文明进步,努力奠定建设体育强国的坚实基础。在2014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中更是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在这个大背景下,取消商业性和群众性体育赛事审批让社会办赛、公司办赛甚至个人办赛成为可能,越来越多的公益性、群众性健身赛事让健身爱好者们几乎在每个周末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节日。体育类社会组织审批门槛的放宽也让更多草根社团应运而生,在这其中,自然而然包括大量的自发性跑团。
二、我国自发性跑团形成的经济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蓬勃发展,经济总量连上新台阶。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979年至2012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速达9.8%,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速只有2.8%;中国人均国民总收入(人均GDP)由1978年的190美元上升至2012年的5680美元。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旦人均GDP过5000美元线,大众对于娱乐、生活方式、生活品质的要求会多起来,消遣、休闲、健身等在生活中占的比重会越来越高。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人们在工作之余,有很大一部分的空闲时间,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们在获得物质生活相对满足后,其他各种需求就凸显出来,各种追求就涌现出来,运动健身的意识也不断地冲击着人民大众的行动,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增强体能的需求也是其中一种。人们会开始从事各种体育锻炼,参与各种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不同形式的体育群体开始涌现出来,自发性跑步团体也在这股潮流中逐渐产生。
三、社交媒体的兴起
不知不觉中,跑步已经成为一种时尚。越来越多的人持续在自己的社交媒体(如微信朋友圈)上分享跑步记录,传播一个有趣、自律、阳光的形象。这种重要的信息分享,让跑步成为一件新的话题谈资,一种可以共享的社会资源,一种新的精神提升催化剂和一种更多元的娱乐方式。
开Iphone手机AppStore搜索“跑步”,立刻会出现1360個与跑步有关的结果。诸如咕咚、悦跑圈、Nike+Running、虎扑跑步等跑步社交软件,这些软件通过GPS测量你跑步的距离、速度、记录你的运动时间,计算你完成一系列运动后消耗的卡路里。当然最重要的是你还可以在这些社交软件上找到有相同兴趣爱好的朋友,让你的跑步不再沉闷乏味,变得更加有趣。此外,可穿戴设备的兴起如智能腕表、计时手环等,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跑步运动的流行。正是由于社交媒体和智能设备的兴起、发酵和持续升温,促使越来越来的人加入跑步大军中,人们在这些社交软件上交流沟通,出于相同爱好和兴趣,开始创建各式各样的跑团,由此自发性跑团的规模不断扩大。
四、马拉松等路跑赛事的兴起
体育社会学专家卢元镇认为一个体育项目或健身项目不能持久发展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不能形成竞赛,另一个是不能形成社团,马拉松已经很好地解决了这两个根本性问题。近些年来,马拉松在全世界呈井喷式增长。就国内而言,全国在田协注册的马拉松赛事2011年为22场,2012年为33场,2013年39场,2014年53场,而在2015年在中国田协注册的赛事已经达到123场。跑团已经成为这股跑步热的一个伴生品。比如奔跑在北京的一支名叫TeamRunBEIJING的跑团,这个跑团的创始成员相识于NIKERunclub的活动中,因为热爱跑步,相信一起跑步不孤单,期待与更多的人分享跑步快乐的愿望令他们走到了一起,组成了这支团队。当国内马拉松、越野跑、主题跑等赛事日益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自发性跑团也在这股风潮中兴起并不断发展壮大,相信在未来,这股潮流会继续持续,催生更多的自发性跑步团体。
参考文献:
[1] 余汉生.澳门地区大众体育发展策略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30-31.
[2] 王静.马拉松热是社会转型必然标志[N].中国体育报.2015.10.21.
摘 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在物质基础得到保障的基础下,人们开始追求身体的健康和更高的生活质量,这其中,体育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人们开始参与体育运动,我国体育人口逐步上升,加之国家发布《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以及不断出台相关体育政策,大众体育得到重视并逐步发展,这其中,自发性体育群体成了大众体育一个重要的组织依托。
关键词 自发性跑团 大众体育 社交媒体 马拉松热
一、我国自发性跑团形成的体育政策背景
1995年6月,国务院颁布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在颁布《纲要》两个月后,全国人大全票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为推进全民健身和维护人们参与体育的权力提供了法律保证,也奠定了大众体育在国内体育事业中的重要地位。2009年国务院批准设立“全民健身日”并颁布《全民健身条例》,以法规的形式,对我国全民健身的目的与任务、全民健身计划、全民健身活动、全民健身保障及相关的法律责任作出明确规定。2011年国务院又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旨在促进全民健身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扩大竞技体育群众基础,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全民族身体素质、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和文明进步,努力奠定建设体育强国的坚实基础。在2014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中更是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在这个大背景下,取消商业性和群众性体育赛事审批让社会办赛、公司办赛甚至个人办赛成为可能,越来越多的公益性、群众性健身赛事让健身爱好者们几乎在每个周末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节日。体育类社会组织审批门槛的放宽也让更多草根社团应运而生,在这其中,自然而然包括大量的自发性跑团。
二、我国自发性跑团形成的经济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蓬勃发展,经济总量连上新台阶。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979年至2012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速达9.8%,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速只有2.8%;中国人均国民总收入(人均GDP)由1978年的190美元上升至2012年的5680美元。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旦人均GDP过5000美元线,大众对于娱乐、生活方式、生活品质的要求会多起来,消遣、休闲、健身等在生活中占的比重会越来越高。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人们在工作之余,有很大一部分的空闲时间,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们在获得物质生活相对满足后,其他各种需求就凸显出来,各种追求就涌现出来,运动健身的意识也不断地冲击着人民大众的行动,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增强体能的需求也是其中一种。人们会开始从事各种体育锻炼,参与各种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不同形式的体育群体开始涌现出来,自发性跑步团体也在这股潮流中逐渐产生。
三、社交媒体的兴起
不知不觉中,跑步已经成为一种时尚。越来越多的人持续在自己的社交媒体(如微信朋友圈)上分享跑步记录,传播一个有趣、自律、阳光的形象。这种重要的信息分享,让跑步成为一件新的话题谈资,一种可以共享的社会资源,一种新的精神提升催化剂和一种更多元的娱乐方式。
开Iphone手机AppStore搜索“跑步”,立刻会出现1360個与跑步有关的结果。诸如咕咚、悦跑圈、Nike+Running、虎扑跑步等跑步社交软件,这些软件通过GPS测量你跑步的距离、速度、记录你的运动时间,计算你完成一系列运动后消耗的卡路里。当然最重要的是你还可以在这些社交软件上找到有相同兴趣爱好的朋友,让你的跑步不再沉闷乏味,变得更加有趣。此外,可穿戴设备的兴起如智能腕表、计时手环等,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跑步运动的流行。正是由于社交媒体和智能设备的兴起、发酵和持续升温,促使越来越来的人加入跑步大军中,人们在这些社交软件上交流沟通,出于相同爱好和兴趣,开始创建各式各样的跑团,由此自发性跑团的规模不断扩大。
四、马拉松等路跑赛事的兴起
体育社会学专家卢元镇认为一个体育项目或健身项目不能持久发展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不能形成竞赛,另一个是不能形成社团,马拉松已经很好地解决了这两个根本性问题。近些年来,马拉松在全世界呈井喷式增长。就国内而言,全国在田协注册的马拉松赛事2011年为22场,2012年为33场,2013年39场,2014年53场,而在2015年在中国田协注册的赛事已经达到123场。跑团已经成为这股跑步热的一个伴生品。比如奔跑在北京的一支名叫TeamRunBEIJING的跑团,这个跑团的创始成员相识于NIKERunclub的活动中,因为热爱跑步,相信一起跑步不孤单,期待与更多的人分享跑步快乐的愿望令他们走到了一起,组成了这支团队。当国内马拉松、越野跑、主题跑等赛事日益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自发性跑团也在这股风潮中兴起并不断发展壮大,相信在未来,这股潮流会继续持续,催生更多的自发性跑步团体。
参考文献:
[1] 余汉生.澳门地区大众体育发展策略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30-31.
[2] 王静.马拉松热是社会转型必然标志[N].中国体育报.2015.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