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专家思维的地理问题解决图式及其在高考试题解答中的运用

来源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njy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养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本质是让学生学会解决真实情境中的地理问题,而形成地理问题解决能力的关键是具备地理学专家思维;大概念教学可以帮助学生获得专家思维.专家思维既是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基本内涵,也是高考评价体系对关键能力的考查要求.文章基于专家思维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构建了将学科大概念、情境条件、问题指向、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等关联融合的地理问题解决图式,旨在指导学生精准高效解决地理问题.
其他文献
基于“OECD学习框架2030”,采用文本分析法研制高中地理课程图谱,分析我国高中地理“地球科学”部分.研究发现:我国高中地理“地球科学”部分与“OECD学习框架2030”能力框架和内容体系的对应程度在50%左右;五大能力类型和六大内容主题,都表现出部分得分高、部分得分低的分化特点.由此可引发对我国高中地理课程内容主题安排和能力素养要求的思考,为今后我国高中地理课程设计提供以证据为基础的视角和思路.
系统思维是一种从系统和要素、要素和要素、系统和环境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综合考察认识对象的一种现代思维方法.文章基于系统思维培养,从学生学习视角提出了地理问题设计的机理;借鉴系统思维发展的层级模型,形成了基于系统思维培养的地理问题设计方法,并结合实际教学说明了这种方法的运用过程.
2021年高考全国文综乙卷第9~11题以第四纪以来(含第四纪)苔原带(苔原植被)气候性演替和空间分布的动态变化过程为情境,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地理核心素养.对此,文章从空间和区域视角、时间和动态视角、联系和综合视角对试题进行解读,认为该试题充分体现了地理学科的核心思想和独特的育人价值.
一、试题设计rn下沉式日光温室是在日光温室内向下挖掘一定的深度,利用地温的稳定性,使其保温性能比非下沉式日光温室提高,但下沉深度过大或过小都不利于地温的增加.温室北部的土墙白天充分吸收光照热量并及时储存,夜间缓慢将热量释放到温室内,减小温室内的昼夜温差,较好地为蔬菜生长提供自然热量.图1为宁夏四个地区所在位置示意图,图2为下沉式日光温室示意图.
期刊
基于《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人民教育出版社对高中地理教材进行了全面修订.将人教版新旧两版教材“交通运输布局”章节的结构、内容、案例、图表和模块组合等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新教材在观察视角、视野尺度和模块组合等方面存在思路变化,据此探索了地理教学的新方法.
一、命题背景和意图rn绿色发展是关系人类未来的战略选择,提升节能减排意识、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和生态恶化速度势在必行.近年来,以“立德树人”为导向的高考试题更加注重对生态文明建设等绿色发展理念的考查,“低碳生活”“节能减排”“绿色环保”是高考命题选材的重要方向.rn本试题素材源自央视网2021年4月25日报道“肯尼亚鲜花农场巧用太阳能,效益环保两不误”[1],试题以“浮动式太阳能发电”为切入点设计了相关图文材料和问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阐释地理原理、规律的能力,符合
期刊
低碳理念在地理课堂教学中不仅有理论意义,更具实践价值.通过梳理教材内容,将教育生态学的理论应用于地理课堂活动教学中,打造“重构教学活动主题、明确教学活动目标、驱动探究学习、实施表现性评价”层层递进的探究性生态课堂,并以“低碳食品知多少”活动探究为例,展现了培育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生态课堂教学模式.
行为体验是关注学生主动参与的一种教学方式,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以上海市使用的中图版高中地理第一册第三篇专题8中的“大气圈对地球生命的保护”为例,通过创新教学方式,对如何有效开展行为体验教学进行展示,并作了相关反思与总结.
介绍了以“目标导向”“评价前置”为特征的逆向教学设计,论述了进行逆向教学设计的作用,以“内外力作用与地貌”课例为例,展示了逆向教学设计的具体应用.
云南省腾冲市北部曲石镇附近的一处密林中,有一洼小小的水塘,水塘仅有一张学生课桌大小,周边植被茂密.据说,凡是经过水塘的动物,无论昆虫抑或飞鸟,轻则昏厥重则一命呜呼,而水塘周围也常有毒蛇出没,村民认为毒蛇身体内的毒素就来自于小水塘,水塘周围的毒蛇是在守护它们的毒源.一方小小的水塘,令当地人谈之色变,成了人们眼中的“失魂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