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度近视白内障不同撕囊口直径下术后人工晶状体稳定性观察

来源 :国际眼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dlle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比较超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不同撕囊口直径下行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人工晶状体囊袋内稳定性差异。方法:选择双眼超高度近视拟行白内障患者14例,双眼先后均行Phaco+IOL植入术,随机选择一眼作为5mm撕囊口直径观察组,对侧眼作为6mm撕囊口直径观察组,娴熟手术医师完成白内障摘除联合囊袋内人工晶状体植入同型亲水丙烯酸非球面人工晶状体(MCX11),手术经过均顺利,所有入组患者术后次日经Image-pro plus6.0图像分析软件测量确认主要子午线囊口直径与目标撕囊直径不超过±0.2mm。术后1wk;1,3,6mo行散瞳后囊口形态、人工晶状体位置形态观察,屈光状态检查,前房深度测量,观察囊袋内人工晶状体的稳定性。结果:与术后1wk相比,两组术后1mo前囊口直径轻度缩小,两组间无显著差异。5mm组在1~3mo随访期内有轻度远视漂移,6mm组在术后1mo内有轻度远视漂移,1mo后则趋于稳定。屈光变化与前房深度变化同步。5mm组3mo随访期有3眼发生襻缘轻度变形。结论:超高度近视患者采用较小的撕囊口可能引起囊袋-IOL复合体的不均匀收缩或前后移位。术后1mo屈光状态的进行性变化可早期提示人工晶状体稳定性的变化,及时进行干预可减少远期并发症的发生。
其他文献
文言文是我国古代文化宝殿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文言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所占分量相当重。可对于文言文的教学,我们以前总是习惯于逐字逐句地串讲,然后翻译成白话文,课堂教学缺乏创新
长期以来,许多高中政治教师习惯于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教师讲解为主,没有能够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学生在政治学习中的自主化、素质化程度不高,影响了教学成效的提升。针对这样的教学现状,教师应当从教学理念、教学手段、教学方式以及教学空间等方面入手,多措并举,提升政治教学成效。  一、转变教学观念,提升教学素质  首先,教师应当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以自主探究学习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将教师讲解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