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膜外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效果对比

来源 :今日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rrychang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对比在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腰硬联合麻醉与硬膜外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74例,分为联合组(腰硬联合麻醉)与对照组(硬膜外麻醉),各37例。结果:联合组的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及肌松自主恢复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有统计意义(P<0.05);联合组的局麻用药量显著少于对照组,有统计意义(P<0.05);联合组在T3、T4时刻的MAP、H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髋关节置换术中,相对于硬膜外麻醉,腰硬联合麻醉的起效时间更短,局麻用药更少,更有利于维持患者术中的血流动力学稳定,值得推广。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术 腰硬联合麻醉 硬膜外麻醉
  【中图分类号】 R6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7-0034-01
  髋关节手术是一种常见的骨科手术,麻醉方法的选择对手术的实施、预后及并发症的发生具有明显的影响,故选择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是保证患者安全的关键[1]。腰硬联合麻醉因具有起效快、肌肉松弛良好以及可硬膜外镇痛等优势,在临床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为了比较在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腰硬联合麻醉与硬膜外麻醉的临床效果,我院对74例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于2012年8月~2014年8月收治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74例,所有患者ASA Ⅱ~Ⅲ级。将患者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各37例。联合组男22例,女15例,年龄59~78岁,平均为(68.3±4.8)岁。对照组男20例,女17例,年龄61~82岁,平均为(71.3±4.8)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作对比。
  1.2 方法
  两组患者术前常规禁饮、禁食,并于术前30min采用0.1mg苯巴比妥钠和0.3mg东莨菪碱进行肌肉注射,在进入手术室后采用参数监护仪进行密切监护,并持续面罩吸氧,建立静脉通道。对照组给予硬膜外麻醉,选择L2-L3椎间隙作为穿刺点,然后采用1%利多卡因和0.375布比卡因混合作为局麻药,根据麻醉平面合理调整剂量。
  联合组给予腰硬联合麻醉,取患肢向下卧位,选择L2-L3或者L3-L4椎间隙作为穿刺点,先进行硬膜外穿刺,等穿刺成功之后再将腰穿针置入,针孔朝向尾端。采用0.5%布比卡因1.5ml和10%葡萄糖1ml混合配置局麻药,并于10~15s内缓慢注入,然后将腰穿针退出,并将硬膜外导管快速置入,改平卧位,最后将麻醉平面调整至T10以下。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肌松自主恢复时间及局麻用药量。同时观察两组患者在诱导前即刻(T0)、麻醉诱导后10min(T1)、手术结束即时1 h (T2)、术后24 h (T3)及术后72 h (T4)5个时段的MAP、HR、SpO2指标变化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统计,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麻醉效果的比较
  联合组的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及肌松自主恢复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有统计意义(P<0.05);联合组的局麻用药量显著少于对照组,有统计意义(P<0.05);见表2。
  表1 麻醉效果的对比
  2.2 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的比较
  两组患者在T0、T3、T4时刻的MAP、H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在T3、T4时刻的MAP、H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各个时刻的SPO2水平均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血流动力学的对比
  3 讨论
  髋关节置换术的主要手术对象为老年患者,患者多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及心脏病等疾病,再加上手术的创伤比较大,若患者在术中的应激过大,容易导致不良事件的发生[2]。故选择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式是保证患者生命安全的关键。硬膜外麻醉是髋关节置换术临床中常用的一种的麻醉方法,起效较快,但由于老年患者多伴有一定程度的椎体肥大及骨质增生,容易造成硬膜外腔脂肪减少,麻醉药物扩散,故不利于阻滞平面的控制,最终容易影响患者术中的血流动力学[3]。
  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术前并发症比较多,在术中必须要确保其体内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才能有效保证患者的心肌氧的供需平衡。随着近年来腰硬联合麻醉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广泛应用,该麻醉方法的效果显著,镇痛完善,往往在注药后3min就会出现麻醉平面,而10~15min后则麻醉平面固定,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将患者的感觉、运动、交感等感觉完全阻断,从而减少手术对患者的应激反应,使患者的血流动力学能很好地维持在稳定的状态[4]。联合麻醉能充分发挥硬膜外麻醉及腰麻的优点,只需通过小剂量麻醉药物就能获得快速、有效的麻醉平面,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用硬膜外腔用药,以更好地控制麻醉的平面及深度,不仅镇痛效果及肌松效果更佳,且不会受手术时间的限制,对患者术中的循环机呼吸系统的影响比较小[5]。由于患者在围术期更容易出现缺氧及二氧化碳蓄积等情况,因此需将麻醉平面合理控制在T10以下,并给予低流量吸氧及连续监测SpO2,有利于提高麻醉手术的安全性。
  本研究中,联合组的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及肌松自主恢复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联合组的局麻用药量显著少于对照组;联合组在T3、T4时刻的MAP、H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相对于硬膜外麻醉,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腰硬联合麻醉,起效更快,麻醉用药剂量更少,能更好地维持患者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有利于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李书庸. 硬膜外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在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观察[J].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7):69-70.
  [2]邓洁. 腰-硬联合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对比研究[J].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4):92-93.
  [3]邹正斌. 全麻和腰硬联合麻醉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麻醉效果对比[J]. 社区医学杂志,2014,13:41-42.
  [4]李彦明. 腰硬联合麻醉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32):3615-3616.
  [5]谢晓静. 全身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比较[J]. 现代医药卫生,2013,29(18):2775-2776.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的: 研究乳剂与膏剂消炎效果 方法:将50只雄性小白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石灰搽剂对照组、薄荷油乳剂组、风油精乳剂组、红霉素软膏组。正常对照组耳部涂抹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耳部涂抹石灰搽剂,薄荷油乳剂组涂抹薄荷油乳剂,风油精乳剂组涂抹风油精乳剂,红霉素软膏组涂抹风油精乳剂。以抑制率和肿胀率为指标区分消炎效果。结果:阳性对照组、薄荷油乳剂组、风油精乳剂组、红霉素软膏组较正常对照组肿胀率和
【摘 要】 本文总结了儿科门诊的护理管理经验,简单阐述了儿科门诊患者的需求。儿科是一个特殊的科室,它相对其他的科室不太一样,儿科接待的全部是小孩子,其他科室接待的基本上都是成年人(少数人除外),而小孩子又不是很好的照顾,所以,儿科门诊的医护人员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心,帮助宝宝的妈妈,使宝宝们能更好的接受治疗。  【关键词】 儿科门诊 患者需求 护理管理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农业投资对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云南的农业投资就总体而言,都表现为投资不足.占据主导地位的政府投资之所以不足,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或者说
目的:探讨经胸腔镜行肺叶或肺段切除治疗肺癌的临床体会。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肺癌患者86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43例。其中
目的:探讨肝部分切除术治疗复杂肝内胆管结石的治疗效果及其预后效果。方法:选取于2011年9月-2015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复杂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共62例。分析结石的分布部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