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俊昊:怪胎、控制狂

来源 :南都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t1301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不是社会学家”


  在中文的影评、研究里,常称奉俊昊为“电影社会学家”,据说名学府延世大学社会学出身的他,作品常在悬疑片的外衣下呈现出社会学视角,比如《杀人回忆》里真正的杀手是失范的、充满漏洞的体制,《汉江怪物》里真正的怪物是社会,《雪国列车》更是反乌托邦等。和他的长相一样,这个预设很快被打破。   “我其实我不懂社会学,也不喜欢我的教授们。我的精力都花在电影社,看电影,”他停顿了下随即补充,“尽管我也毕业了。”在延世大学之后,他才进入韩国电影学院导演班。
  这种“心不在焉”怀着电影梦的学生在1980年代末的韩国并非个例。早于奉俊昊入读韩国电影学院的林常树导演曾回忆,“当时韩国的电影专业很少,很难进……当时看了李长镐、裴昶浩(为韩国电影做出重要贡献的导演)的作品,觉得没理由不受电影学院训练就做不了导演。我想在人文社科一边学习一边做电影社要比读电影专业好。”
  奉俊昊的大学时期所在的1980年代末、1990年代初是韩国社会运动风起云涌的时代,他所在的延世大学社会学系有许多进步分子任教,学生也走上街头,他很难回避那个时代的记忆。但是,奉俊昊的社会意识其实形成得更早一些,中学时期家里的饭桌上,他的父亲常抱怨工作单位的荒谬。他的父亲是韩国著名画家,当时在一个设计中心工作,主管却是一个退休军人,而他的父亲是个讨厌军政府的人。
  当时韩国的音像渠道不发达,奉俊昊只能在电视里看许多外国电影,也是在那时,他决心拍电影。进了大学,他开始实践电影梦,和朋友发起电影社自学电影,一部片子看几十遍,分析每一个场面。喜欢的片子也从类型片扩展到台湾新浪潮导演的作品,他承认这些都影响了他后来的创作。这或许可以解释他的作品为何有着非典型类型片的味道。
  当时为了筹钱拍电影,他画过漫画,卖过甜甜圈,买下摄影机后甚至曾抱着它睡觉。1993年拍摄第一部短片时,因为资金困难,他在父亲的礼券中抽了一张恤衫券给演员作为报酬。到筹备处女长片《绑架门口狗》时,他还打算如果反应不好,就学当时正在低潮期的导演朴赞郁去开家DVD店。
  回忆打开口子,采访场地也可用了,那是一个光线更暗一些的地方。
  “一直在下雨呢。”
  “我喜欢下雨天。在加州那种阳光灿烂的地方我反觉得不安,香港、伦敦这种地方让我安心。”奉俊昊在昏暗中伸展手脚,看上去自在了些。
  “但你电影里的雨是不安元素。”
  他迅速接过话茬,“而且《雪国列车》是我第一部没有下雨的电影”,他心知肚明地笑着。这大概是最能轻松总结出的作品共性了。
  “你的电影常控诉社会,人们只能靠自己或者家庭。”
  “有一点,”但他只承认了一点,“可能不单我,很多韩国人,全世界许多人,人生中至少有一次觉得这个政府、体制没有保护自己,感觉孤立无援,除非那个人很有势力。”
  奉俊昊回忆起1990年代韩国发生的一些事故,比如1995年汉城市中心三丰百货大楼倒塌,“就像灾难片的場景。《汉江怪物》也是灾难片,光天化日之下怪物出现了,诡异!但那么奢华的楼突然塌了,更离奇。”
  这种对抗,让我想起他和 《雪国列车》北美发行方韦恩斯坦公司的传言——韦恩斯坦希望在北美发行一个节奏更快的版本。如果说发行方也是一种体制,那他为该片能以导演版发行做的努力,是对抗。不过他对所有媒体都轻描淡写地说,“我们没有争吵,情况有些复杂但都过去了,现在电影很安全,还是放我的版本。”
  我把网上的一些说法抛给他听,传言说他为了保留片中一段剖鱼的场面,胡扯自己的父亲是渔民所以很想要这个镜头,面对韦恩斯坦的一些建议还装成听不懂英语。他听了哈哈大笑说:“信不信由你。”
  与体制的诡异对应的,就是电影里的小人物。奉俊昊在本届香港国际电影节特设的《母亲》黑白版映后谈中说,《杀人回忆》是说社会险恶,我们应该努力保护弱者,在《母亲》里更多表现弱者互相斗争。
  这么说来,《雪国列车》则是弱者联合,反抗且突破体制。片中,主角柯蒂斯带领地位最低的人一路杀到车头引擎,最后两个孩子走出列车,看到了新世界。

有点变态,有点反叛


  奉俊昊说,“我对没有权钱的人,没那么聪明、卑微的人,不健全的家庭总是好奇,而且觉得对他们有一些熟悉的感觉。也不知是为什么,随着这些角色,我(剧本)写起来更轻松容易些。”
  奉俊昊大约三年才拍一部长片,剧本就要磨掉一年。“我恨死写剧本了,”他抱怨着,“但是没有办法啊。”家里还有一个对他的剧本和电影都不吝毒舌的妻子和儿子,他们往往是他作品的第一读者和观众。
  他喜欢同样关注卑微人群命运的日本导演金村昌平,可金村昌平曾在底层生活,奉俊昊却出身书香门第。“我是在中产阶级,但我想我可以描述所有阶层的生活,这是创作者的职责,依靠我的想象力,也去采访、认识人。如果我不能创作经验外的东西,那会很局限。我电影里也有上层阶级,不过容易被忽略,比如《雪国列车》的威尔福德,描述这种人也很有趣。”
  他喜欢片中由蒂尔达·斯文顿扮演的曼森,那是统治者威尔福德代言人的角色。在他眼中,曼森像国王跟前的小丑,可恨又有点可爱。还有媒体报道说他评价自己有点像曼森,“有点变态,有点反叛”,他说记不得自己是否说过这句话了。
  不过在韩国访谈节目PEOPLE INSIDE中,奉俊昊说“我是怪胎”—童年没有什么朋友,但因此得到观察社会、人与人关系的时间,想法一路累积。至于反叛,除了能够突破类型片又赢得票房,他在1999年以走上街头的方式参加过捍卫本土电影配额的“光头运动”。同在1990年代,韩国电影产业化,审查放开,创作者得到了充分的自由。
  这太适合奉俊昊这种控制狂了。目前,奉俊昊的电影都由自己编剧。他欣赏希区柯克这种誓不罢休的控制狂。《杀人回忆》的美术指导柳成熙曾公开调侃奉俊昊“吹毛求疵”,而韩国影帝级的演员宋康昊,在出演《杀人回忆》的时候,被要求增肥,好给人慵懒乡下警察的感觉。这部在韩国电影史上都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故事依据的是至今未破的一起连环杀人案;片尾一个特写非常经典,奉俊昊让宋康昊直勾勾望向镜头,仿佛杀手就在观众里,让人好一阵回不了神。
  《母亲》片头里,扮演母亲的金惠子在荒原中起舞的镜头也让人印象深刻。奉俊昊说,“光天化日下跳舞,在韩国俗语中是有点疯狂的意思。以此开头,会让人想她为什么要跳舞,看上去有点疯了”。
  没等到空气沉重,他就自己提起拍摄时的滑稽事。因为金惠子觉得一个人起舞有点难堪,所以在那个悲伤诡谲的镜头背后,是包括导演在内的一群工作人员跳着奇怪的舞步。实际上,他的电影中也间或流露着幽默感,不过到了《雪国列车》,人们发现有些笑不出来了,我也追着他问幽默感去哪了。
  “取决于电影啦,我本人还是一样。《雪国列车》是末世同时也有点暴力的,很难说是我幽默感减退了,或许我下一部电影会有很多幽默成分。”仿佛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开朗,他又放开嗓子笑了几声。
  在《母亲》黑白版放映后,许多人想起了希区柯克的《惊魂记》。在奉俊昊看来,制作黑白版是为了好玩。“许多电影人都有一个黑白电影梦。电影最开始不就是黑白无声的嘛,很纯粹”。他至今都坚持着胶片拍摄。
  平日里的奉俊昊,每天吃完早餐就抱着笔记本电脑到咖啡店里创作,到点吃饭,到点睡觉。他也试过在郊外公寓里创作,结果倒像科恩兄弟的《巴顿芬克》(一个烦闷的剧作家在郊外旅馆遇到离奇事件),各种不自在。之后,他的创作就和生活融在一起。
  许多时候,奉俊昊穿着棕色衬衣深陷棕色的沙发。而要想从中抓住蛛丝马迹,破解韩国电影密码的尝试,往往都被他一个认真聆听后的一声“哈哈”,或者一个不经意的微“萌”表情,给消解掉了。
其他文献
肖全  1959年生于四川成都,被称为“中国最好的人像摄影师”。1980年代中期开始“我们这一代”的拍摄,1996年出版 《我们这一代》,2014年此书第三次再版。  摄影师肖全变了。他原本一直不愿意装修他在深圳的家,反正自己云游四海,那不过是个“放行李的地方”,如今他55岁,还是到处飞,心里也没有安定感,却觉得该对自己的窝负责,于是好好拾掇了住处,开始信佛的他给自己设了佛堂,还在相机盒上写着“照
有这样一个故事。在一座城市里修建了一块草坪,设计师一度不知如何设计穿越草坪的人行道,最终开放草坪,并让所有人随意行走,而踩踏出来的路就是最优选择。但是如果让所有人去投票选择人行道方案,答案则会变得混乱不堪。这就和做产品一样,在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出现之前,人们未必知道他们需要什么。所以好的企业,大多来自对用户需求的前瞻性的把握,而不是满足。用大胆创新来对抗陈词滥调。就像很多的成年人,到现在还不明白,
这个夏日的视觉G点  2014世界杯在众人熙熙攘攘的簇拥下紧锣密鼓地展开了。世界各大媒体也紧跟赛况纷纷报导。面对电视媒体和网络媒体等声色具备的传播形式,纸媒杂志也各有妙招让自己在竞争激烈的传播媒介中获得亮眼的表现,纷纷在杂志封面上玩起了“封面上的世界杯”。  人的视觉对中心点很敏感,对版面中心的认识也不例外。所谓视觉传达就是用可视的艺术设计手段及形式来传达一些特定的信息,通过文字,色彩及创意表现提
开在香港油麻地骏发花园小区里的“百老汇电影中心”是我最喜欢的香港电影院。价钱不贵,人不多,放映厅也不大,可以安安静静地看自己喜欢的电影。但是它荣登我最爱电影院的原因还是隔壁有家老面店“夏铭记”。看完电影去“夏铭记”叫一份炸门鳝鱼鱼皮,再来一碗四宝河粉,真是精神与肉体的双重满足。  夏铭记本来开在胜利道,之后搬到骏发花园,一直做的都是街坊生意。它家自家制鱼蛋用门鳝、九棍等鱼打成,小小一颗,没有坊间的
苏珊·桑塔格的日记,最早一篇记录于1947年11月23日,其时桑塔格十四岁,日记中提到一句话说,她相信“人与人之间唯一的区别在于智力”。桑塔格的日记由她的儿子戴维·里夫编选三卷出版,我们现在看到的是第一卷《重生》。这一卷的最后一篇记录于1963年的年底,桑塔格三十岁了,她早早经历了婚姻,有了儿子戴维,遭遇婚变,再加上性别困惑,掺杂着爱情的痛苦,但是却从未放弃对自我意识的形塑:“从幼年起,我就一直享
因创立于广州城外黄埔区长洲岛而得名的黄埔军校,1927年北伐成功即迁往民国都城南京。此后,“黄埔”更随着战局进展而漂泊全国各地,本校先由南京短期迁往武汉,后移驻成都;又相继在湖北、贵州、云南等省份设立九所分校,毕业生人数达20万人。
凤凰县政府将整个凤凰古城打包,构建股份制的旅游资源型公司,在企业制度的意义上,存在诸多利好要素。最大的亮点,是一种类似于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制,或者是政府资源的市场化改进。这是个事实,当所有的旅游资源要素都集中在政府的手上,而政府并不是一家具有市场竞争意义和管理意义的企业,那么可以肯定地认为,政府对于凤凰古城旅游资源的利用,就不会形成效益最大化。能够采取的改革选项,无疑是政府以资源要素,企业以资本要
提名人  朵渔、陈晓平、张闳、邝海炎、钟刚、朝南阳台、思郁、独眼、朱白、李伟长、顾文豪、郑渝川、杨津涛、徐图之、羽戈、唐小兵等二十余位书评作者。  这是本刊第三次推出年度图书的评选,依照惯例,本刊先向书评人发出提名邀请,编辑部基于书评人的提名,再遴選出十本“遗憾之书”。  与其他图书榜单相比,“遗憾之书”在程序上,毫无创新可言,本刊亦不否认,评选难以达到客观与公正,仍有大量遗憾之作并未进入名单,而
冰桶葡萄酒杯的绝妙搭配  尚记得,和朋友共享那瓶“磯自慢”是在一家粤菜馆。我把酒从冰桶里取出,倒进杯肚宽阔而杯口内收的布根地红葡萄酒杯里,已经让他们吃惊。似乎在大家眼里,清酒还得装进陶瓷制的小酒壶,像黄酒一样用热水温着,再倒进小陶瓷杯里喝,味道才对。但实际上,热饮是“特定名称酒以外”的低端劣酒的饮法,因为这些级别的酒香味不足,所以需要温度的助力,把酒香激发出来。纯米酒和本酿造这一级别的,很多是既可
在青年创业者云集的大会上,苏格兰青年弗雷舍·多赫迪(Fraser Doherty),总显得有些不同——其他人几乎全都是做IT起家,而他做的却是听起来没什么高科技含量的果酱生意。不过就是这份传统生意,却让他在20岁之前就成了百万富翁。  今年才23岁的弗雷舍已经是一名成功的企业家,履历光鲜:14岁时在自家厨房捣腾出了第一瓶果酱;17岁时,创立的果酱品牌super jam摆到了高级连锁超市Wait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