脓液培养阳性245例结果及耐药性分析

来源 :右江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lorfin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研究脓液感染的微生物种类,统计致病菌的分布和抗菌药物敏感率。
  方法 脓液标本采用全自动恒温培养箱培养,应用MicroScan/Warlkaway40全自动鉴定仪进行微生物鉴定和药物敏感实验。结果 共分离可疑致病菌245株,其中革兰氏阳性菌177株占73%;革兰氏阴性菌64株占26%;真菌5株占1%。结论 脓液中分离的菌种相对集中,且引起院内感染的耐药菌株所占的比例较高。
   【关键词】 脓液;病原菌;药物敏感实验;院内感染菌株
   文章编号:1003-1383(2011)06-0735-02 中图分类号:R 446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1.06.020
  
   细菌的耐药性为全球关注的严重问题。细菌耐药性监测在延缓和控制细菌耐药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不断有新的抗生素问世,有力的支持了抗感染治疗,而细菌的耐药性也在不断发生变化,随着治疗水平的提高,重症病人得到有效的治疗,同时医院内感染问题则日趋严峻[1,2]。近年来,随着患者的增多,医院感染患者脓液的送检率不断增多。我们统计了2009年5月~2011年5月某院近2年245例脓液培养分离阳性的菌株,并同时进行了药敏分析。
   材料和方法
  1.标本来源 2009年5月~2011年5月某院住院及门、急诊病人的脓液标本,用无菌棉签采集标本,采集过程严格无菌操作。
  2.标本处理及细菌分离 根据患者病情、抗生素应用情况和临床医生的要求,合理选择培养基种類,所有脓液标本接种血平板培养基和中国蓝琼脂培养基于全自动恒温培养箱分离培养18~24小时,挑选可疑菌落进行生化鉴定。
  3.细菌鉴定及药敏实验 应用MicroScan/Warlkaway40全自动细菌鉴定仪,选择细菌鉴定与微量MIC复合板进行微生物鉴定和药物敏感实验。结果判断按NCCLS标准(2010版)。参考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213,大肠埃希氏菌ATCC25922, 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
  结 果
  1.菌株的分布 在245例菌株当中,其中革兰氏阳性菌177株占73%;革兰氏阴性菌64株占26%;真菌4株占1%。主要细菌的分布见表1、表2。
  2.分离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情况 耐药细菌主要是革兰阳性球菌,其次是革兰阴性杆菌和真菌,而革兰阳性球菌中又以条件致病菌为多,这些条件致病菌基本上已形成了多重耐药。如葡萄球菌的耐药率较高,对常用的青霉素、氨苄青霉素等药物基本无效。而在革兰氏阴性菌中,对庆大霉素、磺胺等药物的耐药率较高,对头胞哌酮的耐药率最低。见表3。
  讨 论
  临床最为常用的抗菌药是青霉素类、头孢类、喹诺酮类,这三类药物在日常用量较大,所以耐药率的产生也是最高的[3,4]。在抗菌药物联用方面,如果对各种抗菌药物的抗菌原理和抗菌谱知识缺乏了解,没有分析清病因就盲目使用抗生素,使细菌在体内产生了耐药菌株,这与医生的临床用药习惯有关。这种现象的存在主要是:①医院用药的针对性不强,缺乏科学性,如在诊断感染指标和病原学诊断不明情况下,凭借经验盲目用药。②忽略抗生素大量应用造成不可避免的不良反应,在治疗中出现耐药性而产生耐药菌株,以及在给药过程缺乏个体化的给药方案。因此临床上在给患者使用抗生素时,应从诊断感染指标和病原学诊断明确及药物学经济角度考虑,做到合理、安全、有效、经济的选用抗生素。
  本文培养的245株菌株分布相对集中,革兰氏阳性球菌177株占73%,其中表皮葡葡球菌和化脓性链球菌居多,金黄色葡萄球菌虽然只有35株,占14.5%,其中耐苯唑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占93.5 %,其它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耐本唑西林的占78.5%,说明主要感染菌来源于在院内流行的感染菌株,也是该院院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革兰氏阴性菌分离率相对较低,共分离64株占26.0%,与其它报道大致相同[5~7],其中以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占20.8 %,这些也是引起院内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从脓液标本检出的细菌分析,主要是革兰阳性球菌,其次是革兰阴性杆菌和真菌,而革兰阳性球菌中又以条件致病菌多,这些条件致病菌基本上已形成了多重耐药。如葡萄球菌的耐药率较高,对常用的青霉素、氨苄青霉素等药物基本无效。而在革兰氏阴性菌中,对庆大霉素、磺胺等药物的耐药率较高,对头胞哌酮的耐药率最低。由于细菌的耐药使临床上治疗比较困难,一些患者不用抗菌药物引起感染,用了抗菌药物又发生菌群失调,这种现象临床较常见,特别是老年、小儿和肿瘤病患者[8],所以临床医生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使用抗生素,取得好的疗效的同时,避免耐药菌株的产生。
  由于大多数标本来源于感染性脓液标本,送检前往往使用了抗生素控制感染,这样降低了一部分感染的发生,却可能影响到部分细菌的分离培养,也使得耐药菌的分离率相对较高。因此,及时准确地检测细菌耐药性,有利于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使院内感染得到有效地控制,更有利于病人在得到治疗后及早康复。
  
  参考文献
  [1]王莉英,蒋 军,唐 震,等.我院2005年细菌耐药性监测与分析[J].中国药房,2007,18(2):125-127.
  [2]胡付品,叶信予,吴培澄,等.2005年上海华山医院细菌耐药性监测[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07,7(4):233-237.
  [3]王 霞.2004年~2006年我院抗菌药物应用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8,8(2):100-103.
  [4]陈慧玉,罗 军,何加宁,等.我院2006年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与耐药性分析[J].中国药房,2008,19(8):589-591.
  [5]汪 复.2006年中国CHINET细菌耐药性监测[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08,8(1): 1-9.
  [6]陈振德,杨红英,贾孟良,等. 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细菌耐药性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7,27(2):220-221.
  [7]韦仕高.372株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右江医学,2010,38(1):55-56.
  [8]楚天臣,王向华.112例糖尿病肾病合并泌尿系感染细菌的耐药性研究[J].右江医学,2010,38(1):30-32.
  (收稿日期:2011-07-18 修回日期:2011-11-10)
  (编辑:梁明佩)
其他文献
为保持医院创先争优活动的成果,开展好“三好一满意”活动,进一步充实医院文化建设的内涵,顺利通过三级甲等医院复审,不断加强和改进党员教育管理方式方法,提高党员素质,密切党与群
由于配电网中不同地点的无功负荷和线路电阻不同,在不同地点装置电容器所产生的效果也不同。针对该现象研究分析后得出结论:无论是放射形配电网各配电线间,还是一条配电线各支
介绍了一套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万能式断路器控制器多工位并行测试系统设计方案。为了提高测试效率,系统将虚拟仪器技术与计算机控制技术相结合,采用多工位测试和并行测试技术
设计了一种采用直接控制原理的两级交错并联分时工作单相数字有源功率因数校正器(APFC)。描述在直接控制原理和分时工作方式的基础上,采用Matlab/Simulink对整个APFC系统进行仿
对某低压电器产品的操作机构进行力学分析,获得其力学输出特性的数学表达,利用多体动力学仿真分析技术,计算了操作机构的力学输出特性和固有动作时间。在此基础上,分析其结构对操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社区高血压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对325例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干预,分别于干预前、干预6个月后采用自制遵医行为问卷调查表评价患者的遵医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