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合适情境中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sercmd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象扫描:
  我在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整理”时,发现很多学生不喜欢用列表整理的策略解决问题,而喜欢直接列式解答,尽管我再三强调我们不仅仅是要学会解决例题所提出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从解决这个简单的问题中学习用列表整理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当时就有学生反问我:“我们已经会直接列式解决这个问题了,还有必要用列表整理吗?”可见,以这个例题学习用列表整理的策略,学生根本感受不到其价值所在。
  于是,我将四年级上册第65页的例题(如下图1)布置给三年级学生做,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答,结果没有1人用列表整理的策略,都直接列式解答,正确率96.3%。我在原图上加了一个干扰性条件(如下图2),还是没有人用列表整理的策略解答,都是直接列式解答,正确率89.1%。三年级学生不用列表整理的策略都能顺利而正确地解答这道例题,那么用这样的例题引导四年级学生学习列表整理的策略,合适吗?
  问题剖析:
  我们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其目的就是让学生能运用所学策略,简便快捷顺利地解决实际问题,体现策略的优越性和重要性。这道例题学生根本不用列表整理的策略就能顺利解决,如果硬要学生使用这种策略,不仅不能让学生体会列表整理策略的价值,还会让学生觉得这是老师和课本另外强加的额外负担,难免产生应付、厌烦的情绪,不利于引发学生形成列表整理信息的内在需求。因此,我认为用这道例题引导学生学习列表整理的策略是不太合适的。
  应对策略:
  用列表整理条件和问题,列表只是一种形式,通过整理条件和问题,使要求的问题和条件逐步明朗化、清晰化,帮助学生建立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对应关系,便于学生弄清数量关系,理清思路。这才是用列表整理的本质内涵。
  我们可以创设一个有多余条件的较复杂的购物情境图(如图3),让学生需要借助列表摘录与问题相关的条件,帮助自己理清所求问题和条件之间的对应关系,排除与问题无关的条件干扰,使要求的问题和条件之间的数量关系更加明朗化、清晰化。同时,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感受到列表整理的策略可以帮助他们灵活处理信息,减少思维干扰,为顺利解决问题理清思路,达到轻松解决实际问题的效果,从而凸显列表整理策略的重要性和优越性。
  理性思考:
  我们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究竟需要怎样的情境支撑?
  一、情境要有鲜明的针对性
  每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都不是包治百病的“万能妙方”,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只能对解决某些问题才能显示其独特的价值。因此,我们要选择和创设有利于彰显学生要学习的解决问题策略优越性的情境,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到所学策略能够快捷简便地解决实际问题,感受到策略的神奇价值,这样学生才愿意投入到解决问题的策略学习中去,促进知识的建构。
  二、情境要有生动的趣味性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是获取知识的良好开端,是学习的最大动力。为此,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解决问题的策略学习中来,我们就应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以学生感兴趣的事情为背景来创设充满童趣、充满童真的情境。低年级学生对美丽生动的故事、活泼有趣的游戏、直观形象的表演特感兴趣,而到了中高年级,他们逐渐对有用的、富有挑战性的、能引发他们去积极思考和探究的情境感兴趣。这一学段创设的情境要有一定的思维含量,不是学生一下子就能解决的,这样才能唤醒学生沉睡的大脑,激发他们积极主动思考,深入探究。因此,对中高年级学生而言,我们要用数学自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让他们感到有趣、有价值、有挑战性,激起他们好奇、好胜的心理,获得积极情感体验,产生积极学习心向,在实践中感受数学的魅力,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三、情境要有鲜活的现实性
  例如,我们学习“倒推”的策略就可以创设“××同学沿一定路线逛公园,怎样沿原路返回”的情境;学习用“列举”的策略就可以创设“有多少种不同的报刊订阅方法”的情境。这些情境都是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比较熟悉的,富有时代气息的真实情境,有利于引发学生借助身边的事物来认识数学、理解数学,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更有效地建构知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责编杜华)
其他文献
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思想是以和谐创新为范式的自主创新体系,它的运行历史地形成了一个体系化的建制,内涵了和谐创新论、过程创新论、中和道路创新论以及价值创新论等基本内容,从
小学数学人教版第十二册教材编排近半册的教学内容为“总复习”内容,从内容的编排可以看出,这个单元对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做了全面的整理和回顾。每到复习阶段,教师头疼,学生疲倦。原因如下:一是有的教师复习目标不明确,什么都讲、什么都练,使得学生心中没底,好像什么都会又好像什么都不会;二是复习内容不明确,有的教师只是直接按照教材的编排顺序依次讲解,根本不研究习题编排的意图,学生也就跟着教师的“引导”,浑浑噩
<正>《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学到的数学知识应该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其数学应用能力;教学中所有的知识点应该通过不同的表达方式呈现出来,来
篮球运动是一项团体协作的比赛项目,要求运动员熟练掌握各种技战术。篮球战术意识具有决定比赛结果的作用,在比赛过程中对篮球基础规律的认识和合理的运用是运动员的篮球战术意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是众所周知的道理,也是《数学课程标准》所提倡的理念。我们在实践中也一直要求自己这样做,可有时会无意识地只顾“授人以鱼”,而忘了“授人以渔”的
数学教学具有抽象性和逻辑性的特点,而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转型期,即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阶段,将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合理进行整合,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使数学教学直观化  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其核心就是把现代教育技术融入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去,利用课件中的图片、视频、音频,甚至是三维动画,为教学服务,用多媒体充实教学容量,丰富教学内容,让枯燥的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