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研究,摸索总结出如下提高阅读教学实效性的几条策略:以“强烈的语文意识”为基础,以“简约的教学过程”为途径,以“基本的阅读能力”为核心,以“巧妙的读写结合”为重点,以“自然的人文熏陶”为底蕴,以“适当的资源拓展”为补充,切实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提高 阅读教学 实效性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24-034-01
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质量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语文教学质量的高低优劣,有效的阅读教学将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如何进行实效性强的阅读教学,在40分钟内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是广大语文教师一直以来孜孜以求的目标。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研究,摸索总结出如下提高阅读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一、以“强烈的语文意识”为基础,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到底什么是语文意识?也许一时半会儿说不清楚,但是,看了下面的教学案例,课堂上教师给了以它们鲜活的诠释、以它们生动的表现、以它们创造性的发挥和实施,为“语文意识”做了最好的注脚。
一位老师上的《花钟》中,有一个最精彩的片段,在引导学生品读描写花钟的这一段文字中,这段文字从语文意识的角度来说,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典范性,这个典范性体现在哪里?体现在语言表达的多样性和准确性的生动结合中。一方面,作者对九种花开放的动态描写,语言极富变化,节奏极富变化;另一方面,对每一种花开放时间的描述又相当准确,用“左右”,用“承上省”和“启下省”这样一种语境的暗示来告诉我们,每一种花开放的大致时段。这位老师课上所体现的“语文意识”,正是将课堂学习的内容牢牢锁定在语言表达的这个特征上。
二、以“简约的教学过程”为途径,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有些老师喜欢把教学过程弄得挺复杂,让人眼花缭乱的课件,应接不暇的大大小小的提问,形形色色的讨论或表演活动……课堂看似热闹,实则上学生跟着老师云里雾里走一遭,学得十分浮躁肤浅,很难收到实效。
因而,实效的课堂教学过程,必须倡简,以简御繁。提倡用整合的思路,整合的问题,将教学设计成几大板块,清清爽爽,一目了然,体现出教与学的层次性。具体到一篇课文的教学,笔者以为突出以下几个教学环节即可:初读感知→精读理解→熟读迁移。初读感知,即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对课文内容获得一个大概的了解;精读理解,是指教师在学生对课文有了全面把握和整体认识后,帮助学生体味、领悟课文的重、难点;熟读迁移,则是指教师主要通过对范文语言的迁移运用,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逐步地形成对语言文字的悟性。
三、以“基本的阅读能力”为核心,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为提高学生基本的阅读能力,笔者参考祝新华的《六层次阅读能力系统及其在评估与教学领域中的运用》,把阅读能力分为了解、理解、分析概括、体会领悟、欣赏评价、创意、积累七个层面,对每一个层面提出了水平要求,再根据水平要求,提出了具体的评价标准。老师们在阅读教学中,可根据此表中的内容,制定阅读教学的目标,在教学中落实制定的教学目标,以培养学生基本的阅读能力为核心,这对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也大有帮助。
四、以“巧妙的读写结合”为重点,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读和写是语文学习中的两个重要因素。如果说“读”是理论,那么“写”便是实践,读写结合,便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它们是密不可分的。读、写同处于小学语文教学这一系统的过程中,具有统一的辩证关系。有关读写结合,古人也做了许多精辟的论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来也会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那么要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更应该体现读写结合的特点。
例如:深圳的刘学金老师在广东省第七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大赛中执教《月球之谜》一课,有一个教学片断如下:
(1)生看老师准备的资料,我们当小记者,现在就来采访一下月球,用上这样的句式:
神秘的月球,请你告诉我,为什么_____,难道_____?
师说一例句:神秘的月球,请你告诉我,为什么细菌在地球上能存活,到了人你那儿就死了,难道你的尘土有杀菌的作用?
(2)生写句子。
(3)汇报:
神秘的月球,请你告诉我,为什么你身上有金字塔,难道是古埃及人乘着飞船到过你那里?
神秘的月球,请你告诉我,为什么你有巨大的水气团,难道是嫦娥姐姐把你惹哭了?
神秘的月球,请你告诉我,为什么你身上有五颜六色的光,难道你有很多珠宝和钻石吗?
神秘的月球,请你告诉我,为什么你身上有一个巨大的水气团,难道是汶川的地震让嫦娥姐姐哭了、流泪了?
……
这个片断是在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课外延伸,拓展“谜”,教师在上万册的有关月球之谜的资料中筛选了这些宝贵资料,让学生用上“神秘的月球,请你告诉我,为什么_____,难道_____?”这个句式来采访月球。学生阅读了有关月球之谜的资源,已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加上教师例句的点拨,学生的情感已经深陷其中。可见,教师设计一个巧妙的读写结合点,让学生及时表达,为学生创设由内化到外化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切实地学好语言和表达的方法,这是提高语文能力的实效途径。
五、以“自然的人文熏陶”为底蕴,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有老师说现在的语文课老是摇摆不定,昨天刮东风,今天刮西风,都不知道风究竟还会往哪儿刮。你看,前段时间人文熏陶喊得震天介响,最吃香的就是在语文课上张扬人文精神,丰富人文内涵,培育人文素养。而现在呢,好像没人提了,又不敢提了。但任何事物都不要二元对立,语文学科的性质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一点我们一定要坚持不动摇。但人文是通过语言文字的熏陶、滋养自然而然实现的,而不是通过外加的东西硬生生地灌输进去的。
通过评析,我们应得出这样的启示:人文精神不是“水中之花”,它是以文本为载体的,以语言文字为依托的。言为心声,任何一篇文章都饱含作者丰富的情感,字字句句总关情,因此语言文字的训练中自然就涵盖着人文熏陶。语文教学一定要正确把握工具人文相结合的学科特点,做到人文工具并举,语言精神双丰收。
六、以“适当的资源拓展”为补充,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自从新课标提出“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这一建议之后,资料补充、资源拓展成为语文教学的某种时尚。凡公开课,课课有补充、课课要拓展。而且,一拓就无边无际、无始无终,使语文教学很容易被泛化。我们教师对文本和资源的关系处理一定要理性、谨慎,可拓可不拓的就尽量不拓,可多拓也可少拓的就尽量少拓,总之是拓得有必要、有分寸、实效果。
在教学“香瓜子”部分时,教师在小结时出示杏林子的资料:“杏林子在轮椅上的50年时间里,她用自己那双扭曲变形的手写下了40多本小说、散文、影视剧本,总共100多万字。她是台湾最有影响力的作家。她还曾被评为台湾十大杰出女青年。”同学们,杏林子何尝不像这不屈向上、茁壮生长的香瓜子呢?杏林子在多病多痛多苦的日子当中依然活得如此精彩,这就是生命。再次让学生感悟到要珍惜生命,更深刻地理解文章的重点句“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创造出无限的价值。”
可见资源拓展,与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相融相生,但应该避免盲目性、随意性,贵在适度实效。
关键词:提高 阅读教学 实效性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24-034-01
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质量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语文教学质量的高低优劣,有效的阅读教学将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如何进行实效性强的阅读教学,在40分钟内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是广大语文教师一直以来孜孜以求的目标。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研究,摸索总结出如下提高阅读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一、以“强烈的语文意识”为基础,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到底什么是语文意识?也许一时半会儿说不清楚,但是,看了下面的教学案例,课堂上教师给了以它们鲜活的诠释、以它们生动的表现、以它们创造性的发挥和实施,为“语文意识”做了最好的注脚。
一位老师上的《花钟》中,有一个最精彩的片段,在引导学生品读描写花钟的这一段文字中,这段文字从语文意识的角度来说,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典范性,这个典范性体现在哪里?体现在语言表达的多样性和准确性的生动结合中。一方面,作者对九种花开放的动态描写,语言极富变化,节奏极富变化;另一方面,对每一种花开放时间的描述又相当准确,用“左右”,用“承上省”和“启下省”这样一种语境的暗示来告诉我们,每一种花开放的大致时段。这位老师课上所体现的“语文意识”,正是将课堂学习的内容牢牢锁定在语言表达的这个特征上。
二、以“简约的教学过程”为途径,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有些老师喜欢把教学过程弄得挺复杂,让人眼花缭乱的课件,应接不暇的大大小小的提问,形形色色的讨论或表演活动……课堂看似热闹,实则上学生跟着老师云里雾里走一遭,学得十分浮躁肤浅,很难收到实效。
因而,实效的课堂教学过程,必须倡简,以简御繁。提倡用整合的思路,整合的问题,将教学设计成几大板块,清清爽爽,一目了然,体现出教与学的层次性。具体到一篇课文的教学,笔者以为突出以下几个教学环节即可:初读感知→精读理解→熟读迁移。初读感知,即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对课文内容获得一个大概的了解;精读理解,是指教师在学生对课文有了全面把握和整体认识后,帮助学生体味、领悟课文的重、难点;熟读迁移,则是指教师主要通过对范文语言的迁移运用,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逐步地形成对语言文字的悟性。
三、以“基本的阅读能力”为核心,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为提高学生基本的阅读能力,笔者参考祝新华的《六层次阅读能力系统及其在评估与教学领域中的运用》,把阅读能力分为了解、理解、分析概括、体会领悟、欣赏评价、创意、积累七个层面,对每一个层面提出了水平要求,再根据水平要求,提出了具体的评价标准。老师们在阅读教学中,可根据此表中的内容,制定阅读教学的目标,在教学中落实制定的教学目标,以培养学生基本的阅读能力为核心,这对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也大有帮助。
四、以“巧妙的读写结合”为重点,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读和写是语文学习中的两个重要因素。如果说“读”是理论,那么“写”便是实践,读写结合,便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它们是密不可分的。读、写同处于小学语文教学这一系统的过程中,具有统一的辩证关系。有关读写结合,古人也做了许多精辟的论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来也会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那么要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更应该体现读写结合的特点。
例如:深圳的刘学金老师在广东省第七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大赛中执教《月球之谜》一课,有一个教学片断如下:
(1)生看老师准备的资料,我们当小记者,现在就来采访一下月球,用上这样的句式:
神秘的月球,请你告诉我,为什么_____,难道_____?
师说一例句:神秘的月球,请你告诉我,为什么细菌在地球上能存活,到了人你那儿就死了,难道你的尘土有杀菌的作用?
(2)生写句子。
(3)汇报:
神秘的月球,请你告诉我,为什么你身上有金字塔,难道是古埃及人乘着飞船到过你那里?
神秘的月球,请你告诉我,为什么你有巨大的水气团,难道是嫦娥姐姐把你惹哭了?
神秘的月球,请你告诉我,为什么你身上有五颜六色的光,难道你有很多珠宝和钻石吗?
神秘的月球,请你告诉我,为什么你身上有一个巨大的水气团,难道是汶川的地震让嫦娥姐姐哭了、流泪了?
……
这个片断是在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课外延伸,拓展“谜”,教师在上万册的有关月球之谜的资料中筛选了这些宝贵资料,让学生用上“神秘的月球,请你告诉我,为什么_____,难道_____?”这个句式来采访月球。学生阅读了有关月球之谜的资源,已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加上教师例句的点拨,学生的情感已经深陷其中。可见,教师设计一个巧妙的读写结合点,让学生及时表达,为学生创设由内化到外化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切实地学好语言和表达的方法,这是提高语文能力的实效途径。
五、以“自然的人文熏陶”为底蕴,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有老师说现在的语文课老是摇摆不定,昨天刮东风,今天刮西风,都不知道风究竟还会往哪儿刮。你看,前段时间人文熏陶喊得震天介响,最吃香的就是在语文课上张扬人文精神,丰富人文内涵,培育人文素养。而现在呢,好像没人提了,又不敢提了。但任何事物都不要二元对立,语文学科的性质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一点我们一定要坚持不动摇。但人文是通过语言文字的熏陶、滋养自然而然实现的,而不是通过外加的东西硬生生地灌输进去的。
通过评析,我们应得出这样的启示:人文精神不是“水中之花”,它是以文本为载体的,以语言文字为依托的。言为心声,任何一篇文章都饱含作者丰富的情感,字字句句总关情,因此语言文字的训练中自然就涵盖着人文熏陶。语文教学一定要正确把握工具人文相结合的学科特点,做到人文工具并举,语言精神双丰收。
六、以“适当的资源拓展”为补充,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自从新课标提出“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这一建议之后,资料补充、资源拓展成为语文教学的某种时尚。凡公开课,课课有补充、课课要拓展。而且,一拓就无边无际、无始无终,使语文教学很容易被泛化。我们教师对文本和资源的关系处理一定要理性、谨慎,可拓可不拓的就尽量不拓,可多拓也可少拓的就尽量少拓,总之是拓得有必要、有分寸、实效果。
在教学“香瓜子”部分时,教师在小结时出示杏林子的资料:“杏林子在轮椅上的50年时间里,她用自己那双扭曲变形的手写下了40多本小说、散文、影视剧本,总共100多万字。她是台湾最有影响力的作家。她还曾被评为台湾十大杰出女青年。”同学们,杏林子何尝不像这不屈向上、茁壮生长的香瓜子呢?杏林子在多病多痛多苦的日子当中依然活得如此精彩,这就是生命。再次让学生感悟到要珍惜生命,更深刻地理解文章的重点句“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创造出无限的价值。”
可见资源拓展,与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相融相生,但应该避免盲目性、随意性,贵在适度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