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插图对低年级学生的语文学习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有效地使用插图,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理解、观察、想象、表达等各种能力。教师应充分发挥课文插图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关键词:课文插图;语文教学;低年级;有效使用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插图丰富多彩,对正文内容起补充说明或艺术欣赏的作用,具有直观性、形象性,易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充分挖掘并有效地利用插图,能培养小学生的发现能力、想象能力、质疑能力和评价能力,但作为教材的一部分——课文插图,却经常被一些老师忽视。
现行低年级语文教材中,几乎每一课都配有一幅或多幅插图。这些插图紧扣课文内容,色彩鲜艳、生动有趣,非常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极易引起低年级学生的兴趣。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插图作为一种宝贵的课程资源,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和语言表达等能力。但在实际教学中,这些插图往往被忽略或轻易带过,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插图的功能一般可分为装饰功能、解释功能和促进功能。所有课文插图都兼具以上三项功能,只是对于某一幅具体的课文插图来讲,功能会有所侧重。因此教师在深入解读文本的同时,还应研究图文关系,准确地把握插图设置的目的和作用,抓住插图使用的切入点和落脚点,并在教学中合理充分地发挥插图的作用,促进语文教学。
一、有效使用插图,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我们常常会发现,低年级学生拿到语文课本后的第一举动往往是去翻里面的图片,觉得感兴趣会再去读读文字。孩子这种与生俱来对直观形象的喜爱,值得教师珍视。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插图进行细致观察,学生观察插图的过程中,脑海中会涌现出很多问题,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对教师的讲解会更加好奇。通过插图教学,能够有效培养学生想象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
如教学《观潮》时,先让学生观察文中的插图并提出几个问题让他们思考;插图中画出了哪些景物?远景和近景各是什么?看了这幅插图,你对钱塘江大潮的印象是什么?学生观察插图后一般都能准确的回答上面的问题,有些不太明白的地方,在翻阅课文中也会得到解决。待学完课文后,返回来再让学生对照课文的有关描写欣赏插图,由文入画,进一步从整体上把握课文所描写的景物的特点。利用游记写景文章中的插图作导读,一般可分为三个步骤:(1)赏画入文。从画面的整体上看一下文章所描写的景物对象及特点,对全文的景物描写有个概括印象;(2)由文入画。根据课文的具体描写段落,结合插图的部分画面,从局部上把握作者写景的角度及特点;(3)图文结合,归纳概括。让学生看图叙述文中描写的景物,图文结合,归纳概括出全篇的写景特点。
二、有效使用插图,增强学生理解能力
当学生对课文的字、词、句不理解时,结合插图理解课文是最直观有效的方法。它化抽象为具体,可以帮助学生化难为易,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我在教学人教版第三册《纸船和风筝》一课时,关注到了“漂”和“飘”的区别,这对学生来讲是难点。我在请学生区别这两个同音字时,同时引入了课文中的两张插图,并请他们仔细想想纸船和风筝是怎么帮小动物找到他们的好朋友的。这时,学生们纷纷举手,说“纸船是顺着水漂来的,要用‘三点水’的漂”,“风筝是靠风飘上天的,所以要用‘风字边’的飘”。这样,一个难点顺利解决了,同时图片加深了学生们的理解和记忆。
三、有效使用插图,理解词语
词语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重点,课文插图对于帮助学生理解词语大有作为。《课标》中指出:“阅读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其中理解能力是核心。有些课文中的许多词语很抽象,再加上小学生的生活阅历不丰富,理解起来非常吃力。因此,教学中需要运用直观形象的手段,观察插图不失为一种直观、简便的教学手段。
1.利用插图,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在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要逐步提高的,口语表达能力要在日常的学生生活中不断加以练习,语文教师可以利用文本插图加强学生口语能力的锻炼。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孩子们在观察文本插图的基础上复述课文内容,进而背诵文本。看图说话这样的练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表达能力,而且对日后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有很大帮助。
如在教学第七册《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时,我引导学生细致观察插图中小钱的神态、动作,让学生想象此刻的小钱会怎样想、怎么说,让学生在小组内说,说得好的面对全班说,对学生进行想象说话训练。再如教学第三册《狼和小羊》一文,我运用插图,结合课文末尾一句“狼说着向小羊扑去”,引导学生想象,鼓励学生说出与众不同的结果,进行故事续编说话训练,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同时锻炼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2.有效使用插图,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新课程标准》中提到:文本不仅仅是课文教材中的文字,也可以是语言文字塑造的形象以及有关图像等,课文中的有关插图也是文本。教材中的插图是静态的,反映的是某个瞬间的形象。要使画面“活”起来,教师必须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画,进行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以补充画面上的形象和情节。
四、有效使用插图,提高学生表达能力
小学低年级是学生语言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但由于语言能力有限,表达时往往会过于简单或杂乱无序。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有针对性地进行大量的语言表达训练。课文中的插图绘图精美,深受学生喜爱,因此是训练学生表达的优良素材。
课文《春雨的色彩》写了三只小鸟争论春雨是什么颜色的故事,读完了故事,相信很多小朋友的心中,也有屬于自己的春雨的色彩。正好,课文的后面配了一幅田野的图片。我请学生选择几种景物来仿照课文说一说,也可自己想象。于是,学生们出口成章,精彩无限。有的说:“春雨是绿色的。你们瞧,春雨洒在禾苗上,禾苗绿了。春雨淋到小树上,树叶儿也绿了。”有的说:“春雨是黄色的。你们看,春雨落在迎春花上,迎春花黄了。春雨滴在郁金香上,郁金香也黄了。”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利用课文插图进行讲述。低年级的课文中还有很多插图是多幅图,展现了故事发展的过程和情节,就像连环画一样,学生极感兴趣。
关键词:课文插图;语文教学;低年级;有效使用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插图丰富多彩,对正文内容起补充说明或艺术欣赏的作用,具有直观性、形象性,易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充分挖掘并有效地利用插图,能培养小学生的发现能力、想象能力、质疑能力和评价能力,但作为教材的一部分——课文插图,却经常被一些老师忽视。
现行低年级语文教材中,几乎每一课都配有一幅或多幅插图。这些插图紧扣课文内容,色彩鲜艳、生动有趣,非常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极易引起低年级学生的兴趣。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插图作为一种宝贵的课程资源,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和语言表达等能力。但在实际教学中,这些插图往往被忽略或轻易带过,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插图的功能一般可分为装饰功能、解释功能和促进功能。所有课文插图都兼具以上三项功能,只是对于某一幅具体的课文插图来讲,功能会有所侧重。因此教师在深入解读文本的同时,还应研究图文关系,准确地把握插图设置的目的和作用,抓住插图使用的切入点和落脚点,并在教学中合理充分地发挥插图的作用,促进语文教学。
一、有效使用插图,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我们常常会发现,低年级学生拿到语文课本后的第一举动往往是去翻里面的图片,觉得感兴趣会再去读读文字。孩子这种与生俱来对直观形象的喜爱,值得教师珍视。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插图进行细致观察,学生观察插图的过程中,脑海中会涌现出很多问题,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对教师的讲解会更加好奇。通过插图教学,能够有效培养学生想象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
如教学《观潮》时,先让学生观察文中的插图并提出几个问题让他们思考;插图中画出了哪些景物?远景和近景各是什么?看了这幅插图,你对钱塘江大潮的印象是什么?学生观察插图后一般都能准确的回答上面的问题,有些不太明白的地方,在翻阅课文中也会得到解决。待学完课文后,返回来再让学生对照课文的有关描写欣赏插图,由文入画,进一步从整体上把握课文所描写的景物的特点。利用游记写景文章中的插图作导读,一般可分为三个步骤:(1)赏画入文。从画面的整体上看一下文章所描写的景物对象及特点,对全文的景物描写有个概括印象;(2)由文入画。根据课文的具体描写段落,结合插图的部分画面,从局部上把握作者写景的角度及特点;(3)图文结合,归纳概括。让学生看图叙述文中描写的景物,图文结合,归纳概括出全篇的写景特点。
二、有效使用插图,增强学生理解能力
当学生对课文的字、词、句不理解时,结合插图理解课文是最直观有效的方法。它化抽象为具体,可以帮助学生化难为易,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我在教学人教版第三册《纸船和风筝》一课时,关注到了“漂”和“飘”的区别,这对学生来讲是难点。我在请学生区别这两个同音字时,同时引入了课文中的两张插图,并请他们仔细想想纸船和风筝是怎么帮小动物找到他们的好朋友的。这时,学生们纷纷举手,说“纸船是顺着水漂来的,要用‘三点水’的漂”,“风筝是靠风飘上天的,所以要用‘风字边’的飘”。这样,一个难点顺利解决了,同时图片加深了学生们的理解和记忆。
三、有效使用插图,理解词语
词语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重点,课文插图对于帮助学生理解词语大有作为。《课标》中指出:“阅读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其中理解能力是核心。有些课文中的许多词语很抽象,再加上小学生的生活阅历不丰富,理解起来非常吃力。因此,教学中需要运用直观形象的手段,观察插图不失为一种直观、简便的教学手段。
1.利用插图,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在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要逐步提高的,口语表达能力要在日常的学生生活中不断加以练习,语文教师可以利用文本插图加强学生口语能力的锻炼。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孩子们在观察文本插图的基础上复述课文内容,进而背诵文本。看图说话这样的练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表达能力,而且对日后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有很大帮助。
如在教学第七册《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时,我引导学生细致观察插图中小钱的神态、动作,让学生想象此刻的小钱会怎样想、怎么说,让学生在小组内说,说得好的面对全班说,对学生进行想象说话训练。再如教学第三册《狼和小羊》一文,我运用插图,结合课文末尾一句“狼说着向小羊扑去”,引导学生想象,鼓励学生说出与众不同的结果,进行故事续编说话训练,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同时锻炼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2.有效使用插图,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新课程标准》中提到:文本不仅仅是课文教材中的文字,也可以是语言文字塑造的形象以及有关图像等,课文中的有关插图也是文本。教材中的插图是静态的,反映的是某个瞬间的形象。要使画面“活”起来,教师必须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画,进行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以补充画面上的形象和情节。
四、有效使用插图,提高学生表达能力
小学低年级是学生语言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但由于语言能力有限,表达时往往会过于简单或杂乱无序。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有针对性地进行大量的语言表达训练。课文中的插图绘图精美,深受学生喜爱,因此是训练学生表达的优良素材。
课文《春雨的色彩》写了三只小鸟争论春雨是什么颜色的故事,读完了故事,相信很多小朋友的心中,也有屬于自己的春雨的色彩。正好,课文的后面配了一幅田野的图片。我请学生选择几种景物来仿照课文说一说,也可自己想象。于是,学生们出口成章,精彩无限。有的说:“春雨是绿色的。你们瞧,春雨洒在禾苗上,禾苗绿了。春雨淋到小树上,树叶儿也绿了。”有的说:“春雨是黄色的。你们看,春雨落在迎春花上,迎春花黄了。春雨滴在郁金香上,郁金香也黄了。”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利用课文插图进行讲述。低年级的课文中还有很多插图是多幅图,展现了故事发展的过程和情节,就像连环画一样,学生极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