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才俊 深山学艺

来源 :中华名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iu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在前面的话
  
  《中华名人》杂志编辑部的几位老总看了我写的《翰墨情》书稿,都感动得流下了热泪,一致要求在杂志上连载。
  在此之前,也有几家出版社打电话给我联系出版这本书,我没有同意。因为我认为还没有写好张明宽先生……
  书名原来叫《张明宽先生奇人奇事》,是因为很多奇事发生在张明宽先生身上,他就是一个奇人。如,张明宽先生去世前写的景后一幅墨宝,是给慕名向他求字的乡村女教师王秀娥写韵,而且是吐了几次血才写完,写完以后吐了一大口鲜血就昏了过去……
  像这样的奇人奇事在书法界很难找到,我们在张明宽先生身上却看到很多很多……
  张明宽是书法家,几位书法界大师级人物看了他的书法作品,特别是他用行草隶楷书写的千字文,都说“棒!”、“太棒了”、“棒极了!”
  我国已故著名书法大师肖劳先生这样评价张明宽的书法:“赏张明宽字,比练太极拳还有益,他的字能使坐着的人站起来,使体弱者立感强壮,给人以力量,两句话:‘宁霸勿俗,宁出不随’”。肖劳先生对张明宽先生评价很高,也很深刻。看来,他很了解这位书法界的后起之秀。
  有几位著名画家,看了张明宽的山水画和工笔画,也赞叹不已。李苦禅大师和张明宽的伯父张茂材在30年代就是好友,他看了张明宽的作品,高兴地说:“有茂材遗风。”
  不仅是这些,张明宽先生当过教师、创作员、记者,还写过剧本、小说,当过技术员、工程师、高级工程师,还当过一家中型企业的厂长。他曾在北京市城建技术开发中心主任,他的几项技术发明,填补了国家的空白,一次获得中国国际青年首届发明博览会金奖,两次获得国家发明奖。他曾被授予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优秀青年厂长等称号,并被评为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破格晋升为高级工程师。
  他是教师、记者、作家、厂长、工程师、书法家,画家,还会纂刻、弹琴、下围棋,还会维修摩托车和各种电器……
  很多人都说,张明宽是个奇才,奇得让人不可置信,奇得让人不可思议。
  有些奇事让人吃惊,惊得目瞪口呆;有些奇事让人发笑,笑得前仰后合;有些事奇得让感动,感动得——热泪盈眶。
  书画界一些老人看了《翰墨情》书稿,老泪纵横;一些年轻人一边看,一边哭出了声……
  后来一位德高望重的书法家题写了《翰墨泪》的书名;再后来,我的、好友山西省书协主席赵望进说:“张明宽的事迹太感人了,这本书应该叫‘翰墨情’。”对此,几位省部级领导也认可《翰墨情》,希望我写出情感来。
  这就是《翰墨情》的由来,今天我把这段翰墨情送给大家,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个书画艺术家的精神世界……
  栾瑞生
  我与张明宽先生都是山东省安丘市人,同村不同祖,按年龄,他太我几岁,按照辈份,他大我一辈。
  安丘,地处鲁中山区东北边缘低山丘陵延伸地带,三河毓秀,巨山钟灵,资源丰富,是祖国的一块宝地。
  安丘历史悠久,远在新石器时期人类已在这一带栖息、劳动,境内古代就有潍河、汶河水运及多条驿道,战略地位极为重要。夏帝相27年,浇伐斟寻,大战于潍水,覆其舟灭之,成为我国有文字记载的第一次水战。公元前206年(汉高祖四年),楚汉潍水大战,就发生在安丘东部。这潍水就是指山东境内的重要河流一潍河。
  潍河也称淮河,古潍、谁谐音,古时称淮河,出沂水县箕山前宝山坡之小泉淘,向东南流至莒县库山村西,流经五莲、诸城入安丘境内,绕过峡山,鞋山,从我的家乡解戈村边缘流过。
  多少年来,这峡山、潍河没给人民造福,却带来了一次次的灾难。因潍河上游山岭多,落差大,历史上最大的洪峰达7850立方米/秒。过去每到汛期,山洪暴发,经常泛滥成灾,我们祖租辈辈深受其害,老一辈称峡山、潍河为“邪山”、“坏河”。
  1959年,在我们村边建成了山东省最大的水库-峡山水库,将潍河拦腰斩断,修起了峡山电站,潍河才变害为利。
  我和张明宽出生在峡山水库旁这个依山傍水的小山村解戈庄。
  张明宽大我五岁,但论起农村的老亲戚,我该喊他叔叔,因他在家里排行老二,我一直称呼他“二叔”。
  虽然同处一村,由于年龄的差异,我们儿时来往并不多,他上初中时,我还是三年级的小学生。
  我从县中学毕业回到乡村,经常与张明宽见面,但交往也不多。
  在家乡,张明宽确实是一位带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的书画天赋,早在他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便显现了出来。
  张明宽出生在一个人口比较多的农民家庭,有兄弟姐妹七人。因此,他童年倍受衣食之苦,曾三次辍学,生活的艰辛不言而喻。
  张明宽的伯父张茂才先生,是我国著名书画家,齐白石大师的弟子。但是,因叔侄分居两地,他虽未亲受伯父的耳提面授之教,但伯父的影响决定性的启蒙了他。他怀揣着当时能收集到少得可怜的字帖,作为自己学书法的范本进行临摹练习,经常因瞒着父母借钱买纸笔遭父母的打骂斥责。
  他幼年读书勤奋,聪慧好学,特别喜欢写写画画。还是在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张明宽虽然是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却显示出了对书画艺术的痴迷。
  一天,在乡村的小学教室里,语文课老师突然对学生说:“你们把这篇课文读十遍,十遍,记住了,谁偷懒耍滑,我饶不了他。”这位老师拿着教杆指点着:“你们听到没有?”、“听见了……”大家一齐喊道。
  当老师离开教室不久,张明宽就喊起来:“老师走了,解放了,天亮了……”他一边喊,一边跑上讲台,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画起来。
  只见,他前涂后描,一会儿就把老师手持教杆的样子画了出来。大家望着黑板上老师那个样子,哄堂大笑,教室里像炸了锅一样。
  去年我回山东,张明宽的同学李文平向我谈起这件事时,带着对儿时的留恋说:“那时,我们都是不懂事的孩子,可他画的太像了,真的太像了。”就是因为他画的太像,被老师罚了一堂课的站,后来老师告诉了家长,张明宽的屁股上又多了几块红印。
  他初中毕业后辍学务农,在田间,在平地上、青石板上,用树枝或石子作笔练字作画,练得是那样如醉如痴……
  记得“文革”时期的一天,我去公社看望在广播站工作的父亲,远远看到大街上围了许多人。我也挤进人群,看到张明宽身穿农村对襟黑棉袄,手握一支特大号毛笔,在贴好的一大张红宣纸上写大字报。
  只见他一手提着一小桶墨汁,一手抓着那只特大毛笔,蹲着马步,往墙上泼墨挥毫。这时,大部分人都不是在看什么内容,而是在欣赏他写字。
  “好字!”不知谁喊了一声,引起人们的共鸣。“好字!好字!”大家都开始为他的一手好字喝彩,就连那些平日里不同观点、不同派别的死对头也看呆了……
  在家乡,我还听到人们说,在那个年代,张明宽写的大字报贴上不久,就被人偷偷揭走了,当然揭大字报的人并不是故意破坏,而是因为喜欢他的字。
  尽管儿时的我和张明宽的交往不多,但他和我们家人来往却比较频繁。上个世纪60年代,张明宽在乡打鱼队 时,我的叔辈大哥现任村党支部书记的栾瑞林,当时是张明宽所在的打鱼队队长。
  据说在打鱼队打鱼时,有几个人欺负张明宽,瑞林却保护他,并在会上为张明宽打抱不平。他指着那几个欺负张明宽的青年人说:“你们几个王八蛋,不要看不起明宽,将来有出息就是他,成大器也是他,你们不信就等着瞧。”
  这几句话让张明宽记了辈子,并几次向我谈起这件事。他说:“你瑞林大哥没有文化,大字不认得几个,可他有眼光,有远见,我佩服。”我问过瑞林大哥,他说确有此事。
  张明宽还特佩服我母亲,他对我说:“你娘是个老党员,是个明白人。我回家打听你的情况时,乡亲们都谈到你娘,她人缘特好,你身上有你娘的影子。”
  这话一点也不假,我读小学四年级时写过一篇作文,题目叫《我最敬佩的一个人》,写的就是我母亲。记得老师的评语除了文章结构、开头、结尾外,还讲到“情节感人至深,从这一千多字的文章中,我们看到一位母亲的脚怀和高尚品质”。我母亲和父亲结婚不久,父亲就抗美援朝去了,我自小一直跟母亲生活。本来我们完全可以随父亲转业去沈阳,可母亲恋着故土,就是不愿意离开家乡。
  母亲1953年入党,曾当过劳动模范和生产标兵。记得60年代初,父亲从外地回来搬家,要我和母亲去大城市生活。在母亲的坚持下,他不但没有让我们搬走,自己也被我们留了下来,后来被安排到公社广播站工作。
  母亲虽说只上过几天识字班,但能读书看报,还能看懂我写的信。她为人诚实,乐于助人,加上当时又是村里唯一的两名女党员之一,威信特高。
  后来我去当兵,村里人都问我母亲:“你就这么一个儿子,舍得吗?”母亲说:“舍得!他去保卫祖国,怎么舍不得?”母亲亲自送我去乡武装部报名参军,以至我奶奶都说她“心狠”。
  记得我换了军装离开家时,母亲说:“你要下决心在部队好好干,干出个样子来。”说着她扭过头,摆了摆手让我走。
  我走了,哭着走了,可母亲没哭。后来听妹妹们说,我走了以后,母亲哭了整整一夜……
  我记着母亲的话,下决心在部队好好干,立志“自己去走路,走自己的路”,后来入了党,提了干,走了一条艰苦奋斗的路。
  我有五个妹妹,除二妹接父亲的班在市里广播局工作外,其他四个妹妹都在潍坊市做生意,现在都在那里安了家。
  有人说我家的宅院风水好,母亲告诉我,八十年代末,一位云游四方的风水先生途经我家门前,转了三圈不走,说我家宅院好风水,四面阳光普照。对此,我不信,我母亲也不信。
  张明宽先生也听人讲过那位云游四方风水先生给我家看宅院的事,他也不信。他对我母亲说:“什么风水好,是瑞生在南方提前学习市场经济,市场观念影响了他,他又影响了全家。为什么这么大的村庄,唯有他四个妹妹闯潍坊市场?”
  是的,我在部队没什么后台依靠,靠得是“自己去走路,走自己的路”,走了一条艰苦奋斗的路。对此,张明宽在他临终写的《我与栾瑞生》这篇长文中说:“瑞生走的是条布满坎坷的求索之路,他有今天的成绩,是他披星戴月的积累;是他用血与火锤炼了人生的精华;是他用这精华锻造了生命的每一个接点,从而营造了今日的辉煌。瑞生是个强者和智者,他争取了当兵这个机会,又创造了业余爱好的机会,加上不懈的努力,终成正果。”
  知我者,张明宽也。
  多年以后,我们再次重逢,成了无话不谈的挚友和亲人,这既离不开多年来他对我们家人的感情,也离不开年轻时的经历。
  在七十年代初和九十年代末,我俩先后都离家出走。他去了东北的深山老林,我去了南海之滨的军营,而且都有着自己的艰苦的奋斗史。
  一九七0年底,我当兵来到南方后,就再没见到张明宽先生了,但有关他的消息不断传到我的耳中。听说张明宽受不了村里一些人对他的歧视,一气之下,向老一辈学习,闯关东(东北)去了。
  后来我才知道,张明宽先生是因生活所迫,在1969年跟着他父亲闯关东,来到东北牡丹江一带的深山老林。他开始为人家的衣柜画画,山水、花鸟画得栩栩如生,后来又当了民办教师、文化馆创作员、记者。
  在东北那片厚厚的黑土地上,饥寒交迫的他,仍矢志不移地醉心书法艺术。他点着松油灯练字绘画,冬练三九,手脚冻痛了,站起来,跺跺脚,搓搓手继续练。夏练三伏,忍受着蚊虫叮咬,赤膊挥毫练字绘画;白天教书,还要种地,晚上批改作业后再练字绘画。苦吗?当然是苦,张明宽常说:“咱老一辈能吃苦受穷,对于艰苦的环境,我有很大的承受能力”。
  除了临习大量的名碑帖本外,他还兼学其它姊妹艺术。他走访从山东闰关东来的前辈,向他们学书画技艺。他说:“书画艺术来源于民间,我在东北就拜民间书画家为师,学他人之长,补己之短,收获很大。”
  他靠着山东人那种契而不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韧劲,自学了大学中文系的全部课程,阅读了大量的中外名著,先后发表了短篇小说等文学作品数篇。张明宽深山学艺练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一到北京就引起了书画艺术界前辈的重视。
  后来,他不但写得一手好字,其绘画、篆刻水平也令人惊奇。琴棋书画无所不通的他,还会吹笛子,拉二胡,就是西洋乐器大、小提琴,他拉起曲子来,也优美动听。他还有高超的棋艺,无论是楚河汉界的拼杀,还是黑白间的格斗,许多高手都败在他的手下。
  有人说张明宽是个全才、奇才,一点儿也不假。说起张明宽的聪明,你会从方方面面发现他的聪明才智。
  他的女儿小燕对我说:“我爸还会修理摩托车呢,你信不信?”原来,张明宽家有一辆国产的旧摩托车,他写字累了,就骑上它狂奔一圈,这已经成为他的习惯。
  可这辆摩托车经常出毛病,他让侄儿小平去修理了几次,可没开几天又坏了。他生气了,让侄儿小平去买了几件维修工具,仅用了一个多小时就修好了。他夫人王桂芳惊奇地问:“怎么?你还会修理摩托车?”他得意地说:“这有什么难的,这和写字一样,了解了它的构造,就可以从中发现它的毛病,也就好修理了。”
  真正使我与张明宽先生联系上,是1995年青岛出版社出版的《五湖四海安丘人》。这本书将全国以至世界各地的山东安丘市大小官员的相片、简介、地址以及个人的办公、家庭电话,统统公布于众。这可是未征得个人同意的一次大胆行动,但这是家乡政府所为,人们谁也没说什么。
  此书一出版,的确给我的生活带了一些麻烦。许多不认识的人,不管是老乡或不是老乡,都开始打电话或找上门来,求职的,借钱的、找你帮忙推销产品的、受了气找你帮忙出气的……让人应接不暇。
  有一次,我半开玩笑的对家乡政府一位官员说:“你们出版这本书,可为我提供了一个学雷锋做好事的机会。”
  但是,我还得感谢这本书,它使我和许多年失去联系的同学、战友、乡亲们重新建立了联系,也交了一些新朋友。就是这本书,使张明宽和我联系上了。
  《五湖四海安丘人》出版不久,张明宽就从北京打来了电话。刚好我外出采访,我夫人李爱萍接的电话,但她不知道张明宽是何许人也。我回来后,她告诉我,一位叫张明宽的来过电话,说是你叔叔,是从北京打来的,讲的却都是山东的土话,我听不太懂。
  有了那本书的帮忙,我给他打通了电话,那边传来了我非常熟悉而亲切的乡音:“瑞生啊,你这孩子,我终于找到你了,干得不错啊,我都知道了。俺和你不一样,你进的是解放军大学校,俺是盲流,去的是深山老林啊。什么书画家,你可别乱说呀,家里的人乱讲的,俺只是一个喜欢写写画画的傻大个儿。俺不去广州,俺是你二叔啊,你应该来北京看俺……”
  在电话里,那满口乡音,根本找不出一点儿书画大家的影子。
  我和张明宽分别多年,终于联系上了。从此以后,我和他的交往也更加密切起来。
  (未完待续)
其他文献
离开规范股那年,领导怕我的想法,带着我到瑞丽走了一圈,于是带回了两尊木化石。领导说木化石经过亿万年的磨耗,剩下的再也不是不可雕的朽木,而是似玉一样的化石。我细至地进行观看,在玉一样的外表背面,是加工者特意留下的原生态的树质,本来是石头一块,我却看到了一棵树、一片叶、一节树的枝条。  木化石又称硅化木,是地质历史时期的树木经历地质变迁,最后埋藏在地层中,经历地下水的化学交换、填充作用,从而这些化学物
期刊
2008年中国·银川国际岩画工作交流会议暨首届贺兰山岩画艺术节是由银川市人民政府、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厅,宁夏回族自治区旅游局主办,银川市贺兰山岩画管理处承办的大型国际性文化交流活动。有来自美国,荷兰、中国大陆及台湾地区约80多位著名岩画专家、古人类学家,以及国内40家知名媒体的代表参加这次盛会。活动自筹备以来,得到了有关单位,中外岩画专家和媒体的大力支持。  中国·银川国际岩画工作交流会议暨首届贺
期刊
为了让白内障患者重返光明看到2008北京奥运会比赛  “复光行动”到河源    近日,由广东省美容美发化妆品协会出资赞助,广东省妇联、武警广东总队医院联台举办的“复光行动”,在东源县灯塔镇拉开序幕。这次活动将会有200名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  多年来,广东省美容美发化妆品协会一直热衷于公益事业,从2004开始发起并组织了多次“复光行动”,为广州、汕头、梅州、河源等市的1400名贫困家庭、孤寡老人白
期刊
1980年9月12日傍晚,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的走廊上,一群医生和护士在窃窃私语。当晚7点多,妇产科病房里的一位孕妇艰难地产下一个重得出奇的男婴,负责接生的医生和护士对此早有准备。男婴的父母都是退役篮球运动员,这对全中国个头最高的夫妇在一年前结婚。  孩子的母亲方凤娣身高1.88米,比普通身材的上海男子高出不少。孩子的父亲姚志源是个身高2.08米的巨人,由于长期低头穿过对他来说太矮小的门框,以及低头
期刊
6月6日,“万年崖柏珍稀濒危植物保护专项基金”启动仪式在华南植物园举行。该基金是我国首个由民间出资设立的科研专项基金,将用于资助研究极度濒危植物崖柏。它开创了民间资助科学家进行濒危珍稀植物研究的先河。  战略性生物资源的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研究已成为当今生物学的重点和焦点。为有效地保护和可持续开发利用珍稀濒危物种,被誉为中国民间保护、研究“崖柏第一人”的陈奕洪先生与中科院华南植物园达成共识,以江
期刊
民族性即是世界性,地域性更能展现世界的风采,作为原先中国四大名菜之首的鲁菜,在家门口就遭遇尴尬与无奈。他,是区域内唯一出国系统学习西方酒店先进管理经验,却对贪大求洋保持了清醒的头脑的人;他,是青岛平度人,却矢志不渝的挖掘、培养、提升潍坊特色饮食文化;他,是四星级酒店的经营者,却把“潍坊人自己的酒店”的品牌树立于鸢都大地。他就是潍坊大酒店总经理李永军。    农村娃中的美丽蜕变者    1978年,
期刊
今年1月10日,从玉城四会书坛传出一个好消息:刚过而立之年的青年书法家江少文在四会市第五届文联代表大会暨首届书代会上以高票当选市文联常委和市书法家协会首任会长。不少书坛人士纷纷竖起拇指:早就应该由江少文这样的青年俊彦扛起四会书法的大旗了!由于少文文质彬彬而少年得志、干事雷厉风行且深思熟虑,颇具儒将风范,被四会书法界戏称为玉城书坛“少帅”。虽不排除其中有一些调侃之意,但从少文走马上任几个月的“政绩”
期刊
李积回,广东阳江江城区人。广东省十届人大代表、阳江十八子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先后荣获阳江市十大杰出青年企业家、阳江市市政协委员、市青年企业联合会副会长、市专利协会会长、东南亚商会委员、广东省优秀民营企业家、广东省优秀乡镇企业家、全国乡镇企业先进工作者、广东省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广东省青年联合会委员、创建优秀旅游城市优秀个人、中国优秀民营科技企业家、广东省优秀企业家、中华优秀人物等多项荣
期刊
两会即将曲终。总结今年两会,最为引人的成就是在大小官员收获了五大“解放”,民间大众看到了新的五大希望。    第一大解放:用人“大胆子”。    习近平当选国家副主席,李金华当选政协副主席,王胜俊当选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曹建明当选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仅从这四位高官的当选,可以看出中央在用人观上更为大胆。只要对国家发展有利,对人民有利,该上去的人民自然会选他上去。    而依据习近平2月17日至19
期刊
今年53岁的李克强,是四位副总理中最年轻的一位。  在李克强的履历中,1983年,李克强进入共青团中央工作。1998年6月,李克强从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开始转为主政地方。   拥有北大法学学士学位和经济学博士学位的李克强,43岁时成为最年轻的省长、第一位博士省长,47岁成为当时最年轻的省委书记。年轻有为,一直是李克强令人关注的一个亮点。      为河南发展定好调子   在河南工作的6年多时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