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六安商代青铜尊浅识

来源 :中原文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GWU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9年3月,原安徽省六安地委党校教学楼工地出土一件商代晚期大口青铜尊,其形体之大堪称国内已见同时期、同器型青铜器之最(见《文物》2000年第12期)。(图一)该器物的出土是六安地区殷商考古的重要发现,同时也引起众多学者的广泛关注。但是,由于缺少珍贵的地层资料,使我们对许多问题一时难以说清楚。这里将笔者在清理残存遗迹和整理器物资料中的肤浅认识整理成文,为大家研究提供方便。不妥之处,敬请赐教。 该器物出土于淠河的冲击带上,距现在的主 In March 1999, a large bronze statue unearthed from the teaching building site of the former Party School of Lu’an, Anhui Province was described as a large bronze statue of the late Shang Dynasty. Its shape is as large as that of the same type of bronze ware of the same period in China (see “Cultural Relics” 2000 Year 12). (Figure 1) The unearthed artifacts are important discoveries of Shang dynasties archeology in the Lu’an area, and also attract wide attention of many scholars. However, the lack of valuable stratigraphic information made it difficult for us to make clear many issues for a time. Here the author in the clean-up remnants of the remains and finishing materials in the superficial understanding of the text written for everyone to facilitate the study. Inappropriate, please enlighten me. The artifacts unearthed in the impact of the Bahe River, from the present Lord
其他文献
中红外光谱是催化领域的重要技术之一,已被广泛应用于催化过程的研究,而远红外光谱(FIR)的应用相对而言并不成熟.FIR可用于分析催化过程中较低能量的振动模式,如氢键、芳烃骨
随着多接受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MC-ICP-MS)的发展和广泛应用,铜锌铁元素的同位素研究已经成为当前非传统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中备受瞩目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对铜锌铁同位
根据毛料的各项物理指标及工程对各种级配骨料的需求,采用粗碎、中碎、细碎、超细碎四段破碎工艺。合理的工艺选择和设备配置保证了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并降低了系统的运行成本
随着化妆业的兴起,不少女士热衷于染指甲,以增添美感,笔者在此提醒大家,染指甲应谨防中毒。染指甲为何能使人中毒?这要从指甲油的成份说起。指甲油是以硝化纤维的基料,配以
若水库工程大坝为均质土坝,则其应力分布在坝轴线附近为最小主应力,灌注的泥浆易于将坝体劈裂。由于劈裂灌浆是以浆液为能量载体,泥浆充填坝体内部被劈开的灌浆通道,充填与劈
目的:建立中药一支箭3种基源植物尖头瓶尔小草(Ophioglossum pedunculosum)、狭叶瓶尔小草(O.thermal)和瓶尔小草(O.vulgatum)的HPLC指纹图谱,为科学评价药材质量提供依据。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3年10月中国化学农药总产量为262404.71吨,与12年同期相比,下调6.08%。产量最高的省份有:山东71831.36吨,江苏62423.23吨,河南24663.9吨。同2012年同期
三苯胺类多羧酸有机配体因在光电功能材料领域表现优异而受到学者广泛地关注.本文选择一个具有纳米尺寸臂长的配体三(4′-羧基联苯基)胺(H_3TPA),在不同的反应条件下,分别与M
作为一种考古发现与考古知识的宣传普及活动,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已经进行了14年,产生了巨大社会影响和积极作用。由于评选活动涉及考古学界、媒体、政府、公众等不同方面
阐述了胰岛素刺激葡萄糖转运的信号机制 ,在受体和受体后水平胰岛素信号转导缺陷与胰岛素抵抗 (IR)的关系。已有的研究提示 ,IR很可能是在一些遗传性缺陷的基础上 ,加上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