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食物酸碱性及人体酸碱性的谬传
现在,我们可以很容易地通过各种途径听到或看到关于食物酸性和碱性以及人体酸碱性的说法,其中两个流传很广并被很多人(或产品)引用却无法查证的说法:一是,诺贝尔奖获得者雷翁教授认为:酸性体质是百病之源。二是,日本著名医学博士柳泽文正做过一个实验:找100个癌症患者抽血检查,结果100个癌症患者的血液,都呈酸性,也就是说这些患者都属酸性体质。这两个听起来蛮有说服力但实际上漏洞百出的说法,却经常被用来教育大家——要多吃碱性食物,少吃酸性食物。
食物分酸碱,意义并不大
日常食物是分酸性和碱性的。酸性和碱性并不是指食物入口后的酸碱感觉,而是指生理上的区分。醋够酸了,可它是典型的碱性食物。食物消化吸收以后,在体内代谢的最终产物除了我们熟知的水和二氧化碳外,还有其他元素的残留,这些元素分成两类,一类是成酸元素,包括硫,磷、氮、氯等,呈酸性;另一类是成碱元素,包括钾、钠、钙、镁等,呈碱性。如果某种食品代谢后成酸元素占上风,那就是酸性食物,反之,如果成碱元素比较多,那就是碱性食物。一般来说,蔬菜、水果、海藻类、牛奶等属于碱性食物;酸性食物则包括粮食、鱼、肉、蛋等。这只是一个大致的规律。确定某种食物是酸性还是碱性不能靠口感,而是靠试验检测,即将该食物烧成灰烬,用试纸测试其酸碱值,或者更准确的做法是测定酸碱元素各自含量的多寡。遗憾的是,根据目前掌握的资料,真正做过酸碱性检测的食物并不多,国内这方面的检测几乎是空白。这表明,学术界对酸性食物和碱性食物的检测或研究并未重视,原因很简单,研究食物酸性或碱性的意义并不大。
与学术研究很少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民间有关碱性食物、酸性食物的说法则很多。说酸性食物能酸化体质,加快衰老,促发肿瘤,升高血压、血脂和血糖,导致亚健康,影响记忆力,降低免疫力,影响脏器功能、影响细胞功能……甚至还决定生女孩!碱性食物刚正好相反。总之一切酸性食品都不利健康,碱性食品则和健康息息相关。食物酸碱性对健康的影响简直到了出神入化的程度。
食物酸碱性难以改变人体内环境
吃酸性(碱性)食物真的能使人体的内环境变酸性(碱性)吗?根据生理学常识,这是很难发生的。因为人的血液中存在着碳酸盐、磷酸盐及蛋白质等3种缓冲物质,使血液的酸碱性保持相对恒定,pH值(衡量酸碱性的指标,7为中性,小于7为酸性,大于7为碱性)保持在7.35~7.45之间。临床上,只有发生严重呕吐,丢失大量胃酸、摄入大量碱性药物或呼吸系统功能异常时,才会发生酸中毒或碱中毒。食物的酸碱性对血液酸碱性的影响如果有,也是很小的,那种想通过酸性或碱性食物来改变(即使是慢性改变)血液酸碱性的努力是没有任何根据的。同样,那种把酸性体质看成“万病之源”的说法也是没有根据的。
食物是有酸碱性的,因为人体是中性偏碱的,所以碱性食物可能比酸性食物更有利于健康。不过,碱性食物的好处和酸性食物的坏处都不能夸大,到了“食必称酸碱”的程度就走过头了。所以中国营养学会理事长、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学生营养健康促进会副会长葛可佑说:“其实,说食物会破坏人体酸碱平衡是不对的。因为人体的自我调节机制很强,不是一个简单的化学反应器。人只有在代谢发生障碍的时候,才可能导致酸碱失衡。一个正常的人,不可能因为食物的问题,而导致酸碱失衡。”
责任编辑 刘 颖
现在,我们可以很容易地通过各种途径听到或看到关于食物酸性和碱性以及人体酸碱性的说法,其中两个流传很广并被很多人(或产品)引用却无法查证的说法:一是,诺贝尔奖获得者雷翁教授认为:酸性体质是百病之源。二是,日本著名医学博士柳泽文正做过一个实验:找100个癌症患者抽血检查,结果100个癌症患者的血液,都呈酸性,也就是说这些患者都属酸性体质。这两个听起来蛮有说服力但实际上漏洞百出的说法,却经常被用来教育大家——要多吃碱性食物,少吃酸性食物。
食物分酸碱,意义并不大
日常食物是分酸性和碱性的。酸性和碱性并不是指食物入口后的酸碱感觉,而是指生理上的区分。醋够酸了,可它是典型的碱性食物。食物消化吸收以后,在体内代谢的最终产物除了我们熟知的水和二氧化碳外,还有其他元素的残留,这些元素分成两类,一类是成酸元素,包括硫,磷、氮、氯等,呈酸性;另一类是成碱元素,包括钾、钠、钙、镁等,呈碱性。如果某种食品代谢后成酸元素占上风,那就是酸性食物,反之,如果成碱元素比较多,那就是碱性食物。一般来说,蔬菜、水果、海藻类、牛奶等属于碱性食物;酸性食物则包括粮食、鱼、肉、蛋等。这只是一个大致的规律。确定某种食物是酸性还是碱性不能靠口感,而是靠试验检测,即将该食物烧成灰烬,用试纸测试其酸碱值,或者更准确的做法是测定酸碱元素各自含量的多寡。遗憾的是,根据目前掌握的资料,真正做过酸碱性检测的食物并不多,国内这方面的检测几乎是空白。这表明,学术界对酸性食物和碱性食物的检测或研究并未重视,原因很简单,研究食物酸性或碱性的意义并不大。
与学术研究很少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民间有关碱性食物、酸性食物的说法则很多。说酸性食物能酸化体质,加快衰老,促发肿瘤,升高血压、血脂和血糖,导致亚健康,影响记忆力,降低免疫力,影响脏器功能、影响细胞功能……甚至还决定生女孩!碱性食物刚正好相反。总之一切酸性食品都不利健康,碱性食品则和健康息息相关。食物酸碱性对健康的影响简直到了出神入化的程度。
食物酸碱性难以改变人体内环境
吃酸性(碱性)食物真的能使人体的内环境变酸性(碱性)吗?根据生理学常识,这是很难发生的。因为人的血液中存在着碳酸盐、磷酸盐及蛋白质等3种缓冲物质,使血液的酸碱性保持相对恒定,pH值(衡量酸碱性的指标,7为中性,小于7为酸性,大于7为碱性)保持在7.35~7.45之间。临床上,只有发生严重呕吐,丢失大量胃酸、摄入大量碱性药物或呼吸系统功能异常时,才会发生酸中毒或碱中毒。食物的酸碱性对血液酸碱性的影响如果有,也是很小的,那种想通过酸性或碱性食物来改变(即使是慢性改变)血液酸碱性的努力是没有任何根据的。同样,那种把酸性体质看成“万病之源”的说法也是没有根据的。
食物是有酸碱性的,因为人体是中性偏碱的,所以碱性食物可能比酸性食物更有利于健康。不过,碱性食物的好处和酸性食物的坏处都不能夸大,到了“食必称酸碱”的程度就走过头了。所以中国营养学会理事长、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学生营养健康促进会副会长葛可佑说:“其实,说食物会破坏人体酸碱平衡是不对的。因为人体的自我调节机制很强,不是一个简单的化学反应器。人只有在代谢发生障碍的时候,才可能导致酸碱失衡。一个正常的人,不可能因为食物的问题,而导致酸碱失衡。”
责任编辑 刘 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