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的民生向度

来源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nghaiyuemengl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生问题作为一个永恒的主题,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重视民生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价值诉求。当前,民生问题已成为我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面临的现实问题,要通过努力改善民生来增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对此,需要坚持以民为本、夯实经济基础、实现公平正义,使人民群众体会到马克思主义的人文关怀,享受到社会主义改革发展的成果,感受到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
其他文献
"国民性"改造是毛泽东的一个重要思想,是他倾尽一生关注并着力于解决的事情。具体来讲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早期朴素的国民性批判阶段、救亡语境下的国民性改造奠基阶段、建国后以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周恩来,把毕生的精力与智慧都献给了共产主义的伟大事业,他所作出的努力与贡献必将永远镌刻在人民的心中。周恩来精神是一面迎风飘扬的旗帜、是一座屹立
俄罗斯总统制的设立是权威主义与民主主义的博弈。权威总统带来的弊端不容忽视,依靠总统个人的魅力容易产生个人独裁,凌驾于议会和司法机构之上,从而影响宪法的实施和信仰。
明清时期,洮州地区汉、藏、回等民族的迁徙与聚合,构成了这一地区多元民族与宗教文化共生与互动的发展格局。在历史发展与社会变迁中,不同族群基于共生互补的发展需求与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