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初中化学教学中绿色环保意识的渗透

来源 :南北桥·人文社会科学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hutxh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环保教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化学教学中对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是进行素质教育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项长远而有效的措施。而在初中的课程教学中同环境关系最为密切的也应该是化学教学了,因而本文主要探讨从利用化学教材、化学实验、联系生活实际、建立兴趣小组大力宣传环境保护等措施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关键词】初中化学 环保意识 渗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07-08.052
  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科学,与人类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息息相关。它为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和好处,但是也有各种有害的化学物质正在肆无忌惮的破坏着我们生活的环境。因此,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充分利用化学有益于人类、有益于环境的方面,对人类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初中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增强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是非常必要的,这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和重要内容。而在初中的各科目中,化学在普及环保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绿色环保意识是每个化学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如何把绿色化学渗透、融合到日常的教学中,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环境保护知识,具有良好的环保意识,是化学教育面临的时代任务。
  一、利用化学教材,渗透环保意识
  通过化学教学展开绿色化学教育,使其贯穿于整个化学领域,不仅要把绿色化学内容与传统化学教学内容相融合,而且要在整个化学教学进程中向学生渗透绿色环保意识。在初中化学教材中,关于绿色环保知识的内容有很多,这就要求教师在系统地把握化学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巧妙地将教材上相关的内容与环境保护教育融合在一起,丰富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素材,适时、适度、适量的传授给学生,这样既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教材内容,而且也有效地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建立起“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良好意识。例如,在讲到《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这一课时,要使学生了解到有些燃料燃烧后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弥散在空气中,从而认识到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已经不再“纯净”,遭到了可吸入颗粒物、有毒气体等的污染,然后在向学生介绍这些污染物大都是化学物质,并告知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接触到这些化学物质。再如讲到《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这一课时时,教师在向学生讲解二氧化碳的性质时,可以提到当今的焦点话题之温室效应,告诉其主要是由于大量有机物的燃烧使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不断增加引起的。教师应抓课堂这一主阵地,紧密联系教材,在日常教学中渗透环保知识,让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必要性、紧迫性和重要性,逐步培养起环保意识。
  二、在化学实验中渗透环保教育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是初中化学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化学的生命。因而化学实验课也是培养学生绿色环保意识的重要途径。其实化学实验本身与环境污染有着直接、紧密的联系,在实验教学中渗透绿色环保意识最为重要。因为化学实验需要投入大量的成本,并且在实验进程中也可能会产生一定的有害气体和毒液,一不留神就可能污染环境,进而对师生们的健康带来威胁。如何在实验进程中引导学生的环保意识是化学实验的一个重要目的。在化学实验过程中教师要以身示范,根据不同的实验目的指导学生选取最适当的化学试剂的量,能获得预期的实验效果即可;告知学生将废弃的化学物品装入专门的容器里,以免污染环境和威胁人们的健康,通过学生亲身的体验,然后通过老师正确的引导,可以使化学实验的环保意识教育更加深入学生的内心,加深了对学生的环保教育。另外,在实验教学中 ,教师要常向学生介绍常用化学试剂的有关性质、贮存和使用方法,以及预防环境污染的各种措施,使学生在掌握化学学科知识的同时,也能够关注其对环境、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以此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预防这些危害,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绿色环保观念。
  三、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渗透绿色化学意识
  纵然利用化学课堂教学向学生渗透绿色环保意识是必不可缺的重要渠道,但是如果只是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理论上的灌输是不能取得显著的效果的。环保教育最终的目的就是要使学生形成自觉的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从课堂上学到的理论性的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实践行动。因此为了使环保教育更结合实际,老师可以列举一些与化学有关的生活中的实际例子,特别是那些对生活造成重大影响的例子,这样可以让学生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它将会对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生存环境造成怎样的影响。通过生活实例的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形成一个对化学方面强烈的环保意识,增强学生的环保责任感,从而让他们在生活中也能够以身作则。教师还可以利用纪念日组织丰富多彩的专题活动(如知识讲座、专访、社会宣传等),能使学生对这方面知识有更清晰、更深入、更系统地了解。
  四、建立兴趣小组大力宣传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不但是化学学科的任务,同时也是其它学科的任务。受各学科教学要求的限制,我们必须研究如何协同开展,使学生受到实实在在行之有效的环境保护教育。建立兴趣小组不失为当前学校进行环境意识教育的一个补充和拓展,教师可带领学生走出校门,深入工厂和农村进行环保方面的社会调查,写出调查报告,对工矿区的水样、空气可化验监测,也可在校内实验室中作一些环境保护的小课题研究,如在实验室中作草本纤维造纸和废纸回收的比较性实验,废气、废液的处理,进而说明环境保护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实实在在的身边事,举办环境保护讲座,运用电影、电视及其他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有效的环保意识教育。使学生在接受环保教育的同时,充分认识到资源的浪费与资源回收利用,都是与环保密不可分的,作为化学教育工作者应大力倡导“环保光荣、污染可耻”的风气,让兴趣小组的成员联系身边的环保事例,从节约纸张回收废电池,分类收敛垃圾,节约用水,爱护动植物等做起,发挥示范和教育的作用。
  综上所述,环境保护是每个公民的职责,环境教育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人人都应该懂得一些环保知识,受到环保教育。因此,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的内容,是培养学生树立环保意识、掌握环保科学知识、自觉保护环境,成为环境保护主人翁的需要,也是素质教育与现代教育、现实社会与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其他文献
一、对小学语文中赏识教育的理解  在重视教育的今天,素质教育是一个重点话题,它是一个学生是否具备较强能力、是否成功的关键。赏识教育存在于素质教育当中,它和素质教育是相辅相成的,一个高素质的学生少不了教育者对他的赏识,正因为有了赏识,才能激发他们无限的潜能。  将赏识教育融入进语文教学中可以使语文教育的教学效果提高;而小学生在听语文课的同时,可以慢慢培养自觉学习的能力。在充满赏识的语文课堂上,教师完
冲突是个人和个人之间、个人和团体之间或团体和团体之间由于对同一事物持有不同的态度与处理方法而产生矛盾,并引起某种程度的争执。良性的团队冲突是提升团队绩效不可或缺
一 、讲述名人习字故事,激发学生写字兴趣  学生爱听故事,通过生动的故事,可以让他们明白道理,学到知识,从而引发他们对汉字的喜爱。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国书法灿烂辉煌,名家辈出。其中不少书法家都是从小开始练习写字,并在不断的学习中领悟要领,逐步掌握方法,坚持不懈,最终成名的。如王羲之每天?临池学书?,将清水池变?墨池?;晋代书法家王育?折蒲学书?,从不放松;欧阳询露宿碑旁三天三夜,分析揣摩碑文;近代
地被植物的品种很多,由于地被植物良好的生态效应和园林效益,在城市建设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对地被植物和草坪植物的特点进行了分析,重点论述了选地被植物的标准.
期刊
助力学习型组织建设是企业职工书屋的核心目标所在。作为构建学习型组织的重要载体之一,企业职工书屋建设却呈现出另一种业态——现代化、网络化、便捷化。杭州烟草已经充分
一直以来,古文教学都存在一定的误区,因为难懂,所以教师通常都是自己一字一句的讲,然后要求学生背,因为难以理解,所以普遍的学生都不喜欢学古文.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对技能人才需求日益大增,校企合作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现就其进行如下分析。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rapid economi
在e—HR项目中,需要包括人力资源管理咨询、信息化服务咨询、e—HR软件产品供应商、e—HR项目实施队伍等不同类型专家的有效配合。但是由于受到项目规模的影响,多数项目不可
高中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高尚的品德与人的成长过程是密不可分的,高中学校体育教学是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自强不息的品德,使学生在锻炼中完善自己、发展自己、超越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