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子气不同途径染毒致大鼠急性肺损伤的观察

来源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w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建立芥子气(sulfur mustard, SM)不同途径致大鼠急性肺损伤模型,对鼠肺进行组织和细胞形态学对比分析。

方法

雄性大鼠136只,随机分为腹腔SM组(32只),气管SM组(32只),腹腔丙二醇组(32只)、气管丙二醇组(32只)、正常对照组(8只)。腹腔SM组腹腔内注入稀释的SM(0.1 ml,8 mg/kg),气管SM组气管内注入稀释的SM(0.1 ml,2 mg/kg),在不同处理6、24、48、72 h后处死各组动物,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下观察肺组织和细胞形态学改变。

结果

光学显微镜所见:腹腔SM组细支气管黏膜上皮完整,肺泡腔内渗出物和出血增多,出现大面积肺实变征。气管SM组受损细支气管黏膜灶性溃疡形成,肺泡腔内渗出物和出血增多,呈肺实变,周边肺泡腔呈代偿性肺气肿改变。两组肺泡间隔面积随时间延长而增宽。电子显微镜所见:腹腔SM组和气管SM组Ⅰ型肺泡细胞膜局部缺失,Ⅱ型肺泡细胞表面微绒毛断裂缺失,两组均有线粒体嵴模糊,粗面内质网表面附着的核糖体脱离。与气管SM组、正常对照组比较,腹腔SM组6、24、48、72 h肺泡间隔平均面积比值(B/A)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腹腔途径SM染毒肺组织损伤程度比气管途径严重,气管途径SM染毒存在细支气管黏膜上皮灶性溃疡。两组肺组织损伤程度随时间延长而加重,细胞损伤大致相同。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研究多种挥发性有机物(VOCs)对小鼠睾丸组织相关酶及激素的影响。方法急性毒性试验确定VOCs的LD50后,选择清洁级昆明种纯系雄性小鼠40只,分为1/8 LD50 VOCs染毒组、1/4 LD50 VOCs染毒组、1/2 LD50 VOCs染毒组、环磷酰胺(60 mg/kg)阳性对照组和茶油阴性对照组,每组8只,连续腹腔注射5 d,应用ELISA法测定小鼠睾丸组织中激素睾酮(T)、雌二醇(E
目的观察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碳酸氢钠洗胃、雾化吸入与静脉注射三联法预防肺渗出与纤维化的效果。方法收集来院治疗的38例百草枯中毒患者为观察组,用质量浓度为1.5%的碳酸氢钠溶液洗胃,采用质量浓度为5%碳酸氢钠溶液10~15 ml雾化吸入2次/d;并5%碳酸氢钠溶液100 ml快速静脉滴注,2次/d,连续应用5~7 d。抽取既往资料完整未用碳酸氢钠患者38例作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肺部HRCT评分及治疗后
目的探讨姜黄素在不同治疗条件下对PQ中毒大鼠血清炎症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50只清洁级8周龄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高剂量(1 000 mg/kg)姜黄素+常规治疗组、低剂量(500 mg/kg)姜黄素+常规治疗组、单独高剂量(1 000 mg/kg)姜黄素治疗组、PQ单纯染毒组和空白对照组,分别在染毒后第1、3、5、7、14和21天检测大鼠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肿瘤坏死
目的报告1例疑似为急性氮氧化物中毒性肺水肿患者的诊治经过和体会。方法回顾上海市肺科医院2014年11月收治的1例入院诊断为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性肺水肿的患者,总结其职业接触史、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与诊治经过。结果该患者连续职业接触刺激性气体8 d,并自诉有两次过量暴露史。临床表现为胸闷、气促,胸部CT示两肺弥漫片状模糊影、毛玻璃影,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欠佳,入院5 d后痰脱落细胞检查找到腺癌细
目的观察特异性激活或阻断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triggering receptor-1 expressed on myeloid cells,TREM-1)在急性百草枯(PQ)中毒致SD大鼠肺损伤中的变化,探讨其在PQ致肺损伤中的作用。方法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PQ染毒组、抗TREM-1单克隆抗体(单抗)组和LP17人工合成肽(LP17)组,每组20只。染毒组、单抗组和LP17组给
目的观察小鼠皮肤染毒火箭煤油对小鼠血象和血清中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ICR小鼠背部剃毛,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火箭煤油组,分别涂抹麻油和火箭煤油原油(400 μl×1次)。染毒后2、6、12 h和1、3、7 d测定外周血中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数量和染毒后2、6、12 h和1、3、5、7 d用流式细胞术的微阵列技术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2、IL-4、I
目的研究初始血清百草枯(paraquat, PQ)浓度、院外中毒时间对PQ中毒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89例院外中毒时间在2.5~48 h内的PQ中毒患者,根据患者预后及入院时的血清PQ浓度、院外中毒时间,利用ROC曲线、logistic回归分析,对初始血清PQ浓度及院外中毒时间对中毒预后进行分析。结果死亡组的血清PQ浓明显高于生存组,死亡组的院外中毒时间明显高于生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目的分析江苏省2006至2013年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情况,为防治噪声危害提供依据。方法以2006至2013年江苏省13个省辖市级职业病防治机构诊断报告中的噪声聋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对职业性噪声聋的诊断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6至2013年江苏省诊断职业性噪声聋病297例,其中83.16%为轻度噪声聋。男性患者246例,女性患者51例。年龄40~60岁者占64.98%,工龄>15年者占42.09%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