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建立芥子气(sulfur mustard, SM)不同途径致大鼠急性肺损伤模型,对鼠肺进行组织和细胞形态学对比分析。
方法雄性大鼠136只,随机分为腹腔SM组(32只),气管SM组(32只),腹腔丙二醇组(32只)、气管丙二醇组(32只)、正常对照组(8只)。腹腔SM组腹腔内注入稀释的SM(0.1 ml,8 mg/kg),气管SM组气管内注入稀释的SM(0.1 ml,2 mg/kg),在不同处理6、24、48、72 h后处死各组动物,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下观察肺组织和细胞形态学改变。
结果光学显微镜所见:腹腔SM组细支气管黏膜上皮完整,肺泡腔内渗出物和出血增多,出现大面积肺实变征。气管SM组受损细支气管黏膜灶性溃疡形成,肺泡腔内渗出物和出血增多,呈肺实变,周边肺泡腔呈代偿性肺气肿改变。两组肺泡间隔面积随时间延长而增宽。电子显微镜所见:腹腔SM组和气管SM组Ⅰ型肺泡细胞膜局部缺失,Ⅱ型肺泡细胞表面微绒毛断裂缺失,两组均有线粒体嵴模糊,粗面内质网表面附着的核糖体脱离。与气管SM组、正常对照组比较,腹腔SM组6、24、48、72 h肺泡间隔平均面积比值(B/A)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腹腔途径SM染毒肺组织损伤程度比气管途径严重,气管途径SM染毒存在细支气管黏膜上皮灶性溃疡。两组肺组织损伤程度随时间延长而加重,细胞损伤大致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