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大学毕业生的职业规划是毕业生对自身就业创业方面进行的持续性、系统性的规划和设计。职业规划的好坏与创业就业紧密相关,由于民办高校自身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对于民办高校毕业生而言,思想政治教育在其职业规划中的影响作用更为重要。在分析民办高校职业规划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思想政治教育在毕业生职业规划中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了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对民办高校毕业生职业规划科学决策的方法,以促进民办高校学生就业趋势健康发展。
[关 键 词] 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职业规划;影响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6-0136-02
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认知、导向、激励、凝聚等多种功能,在职业规划的各个环节都发挥着重要作用[1],能够帮助毕业生纠正自我评价中的认知偏差,引导毕业生客观正确地认识社会环境,帮助毕业生做出科学合理决策,从而提升毕业生的职业素养。可以说,思想政治教育在当代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素质培养中起着直接塑造作用。当前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多维度、多方面的开展,对实现毕业生全面发展,提高综合职业素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民办高校由于建校起步晚,国内相关管理制度不完善,专业设置及课程安排不合理,学生素质较差等特点,在面临经济结构不断转型升级、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的当今社会,就业竞争压力急剧加大[3]。因此,在民办高校毕业生职业规划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思想政治教育的独特优势和显著功能,帮助解决大学毕业生职业规划中所面临的相关问题,促使大学毕业生不断提升自身就业能力水平和革新就业创业观念,增强就业竞争能力。
一、思想政治教育在当前民办大学毕业生职业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针对性不强,学生重视程度不够
思想政治教育在民办高校毕业生职业教育中较为重视,但在現实教学中,普遍存在教育的针对性弱,学生不足以重视的问题。一方面民办高校主管就业部门工作不够细致深入,对大学毕业的就业创业指导性和实操性不强。另一方面就业服务的针对性不强,惯性思维导致毕业生的重视程度不足。一是来校招聘的企业大多偏向服务,行业门槛低,待遇低,企业资质一般,不足以吸引毕业生的兴趣。二是毕业生的职业规划教育缺失,自主就业理念和创业观念不够正确,没有科学合理的就业创业规划。三是毕业生的就业创业理念千差万别。现如今不少毕业生想着通过考研、考教师、参加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等多种途径实现提升就业,对当前招聘信息不够关注。
(二)教育教学方式单一,缺乏启发性
民办高校毕业生职业规划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缺乏方式方法,目前暂行的教育教学方法过于单一,不具有灵活性。思想政治教育在毕业生职业规划中可通过课堂教学、实习实践、心理咨询和交流互动等多种方法进行,而不是简单地教师一味讲述,学生一味听讲。教师可根据课程专业内容、授课安排等实际情况灵活采用以上方法,根据学生特点和环境条件“因地制宜”,让学生有参与感,深切领会思想政治教育对个人职业规划的指导作用。此外,课堂内容安排不仅要有趣味性,吸引学生认真去听,去领会,还要有足够的启发性。良好的事例,会让学生在学习中受到启发,从而树立科学客观的就业理念和创业观念,从中领会到就业创业的合理方法。
(三)教育教学内容难以满足学生现实就业需要
民办高校开展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内容较少,或者开展一些实用性不强的共识性教育,不能根据学生专业不同,按照专业分类深入细致地开展。教学内容与现实的需要不相适用直接引起学生的厌恶抗拒心理,学生丧失了对自己专业的热爱,并且产生消极懈怠的情绪。虽然思想道德与修养课中有讲述职业道德与择业观问题,但内容理论色彩太强,趣味性缺乏,内容老套刻板,都是讲述一般共识性知识,可读性、学习性不强。涉及职业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也主要是限于就业创业观念的教育,实操性不足,趣味性不强。
二、思想政治教育在民办高校毕业生职业规划中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毕业生自主规划意识不足,定位模糊
受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程度不强和毕业生自身素质的局限性影响,民办高校毕业生自主职业规划意识薄弱,就业定位不清。民办高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专业基础薄弱,对自身要求过低,在专业学习过程中不能正确认识和定位自己,缺乏自主创业的精神和勇气。毕业生在择业和就业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消极心理和抗拒心态,造成民办高校毕业生在个人职业规划中不能树立正确的创业理念和就业观念,对自己未来要从事的职业没有规划。不少毕业生人云亦云,盲目追随,在择业过程中随波逐流,普遍追求一二线大城市,高收入、高地位的企业和单位,忽视个人自身条件,择业不正确,严重缺乏自我规划意识,归根结底都是思想政治教育不足和个人重视程度不够造成的。
(二)民办高校自身局限性的影响
民办高校作为人才培养重要途径的有力补充,同样也担负着“育人”“育德”的重要任务,但民办高校的管理制度、教学理念、师资力量、教学基础设施等方面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办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塑造和提高。从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实情来看,其问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片面重视就业率数据。大部分民办高校仅关注毕业生就业率,而忽视毕业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和思维的塑造过程,就业指导服务工作不扎实。第二,就业实践重视不够,虽然民办高校和当地大多数企业开展多元化的校企合作,学生能够有一定机会参观学习,但是一般都局限于较浅合作,难以深入到实际工作中。第三,师资建设匮乏,缺乏专业的职业规划教师。民办高校师资力量多集中在专业课程教学中,主管就业创业服务的专业教师比较缺乏。 (三)思想政治教育易受环境影响
大学生在选专业时容易受当前社会实用主义思潮影响,他们往往趋向于选择社会需求大、容易就业的专业,而把思想政治课抛之脑后,学习起来也只是不求甚解,甚至干脆不学。学生在学习职业规划时往往忽视自我品德的培养,特别是个人的职业修养的培养,因而导致大学生在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规划时的盲目和择业时容易出现各种意想不到的问题。另外,思想政治教育的匮乏,也会使得毕业生不能够脚踏实地,实事求是,有时为了眼前暂时蝇头小利,不惜触碰道德底线。受社会浮躁思潮影响,就业指导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时,只进行满足学生临时抱佛脚的教育,不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有关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毅力、吃苦耐劳的精神、开拓创新的勇气和乐观面对挫折的教育。
三、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对民办高校毕业生职业规划指导性的方法
(一)完善民办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强化思想政治教育
为有利于毕业生长远更好发展,在民办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设置中,应以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就业创业思想观念和高尚的职业素质为目标,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创业思想,培养学生坚韧的毅力,提高学生较高的就业能力和水平,培养敏锐科学的判断能力。构建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体系,把树立良好的职业理想,塑造良好的职业道德,提升较高的职业能力教育要求突显出来,着重培养自我认知、自我教育、就业形势预判、职业价值观以及团队奉献协作能力。高校的思政教育课程要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多维度进行,根据每一阶段大学生的思维特征进行相应的教育,并随年级逐级深化。
(二)创新教学模式,增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
随着科技手段的更新,教师可以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使教学内容具有针对性,比如利用多媒體教学与学生互动。教师在教学中注重搜集相关教学内容,多维度视角,借助多媒体,增强学习内容的趣味性和针对性[4]。在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培养自我思考能力。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规划教育这样的现实性较强的课程,可采取讲述、辩论、视频、动画演示、人物事例等灵活的教学方法,多方面多角度阐述课程内容,增强学习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创新教育专业内容改革,加强校企互联合作
民办高校应该顺应社会企业的实际需求,科学调研,调整教学理念,优化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使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与社会实际更加相符,有利于学生就业和专业所需的直接对口。另外,加强校企合作,增强教学实践性。比如学校可以通过聘请企业人员来校任教的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加实际便利的就业指导[5]。就业创业部门的教师,也可到企业单位参加实习,深入了解社会企业的岗位专业所需。在实习实践中,通过细心观察,了解企业需求,使自己对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更具实操性和针对性。此外,注重加强和地方政府的合作,争取得到地方政府的支持和帮助,开展培训项目,帮助支持大学生进行创业实践,增加就业实习机会。通过具有针对性、实操性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加深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使思想政治教育成为主导自己职业规划的指导思想。
四、结语
从目前的民办高校毕业生职业规划现状来看,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还存在诸多不足,大学毕业生对于自身以及社会的认知还很有限,自身素养与就业创业需求尚存在较大差距。在经济结构改革转型、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社会和企业单位对应聘者的要求越来越高,民办高校毕业生将面临的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而将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与毕业生的职业规划相融合,能够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从而促进民办高校毕业生更好地就业。
参考文献:
[1]李润南.高校思政教育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9(10):114-115.
[2]张艺严,马立坤.思政教育在大学生创业就业中的作用探究[J].高等教育在线,2020(3):147.
[3]李萌萌.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路径的新探索[J].科技风,2020(29):173-174.
[4]陈鑫.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关联性分析[J]山西青年,2018(19).
[5]孙孝涧.高校思政教育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路径[J].文教资料,2017(11):153-154.
◎编辑 尹 军
[关 键 词] 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职业规划;影响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6-0136-02
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认知、导向、激励、凝聚等多种功能,在职业规划的各个环节都发挥着重要作用[1],能够帮助毕业生纠正自我评价中的认知偏差,引导毕业生客观正确地认识社会环境,帮助毕业生做出科学合理决策,从而提升毕业生的职业素养。可以说,思想政治教育在当代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素质培养中起着直接塑造作用。当前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多维度、多方面的开展,对实现毕业生全面发展,提高综合职业素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民办高校由于建校起步晚,国内相关管理制度不完善,专业设置及课程安排不合理,学生素质较差等特点,在面临经济结构不断转型升级、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的当今社会,就业竞争压力急剧加大[3]。因此,在民办高校毕业生职业规划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思想政治教育的独特优势和显著功能,帮助解决大学毕业生职业规划中所面临的相关问题,促使大学毕业生不断提升自身就业能力水平和革新就业创业观念,增强就业竞争能力。
一、思想政治教育在当前民办大学毕业生职业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针对性不强,学生重视程度不够
思想政治教育在民办高校毕业生职业教育中较为重视,但在現实教学中,普遍存在教育的针对性弱,学生不足以重视的问题。一方面民办高校主管就业部门工作不够细致深入,对大学毕业的就业创业指导性和实操性不强。另一方面就业服务的针对性不强,惯性思维导致毕业生的重视程度不足。一是来校招聘的企业大多偏向服务,行业门槛低,待遇低,企业资质一般,不足以吸引毕业生的兴趣。二是毕业生的职业规划教育缺失,自主就业理念和创业观念不够正确,没有科学合理的就业创业规划。三是毕业生的就业创业理念千差万别。现如今不少毕业生想着通过考研、考教师、参加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等多种途径实现提升就业,对当前招聘信息不够关注。
(二)教育教学方式单一,缺乏启发性
民办高校毕业生职业规划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缺乏方式方法,目前暂行的教育教学方法过于单一,不具有灵活性。思想政治教育在毕业生职业规划中可通过课堂教学、实习实践、心理咨询和交流互动等多种方法进行,而不是简单地教师一味讲述,学生一味听讲。教师可根据课程专业内容、授课安排等实际情况灵活采用以上方法,根据学生特点和环境条件“因地制宜”,让学生有参与感,深切领会思想政治教育对个人职业规划的指导作用。此外,课堂内容安排不仅要有趣味性,吸引学生认真去听,去领会,还要有足够的启发性。良好的事例,会让学生在学习中受到启发,从而树立科学客观的就业理念和创业观念,从中领会到就业创业的合理方法。
(三)教育教学内容难以满足学生现实就业需要
民办高校开展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内容较少,或者开展一些实用性不强的共识性教育,不能根据学生专业不同,按照专业分类深入细致地开展。教学内容与现实的需要不相适用直接引起学生的厌恶抗拒心理,学生丧失了对自己专业的热爱,并且产生消极懈怠的情绪。虽然思想道德与修养课中有讲述职业道德与择业观问题,但内容理论色彩太强,趣味性缺乏,内容老套刻板,都是讲述一般共识性知识,可读性、学习性不强。涉及职业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也主要是限于就业创业观念的教育,实操性不足,趣味性不强。
二、思想政治教育在民办高校毕业生职业规划中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毕业生自主规划意识不足,定位模糊
受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程度不强和毕业生自身素质的局限性影响,民办高校毕业生自主职业规划意识薄弱,就业定位不清。民办高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专业基础薄弱,对自身要求过低,在专业学习过程中不能正确认识和定位自己,缺乏自主创业的精神和勇气。毕业生在择业和就业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消极心理和抗拒心态,造成民办高校毕业生在个人职业规划中不能树立正确的创业理念和就业观念,对自己未来要从事的职业没有规划。不少毕业生人云亦云,盲目追随,在择业过程中随波逐流,普遍追求一二线大城市,高收入、高地位的企业和单位,忽视个人自身条件,择业不正确,严重缺乏自我规划意识,归根结底都是思想政治教育不足和个人重视程度不够造成的。
(二)民办高校自身局限性的影响
民办高校作为人才培养重要途径的有力补充,同样也担负着“育人”“育德”的重要任务,但民办高校的管理制度、教学理念、师资力量、教学基础设施等方面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办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塑造和提高。从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实情来看,其问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片面重视就业率数据。大部分民办高校仅关注毕业生就业率,而忽视毕业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和思维的塑造过程,就业指导服务工作不扎实。第二,就业实践重视不够,虽然民办高校和当地大多数企业开展多元化的校企合作,学生能够有一定机会参观学习,但是一般都局限于较浅合作,难以深入到实际工作中。第三,师资建设匮乏,缺乏专业的职业规划教师。民办高校师资力量多集中在专业课程教学中,主管就业创业服务的专业教师比较缺乏。 (三)思想政治教育易受环境影响
大学生在选专业时容易受当前社会实用主义思潮影响,他们往往趋向于选择社会需求大、容易就业的专业,而把思想政治课抛之脑后,学习起来也只是不求甚解,甚至干脆不学。学生在学习职业规划时往往忽视自我品德的培养,特别是个人的职业修养的培养,因而导致大学生在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规划时的盲目和择业时容易出现各种意想不到的问题。另外,思想政治教育的匮乏,也会使得毕业生不能够脚踏实地,实事求是,有时为了眼前暂时蝇头小利,不惜触碰道德底线。受社会浮躁思潮影响,就业指导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时,只进行满足学生临时抱佛脚的教育,不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有关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毅力、吃苦耐劳的精神、开拓创新的勇气和乐观面对挫折的教育。
三、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对民办高校毕业生职业规划指导性的方法
(一)完善民办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强化思想政治教育
为有利于毕业生长远更好发展,在民办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设置中,应以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就业创业思想观念和高尚的职业素质为目标,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创业思想,培养学生坚韧的毅力,提高学生较高的就业能力和水平,培养敏锐科学的判断能力。构建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体系,把树立良好的职业理想,塑造良好的职业道德,提升较高的职业能力教育要求突显出来,着重培养自我认知、自我教育、就业形势预判、职业价值观以及团队奉献协作能力。高校的思政教育课程要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多维度进行,根据每一阶段大学生的思维特征进行相应的教育,并随年级逐级深化。
(二)创新教学模式,增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
随着科技手段的更新,教师可以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使教学内容具有针对性,比如利用多媒體教学与学生互动。教师在教学中注重搜集相关教学内容,多维度视角,借助多媒体,增强学习内容的趣味性和针对性[4]。在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培养自我思考能力。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规划教育这样的现实性较强的课程,可采取讲述、辩论、视频、动画演示、人物事例等灵活的教学方法,多方面多角度阐述课程内容,增强学习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创新教育专业内容改革,加强校企互联合作
民办高校应该顺应社会企业的实际需求,科学调研,调整教学理念,优化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使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与社会实际更加相符,有利于学生就业和专业所需的直接对口。另外,加强校企合作,增强教学实践性。比如学校可以通过聘请企业人员来校任教的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加实际便利的就业指导[5]。就业创业部门的教师,也可到企业单位参加实习,深入了解社会企业的岗位专业所需。在实习实践中,通过细心观察,了解企业需求,使自己对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更具实操性和针对性。此外,注重加强和地方政府的合作,争取得到地方政府的支持和帮助,开展培训项目,帮助支持大学生进行创业实践,增加就业实习机会。通过具有针对性、实操性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加深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使思想政治教育成为主导自己职业规划的指导思想。
四、结语
从目前的民办高校毕业生职业规划现状来看,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还存在诸多不足,大学毕业生对于自身以及社会的认知还很有限,自身素养与就业创业需求尚存在较大差距。在经济结构改革转型、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社会和企业单位对应聘者的要求越来越高,民办高校毕业生将面临的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而将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与毕业生的职业规划相融合,能够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从而促进民办高校毕业生更好地就业。
参考文献:
[1]李润南.高校思政教育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9(10):114-115.
[2]张艺严,马立坤.思政教育在大学生创业就业中的作用探究[J].高等教育在线,2020(3):147.
[3]李萌萌.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路径的新探索[J].科技风,2020(29):173-174.
[4]陈鑫.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关联性分析[J]山西青年,2018(19).
[5]孙孝涧.高校思政教育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路径[J].文教资料,2017(11):153-154.
◎编辑 尹 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