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1年在我国金融外汇史上有着特殊的意义。人民币汇率继续保持稳定并有所升值、B股市场对境内居民开放、连续降低外汇存款利率、出台新的境内居民旅游用汇管理办法、调整因公出国人员使用外汇标;隹及核算办法、出国出境留学用汇有序放开、银行调高外汇现钞的购买价格、调整中资企业开立外汇帐户的限制等。外汇改革政策的频频出台无不表明国家宏观调控经济的能力及强烈的自信,反映出我国政府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决心,也是20多年改革开放成果的体现。此外,11月末境内外汇存款高达1350多亿美元,国家外汇储备超过2060亿美元,双双创造历史最高。2001年的外汇形势必将对今后我国人民的经济生活产生深远影响。
外汇管理逐步放开
先说B股市场的开放。2001年2月19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公告允许境内居民以合法持有的外汇开立B股帐户,交易B股股票。这个多少让人感到有些突然的决定激发了股民的热情,一股“B股”热骤然刮起。由于我国股票市场的不成熟,虽然没有最终出现“银行外汇储蓄大搬家”和“B股市场的春天”等结果,但国有商业银行的应对能力却得到一次强有力的考验。这条境内居民外汇投资新渠道,对于整个金融市场而言,是朝着成熟市场迈出的一小步,但对境内资本市场而言则意味着向成熟方向迈出了一大步。
再说出国出境旅游。2001年的外汇改革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是那么真切。我国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日渐丰富,出国出境旅游渐成时尚。2000年,我国出境游人数达1047万人次,因私出境563万人次,增长了32%。目前,国务院正式批准我国居民境外旅游目的地国家有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日本、印度尼西亚、越南、老挝、柬埔寨、文莱、缅甸、尼泊尔、德国、埃及、马耳他、南非、土耳其,以及中国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区。还开展了几乎与所有毗邻国家的边境旅游。2001年,公安部门多次简化出国出境人员手续并承诺几年后我国公民只需出示本人身份证即可申请一本出国护照,同时还宣布从今年元月1日起将取消内地居民“香港游”配额,放宽内地居民赴香港从事商务活动的原有规定。2001年12月12日,国务院第50次常务会议通过了《中国公民出国旅游管理办法(修订草案)》,这样,公民出国旅游将更加开放。国家外汇管理局、国家旅游总局发布《关于境内居民个人因私用汇管理办法》,该办法规定由国家核准有权经营海外旅游项目的旅行社统一到中国银行为客人办理不超过2000美元的旅游用汇。此举兼顾了中外旅游机构和游三方利益,规范了海外旅游市场,对防止这部分外汇流入黑市起到了积极作用。
在对外开放中人员往来不可避免,去年8月中旬国家财政部、外交部下文调整因公出国人员使用外汇标准,使得公务人员在境外食、宿、公杂标准大幅提高,如港澳地区由原来的每人每天480港币提高到900港币、日本由14200日元提高到17500日元、美国由84美元提高到125美元、加拿大由84加元提高到93美元、英国由64英镑提高到107英镑、德国由200马克提高到160欧元、法国由580法郎提高到140欧元、意大利由90美元提高到140欧元、独联体国家由72美元提高到100美元。以上三项费用由核销制改为可以选择包干制,大大减轻了单位财务人员工作量。
对这项改革最为欢迎的恐怕还是因公商务活动人员。留学用汇。近年来我国境内居民自费出国留学人员日益增加,留学热已进入寻常百姓家庭。据统计,1978年到1998年我国累计有32万人出国留学,分布在103个国家和地区,其中自费出国留学18万人。据分析,近年我国每年8万人出国留学、每人花费1.5万美元,这样每年的留学市场规模为12亿美元,近百亿元人民币。事实上我国大规模自费出国留学始于1996年,过去的出国留学生只能兑换正式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第一年的学费和生活费,且要经国家外汇管理局审批,手续十分繁琐。出国留学的学费及生活费用所需外汇问题也日渐突出,为了筹措到外汇许多人甚至不惜高价向地下外汇黑市购买外汇,这也是我国外汇黑市屡禁不止的一个重要原因。为适应我国加入WTO后的新形势,满足境内居民个人日益增长的出国(境)留学对学费和生活费的用汇需求,国家外汇管理局决定自去年12月1日起调整境内居民个人自费出国(境)留学供汇政策,并颁布了《境内居民个人自费出国(境)留学售付汇实施细则》。凡在国外攻读大学本科学历的(含大学预科)留学生,每年所需的学费、生活费可以直接到当地中国银行凭有关手续办理不超过20000美元的外汇。此消息一经公布立即在留学生及家长中引起强烈反响。
央行宣布自去年12月1日起允许境内个人外汇划转,同时各商业银行调高外汇现钞收兑价格,银行收兑一美元由以前的8.07人民币上调为8.19元。美联储去年连续11次调低了美元利率,我国外汇储蓄利率亦加以跟进,目前美元外汇储蓄利率已低于人民币同期利率1个百分点。因此,利用外汇套利、保值的意义已不复存在。一时间各大商业银行发现前来以外汇现钞换人民币的人多了起来,而这种现象正是经济学家和政府多年来希望看到的。
人民币汇率稳定并存在升值压力
2001年人民币汇率走势格外引人注目。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汇率稳定并存在明显升值压力。人民币汇率已连续几年保持稳定,进入2001年下半年,特别是美国“9.11”事件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多在8.2770-8.2880之间运行,一度创下自1994年我国外汇体制改革、实行人民币汇率并轨以来最高值。与那时相比人民币名义升值5%,按贸易权重计算的名义有效汇率升值20%以上,如果剔除物价等因素,人民币对美元实际升值则达40%左右。
如果说几年前政府宣布人民币不贬值,含有保持经济信心、体现大国风范和勇于负责的话,去年的人民币汇率走势则是由决定一国货币汇率的两个基本因素决定的。首先是我国GDP连续几年保持快速增长,国际收支状况不断改善,这在当前美国经济衰退、世界经济增长普遍放缓的情况下显得尤为可贵。截至到2001年11月末,我国外汇存款余额创纪录地达到1350亿美元,外汇储备达到2060亿美元,刷新了我国外汇储备年增幅的纪录,一改过去几年储备缓慢增长的势头。外电在对此评论时多用”增长惊人”、“名列前茅”等字眼。外汇储备的增加一方面提升了我国国际资信,增强了对外支付能力。同时也必然导致人民币升值。另外,我国目前的外汇市场有其特殊性,即现行我国外汇市场的特征所产生的有利于人民币升值的因素。因为,我国现行的外汇市场,是一个供给与需求不对称的外汇市场,是一个充分外汇供给和部分外汇需求相作用的市场。在人民币仅实现经常项目可兑换和对企业实行结、售汇管理的条件下,外汇市场的供给是充分的,除三资企业的外汇收入、资本项目下的外汇收入可意愿结汇外,中资企业的外汇收入基本上实行强制结汇,仅有一小部分出口企业可保留一定比率的外汇业务周转金,超出者必须全部卖给银行。而外汇市场的需求是受到限制的:除经常项目和经过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的部分资本项目的用汇可到银行购买外汇外,余者均不能在银行买汇。所以,现行的外汇市场是一个卖外汇自由、买外汇不自由的市场。一方面,企业贸易外汇所得无条件结汇成人民币。另一方面,无论企业还是个人使用外汇是有条件的。强大的贸易顺差所造成的供大于求必然导致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人民币的明显升势已经使投资者对人民币有了良好的预期,投资者看好以人民币计价的资产,更有一些周边的港资、台资和日资等设法绕过身份限制,通过证券市场购买以人民币计价的资产。外汇黑市上,去年在许多地方都先后出现了黑市价明显低子官方价格的现象,这是我国十多来从未有过的现象。银行间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也是有利于人民币升值的重要因素。目前的外汇市场,外汇的供给是充分的,而外汇的需求则是受到限制的,外汇供给远远大于外汇需求。为稳定币值中央银行不得不将多余的部分都按稳定的汇率予以购进,结果,在外汇市场中,中央银行成了最大的买主,致使中央银行外汇占款目前已取代再贷款,成为第一大基础货币供应源。这种外汇市场体制,客观上造就了人民币升值的市场动力,既然外汇市场上肯定是外汇供给大于外汇需求,人民币就必然会升值。
通过以上回顾,我们可以看出,过去针对个人的各项外汇管制措施正在松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对于加快人民币自由兑换进程,开放外汇市场起到催化剂的作用。人民币稳中有升,既有利于我国进一步吸引外资,也为国家进一步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提供了条件。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良好的经济发展趋势必将为人民币的可完全兑换打下坚实的基础,百姓也会日益享受到其中的好处。
外汇管理逐步放开
先说B股市场的开放。2001年2月19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公告允许境内居民以合法持有的外汇开立B股帐户,交易B股股票。这个多少让人感到有些突然的决定激发了股民的热情,一股“B股”热骤然刮起。由于我国股票市场的不成熟,虽然没有最终出现“银行外汇储蓄大搬家”和“B股市场的春天”等结果,但国有商业银行的应对能力却得到一次强有力的考验。这条境内居民外汇投资新渠道,对于整个金融市场而言,是朝着成熟市场迈出的一小步,但对境内资本市场而言则意味着向成熟方向迈出了一大步。
再说出国出境旅游。2001年的外汇改革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是那么真切。我国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日渐丰富,出国出境旅游渐成时尚。2000年,我国出境游人数达1047万人次,因私出境563万人次,增长了32%。目前,国务院正式批准我国居民境外旅游目的地国家有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日本、印度尼西亚、越南、老挝、柬埔寨、文莱、缅甸、尼泊尔、德国、埃及、马耳他、南非、土耳其,以及中国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区。还开展了几乎与所有毗邻国家的边境旅游。2001年,公安部门多次简化出国出境人员手续并承诺几年后我国公民只需出示本人身份证即可申请一本出国护照,同时还宣布从今年元月1日起将取消内地居民“香港游”配额,放宽内地居民赴香港从事商务活动的原有规定。2001年12月12日,国务院第50次常务会议通过了《中国公民出国旅游管理办法(修订草案)》,这样,公民出国旅游将更加开放。国家外汇管理局、国家旅游总局发布《关于境内居民个人因私用汇管理办法》,该办法规定由国家核准有权经营海外旅游项目的旅行社统一到中国银行为客人办理不超过2000美元的旅游用汇。此举兼顾了中外旅游机构和游三方利益,规范了海外旅游市场,对防止这部分外汇流入黑市起到了积极作用。
在对外开放中人员往来不可避免,去年8月中旬国家财政部、外交部下文调整因公出国人员使用外汇标准,使得公务人员在境外食、宿、公杂标准大幅提高,如港澳地区由原来的每人每天480港币提高到900港币、日本由14200日元提高到17500日元、美国由84美元提高到125美元、加拿大由84加元提高到93美元、英国由64英镑提高到107英镑、德国由200马克提高到160欧元、法国由580法郎提高到140欧元、意大利由90美元提高到140欧元、独联体国家由72美元提高到100美元。以上三项费用由核销制改为可以选择包干制,大大减轻了单位财务人员工作量。
对这项改革最为欢迎的恐怕还是因公商务活动人员。留学用汇。近年来我国境内居民自费出国留学人员日益增加,留学热已进入寻常百姓家庭。据统计,1978年到1998年我国累计有32万人出国留学,分布在103个国家和地区,其中自费出国留学18万人。据分析,近年我国每年8万人出国留学、每人花费1.5万美元,这样每年的留学市场规模为12亿美元,近百亿元人民币。事实上我国大规模自费出国留学始于1996年,过去的出国留学生只能兑换正式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第一年的学费和生活费,且要经国家外汇管理局审批,手续十分繁琐。出国留学的学费及生活费用所需外汇问题也日渐突出,为了筹措到外汇许多人甚至不惜高价向地下外汇黑市购买外汇,这也是我国外汇黑市屡禁不止的一个重要原因。为适应我国加入WTO后的新形势,满足境内居民个人日益增长的出国(境)留学对学费和生活费的用汇需求,国家外汇管理局决定自去年12月1日起调整境内居民个人自费出国(境)留学供汇政策,并颁布了《境内居民个人自费出国(境)留学售付汇实施细则》。凡在国外攻读大学本科学历的(含大学预科)留学生,每年所需的学费、生活费可以直接到当地中国银行凭有关手续办理不超过20000美元的外汇。此消息一经公布立即在留学生及家长中引起强烈反响。
央行宣布自去年12月1日起允许境内个人外汇划转,同时各商业银行调高外汇现钞收兑价格,银行收兑一美元由以前的8.07人民币上调为8.19元。美联储去年连续11次调低了美元利率,我国外汇储蓄利率亦加以跟进,目前美元外汇储蓄利率已低于人民币同期利率1个百分点。因此,利用外汇套利、保值的意义已不复存在。一时间各大商业银行发现前来以外汇现钞换人民币的人多了起来,而这种现象正是经济学家和政府多年来希望看到的。
人民币汇率稳定并存在升值压力
2001年人民币汇率走势格外引人注目。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汇率稳定并存在明显升值压力。人民币汇率已连续几年保持稳定,进入2001年下半年,特别是美国“9.11”事件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多在8.2770-8.2880之间运行,一度创下自1994年我国外汇体制改革、实行人民币汇率并轨以来最高值。与那时相比人民币名义升值5%,按贸易权重计算的名义有效汇率升值20%以上,如果剔除物价等因素,人民币对美元实际升值则达40%左右。
如果说几年前政府宣布人民币不贬值,含有保持经济信心、体现大国风范和勇于负责的话,去年的人民币汇率走势则是由决定一国货币汇率的两个基本因素决定的。首先是我国GDP连续几年保持快速增长,国际收支状况不断改善,这在当前美国经济衰退、世界经济增长普遍放缓的情况下显得尤为可贵。截至到2001年11月末,我国外汇存款余额创纪录地达到1350亿美元,外汇储备达到2060亿美元,刷新了我国外汇储备年增幅的纪录,一改过去几年储备缓慢增长的势头。外电在对此评论时多用”增长惊人”、“名列前茅”等字眼。外汇储备的增加一方面提升了我国国际资信,增强了对外支付能力。同时也必然导致人民币升值。另外,我国目前的外汇市场有其特殊性,即现行我国外汇市场的特征所产生的有利于人民币升值的因素。因为,我国现行的外汇市场,是一个供给与需求不对称的外汇市场,是一个充分外汇供给和部分外汇需求相作用的市场。在人民币仅实现经常项目可兑换和对企业实行结、售汇管理的条件下,外汇市场的供给是充分的,除三资企业的外汇收入、资本项目下的外汇收入可意愿结汇外,中资企业的外汇收入基本上实行强制结汇,仅有一小部分出口企业可保留一定比率的外汇业务周转金,超出者必须全部卖给银行。而外汇市场的需求是受到限制的:除经常项目和经过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的部分资本项目的用汇可到银行购买外汇外,余者均不能在银行买汇。所以,现行的外汇市场是一个卖外汇自由、买外汇不自由的市场。一方面,企业贸易外汇所得无条件结汇成人民币。另一方面,无论企业还是个人使用外汇是有条件的。强大的贸易顺差所造成的供大于求必然导致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人民币的明显升势已经使投资者对人民币有了良好的预期,投资者看好以人民币计价的资产,更有一些周边的港资、台资和日资等设法绕过身份限制,通过证券市场购买以人民币计价的资产。外汇黑市上,去年在许多地方都先后出现了黑市价明显低子官方价格的现象,这是我国十多来从未有过的现象。银行间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也是有利于人民币升值的重要因素。目前的外汇市场,外汇的供给是充分的,而外汇的需求则是受到限制的,外汇供给远远大于外汇需求。为稳定币值中央银行不得不将多余的部分都按稳定的汇率予以购进,结果,在外汇市场中,中央银行成了最大的买主,致使中央银行外汇占款目前已取代再贷款,成为第一大基础货币供应源。这种外汇市场体制,客观上造就了人民币升值的市场动力,既然外汇市场上肯定是外汇供给大于外汇需求,人民币就必然会升值。
通过以上回顾,我们可以看出,过去针对个人的各项外汇管制措施正在松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对于加快人民币自由兑换进程,开放外汇市场起到催化剂的作用。人民币稳中有升,既有利于我国进一步吸引外资,也为国家进一步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提供了条件。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良好的经济发展趋势必将为人民币的可完全兑换打下坚实的基础,百姓也会日益享受到其中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