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思路 科学指导

来源 :法制与社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jh31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普通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毕业生就业压力加大,怎样另辟蹊径拓宽就业渠道成为了当前就业工作的当务之急。本文在分析了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的主要经验和做法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加强校企合作及就业基地建设,进一步推广创业教育,鼓励毕业生支援西部,重视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就业岗位等几个方面的措施与对策,以期对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完善毕业生就业市场机制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 就业渠道 创业教育
  作者简介:谢恩,华南师范大学辅导员,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4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1)07-236-02
  
  近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已经实现了从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转变。高等教育规模扩大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高校毕业生数量大幅度增加、社会整体就业形势严峻、一些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措施还不够完善。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毫无疑问,如何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就成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有待我们作深层次的思考。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国家整体形势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制约
  当前时值全球金融衰退,国有企事业单位减人增效,下岗分流,大学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具体表现为:首先,作为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主要渠道的部分大中型企业经营困难,下岗形势继续延续,无形中加大毕业生的就业难度;其次,地方机构改革,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政府机关的竞争异常激烈;再次,事业单位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特别是聘任制的推行,对于刚刚毕业而毫无工作经验和社会阅历的毕业生而言,无疑是凭空增加难度。同时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农民进城打工的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三峰叠加”,加剧了城市劳动力市场的紧张状况,高校毕业生在这样严峻的就业市场条件下,肯定会有重重困难和障碍。
  (二)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的明显滞后
  在我国高校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起步较迟,它是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和改革、特别是高校大学生就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而发展起来的。从现状来看,应该说我国高校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模式,仍处在探索和建立时期。由于受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较深,沿袭计划经济模式的惯性较大,与以市场为导向的“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推进程度相比,高校的就业指导服务工作,表现出了明显的滞后性。
  (三)就业市场中结构性矛盾突出
  目前,我国在社会新增岗位难以满足毕业生就业需要的同时,就业市场中的结构性矛盾也非常突出,主要表现为就业取向因学科专业、地域地区、单位性质的不同而呈现出较大的差异。就近几年的统计数据看,在学科专业上,每年都有“热门”专业和“冷门”专业的差别。在地域地区上,毕业生对北京、上海、广东等经济发达地区趋之若鹜,而在西部地区尽管给予种种优惠政策,但仍然少有毕业生踏足。在单位性质上,尽管政府机关、事业单位、高校、外资企业的容纳量已日趋饱和,但是毕业生依然心向往之。
  (四)毕业生就业观念不能适应就业市场的变化和发展
  随着我国高校就业制度的改革,高校毕业生就业方式也发生了改变,从“统招统分”转变为“自主择业,双向选择”,就业市场由以学历为导向变为以能力素质为导向,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也是适应就业市场规律的结果。就业方式的转变必然要求就业观念随之变化,但是大多数毕业生的就业观念还停留在“统包统分”的时代,缺乏竞争意识。
  (五)高校毕业生的能力和素质还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
  由于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相对落后于就业市场对人才的要求,高校毕业生普遍存在动手能力差,专业知识背景单一的缺陷,与用人单位的要求尚有一定距离。在就业市场中,除了科研型单位外,用人单位一般需要实践能力强的人才,倾向于聘用有相关工作经验的求职者,而应届毕业生在这方面的欠缺,使很多用人单位对应届毕业生的能力和素质持观望态度。
  二、目前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的主要经验和做法分析
  据最近三年全国高校的就业率调查统计,平均每年有15%左右应届毕业生未能就业,出现了“相对过剩”的局面。如何拓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渠道,优化人力资源,就成为当务之急。
  目前,拓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渠道的经验和做法主要有:
  (一)加强毕业生择业观和就业观思想教育工作
  在就业压力不断增大的形势下,根据自身情况降低就业期望值,转变就业观念已成当务之急,最好的方法就是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毕业生要改变原有的就业观念,主动顺应时代需要,调整就业期望值,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积极投身到西部大开发的洪流中去。转变毕业生对基层的认识,引导他们察觉城乡一体化进程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过程。基层将会释放出大量的创业机会,让他们意识到最早抢滩者将最早获得更多的机会。
  (二)以市场为导向,搞活“订单培养”
  “订单式”培养是指用人单位与培养单位签订用人协议,双方共同制订人才培养计划,充分利用双方的有利资源,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实现预定的人才培养目标,最后由用人单位按照协议约定安排学生就业的合作办学模式。
  (三)推广并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
  2005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下发了《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提出了争取用3到5年时间基本实现全国每个村至少有1名高校毕业生的目标。自从推进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以来,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创造了地方受益、学校发展、学生成长的多赢局面。
  (四)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
  目前,国家虽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但是,在毕业后的跟踪调查中发现,大学生创业之路异常艰难,除了大学生创业者本身条件的限制之外,更多的是因为缺乏一个整饬有序的创业环境。在创业过程中国家制定的各项优惠政策难以体现,政府确实提出了一些扶持政策,但是其中有些政策很难操作。现在毕业生自主创业还属于摸索与实践并行阶段,自主创业人数所占就业比例尚小。
  三、进一步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的措施与对策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做好就业工作,必须依靠各部门的密切配合、齐抓共管、高度重视、给予政策支持,在原有就业渠道的基础上,还必须进一步拓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渠道,以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
  (一)加强校企合作、就业基地建设,搭建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广阔平台
  现今高校毕业生在“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制度下,高等学校毕业生已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我们要改变在学校坐等用人单位上门要毕业生的工作方法,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途径,主动地走出去“推销”毕业生,把用人单位请进来选择毕业生,开拓就业市场,发挥高校与企业各自资源优势,签订基地共建协议,建立就业基地。采取措施,加大投入,使毕业生有组织、更方便地到基层就业,避免择业的盲目性,减少就业成本,拓宽毕业生基层就业渠道,搭建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广阔平台。
  (二)进一步推广创业教育,激发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意识,提升创业综合能力素质
  自主创业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课题,是拓宽大学毕业生就业渠道的好方法,是发挥大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巨大创造力,推进社会创新的一个有效途径,这当然就成为了目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所必须努力攻克一个重要堡垒。高校必须高度重视创业教育,将其在高校教程中加以正规化、制度化,通过创业教育激发大学生们的创业意识和思维,提升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创业综合能力素质。
其他文献
摘要回顾人类学在西方的发展历史,我们知道在20世纪初有一个从摇椅上的人类学到田野实地研究的转变,这一转变得益于马林诺夫斯基在特罗布里恩岛田野实践为代表。中国早期人类学的发展也受此影响,在20世纪30、40年代的中国汉人乡村社区研究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这一转变。  关键词人类学 田野实践 文人生涯  作者简介:周恩宇,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社会学系2009级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C912 文
摘要 任何权力都可能被滥用——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概莫能外。究其原因,西方思哲们将其诠释为“人性”使然,并以此为基点建构其权力规范与制衡的制度体系。与他们不同,由于受到传统的“性善”论思想的影响,中国的权力规范之路似乎走得格外艰难。值得欣慰的是,中国的民权观念正在崛起,民众对权力与权利的认识正在逐步走向理性与规范。中国的权力规范之路在强调现有的分权机制的基础上,更应注重权力监督与权利监督的作用与
摘 要 打工妹是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新兴打工者主体的一部分,打工妹的形成过程有着独特的经验。在国家社会主义、跨国资本和家庭父权制的三重张力下,她们被生产机器、社会关系及地方性文化实践等所塑造,这是打工妹主体的形成的过程,同时也是打工主体的消解过程。在形成与消解中,女工们也通过日常策略、病痛及尖叫反抗着国家、资本和父权制给她们带来的压力。  关键词 打工妹 形成 抗争  作者简介:安丽莉,沈阳师范
摘 要 货运代理人向委托人求偿垫付费用是海事审判中最为常见的海上货运代理合同纠纷。在货代与运输过程中,货运代理人往往同时兼具托运人代理人与承运人代理人双重身份,这并不意味着其行为必然无效或具有过错;但在货运代理人兼具双方代理人身份时,尤其需要按照关联性与合理性的标准对所发生的垫付费用进行审查。  关键词 货运代理人 垫付费用 审判实践  作者简介:汪洋,上海交通大学2010级民商法专业研究生,上海
摘要比克斯的《法理学:理论与语境》涉及内容非常广泛,因为作者力图尽量扩展法理学的论域,以容许法律理论在边界清晰的前提下论适度地入侵政治理论、经济学、道德哲学、形而上学、社会理论和宪法等领域。全书的内容涉及了——法律理论的问题、方法及一般法理学的可能性、当代几位影响巨大的法学家的法律理论(哈特、凯尔森、菲尼斯、富勒、德沃金)、法理学中的一些基本主题(正义、惩罚、权利、普通法推理、成文法解释、守法的义
摘要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环境问题日益凸显。与之相对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也应运而生。本文从我国近十年来环境公益诉讼的案例进行甄别,从中分别选出了不同起诉主体的典型环境公益诉讼案例,对其原告主体逐一进行分析。最终提出构建我国环境公益诉讼起诉主体制度的观点。  关键词公益诉讼 公诉机关 行政机关  作者简介:张晓雯,华北电力大学2008级法学专业。  中图分类号:D9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摘 要 危险驾驶行为导致了层出不穷的重大交通事故,严重危及人民生命安全,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2011年2月2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刑法修正案(八)》增设了危险驾驶罪。但是,危险驾驶罪在立法设置与司法实践操作中的问题在刑法理论界和司法界均有较大争议,诸如立法考量、罪状设定、法定刑配置、量刑均衡等问题。本文试对这些问题进行微浅的探析,并寻求立法与实操中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 危险驾驶罪 罪
摘要法治协理员制度是推进基层法治建设,提升决策的公正性和高效性,拓展化解基层社会矛盾纠纷的新渠道,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优化基层法治建设的途径,具有普适性和可行性,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关键词法治协理员经验总结 法治建设  作者简介:王聿广,连云港市连云区政法委,法学硕士。  中图分类号:D9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1)05-162-02    近年来,连云港市
摘要 从传统的理解上来看,国有企业适用垄断豁免,不适用于《反垄断法》,我国学者对《反垄断法》第七条是否为国有企业垄断的除外适用存在着不同的理解。本文从法解释学的角度,按照法解释学的方法,文义解释是基础性的解释,对任何法律的解释必须从文义解释入手,本文先从文义解释角度,再从立法解释、体系解释、目的解释、比较法解释和法社会学解释的角度,来分别论述《反垄断法》第七条不属于国有企业垄断的除外适用规定,而是
摘 要 新《刑事诉讼法》确立了我国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但是由于立法规定简单,实践指导性不强,如何在司法适用中正确理解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以及如何准确把握适用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前提和条件成为当前检察机关亟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未成年人 附条件不起诉制度 附加条件 考察制度  作者简介:陈佳丽,温州市鹿城区人民检察院,书记员。  中图分类号:D9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