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曾经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为:教师成长=经验+反思,很多学者也都指出,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发展教师创新意识,培养教师专业能力,形成独特教学风格,成长为“研究型”、“专家型”教师,就必须先从教学反思开始。教学反思应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制定教学反思的目标,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课堂教学的特色、精彩、偶得、缺失和成效,在科研中提升,使我们的教学在不断反思中提高质量,实现教育教学的“轻负高质”。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反思;专业成长
作者:台州市路桥区外国语小学318050
叶澜教授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教学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教学反思不是简单地对己结束的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和总结,而是对教学中的“得”与“失”进行理性的思考,目的是解决教学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总结新经验,从理性层面上多问几个“为什么”,这种“追问”的习惯,能够增强我们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不断总结、反思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教学反思需有理论依据
教育理论是教育教学工作者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实践,不断总结,理性思考的产物,它既是一种事实性认识,又是一种价值性认识,也是一种相对性认识。教育理论可以为教育实践者提供启发、参考与依据。因此,在教学反思的过程中,要形成以一定的理论原则为反思依据的意识,如果离开了教育理论,教学反思就会成为“无舵之船”。为了提高理论水平,在平时的教学中认真阅读新课程理论、名师课堂教学例谈、观看名师课堂教学实录参加各级各类的教研活动并做好学习记录,勤写学习新得,使自己在学习与实践中积累经验,为教学反思指明方向。
二、教学反思需有目标鞭策
教学反思需有目标鞭策,目标是行动的动力,确定反思的目标,聚焦某一点,这样反思就有了针对性。初教新思维小学数学的时候,发现备的课对班级中的中等生吸引力很大,但对于部分优等生的吸引力不够大。经过反思,原来所各的课受以前农村学生的影响,难度不够大,后来就此情况课堂设计和课后练习加大了挑战性,并根据学生情况,提出《新思维小学数学“源生态”作业设计的实践与研究》这一课题研究,目的是以此课题的研究为鞭策,根据使用新思维小学数学教材学生的生源、知识的起点、完成作业的能力等情况,以个性化教学理论和成功教育理论为指导,还原现有整齐划一的教辅作业,教师为学生、学生为学生、学生为自己设计源生态作业,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予以不同的要求和评价,使每个学生都能跳一跳摘到自己想吃的苹果,尝到苹果的美味后激起下次再摘苹果的欲望,从而增强学生做数学作业的兴趣,提高数学作业的质量,进而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
三、教学反思需有实践基础
经历教学实践后,教师总会产生一些难忘的感知,或多或少,或得或失,并通过撰写教学日记的方法记录教学实践的特色、教学中的精彩与偶得、成功与失败、效果与收获,使我们的教学在痛苦与喜悦中不断成长。
1、反思课堂教学的特色
教学特色是指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独特风格。独具特色的教学,给人的感觉是别样的,人的回味是无穷的。在《百分数的意义》教学中,利用中国男篮三位主将的投球成绩,让孩子们判断谁的投篮技术比较高,引出要算出投中次数是投篮总数的几分之几才能比,再引导通过通分就能一眼比出谁的投篮技术高?并通过比较观察通分后的三个分数的共同点引出百分数的读写及意义。最后比那一种表达方式更能一眼看出他们投篮技术的最低,引出百分数的必要性。这一环节的教学,以学生感兴趣的篮球明星投篮技术评比为素材,从只给出投中次数无法判断到求出投中次数占投篮总次数的几分之几,使学生既巩固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方法及分数的含义,也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计算方法打下铺垫。然后通过观察发现还不能直接看出谁的投篮技术高时引出了通分,课前设计的三个分数的最小公倍数恰巧是100,这样学生顺理成章地将这三个分数通分成分母是100的分数,然后让学生结合投篮情况和算式说说这三个分数分别表示的意思及共同表示的意思,引出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然后读写这三个百分数,使学生很轻松地认识了百分数,理解了百分数的含义,掌握了百分数的读写方法。然后通过比较使学生认识到产生百分数及应用百分数的必要性。再通过解读教材主题图中的数据和学生自己寻找的百分数,进一步巩固了百分数的意义,突破了本课时的教学重点:百分数的意义。这一独特的设计,充分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参与度非常高,教师把握教材得当,设计有层次性,赢得了好多同行的好评,也为自己的教学增添了一份特色。
2、反思课堂教学的精彩
精彩的教学片段依附于教学过程的方方面面:如引人入胜的新课导入,别具风味的氛围营造,得心应手的教具应用,新颖别致的难点突破,画龙点睛的评价诱导,留有悬念的总结等。比如,《平行与垂直》一课,引导学生理解:“同一平面”时,得心应手地应用了魔方和织毛衣的棒针,让学生借助棒针在魔方上找出互相平行的两条线,再将棒针贴在魔方的不同平面上代表两条直线,让生判断是否平行来理解同一平面,并板书:同一平面。这一教具的选用即方便,又清晰地让孩子们理解了同一平面的含义。
3、反思课堂教学的偶得
教学的偶得是指教学过程中的意外的收获。意外的收获往往来自对课堂意外事件的处理,来自学生思维火花的捕捉,需要我们用教学的机智去把握许多稍纵即逝的意外。在教学“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时,让孩子们用自己的方法来估一估29X8,大部分孩子用30X 8=240来估算,唯独有一个学生用了30X10=300来估算。等教师把两种方法写出来后,肯定了两种方法都有道理,但同学们都认为第一种方法更接近准确值,而且计算起来也很方便。这时,马上追问:通过估算你认为林老师带240元给29位同学买票(每人8元),够吗?“够!”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没等我追问,还有一些孩子说,“还剩10元!”说实话,我并未想过要让他们解决还剩几元的问题。但被他们这一闹,我想:何不让他们去探究呢?于是我附和着说:“哦,林老师付出250元,应该找回10元就行了。”“不对!”有一生不同意了,我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一样,赶紧请他说说他的意见。他说:“那240元又不是准确的结果,只是我们估算出来的,怎么能用250减240呢?那岂不是吃亏了。”其他同学一听就会意了,我就不再唠叨,进而追问:“为什么吃亏了?”“因为估大了,找回来的钱就少了?”看来这个问题已经解决了,在我还未开口,又有孩子说开了,“我知道了,还应找回18元!”他们自觉“纠正”了最初的回答,为自己的新发现而兴奋不己,我也为此捏了一把冷汗,为自己的机智而喝彩。 4、反思课堂教学的缺失
上完一节课后,教师总会感慨课堂上有这样或那样的确失。如那些内容处理不当;那些环节安排不合理;那些重点突出不明显;哪一问题设计不科学;哪一合作落实不到位;哪一评价不得当等。当然,在课堂上出现这样那样的失误是难免的,但如果出现了错误我们就应该冷静对待,走出尴尬。比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我把长方形的对称轴错写成4条。一些学生说老师,不对,应该是2条;还有的说是4条。霎时教室里响起了一片争论声,一双双眼睛都看着我,期盼着我一锤定音。我想,既然有学生提出不同的意见,就说明有一些学生对长方形的对称轴认识还比较模糊,于是我决定将错就错,引导他们四人一组,拿出长方形的纸动手折一折。这样,我就把自己课堂教学中的失误机智地成为学生探究的热点,本节课的教学也由这一缺失而精彩。
5、反思课堂教学的成效
每一节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教学的目标是否达成,教学的效果是否良好,教学的组织是否科学,活动的安排是否合理。在上完百分数的意义一课后,我觉得本课练习的安排面向全班同学,通过读写百分数的训练使全班同学都巩固了百分数的读写,并用百分数来评价自己书写的正误,达到了应用百分数评价自己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然后通过4题的判断正误并说说理由,全面巩固了百分数的意义。最后的拓展应用及评价,把本节课推向高潮,学生在选择百分数、看成语写百分数、用百分数评价自己的学习等活动中较好地应用了百分数的知识,使学生体会到百分数和语文的联系,百分数和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使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实际而又应用于生活实际,明确学好数学的重要性。最后一句1%的灵感+99%的汗水等于成功,给学生的学习道路指明了方向。只有这样不断地反思、总结,才能保证教学目标在教学中得到落实,真正提高课堂效率,使学生在每一节课都能有所收获。
四、教学反思须有科研提升
教学反思它只是零散的教学心得,而课题研究能将这些零散的心得窜成线,使教学反思得以提升。教师既可以把教学反思中热点的教育理念与教育的价值取向作为研究对象,也可以把教学反思中存在的问题、困惑、难点作为研究的对象;既可以把学生、教材、课堂作为研究的对象,也可以把自己当作研究对象,从中选择合适自己研究的主题,从教育教学的实际出发,以解决问题为目的,使教学反思直根于现实的教育科研之中,使教师从“反思型”向“科研型”提升。
总之,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以教育理论为指导,在教育目标的鞭策下,在教育实践中反观自己的得失,一篇篇教育案例、教育故事、或教育心得是我业务水平提高的见证,一个个课题研究成果是教育反思成功的精髓。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反思;专业成长
作者:台州市路桥区外国语小学318050
叶澜教授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教学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教学反思不是简单地对己结束的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和总结,而是对教学中的“得”与“失”进行理性的思考,目的是解决教学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总结新经验,从理性层面上多问几个“为什么”,这种“追问”的习惯,能够增强我们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不断总结、反思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教学反思需有理论依据
教育理论是教育教学工作者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实践,不断总结,理性思考的产物,它既是一种事实性认识,又是一种价值性认识,也是一种相对性认识。教育理论可以为教育实践者提供启发、参考与依据。因此,在教学反思的过程中,要形成以一定的理论原则为反思依据的意识,如果离开了教育理论,教学反思就会成为“无舵之船”。为了提高理论水平,在平时的教学中认真阅读新课程理论、名师课堂教学例谈、观看名师课堂教学实录参加各级各类的教研活动并做好学习记录,勤写学习新得,使自己在学习与实践中积累经验,为教学反思指明方向。
二、教学反思需有目标鞭策
教学反思需有目标鞭策,目标是行动的动力,确定反思的目标,聚焦某一点,这样反思就有了针对性。初教新思维小学数学的时候,发现备的课对班级中的中等生吸引力很大,但对于部分优等生的吸引力不够大。经过反思,原来所各的课受以前农村学生的影响,难度不够大,后来就此情况课堂设计和课后练习加大了挑战性,并根据学生情况,提出《新思维小学数学“源生态”作业设计的实践与研究》这一课题研究,目的是以此课题的研究为鞭策,根据使用新思维小学数学教材学生的生源、知识的起点、完成作业的能力等情况,以个性化教学理论和成功教育理论为指导,还原现有整齐划一的教辅作业,教师为学生、学生为学生、学生为自己设计源生态作业,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予以不同的要求和评价,使每个学生都能跳一跳摘到自己想吃的苹果,尝到苹果的美味后激起下次再摘苹果的欲望,从而增强学生做数学作业的兴趣,提高数学作业的质量,进而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
三、教学反思需有实践基础
经历教学实践后,教师总会产生一些难忘的感知,或多或少,或得或失,并通过撰写教学日记的方法记录教学实践的特色、教学中的精彩与偶得、成功与失败、效果与收获,使我们的教学在痛苦与喜悦中不断成长。
1、反思课堂教学的特色
教学特色是指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独特风格。独具特色的教学,给人的感觉是别样的,人的回味是无穷的。在《百分数的意义》教学中,利用中国男篮三位主将的投球成绩,让孩子们判断谁的投篮技术比较高,引出要算出投中次数是投篮总数的几分之几才能比,再引导通过通分就能一眼比出谁的投篮技术高?并通过比较观察通分后的三个分数的共同点引出百分数的读写及意义。最后比那一种表达方式更能一眼看出他们投篮技术的最低,引出百分数的必要性。这一环节的教学,以学生感兴趣的篮球明星投篮技术评比为素材,从只给出投中次数无法判断到求出投中次数占投篮总次数的几分之几,使学生既巩固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方法及分数的含义,也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计算方法打下铺垫。然后通过观察发现还不能直接看出谁的投篮技术高时引出了通分,课前设计的三个分数的最小公倍数恰巧是100,这样学生顺理成章地将这三个分数通分成分母是100的分数,然后让学生结合投篮情况和算式说说这三个分数分别表示的意思及共同表示的意思,引出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然后读写这三个百分数,使学生很轻松地认识了百分数,理解了百分数的含义,掌握了百分数的读写方法。然后通过比较使学生认识到产生百分数及应用百分数的必要性。再通过解读教材主题图中的数据和学生自己寻找的百分数,进一步巩固了百分数的意义,突破了本课时的教学重点:百分数的意义。这一独特的设计,充分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参与度非常高,教师把握教材得当,设计有层次性,赢得了好多同行的好评,也为自己的教学增添了一份特色。
2、反思课堂教学的精彩
精彩的教学片段依附于教学过程的方方面面:如引人入胜的新课导入,别具风味的氛围营造,得心应手的教具应用,新颖别致的难点突破,画龙点睛的评价诱导,留有悬念的总结等。比如,《平行与垂直》一课,引导学生理解:“同一平面”时,得心应手地应用了魔方和织毛衣的棒针,让学生借助棒针在魔方上找出互相平行的两条线,再将棒针贴在魔方的不同平面上代表两条直线,让生判断是否平行来理解同一平面,并板书:同一平面。这一教具的选用即方便,又清晰地让孩子们理解了同一平面的含义。
3、反思课堂教学的偶得
教学的偶得是指教学过程中的意外的收获。意外的收获往往来自对课堂意外事件的处理,来自学生思维火花的捕捉,需要我们用教学的机智去把握许多稍纵即逝的意外。在教学“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时,让孩子们用自己的方法来估一估29X8,大部分孩子用30X 8=240来估算,唯独有一个学生用了30X10=300来估算。等教师把两种方法写出来后,肯定了两种方法都有道理,但同学们都认为第一种方法更接近准确值,而且计算起来也很方便。这时,马上追问:通过估算你认为林老师带240元给29位同学买票(每人8元),够吗?“够!”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没等我追问,还有一些孩子说,“还剩10元!”说实话,我并未想过要让他们解决还剩几元的问题。但被他们这一闹,我想:何不让他们去探究呢?于是我附和着说:“哦,林老师付出250元,应该找回10元就行了。”“不对!”有一生不同意了,我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一样,赶紧请他说说他的意见。他说:“那240元又不是准确的结果,只是我们估算出来的,怎么能用250减240呢?那岂不是吃亏了。”其他同学一听就会意了,我就不再唠叨,进而追问:“为什么吃亏了?”“因为估大了,找回来的钱就少了?”看来这个问题已经解决了,在我还未开口,又有孩子说开了,“我知道了,还应找回18元!”他们自觉“纠正”了最初的回答,为自己的新发现而兴奋不己,我也为此捏了一把冷汗,为自己的机智而喝彩。 4、反思课堂教学的缺失
上完一节课后,教师总会感慨课堂上有这样或那样的确失。如那些内容处理不当;那些环节安排不合理;那些重点突出不明显;哪一问题设计不科学;哪一合作落实不到位;哪一评价不得当等。当然,在课堂上出现这样那样的失误是难免的,但如果出现了错误我们就应该冷静对待,走出尴尬。比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我把长方形的对称轴错写成4条。一些学生说老师,不对,应该是2条;还有的说是4条。霎时教室里响起了一片争论声,一双双眼睛都看着我,期盼着我一锤定音。我想,既然有学生提出不同的意见,就说明有一些学生对长方形的对称轴认识还比较模糊,于是我决定将错就错,引导他们四人一组,拿出长方形的纸动手折一折。这样,我就把自己课堂教学中的失误机智地成为学生探究的热点,本节课的教学也由这一缺失而精彩。
5、反思课堂教学的成效
每一节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教学的目标是否达成,教学的效果是否良好,教学的组织是否科学,活动的安排是否合理。在上完百分数的意义一课后,我觉得本课练习的安排面向全班同学,通过读写百分数的训练使全班同学都巩固了百分数的读写,并用百分数来评价自己书写的正误,达到了应用百分数评价自己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然后通过4题的判断正误并说说理由,全面巩固了百分数的意义。最后的拓展应用及评价,把本节课推向高潮,学生在选择百分数、看成语写百分数、用百分数评价自己的学习等活动中较好地应用了百分数的知识,使学生体会到百分数和语文的联系,百分数和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使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实际而又应用于生活实际,明确学好数学的重要性。最后一句1%的灵感+99%的汗水等于成功,给学生的学习道路指明了方向。只有这样不断地反思、总结,才能保证教学目标在教学中得到落实,真正提高课堂效率,使学生在每一节课都能有所收获。
四、教学反思须有科研提升
教学反思它只是零散的教学心得,而课题研究能将这些零散的心得窜成线,使教学反思得以提升。教师既可以把教学反思中热点的教育理念与教育的价值取向作为研究对象,也可以把教学反思中存在的问题、困惑、难点作为研究的对象;既可以把学生、教材、课堂作为研究的对象,也可以把自己当作研究对象,从中选择合适自己研究的主题,从教育教学的实际出发,以解决问题为目的,使教学反思直根于现实的教育科研之中,使教师从“反思型”向“科研型”提升。
总之,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以教育理论为指导,在教育目标的鞭策下,在教育实践中反观自己的得失,一篇篇教育案例、教育故事、或教育心得是我业务水平提高的见证,一个个课题研究成果是教育反思成功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