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热点 学会求异 善于化用

来源 :中学语文(学生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eqidf_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出新策略】
  高考议论文怎样走出“回到古代,复述经典”“立论老套,人云亦云”等误区,写出新意?有效的对策是:
  一、关注当代热点,论证给力到位。下面的范文《肉体慢点走,等等灵魂》之所以引人一读,就在于立论触摸当代热点,击中世人生活理念、生活内容和生活方式三个“误区”,振聋发聩,新意迭出。文章在向现代人推出“慢生活”,引导人们走出上述三个误区时,不是靠枯燥的说教和武断地下结论,而是以论述的纵横开阖和手段多样说服读者,做到了“以新引人,以理服人”。这主要表现在下列“三性”:
  观点表述的多样性。“慢生活就是适当放缓生活节奏,实现较为人性化的从容生活……”这是近乎定义的逻辑性表达,比较严谨地揭示“慢生活”的属性;“让我们的肉体慢点走吧,等等灵魂”,这是运用比喻、拟人辞格的形象化表述,语言富有柔性、弹性,给人亲切感;“提倡慢生活并不是在号召大家游手好闲过懒日子,而是警示我们提高生活质量……”这是一种补充性表述,使立论更准确、辩证、科学。
  选用论据的多样性。古今中外的事例信手拈来,无不自然贴切,且有意趣。例如开篇以老子骑牛传播《道德经》获得成功为切入口,且由“纵马狂奔不可能占据人心”巧妙延伸开去,得出“灵魂须通过慢功夫潜移默化,化至一种别样的境界”这一观点与论题照应,体现出作者思维的开阔与灵动;“所以有识之士说,不自由毋宁死”一句中引用的名言,出自美国著名律师和政治家巴特利克·亨利;文章还引用了美学家朱光潜先生的名言、旋律动听的名歌“马儿啊……”、著名语言学家和翻译家王了一关于“蹓跶”的见解,从不同的角度支撑论点。
  论证方法的多样性。或用举例法,例如:“自己的孩子不亲自养育,却都扔给父母……”;或用引用法,例如:“有篇发表于上世纪30年代的散文《蹓跶》中说……”; 或用正反结合论证法,例如举老子例时,“他坚信……”是正面论证,“如果他骑着追风快马……”则是反面论证;或用喻证法,例如将生活比作“不大不小的河”与“琴弦”等。多种论证方法的综合运用,不仅显示博闻和洒脱,更形成强大的论证力,令人信服。
  二、学会求异思维,力求“人有我新”。2014年高考,面对“青春不朽”“青春不会不朽”的选择,江苏考生大都选择前者,都把“青春”界定为生命的一个时间段,立论时思维趋同现象严重。有位考生拟题《青春永不褪色》,别出心裁地这样立论:
  青春不是生命的一个“阶段”,而是生命的一种“状态”。青春非指青春期,抑或是年轻漂亮的岁月,它是一种昂扬热烈的“生命状态”。它并不会随年龄的增长而衰退。如爱因斯坦,即使年老,却仍能和孩子们天真地打成一片,仍能做出那些让人捧腹大笑的奇怪表情。这样的他,有谁会说是一位暮气沉沉的老人,又有谁能说他的青春已经褪色?
  看,作者提出了一个多么新颖、深刻的中心论点:青春不是生命的一个“阶段”,而是生命的一种“状态”。这种概括和提炼,迥异于很多同龄人的趋同思维,深入到青春的本质特征。的确,青春绝非“驿站”,纯然是怀着不识愁滋味的乡愁一路奔去寻求心灵家园的那种诗意,那种愿景,那种神乎其神的“状态”!如此“人有我新”的立论,当然超人一筹。
  三、化用传统文化,酿出“旧瓶新酒”。例如从劝人读书这一角度看,传统名句“书中自有颜如玉”有一定的借鉴意义。2014年高考,江苏有位考生巧妙地加以化用并以此作为文题,文章从看见一幅“赫然大书‘不朽的容颜’的广告牌”开篇,然后针对“青春只停留在皮相上”之时弊,从正反两方面加以论证,请欣赏片段:
  古人劝读时,总会说:“书中自有颜如玉”。我想,这句话用于女人身上倒是再合适不过了。见过许多年华正好容貌佳的女子,却眼神空洞、语言乏味、满腹稻草。她们通晓最新的时尚潮流,但对文采风骚、传统文化面色讪讪。画家陈丹青在《草草集》中,曾因林徽因中学时代的照片而无限感慨。当今域中所谓的“校花”们,如何与林相比?可惜林是早早去了的,否则,老年的她定是青春不朽、风韵常存的吧。
  看,作者赋予“书中自有颜如玉”以全新的含义,将对青春的独到感悟融入经过改进的“旧瓶”中,终于酿成芬芳新酒,香人,醉人。
  【名家美文】
  肉体慢点走,等等灵魂
  刘兆林
  一生骑牛慢走,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的古人老子,为什么至今还活着,活在许多乘高铁坐飞机日行万里巡天遥看千河的今人心中?而多少迅速成名且名噪一时的今人却速朽了!
  古时没有高科技飞来驰去的交通工具,马就相当于今天的飞机了。牛慢,相当于火车吧。老子却选择骑牛而不骑马,他坚信欲速则不达,坚信只有一步一步把该走的路扎实地走过,然后在走过的地方耐心细致地言传身教,他的《道德经》才能种子般发芽生根,开花结果。如果他骑着追风快马,像传报军情那样日夜疲于奔命,大概就没人会知晓《道德经》的真谛了。纵马狂奔,适合攻城掠地侵占别人的领土和家园,但那也只能是侵地掠人,而霸占不了人的心。心即灵魂的方方面面,不通过慢功夫一点点潜移默化,化至一种别样的境界,是绝对占据不了的。
  这样看来,慢既是一种信仰也是一种能力了。凡需慢求的事,哪样不需韧性和毅力?而当今的问题却是,许多人既缺乏信仰,又个个被“拜金教”收容了去,每日唯恐被金钱冷落片刻,因而疲倦而不懈地按“拜金教义”不停狂奔。奔来奔去,奔成了钱奴、权奴、色奴、房奴——却失去了宝贵的慢节奏从容生活的自由人格。
  生活,说白了,即,生和活,对应的就是,死和亡。所以,生活二字,应该包含了人生的全部内容。什么叫慢生活?慢是相对快而言的。慢生活就是适当放缓生活节奏,实现较为人性化的从容生活,是现代生活方式的一种。说穿了,就是减慢走向死亡速度的一种生活方式。
  现代人,连活着的许多内容都没时间慢慢体味了,一切都被快字所奴役:快挣大钱,快谋重权,快得美色,快住洋房,快坐好车——这些东西若能从容正常获得固然也不错,但若以变为其奴作代价,就本末倒置了。须知,变成任何东西的奴隶,都得以失去自由为代价啊!
  但许多人就这么执迷不悟或无奈地“快生活”着,却一点都不快活。所以这个时代便成了“挣命的时代”、“有病没工夫呻吟的时代”、“灵魂被肉体抛弃的时代”、“不够(钱不够花,时间不够用)的时代”等等。就因为生活已快得灵魂都跟不上肉体了,所以不愿让灵与肉分离的人们开始呼唤“慢生活”。
  认真想想,我们多数人的生活并没窘迫到忍饥受冻的程度,是有能力放慢一点生活节奏,做个“亲自生活”者的。如今,不少人忙得都不能亲自生活了:比如自己的孩子不亲自养育,却都扔给父母;父母病了,自己不亲自陪一陪,只扔下钱;爱人有喜事或愁事了,自己不亲自置酒说说祝贺或安慰的话,只在需要对方的时候吝啬地说一声“我爱你”,等等。此外,活了大半辈子的人了,却没亲手养一盆花,没亲手买一次菜,没亲手做一次饭,没亲手抱一次自己的孩子,也没真心交个朋友,就知一门心思地追求利益和效率了……
  时间对什么人都一样,就那么多,快还是慢,完全取决于你自己的态度。古今中外的事实都说明,没几个人能忙成伟人,能像长江黄河或大海那样掀涛作浪。那么我们多数人就从容地甘做不大不小的河,顺其自然地向生活的海洋流淌吧。美学家朱光潜先生在《美谈》中就提到这样一句话:“慢慢走,欣赏啊!”欣赏就是审美。一点审美时间都没有的生活,无论如何算不得幸福生活。所以我们不管怎么忙,也要挤时间唱一会儿“马儿哟,你慢些走,把那迷人的景色看个够”!
  有篇发表于上世纪30年代的散文《蹓跶》中说:“蹓跶自然是有闲阶级的事儿,然而像我们这些‘无闲的人’,有时也不妨忙里偷闲蹓跶蹓跶,因为我们不能让我们的精神终日紧张得像一面鼓!”像鼓也罢了,若精神终日绷得像琴弦,一触便会断的,命若琴弦啊。提倡慢生活并不是在号召大家游手好闲过懒日子,而是警示我们提高生活质量。这个质量,绝不能单以钱和物论,一定要关乎精神,关乎幸福指数。
  物欲太强的人,不会有闲;样样不舍的人,不会有闲;而无闲的人,一定会有时间生病;轻视慢生活的人,一定会快速走向坟墓!让我们的肉体慢点走吧,等等灵魂。
  (选自《光明日报》;作者刘兆林为著名作家,辽宁省原作协主席)
其他文献
爱,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一个人赤条条地来到世界,爱与被爱就开始了,并相伴一生到达终点。但是,人世间却演绎着悲欢离合的爱的不同故事。有些人在两情相悦中获得快乐,有些人在相濡以沫中获得幸福,有些人在相互支撑中获得依靠,有些人在相互照耀中获得温暖……人们渴望爱人,也渴望能够被人所爱。事实上,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爱的制造者和守望者,都以各自不同的方式爱着这个世界。可是,现实生活中却有不少人在爱中哭泣,彷徨,痛苦
期刊
【作文题目】  时光易逝,岁月如歌。我们曾经历过很多感人的事,曾欣赏到很多动人的景,曾感悟过很多醉人的情。似水流年之中,事物皆在变化,惟有我们的亲情不变,惟有我们的回忆不变。  请以“亲情”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题自拟,文体不限,立意自定。  【思路点拨】  1.打造文题,让人一见倾心。话题作文首先要解决的是要给文章拟出一个漂亮的题目,所谓“题好一半文”,要争取让自己的作文闪出第一
期刊
万木林是一个树的世界。  我们来时正值初秋,刚下过一场雨,叶隙间筛下的光线,迷迷蒙蒙,衬得挺拔的树身格外虎虎有势。忽然林梢间传过一阵轻微的颤动,霎时,千树万树的黄叶萧萧而下,纷纷扬扬,卷过森林,有如疾风骤雨,带着一种透骨的凄凉。整个过程也许只持续了几分钟,然而却震慑了整片森林。一棵棵树肃然而立,目送落叶回归土地。经历了这一幕,森林沉默了,再听不到一丝声音。不用说鸟啼虫唧,就连交柯的枝叶的喁喁私语也
期刊
很多科幻片,特别是《星际迷航》一类的探索宇宙,和外星人斗智斗勇的片子,很多时候都有以宇宙为背景,一艘艘飞船呼啸而过的场景。特别是《星际迷航》的结尾,永远都是超光速飞船拖曳着一束蓝光,雄赳赳气昂昂地踏上对远方的征程。  向远方进军,这不是科幻片的专利,它最开始也源于人类的梦想,从最开始坐着火箭想冲上天的万户,到“地心说”“日心说”的互掐,发展演变为经典力学,现在的量子力学,黑洞、虫洞,各色粒子在科学
期刊
四、当百万富翁,还是当总统  搬家!第一学年结束后,我鼓起勇气做了这个决定。  一年的时间里,原来的寝室已经不容我再添置新书、杂物了,除非我把床腾出来放书,然后睡在书上。在哈佛读书虽然很累,但是我不想自找不舒服,还是搬家吧。打电话给搬家公司,说明大概情况,他们派了两名壮汉过来:个子高大、憨厚老实的年轻人。  两个人忙得满头大汗,还不忘跟我聊天:  “您也是哈佛的学生吗?”  我回答是,他接着又问:
期刊
“若没有面对死亡的勇气,那就心如静水地活下去。”  这是一本与众不同的书,没有如何浮夸的修饰,纯黑的封面只独独地映着苍白的两个字,未曾谋面就给予人一种难以言说的黑暗的冰冷。被这神秘莫测的气质所吸引,我悄然走进那个荒乱的年代。  当福贵与老黑牛开始讲述时,其实整个故事以一种随意的方式呈现在读者的面前。那漫不经心的行为,淡泊生死的语气却愈发令人的思考之根深深植于故事之中。从那个瘦小黝黑的身影里,幽幽的
期刊
我与世隔绝  以一首诗走过你和世界  风消失的地方  野草流淌着星星的冷光  岁月碎成粉末  一只鹤鸣叫着冲出树林  点燃山顶灯塔  城市和村庄被黑夜攫着双脚  石頭在歌声中苏醒  我在一颗露珠的梦里聆听  如果有人问起那棵山茶开在哪里  你就说,悬崖上站着一个双手合十的人  我不嗜人间的寂静与繁华  却戒不掉偶尔的走神与潸然泪下  我踏平原野山河  轻叩大地,一脸虔诚  留着我坟前的枯草  大雨
期刊
谈及文人与侠客,似乎是两个极端的代表。文人纤弱,阴柔,多愁善感;侠客粗犷,阳刚,勇敢,快意恩仇。但实际上,多数时候他们是一个难以分开的共同体。  从“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到几十年前金庸弯弓射雕,笑傲江湖,这类文人身上带着一种特有的江湖气。李白是一位诗人,但他远不满足于做一位诗人。他想在朝堂上大展宏图,又想在江湖上行侠仗义。我們常用“诗仙”来称赞李白,但我更喜欢赋予他“侠客”这一称号,谪仙衣袂飘
期刊
“植物散文”是指借助某种植物接通人物事件、社会现象,或抒情,或明理,或两者兼而有之的文章。出于名家的《白杨礼赞》《紫藤萝瀑布》都属此类。中学生学写这类散文,常见的误区是观察不细致,“物性”特征不鲜明,“借物”之“借”失去基础;感悟不深刻,“物性”与人事、与情理的融合度低。怎样走出上述误区?当代作家李青松的《苔藓笔记》是一篇具有“状物见个性,内蕴多哲思”的妙文,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名家示范】  
期刊
生命是美好的,只有生命,才能享受美好,创造美好。生命没有了,一切也没有了,如同一棵树,当它的生命停止的时候,它的包括绿在内的美丽也就销声匿迹了;如同一座城池,当它成为废墟的时候,它的繁华和灿烂也就不复存在了。古今中外的文人对废墟多有感叹,当代著名学者余秋雨先生也有精彩描绘:“片片瓦砾散落在荒草之间,断残的石柱在夕阳下站立,书中的记载,童年的幻想,全在废墟中殒灭。昔日的光荣成了嘲弄,创业的祖辈在寒风
期刊